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16章

作者:三月啦

  虽然不敢公然宣之于口,但是毫无疑问李斯和始皇帝的正面形象也再次受到了影响。

  “他们怎么说是无所谓的。”李斯笑了一下为赵泗开口解释。

  “难道准许他们议论,让他们肆无忌惮,他们就会真心为了大秦效力么?他们巴不得大秦早点覆灭,他们的评价无关紧要,而为他们摇旗呐喊者却多受蒙蔽,黔首愚钝,若不以强硬手段控制,最后便是三人成虎故事。”

  赵泗和李斯发生了一些意见冲突,归根结底在于李斯的强硬措施导致一些人受到了无妄之灾,真正的六国余孽是聪明人,他们才不会和大秦的政令对着干,真被抓的要么是蠢货,要么就是听风是雨的普通人。

  “为了大秦,这是必要的牺牲。”李斯认真的看着赵泗。

  作为上位者,政策的推行者,有时候必须学会取舍。

  李斯敏锐的意识到赵泗的问题,赵泗做事情总想尽善尽美,可是这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毫无代价的。

  “我倒是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想到六国余孽逍遥法外,反倒是被欺瞒哄骗之人替他们受了刑,甚至是黔首黎庶……心里总不是太舒服。”赵泗摇了摇头。

  他不是傻白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赵泗理想的政治是精准打击,不伤及无辜,可是实际上真正的反动派藏的一个比一个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逍遥法外,他们惯用的手段是让他人为自己摇旗呐喊,自己隐身幕后。

  就像这次,李斯做出了强硬的应对,真正的六国余孽有几个还傻乎乎的公然议论?

  他们只会暗戳戳的继续让流言横行,而真正被抓的大多数是管不住嘴的黔首和为其摇旗呐喊的小贵族。

  “无妨……大巡天下以后,迁贵令落实,他们是逃不脱的。”李斯笑了一下。

  贵族玩弄律法是他们的基本操作。

  作为践踏规矩的人,他们甚至能够做到比规矩的执行者更懂规矩。

  可惜……大秦这次不打算讲什么律法讲什么规矩。

  大秦也不需要精准打击揪出幕后黑手。

  有一个算一个,这次大巡天下,挨个给他们统计在册,等到回转咸阳,一个个全部给揪过来挨个问罪。

  精准打击不好用,那就广泛打击。

  找不到是谁干的无关紧要,只需要把能干这件事的人全杀了,那么该杀的人也就一定死了。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嘛……”赵泗也表现的十分乐观。

  大秦舆论劣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秦的公关做的再好也比不过人家坐地虎暗中推波助澜。

  舆论,一直是大秦难以解决的问题。

  现在嘛……不需要解决,只需要把制造舆论的人解决掉就行。

  迁贵令落实以后,三十年之内再无内忧可不是开玩笑。

  李斯赵泗二人相视而笑,始皇帝则在安静的做政务分配处置。

  大秦的政务中心是根据始皇帝的位置而转移的。

  始皇帝大巡天下,必然会带一套班子来处理天下事物,但是咸阳这边毕竟是国都所在,也需要有足够份量的人留守。

  带走多少人,留下多少人,谁来负责,谁来统筹全局,这些事情虽然始皇帝已经很有经验,但是分外繁琐,哪怕是有郎中令分担,十天的时间依旧略显紧张。

  王翦……王翦得留在咸阳,不用上朝,只要人在咸阳就行。

  李斯?李斯肯定得跟着自己大巡天下,李斯是实权三公,手里有现成的政治班底,留守咸阳,李斯手里的权利就太大了,能办的事情也太多了。

  况且,李斯也需要跟在自己身边主持大局,统筹政务。

  那么谁在咸阳统筹大局呢?

  王绾吧……

  王绾是两朝老臣,虽然没有特别出色的政绩,能力也比较一般,但是负责咸阳乃至于关中事物却已经足够。

  王贲镇守蓝田……

  王家得带走一个,以示恩宠。

  王家到了王离这一代有点青黄不接,王离能力水平都较为低下,始皇帝不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君王。

  王翦那么识相,王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始皇帝会亲自为王家找补回来。

  那就带上王离以示恩宠,王翦选择了退让,始皇帝不介意保王家三代富贵。

  至于九卿,毋庸置疑肯定是要跟着始皇帝一块跑路的,九卿之下各中侯则留在咸阳维持九卿机构的正常运转。

  郎官也得带上一些随行参议朝政。

  赵高是始皇帝的近臣,肯定也要带。

  至于孩子,始皇帝不打算带孩子。

  以前胡亥尚小的时候始皇帝大巡天下多数都会带着胡亥,毕竟是始皇帝最小的孩子,始皇帝面对年龄差距很大的胡亥确实有点隔代亲那味。

  可是现在胡亥日益年长,能力却不足以让始皇帝满意,往日的童真和孺慕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渐消退,始皇帝和胡亥的距离或多或少有些拉远了一些。

  而且现在扶苏远离大秦政治中心咸阳,镇守上郡,这种敏感的时间点,大巡天下带上其他孩子随侍左右确实不太合适。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不该有的想法,或者给人可趁之机。

  虽然迄今为止未曾册封太子,但是实际上始皇帝对扶苏的恩宠和信重肉眼可见,对于自己的好大儿,始皇帝心里也倾向于这是自己最合适的继承人。

  哪怕是扶苏上书分封制被逐出咸阳,分配上郡,本质上也并不是一种惩罚。

  开玩笑,扶苏名义上是触怒始皇帝被逐出咸阳,实际上统筹陇西所有事物,有开府任人之权,陇西三十万守军扶苏全权掌握,上下人事任命甚至不需要报备咸阳。

  说一句陇西是扶苏的封国都不为过。

  那么还要带谁呢?

  始皇帝总觉得自己好像遗忘了点什么……

  始皇帝揉了揉眉心仔细思索……忘了谁来着?总感觉还挺重要来着……

  就在始皇帝认真思索之时,赵泗的声音从耳边传来。

  “对了陛下……臣还有一件小事需要禀报。”赵泗开口。

  被赵泗打断思路的始皇帝并未生气,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也就不想了,只是点了点头示意赵泗开口禀报。

  “是这样,陛下赐臣封田,臣于其内耕种五谷,陛下大巡天下之前,稷是能赶上收割的,其余黍、稻、菽、在陛下出巡以后也都会陆续成熟,唯有麦稍微晚一点,可能要再等两三个月,该如何收割,还请陛下做主。”赵泗开口道。

  正在办公的李斯闻言脑袋一抬面色怪异的看向赵泗。

  “此国事耶?”

  赵泗这小子说了些什么啊?

  你家里的地熟了,你打算让陛下给你指示一下?

  ???

  虽然……李斯承认始皇帝十分亲近赵泗,但是也不至于这种事情都拿出来说罢,还让始皇帝指示一下怎么收割?

  陛下不拿你当外人,你不能不拿自己当外人啊!

  这终究是政治场合,李斯算是提醒了赵泗一下,陛下可以随意,但是为臣,却不能太过随意。

  “当然是国事啊!”

  赵泗闻言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尔后看向始皇帝。

  始皇帝沉默了片刻,心中略微有些猜想。

  “亩产几何?”

  虽然说赵泗这小子在别的地方上不着调,但是在这种关乎国事的问题上,还是值得信赖的。

  赵泗亲力耕种的事情始皇帝有所耳闻,本以为赵泗亲力亲为,是为了践行所学,现在看来,恐怕并非如此。

  “倍之……也可能不止,没有细算。”赵泗云淡风轻的说道。

  始皇帝手指微微抖动一下,面色上波澜不惊,可是脚趾拇还是忍不住扣的邦紧。

  “多少?”

  李斯眼睛眨了一下,以为自己没听清。

  “倍之……”赵泗重复了一下。

  现在五谷都已经发出来穗子,只不过尚未成熟,没办法收割实际统计产量,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但凡种过地的,弄开穗子检查一下,就能够大概估算出来的产量了。

  “可有伺弄之法?”李斯猛地凑了过来,山羊胡一个劲的抖动。

  “跟手法没关系,这批粮食我是打算当粮种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始皇帝的开诚布公!

  “嗯?”李斯眼睛眨了眨。

  不是耕种技术的提升?是种子产量的提升?

  亩产提升一倍,现今的大秦并非没有人能做到。

  客观评价,农家伺候农作物是一把好手,精心伺弄的粮食亩产什只能够达到四百斤之多。

  可是这是个例,不具备复制条件,更加难以推广。

  种子那可就不一样了,那是能够像红薯土豆玉米一般直接普及地方的。

  “此话当真?”

  亩产翻倍的种子啊,这意味着什么无需多言,这已经不能称之为种子了,而应该称之为祥瑞。

  “我哄骗李相做甚?”赵泗笑了一下看向始皇帝。

  “怎得种子到了你这里来亩产就变了?”李斯嘀咕了一句,话说一半,仿佛意识到了什么止住了话头。

  “稷多久能收?”始皇帝深深看了赵泗一眼开口问道。

  “已经长成了,但是还得晒晒,现在也能收……”赵泗开口回答道。

  始皇帝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等到大巡天下祷告山川之时昭告文武,一并收割。”

  始皇帝大巡天下是件大事,古代不像现代,长途跋涉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去几千里,困难危险重重,故而每次始皇帝大巡天下之前都要祷告山川河泽。

  “你去带人看看稷的长势,估个产量出来。”始皇帝看向李斯。

  “陛下,臣已经……”赵泗自己估过产量,刚准备回答,却被始皇帝锐利的目光制止,赵泗心有所感,赶忙收住话头。

  李斯闻言沉吟着看了赵泗一眼躬身领命离去。

  宫殿之内,伴随着李斯的离去,只剩下了沉默,始皇帝自顾自的低头继续翻阅奏折。

  很显然,小米的产量是不需要预估的,李斯也是被始皇帝有意支走。

  而赵泗也很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自己身上太多太多东西无法解释了。

  自己莫名其妙的找到了红薯玉米土豆,知道扶桑的金银矿,能够画出来世界地图,还能够画出来航线图,以及自己推诿海上的曲辕犁等一系列东西……

  当赵泗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会暴露自身。

  赵泗不会傻乎乎的认为始皇帝是一个傻白甜,事实上赵泗心中早有预感,自己身上的东西可以瞒得住很多人,诸如王离等人更是不会深究。

  但唯独瞒不住始皇帝……

  没办法,赵泗穿越以后的轨迹太过于清晰了,他从来都没有孤身一人,始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具体情况也很简单,只需要询问船员就可以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拼凑的七七八八。

  赵泗不清楚始皇帝是何时发现端倪的,但是他可以肯定一点,始皇帝绝不是因为今天自己提起来五谷高产粮种才发现的。

  赵泗,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气氛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尴尬的氛围在空气之中浮现,直到许久之后,始皇帝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着赵泗语气之中带着几分玩味开口:“说说吧……”

  赵泗这小子,不对劲,很不对劲!

  从很早之前始皇帝就已经发现了。

  始皇帝不是傻子,他已经被徐福欺骗过一次,故而在赵泗归秦以后,始皇帝就已经派遣顿弱将赵泗查了个底朝天。

  顿弱那是始皇帝用来离间分化六国的人才,用来查一个赵泗可以说是大材小用。

  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力气,赵泗的人生履历就被顿弱查的一清二楚,甚至于还顺便找到了赵泗自己都不知道的亲人。

  数算之书,马蹄铁,制造术,曲辕犁……

  这些疑点始皇帝早就清楚了,只不过始皇帝之前并未深究,赵泗不开口,始皇帝也没有强迫赵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