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33章

作者:林家龙女

  所以能不让老李伤那种不可挽回的心,还是尽量别了吧。

  可持续性地薅羊毛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然的话不就是不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了吗?

  “但是你啊,可先要想想,明天你阿耶知道了伱大半夜来我府上的事情,你该怎么办?”李清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这……”李泰忽然就坐蜡了,阿耶喜欢自己是不假,可这涉及夺嫡的事儿……尤其上一代还发生那种事情……

  一念及此,他不由得哭丧着脸:“叔父救我!”

  “你啊,做事之前也不过过脑子,想一想后果。”李清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这小胖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的时候心太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李泰深吸一口气,低声叹道:“叔父,这件事还是希望您能够理解我,我太想进步了……”

  “想进步是好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清坐回到座位上,语重心长地说道:“但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关于争夺太子之位的问题,你暂时就不要考虑了。”

  “可叔父您不是……”李泰有些焦急地问道。

  “你看,又急。”李清缓缓吐出一口气,“你的事情我会帮你,但不是现在,也不是在这里。”

  “叔父何意?”李泰丈二的胖子摸不到头脑,他完全没领会到李清想要传达的精神。

  李清冲上官婉儿招招手,上官婉儿会意,迈着步盈盈地走到他的身边。

  “起来……”李清冲着往他身上坐了一半的上官婉儿啪地一下,狠狠打了一巴掌,“去去去,站我边上。”

  上官婉儿面色羞红,她还以为李清是让她坐在他腿上呢。

  “看到她了没?”李清冲着上官婉儿伸手指指:“实际上,她来自四十多年以后。”

  “四十多年后?这……”李泰看着上官婉儿,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李清的说法实在是过于惊世骇俗,以至于他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叔父莫要拿泰寻开心,这怎么可能……”

  “无论你信不信,事实就是如此。”李清笑眯眯地说道:“按照原本的历史,你和高明争夺皇位,最后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最后让稚奴这小子捡了便宜。”

  “稚奴?”李泰不可置信地问道,在他眼里,李治还只是一个拖着鼻涕只会喊四哥的小鼻涕虫,居然能成长到和他争夺皇位的地步了?

  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啊!他在心里暗自感慨道。

  “是的,稚奴……嗨,说起来比较复杂,这小子立了你阿耶的才人为皇后,甚至于在他死后,皇位都被这个才人给抢了去。”李清笑眯眯地给李泰剧透着历史。

  李泰听到这里,不由得热血上涌,脸色也开始红温。

  败家子!败家子啊!出生!连阿耶的才人都敢染指,你想翻天啊!

  怪不得听说阿耶总喜欢找借口揍一顿稚奴,以前还以为是阿耶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万万没想到稚奴竟然用陌刀给他剌屁股,开这么大一眼儿。

  活该!打死也不多!李泰暗暗地啐上一口,心想要是他的话,恐怕就不是对稚奴爱的教育这么简单了,怎么说也得一顿饭之前打一顿。

  “好在我和你阿耶拨乱反正,处死了那个才人,这个上官婉儿,就是那才人身边掌管印信的侍女。”李清笑眯眯地说道:“当时在世的稚奴的儿子里,只有李贤比较贤能,所以我和你阿耶就决定立他为皇帝。”

  “叔父,您是说……”李泰十分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李清的意思。

  “我大唐一共二十帝,满打满算后面还有十五位帝王,不瞒你说,这些人里昏君还是十分多的,与其让他们继续祸害大唐,还不如让你,或者让阿恪去替代他们做皇帝。”李清伸出手轻轻搓搓指甲,微笑着对李泰说道。

  “至于是先选阿恪,还是先选你嘛……”说到这里,李清故意拉长了声调。

  “选我选我!”李泰激动地大声说道:“叔父!一定要优先考虑泰啊!”

  “能不能选你,还要看你的表现。”李清翘起二郎腿,好整以暇地看着李泰:“高明最近伤了腿,你小子身为四弟,不能不有所表示吧?”

  “应该的!应该的!”李泰忙不迭地点头,“泰一定安心,做好属于弟弟的本分。”

  “孺子可教也。”李清笑着伸手冲李泰点点,“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时省力,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和阿恪说要好好学习一番政务。

  “过几日,我要和你阿耶去一趟后世,你先好好和你大哥高明修补关系,让他知道你是发自真心。老实说,高明在处理政务这一块还是比较不错的,你可要好好学,争取超过他,明白吗?”

  “明白,明白,泰明白!谢谢叔父指点!”李泰激动地说道。

  “另外回去之后,那些人该踢吧就给他们踢吧走了,对你没什么好处。“李清语重心长地说道:“世家就像是河水,你可以用它灌溉田地,但泛滥的时候也需要治理。”

  “不要因为它能用就偏用,一个合格的君主,是应该会掌握平衡的……”

  看李泰欲言又止的样子,李清脸上一黑:“别学你阿耶,他的本事你学不来。”

  “噢,泰知道了。”李泰立刻答道。

  “就这么定了,最近这段时间你和阿恪好好跟着高明学习,另外他这腿伤了,心情也不是很好,你俩没事儿也哄他开心开心。”

  “等我和你阿耶回来之后,可是要考核你们两个的,然后选一个更出色的,去做皇帝,剩下的那个人可就要再等一段时间了。”

  李清的语气悠然,可听在李泰的耳中,却让他不能淡定。

  “放心吧叔父!等到您和阿耶归来,考核之后绝对会优先选择泰!”

  李泰自信满满地昂着头,对李清下保证。

第70章 天宝,启动!

  对于上道的李泰,李清感到十分满意。

  就怕他想不开,只盯着贞观十一年的位子。

  当然也和他后来说的那句“难道你只想吃你父亲留下的老本吗”有关。

  这句话一出,不想去也得去了。

  第二天一早,李泰就叫上想要出去打猎的李恪去东宫探望李承乾。

  可把老李给感动坏了,关于如何弥合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是他一直十分头疼的事情。现在李清轻而易举地便把他最头疼的问题解决,又怎能不让他激动。

  “贤弟真乃吾之福星也……”老李拉着李清的手,神情真挚。

  “养了儿子才知道难了吧?”

  李清不动声色地把手抽出,古人这动不动就拉手手实在是让他这直男受不鸟。

  “唉……不提这个……”李世民摆摆手,将话题引向另一边,“昨天说的一起去散心,你看?”

  “那是,不过咱话说在前头啊李哥,既然是散心,咱行程得规划好,比如伱想去哪儿玩,都想见见谁。”

  李清扯过一张胡凳,大剌剌地坐在上面。

  “见谁?”李世民不由得笑着说道:“贤弟说笑了,我哪能知道那个时代都有谁值得一见的?”

  他想了一下,对李清说道:“嗯……既然是盛世,那你我也省了麻烦,只当游山玩水消遣一番便可,至于长安,不去也罢。”

  “嗯,不去长安,不见李隆基。”李清咂咂嘴:“也行,那孙子也没什么可见的。”

  李世民敏锐地抓到李清的称呼,不禁皱眉问道:“这孙子?难不成……”

  意识到失言的李清立刻找补道:“嗨,李哥,你想想咱这辈分,李隆基不是孙子吗?”

  “嗯……你说的有道理。”李世民还是觉得不是很对劲。

  见李世民依旧是有些疑虑,李清决定给他转移转移注意力,当下便说道:“讲道理的话,其实天宝年间有的是好东西……大唐文华可是一直被后世所称道,所谓‘唐诗宋词’,指的就是大唐的诗,宋朝的词。”

  为什么不叫大宋?毕竟宋朝就那么大点,叫大宋的话韩味儿有点重了。

  “是吗?”一听“唐诗”李世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或许这是所有皇帝的共同爱好。

  但话又说回来了,李世民作诗的水平可比印章帝强上无数倍,至少还能为后世留传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当然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都是那个时代的人物。”李清拍着胸脯给李世民打着包票,“还有许多留名千古的大诗人,比如王昌龄,高适,贺知章,用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真的?”李世民龙躯一震,“我大唐文道竟昌盛如斯?”

  由不得他不震惊,从古到今几千年,也没见谁冠上诗仙和诗圣的称号,可短短一百年后竟然有后人获得如此殊荣,这也侧面说明了他们的水平。

  说到这里,李清不由得寻思挫宋倒真不愧是挫宋,同样是边塞诗,人家大唐的边塞在天山,在漠北;大宋呢?在特么大散关。

  “兄弟我骗过你吗?”李清心想老子他妈当年上学背的诗百分之八十都是你大唐的,尤其是李白和杜甫!

  你说你没事儿写那么多诗干嘛?干嘛?

  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李清亲自给李世民背诵了一遍李白的《上李邕》和杜甫的《望岳》。

  “好!好诗啊!”李世民双目放光:“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大唐男儿,就当有此气魄!”

  “贤弟!朕要见此二人!”

  “放心吧李哥,不光你想,我也想见见他们俩。”李清磨着牙不怀好意地笑着。

  “怎么,贤弟和他二人有仇?”李世民看出李清那老六的神情,笑着问道。

  “那倒没有,他们俩也算是我的熟人。”李清呵呵笑着说道。

  的确是熟人,尤其是杜甫,上学的时候可没少被他的三吏三别折磨,更别提他的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了。

  李世民当即便起身说道:“那还等什么,宜早不宜迟,咱们赶快出发吧?”

  “我想想……”李清稍稍思考一下该去哪个时间,既然散心的话,那就要挑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天宝十四年就不错。

  想到这里,他便笑着和李世民说道:“那咱们就去天宝十四年吧,天宝十四年的三月。”

  “天宝?李隆基的年号不是开元吗?”李世民眉头微微皱起,迟疑地问道。

  “他改元了呗,在开元三十一年的时候改元天宝。”李清笑呵呵地给李世民解释道。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李隆基一直在用开元这个年号。”李世民恍然道,“他也够长寿的,居然在位四十多年?”

  “是的,准确的说,李三郎一共在位四十四年,是整个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李清说到这儿又补充一句,“天宝十五年他退居太上皇,一直又活了六年才去世。”

  这也是李三郎最突出的缺点——长寿!

  “三郎果然是明主,竟知急流勇退,把大位让给太子,避免子壮父老的相残的局面……”李世民不禁感慨了一句。

  “啊这。”

  李清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嘀咕一句。可别管他李三郎是不是自愿的,你就说退没退吧。

  在父慈子孝这一块儿,我大唐敢说第一,没有朝代敢说第二。

  但要说兄友弟恭,那还得看奥斯曼土鸡,二凤和土鸡一比都算是模范兄弟。

  “那就这样定了,由太子监国,魏王吴王协助太子理政,李哥你觉得怎么样?”

  “就依贤弟,只是高明的腿……?”

  “腿断了又不耽误处理政务吧?”李清挠挠头,“身为大唐太子,就应该加加担子。”

  “放心吧李哥,有什么事咱还能通过手机联系呢不是?”

  说着,他从系统里掏出一张轮椅。

  “让高明坐在这上面,每天就让青雀和阿恪两人推着他去上朝,就当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了。”

  “高明不能白教他们理政,这就当做是报酬好了。”

第71章 天宝十四年!宣城

  李世民一向是很听从李清建议的,最主要是他说的很有道理,经常让人无法反驳。

  那可真是稀宗爬楼梯,不扶(服)不行啊。

  至于说李承乾会不会借机收拾李泰和李恪,这一点他还是很放心的,至少从现在来看,李承乾还不会丧心病狂到那种地步。

  其实李清也在想要不要参考一下明太宗朱棣的模式,让李承乾好好进化一下如何理政,这样的话也可以来一波“唐仁宗和他的天策上将”。

  有李清的帮助,大唐的工艺水平进步飞快。在他花情绪点雇佣的老师的教育之下,现在工匠们已经拥有了制造燧发枪及滑膛炮的能力。

  具体如何练兵,李清弄出了两本适用的兵书,分别是中文版的《皇帝的刺刀》与《制胜的科学》,交与李靖程知节等人学习,并且按照《一七九二年步兵训练与机动条例》的改进版进行操练。

  并按照李世民的意思,严格要求,在军中选拔百战老兵,组成精锐部队,依旧授名玄甲军。

  将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清带着李世民,一同来到天宝十四年。

  非要粘着他一起来的还有李明达与李治,本来李世民是没打算带李治的,但架不住李明达小嘴儿一瘪,李世民立刻心软答应下来女儿的请求。

  女儿奴真的是没救了……

  穿越的第一站是宣城郡。

  宣城东临杭州、湖州,南倚黄山,毗邻芜湖,与金陵接壤。虽算不上物华天宝,却也称得上一句人杰地灵。

  按照李白的行动轨迹,现在大概率是在宣城。

  怀里抱着李明达,边上跟着李治,走在宣城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李世民倒也真是一位正在带孩子逛街的老父亲。

  李治羡慕地看着被老父亲抱在怀中的李明达,转头扯扯李清,用萌萌哒的眼神看向他。

  “叔父,抱抱我。”

上一篇:大明隐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