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49章

作者:三月啦

  近两年工作总结奏完,也就轮到了今天的重头戏。

  最先登场的是李斯。

  “赵郎中自前岁出海归来以后,屡有功劳……”

  李斯开始盘点赵泗出海归来以后的种种功劳。

  从三种仙粮,到马上宝具,到造纸术制盐术,五谷丰登,东郡刺杀,英勇护主……

  “嚯……事情挺多的嘛……”赵泗听着李斯不间断的总结表扬心下一乐。

  做的时候不觉得,一晃下来自己归秦已经三年有余,回归大秦以后,立下的功劳已然不可计数。

  不光赵泗自己有诧异之感,文武百官大部分也有这种感觉。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

  说到底,还是赵泗在朝堂之上太低调了一些,因此大家虽然对赵泗多有重视,却鲜有人会细数赵泗究竟都做了什么事情。

  李斯光是数功都说了有很大一会,直到总结完成,尔后沉声开口道:“赵郎中于国有功,可拜为上卿!”

  这是很早之前李斯始皇帝和赵泗三个人约定好的事情。

  大巡天下结束,赵泗就会被拜为上卿。

  同样,李斯也会被拔为右相,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到底还是要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势来匹配以后要做的事情。

  李斯开口,自有其党羽为之赞同。

  赵泗地位太特殊了,就算心里认为赵泗为官太短,没有足够的资历可以官拜上卿的人也只会憋在心里。

  赵泗和善归和善,谁不怕赵泗跟始皇帝嘀咕点什么?

  至于认可赵泗的,也都附和了李斯的意见,一众同意赵泗官拜上卿。

  一时之间,众正盈朝,在赵泗官拜上卿这件事上,有人保留意见,但是却罕见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

  群臣请立,始皇帝点了点头起身看向赵泗。

  黔捧着早就准备好的冠冕走来!

  赵泗这才知道,拜为上卿,是字面意思。

  始皇帝执礼授冠,赵泗以礼谢之。

  正好冠冕的那一刻,赵泗也正式成为了目前大秦朝堂最年轻的上卿。

第九章 门客封官!

  大秦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卿自然不是赵泗,而是甘罗。

  但甘罗情况特殊,既是名臣甘茂之孙,又是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其中盘根错节,政治场上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和赵泗,完全是两个概念。

  因为,赵泗不是谁的代表,他是切切实实因功拜为上卿……

  霎时间,群臣为之侧目。

  实际上赵泗这个名字从很早之前都已经是大秦朝堂上不可忽略的对象之一。

  但是赵泗这人,不沾事,每天忙活的东西大部分是始皇帝的日常起居,且被始皇帝带在身边培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涉足大秦官场纠纷。

  而现在,被始皇帝一手养大的潜龙,被正式放进了名为朝堂的决斗场之中,成为了三公九卿的预备役。

  赵泗接受始皇帝的拜官以后看老老实实的站会原位,但是聪明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赵泗和始皇帝那么亲近,又被始皇帝带在身边培养不知多少时日,绝不仅仅是一个上卿就能够草草结束的。

  所有人心中都大概有了估计,等待着李斯开启下文。

  李斯在赵泗拜官以后,继续开口。

  是赵泗手底下门客的一长串荐官请命。

  “臣听闻,乡野之中,应有遗贤,陛下大巡天下,臣查有乡野遗贤,可为大秦所用,沛县之中,有干吏萧何……臣请荐萧何为咸阳县令,曹参为咸阳县尉,周勃为咸阳县丞……”

  李斯开启了长篇大论模式,先是简单叙述了一下沛县八人众的才能和过往表现以及事迹供朝臣评判。

  实在没有什么代表性事迹的就硬编……

  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哪怕李斯贵为三公之首也不能点个名字就把人举荐提拔上去……

  当然,编的也算。

  荐官这种较为原始的人才选拔方式,可操纵性实在是太大,若不是当今皇帝是始皇帝,谁都不敢玩的太过火,若不然现如今的朝堂早就群魔乱舞了。

  赵泗手底下的这些门客,履历最为过硬的就是萧何曹参以及刘邦。

  萧何曹参是吏员出身,刘邦是沛县亭长。

  至于其他人等,大部分都是生编硬造,无非就是乡野之间有贤名等等……

  一长串人员荐官从李斯嘴里蹦出来,朝臣为之侧目,哪怕是李斯也很少一口气举荐这么多官员,而且举荐的位置虽然官职不大但却十分紧要,囊括算下来,竟然将咸阳城半数兵力守备和日常事务囊括其中。

  这种事情很敏感!

  咸阳城,毕竟是皇城。

  爹不亲娘不爱的咸阳留守官员或许不清楚其中内里,但是跟随始皇帝大巡天下的官员却心知肚明。

  李斯嘴里举荐的,全部都是赵泗的门客。

  就连老神自在已经不干涉朝堂事物纯粹是来充个吉祥物的王翦听到了李斯的举荐都下意识皱起了眉头。

  王翦是领兵打仗的,对这种事情很敏感。

  “李斯不似不智之人。”王翦看向站在自己身边的孙子王离轻声开口询问。

  “这些都是赵泗的门客。”王离轻声给自己的大父解释。

  王翦闻声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微微皱起的眉头复又舒展,坐在轮椅之上复又眯上眼睛神游天外。

  朝堂的事情王翦已经不再干涉,他甚至已经没有具体职务,若不是这是始皇帝阔别已久归来的第一次大朝会,王翦甚至不需要参加。

  要是李斯举荐的都是李斯的自己人,王翦或许还会提醒一二,但是赵泗……

  那是始皇帝的人,别说咸阳的大半兵力和人事任命,就算是始皇帝把咸阳的卫戍之职一股脑的丢给赵泗王翦也不会多说什么。

  李斯和赵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始皇帝自己的人,那自然是想怎么用怎么用。

  王离是个话痨,才回到家就跟王翦把大巡天下时发生的事情讲了个差不多。

  王翦是个心思缜密之人,仅从王离的只言片语之中推断,就知道赵泗在始皇帝心中是何等地位。

  若是以前王翦或许还有想法,但是他都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孙子和赵泗也算交好,王翦自然也懒得多操心。

  他的风云时代,已然过去了……

  李斯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将赵泗手下门客的人事任命说完,群臣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相比较于赵泗拜为上卿的水到渠成,赵泗手下门客的人事任命就显得颇为敏感。

  政治的基础说到底还是兵事。

  李斯举荐了那么多人,又把控了咸阳城的泰半卫戍,再加上李斯自己又是三公之首,有人反对那是再正常不过。

  朝堂一时之间变得喧嚷了起来,明白真相的保留意见,知道这些人是赵泗的人,不明白真相的以为李斯是失了智。

  “准!”

  朝堂的喧闹直到始皇帝发表意见一锤定音,才算告一段落。

  “李相这也算是替我背了个锅……

  看样子李相的人缘也没想象中那么好,也就得亏皇帝是始皇帝,但凡君王稍微软弱一些,只怕就不仅仅是喧嚷,而是要发展成全武行了……”

  秦汉时期的朝堂争斗之风是尤为彪悍的。

  说急眼了那是真干架,绝不仅仅是放放嘴炮。

  有些事情,皇帝也没有主见,自己心中也有所犹豫,不知道该听谁的,那就得听臣子们的辩论,辩论起来就没个止休,说着说着就要打起来。

  谁赢了,谁就有理……

  始皇帝自己内心是有主见的人,就算偶尔有所犹豫,也会在事态升级之前做出选择,最关键的是始皇帝做出选择以后会替臣子扛锅,就算错了也不会因此迁怒,因此朝堂之上也就没有过于激烈的争斗。

  争斗,归根结底,是一种表像,内层逻辑无非就是为了让君王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当然,就喜欢拿着朝臣逗闷子看狗咬狗甚至故意挑起群臣争执的君王例外……

  总之这份人事任命有人不满,但是在始皇帝的强硬态度之下还是执行了下去。

  李斯退回原位,大秦新任最年轻的上卿,终于上前一步,准备开始自己在大秦的第一次表演。

  赵泗上前之际,瞄了一眼坐在轮椅之上老神自在的王翦,心中还略有惭愧之情。

  好在,大秦核弹级别的战术武器,还活着。

  让王翦重新担任太尉,掌天下兵事,可以很好的压服迁贵令执行之下的不满。

  所有人在做出最差的选择之前也都得深思熟虑一下,在唯一活到现在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手里,能不能讨到好处。

  而老神自在眯着眼睛静看朝堂风波云起的王翦,注意到赵泗看过来的目光心中为之一突。

  “总不能,还有我这糟老头子的事情吧?”

第十章 王翦做出了选择!

  “昔年吕不韦专政……”

  在王翦的惊诧之中,赵泗开启了自己的长篇大论。

  历属王翦的功绩和才能。

  从他帮助始皇帝夺权,一直说到伐齐一统……

  忆往昔,峥嵘岁月……

  群臣闻声多有感慨,王翦功成身退有一段日子了,自从伐齐以后,王翦就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成为了真正的人臣极致。

  王翦主动引退,后续数年,不再涉足朝堂,大多时候都是充当一个吉祥物。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他的功绩,时隔多年再次听闻,群臣亦多有唏嘘感慨。

  王翦的功,没有人不认!

  然而,赵泗越说,王翦这心里,也就越发突突。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王翦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说是半只脚踏进了坟墓都不为过。

  他早就不愿再涉足朝堂争执,只想好好保全家族。

  但赵泗既然能在这种场合长篇大论,那么,恐怕……

  果不其然,伴随着功劳细数完成,赵泗定声开口。

  “臣荐彻侯王老将军为三公太尉!”

  随着话音的落下,王翦的心中猛地一突,尔后看向自家乖孙王离。

  “怎么还有这事?为何也不知会我一声?”王翦语气不复平淡带着几分急促的询问。

  王翦在大秦也算是一个禁忌,君臣和谐,功臣隐退,已经算是一段佳话。

  谁也不希望打破这份平静,对于君王来说,王翦已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而对于百官而言,王翦已经是人臣极致,谁也不愿这么一尊大神压在自己头上。

  正是因为王翦清楚其中缘由,才会急流勇退。

  而现在……

  “我哪里知道赵泗会荐您为太尉?不过太尉也是三公之一,朝廷上下,论知兵者,无人能比得上大父,这太尉又如何做不得?”王离略显委屈的开口解释。

  “你懂个卵,我就是太尉上面引退的。”王翦骂了一句。

  王翦很早以前就干到三公了,若论功绩,李斯都得让王翦三分,他当太尉那会李斯才当丞相多久?

  就是王翦想当丞相,以他当时的功绩,李斯也得乖乖后面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