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赏善罚恶 第253章

作者:痴狷狂人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身风雅才艺,才是和各位老爷交流的关键。

于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现了——闽南省各船帮的主事们,竟然个个都身怀绝技!

当然,这里的“绝技”并不是什么武功,而是琴棋书画、花鸟鱼茶、诗酒戏曲之类“风雅”之道。

又因为关乎于众人生计,许多船帮主事在这些旁门小道上的造诣,甚至比许多正经读书人还要高。

有高自然有矮,那些被比下去的人,对这种结果当然不满。

“天下能人,何其多也?”

“即便是玩物丧志之道,也有大把天资卓绝、才华横溢之人沉迷其中。他们的天赋和成就,哪里是这些用心不纯的家伙所能及的?”

“这些人能在闽南出风头,完全是因为我等专心圣人学问,若非为了济世救民的大道,吾等必不让这些人专美于前......”

......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自古相传的名言,事实固然胜于雄辩,但那些被比下去的人,也总有种种托词。

不过即便是不服,也只是针对其它船帮的主事,对于顺风堂堂主,江南士人皆是心服口服。

在江河湖海讨生活的人,都希望顺风顺水、平平安安赚到钱。

从这个堂口用的“顺风”二字就看得出,这个船帮确实来源已久。

否则,也抢不到这个好名字。

顺风堂当代主事名叫刘正风,福清县刘氏旁支出身,曾在宗族学堂进过学,而且还曾考上童生。

其少时母亲病重,父子二人变卖了家中房屋田产,又借了一大笔钱,可惜请遍附近名医,依旧未能妙手回春。

田屋皆丧,父子二人没了生计,只得一同加入顺风堂,这一晃就过了四十一年。

刘正风自幼聪慧,又是识文断字的童生,和其他普通小孩儿自然不同。

堂中老人传授各项技能,无论是武功、算学、经济还是操船,他都是一点就通,于是很快得到了堂主的关注。

海上乞食和别的行当不一样,若是出现丝毫差错,不仅可能血本无归,还可能命丧大洋。

在这种环境下,只要你足够强,获得任何人的信任都不难。

所以在学会一身本领后,他只是出海数次,就展露出了自己的才华,在堂口中站稳了脚跟。

从一条船的小水手,到一个堂口的二把手,刘正风用了二十七年。

作为一个堂口的副堂主,手下兄弟数百,靠堂口吃饭的人上千,可以说权和钱都有了。

然而即便一呼百应,他也并未流露出对权柄的贪恋,哪怕每年过手金银成千上万,他也并未贪污一丝一毫。

顺风堂的人都觉得,刘副堂主虽然好,但是个很奇怪的人,毕竟大丈夫在世,无非酒色财气而已。

照理说,一个人若不好钱、权、酒,至少该对女色感兴趣。

但刘正风不是这样,他不仅不好女色,他连个老婆都没有,孑然一身无牵无挂。

人无志趣必为异类。

而异类,都会令人心生恐惧,幸好刘正风非是如此。

这个不贪利、不恋权、不好色的男人,唯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音律之道。

他受蒙师影响,自幼便爱上了器乐音律,后来虽入顺风堂,但也没有放下这个兴趣。

在手头宽裕之后,刘正风一有空便寻名师、访高友,因此在音律的造诣也愈发深厚。

无巧不成书。

十四年前,赤峰先生遭贬,成为了福清县正印官。

这位周知县为人方正,但最好弹琴鼓瑟,于音律也颇有造诣,两人一来二去,竟然相交莫逆。

有了这一层关系,老堂主直接将重担交到刘正风身上。

刘正风果然不负老堂主所托,背靠一县正印官的支持,顺风堂也愈发兴盛。

朋友有通财之义,在刘正风的帮助下,赤峰先生政绩自然不差,年年考核上优,硬生生以贬谪之身,升到了福州知州的位置。

随着胸口补子变成白鹇,顺风堂也顺势一跃,成为了福州第一船帮。

可惜,这“福州第一”的名头,顺风堂根本不能长久。

因为这位赤峰先生的好友、闽南音律第一、顺风堂的中兴之主、劈波斩浪的航海人刘正风,即将退隐江湖、金盆洗手。

而时间,就是明天。

第198章 037.夜观葵花

夜已深。

除了大江的奔流声,万物皆陷于死寂,若非天星明月,大地全然一片漆黑。

当然,这仅限于江北,闽江南岸就非是如此。

闽江南岸,在乌龙河与闽江交会处,是顺风堂的货仓。

仓中货物干系重大,因此昼夜有灯,整日有堂中勇壮巡逻守护。

乌龙河边。

一个中年汉子背靠大树,怀里抱着哨棍,头点着如小鸡啄米般,正迷瞪着打瞌睡。

在他头顶树杈上,挂着一只暗红灯笼,灯芯拨得并不怎么长,火光刚好能照亮下方三尺之地。

他指间夹着根线香,秋风吹拂下,线香顶端红点闪烁,香也越烧越短。

这是个明哨。

离这个明哨丈余距离的地方,还有个身着深色棉衣的暗哨。

他拎着一把腰刀,腰间挂着个铜锣,脖子上还挂着竹哨,看着就极不好惹。

而且在他小指头上,还系着根细细的麻绳,绳子的另一端,则连在明哨的手指上。

这两人身份一样,都是顺风堂的巡夜壮勇。

只不过他们的职责轻一些,只负责监视江面动静,而不是那个离江十几丈、会影响堂中老少口粮的永丰库。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