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302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比如,没有大都督指导,就有部分符箓学堂毕业的学生,联合起来开发出了类似于收音机之类的符箓器具。

  话说,当柴大都督见到符箓收音机的时候,还吓了一跳的说。等知晓这是部分符箓开发人员,根据符箓喇叭研究出来的新产品,心情之开怀可想而知。

  根据符箓收音机的效果,他指示大都督府成立了专门的符箓广播站,眼下已经成为了大都督府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听闻,被燕云大都督府辖地,半包围的河北之地,许多有钱人家几乎家家都有符箓收音机,这时代的娱乐活动可不丰富,每出现一种都能得到有钱人家的热情追捧。

  总之,燕云之地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几乎每一天都在进步,实力都在提升。

  只是,这样的进步和提升,外人想要察觉,需要一段时间罢了,起码短时间内并没有那么显眼。

  与燕云之地接壤的大宋河北,依旧还是老样子。

  军力已经彻底糜烂,连花架子都剩不下了。

  很显然,大宋君臣对此没有太多想法,任由河北禁军继续糜烂下去。

  或许,觉得燕云大都督府不会轻易挑起战端?

  倒是因为燕云之地大发展,对于各种物资需求量极大,临近河北跟着受益,商业活动陡然比以往频繁好几倍。

  突然兴起的繁茂商业,使得原本经济和民生全都凋敝的河北,竟然多了不少的勃勃生机。

  可惜,眼下的大宋君臣都不是啥好鸟……

  见到河北商业繁茂,立即便有代表皇家,以及东京六贼的商业势力,犹如饿虎扑食一般朴了过来,分享其中最大的那块利益。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好处皇家和相公们得了去,河北民众依旧承受最为沉重的负担,不仅有民生负担更有军事负担。

  燕云大都督府没有表现出敌意不假,可不代表大宋君臣没有想法。

  他们若是防备燕云大都督府这个政治军事集团也就罢了,可惜道君皇帝还做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美梦。

  可笑的是,一年中有大半时间窝在汴梁,小半时间坐镇太原的童贯,为了巴结皇帝竟然跟着附和拍马,好像大宋真的有收复燕云十六的实力一般。

  汴梁朝堂就是个大筛子,什么消息都能第一时间传得满城皆知,道君皇帝的心思自然也不能例外。

  燕云大都督府在汴梁,自然也有探子存在,很快消息就能传入柴大都督耳中。

  “大宋官家也是牛气,一边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一边还想着整军备武大动干戈,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估摸着,应该是被童贯等人吹捧得忘乎所以,真以为自己是英明天子了!”

  吴用跟在一边,笑吟吟讥讽道:“估计,整个东京朝堂,也就大宋官家还沉浸于美梦中不可自拔!”

  “哼,就他这么个折腾法,迟早大宋境内又会叛乱四起!”

  柴大都督嗤笑道:“就是不知道,大宋官家有没有胆子抽调驻守云州和太原的军队,又或者防备西夏的西军?”

  “大都督,要不要给大宋官家一点教训?”

  吴用沉声道:“免得他一天到晚就知晓收复燕云之地,也不瞧瞧自己是什么货色!”

  “用不着!”

  柴大都督摆手道:“咱们这里已经步入正轨,只要按照正常流程慢慢发展就是,倒是听闻水泊那边,有些人和势力有些不安分啊!”

  作为起家的老巢,柴大都督可没有忘记过本寨,还有水泊周围已经改造过的农村。

  那里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同时群众基础也是好得出奇。

  或许看到梁山主力人马全部转移到了燕云之地,有些家伙就开始蠢蠢欲动,打算摘取本寨花费了极大代价和精力,培养起来的新农村……

第四百五十三章 强取豪夺

  

  郓城县,东溪村

  这个当年梁山之主,托塔天王晁盖出身的村子,眼下已经基本没有了晁盖和晁氏族人存在的痕迹。

  甚至,在官府攻打梁山的时候,东溪村还受到了牵连,被狠狠刮去一层油水。

  整个东溪村,那时候已经被整得破败不堪。

  梁山在官军的围剿下越打越强,东溪村村民倒是没胆子埋怨受到晁盖牵连。

  再说了,晁盖走后可是将手里的田地,全部都低价转让给了同村村民,就这一下村民们的收获就相当之大。

  这份人情,村民们得认!

  后来晁盖从梁山消失,东溪村村民倒是想问问这位到底是死是活,只是可惜没那胆子,也没有渠道。

  没想到梁山主力接受招安,离开后留守本寨的柴大官人能力惊人,竟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改造计划。

  东溪村就在水泊边上,自然是第一轮改造的村子之一。

  不管村民们乐不乐意,都没胆子阻拦梁山本寨,主动对村子的改造,他们还得努力积极配合。

  结果没想到,短短数月时间过去,整个东溪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总之,伴随村里工坊,学堂的出现,东溪村一改往日的破败,几乎一月一个模样,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些头脑精明的村民,咬牙跟风弄了个小作坊,请求本寨技术支援入股,成为了时兴的小作坊主。

  刘老三就是其中之一!

  他当初咬牙,几乎将家底掏空,又申请了一笔低息借款,还有梁山本寨的技术支持,总算弄出了个小小的糖果工坊。

  伴随梁山本寨的商业扩张,刘老三的糖果工坊也跟着受益,没用一年就将成本收回,第二年便以高价收回了本寨的股份,将糖果工坊变成了纯粹的家庭作坊。

  每年起码能赚三百贯,这绝对不是小数目。

  幸好东溪村拥有家庭小作坊的,不止刘老三一家,倒也不怎么显得特别突出,只是最近两年的生活条件充裕,日子过得越发兴旺红火。

  发达了,周围的亲戚自然跟着热情起来。

  好在,刘老三和亲戚们都是住在水泊周围,等到本寨的乡村改造计划覆盖过去,亲戚们的日子也都迅速好转,不至于变成打秋风的讨厌角色。

  眼揪着家里的积蓄迅速攀升,刘老三前些时日心气高涨,打算扩张家里的糖果工坊,顺便请符箓学堂的那帮子神秘的学生们,帮忙改造一下生产工艺,顺便加入一些符箓器具,提升生产效率,赚取更多的利润。

  不说京东东西两路的市场就足够广阔,眼下更是有新开辟的燕云市场,足够消化他的糖果作坊产能扩张带来的出产。

  眼揪着,刘家就要兴旺发达,甚至迈入富户行列,成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若是真的能够混成富户,就算家里的几个小子读书没能读出名堂,凭借家里的产业也能混个衣食无忧。

  只是可惜,还没等刘老三行动,突然的灾祸就找上门来。

  晁盖之后,东溪村的都保正突然上门,告诉了刘老三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有城里的大老爷看上了他的糖果作坊,要以一百贯的价钱收购,要他尽快给出答复。

  这这这,这真是晴天霹雳!

  刘老三慌了,急了,也愤怒了……

  他没有寻常驻东溪村的梁山本寨代表,而是找到了村里的宿老,希望宿老出面帮忙求情。

  开玩笑,家里的糖果作坊,每年单单利润就有三百贯,当初建立作坊的时候,花费也有好几十贯,怎么可能一百贯就出手卖人?

  在刘老三心中,家里的糖果作坊,那可是要传给下一代的,作为刘家的传承产业。

  至于不找常驻村里的本寨代表,也是一种老习惯了。

  此时本寨常驻村里的代表,在刘老三眼里就和官府中人差不多,没事的话还是不要轻易惊动的好。

  只是可惜,老习惯传统办法,根本就不顶用。

  被请动的村中宿老跑动几天,就把确切情况弄清楚了,同时也明言告知刘老三,若是不想给家里招灾的话,就老实按照对方的要求将糖果作坊卖出去。

  被请动的村中宿老,告知刘老三,看上了他家糖果作坊的,乃是县城的张大户。

  这厮在衙门里关系极硬,就是当初梁山之主宋江当押司的时候,也不敢轻易得罪的存在,听闻在府城官衙都有人脉。

  若是刘老三不识趣的话,张大户随便动些手脚,就能叫刘老三家破人亡。

  刘老三自然吓得魂不守舍,可要他轻易廉价卖出家里的作坊,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话跟你说吧,老三你若是不识趣的话,相信用不着几天,县城里的衙役就会上门!”

  村里的保正苦口婆心吓唬道:“一旦动用了衙门里的手段,那就不是正常的买卖了!”

  刘老三一张脸都能苦出水来,苦涩道:“难不成,就没一点办法了么?”

  “能有什么办法?”

  保正苦笑道:“张大户势大,咱们小老百姓根本就得罪不起,一个不好下场堪忧!”

  刘老三和婆娘面面相觑,心中的苦水几乎能将他们彻底淹没,眼珠子都红了。

  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娘子,也不知道是否感应到了气氛沉闷,突然哇哇大哭起来。

  一瞬间,刘老三只觉得乌云罩顶,几乎要透不过气。

  “妹妹,妹妹怎么哭了?”

  就在气氛极为压抑的时候,刘老三家的三个小子放假回家,老远就听到家中传来婴孩哭声,老大刘大壮急忙大声询问。

  “没事没事,估摸着你妹妹饿了!”

  刘老三连忙挤出难看神色,可不想叫自家三个小子知晓眼下的困境。

  “刘老三你好好考虑考虑,某明天再来找你!”

  保正似乎有些畏惧刘家三个小子,也不等他们过来急忙说了句,便匆匆离开。

  “爹,保正怎么来家里了?”

  刘大壮已经跑了过来,看到保正几乎是逃跑的仓促模样,不由眉头微皱好奇问道。

  话说,保正有帮助衙门催缴赋税的责任,可以说对底层百姓的影响极大。

  若是保正没什么恶意的话,百姓们的生活倒还勉强过得去。

  可一旦保正心思不正,想要压榨百姓谋利的话,那其手下的百姓日子就真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梁山本寨这边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梁山商行以村民互助会的名义,和官府直接商量村民税赋的缴纳方式和数额。

  每年到了缴纳赋税的时候,梁山商行都会代替百姓向官府缴纳足额赋税。

  如此一来,少了中间的衙役以及保正等人的盘剥,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许多,官府的赋税也没有减少半分。

  唯一利益受损的,就是衙门税丁和地方保正,可梁山本寨势大根本就不在乎。

  真说起来,东溪村的保正,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摆设。

  作为利益受损方,很显然保正肯定不会乐意,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手段谋取私利。

  东溪村的保正就是这么一位存在,相当不受待见。

  “没事没事,只是遇到了唠嗑唠嗑!”

  刘老三露出勉强笑容,他可不想自家小子参合这样的事情。

  所谓热血少年,一个不好冲动之下,怕是会做出什么糊涂事儿来。

  尤其是家里三个小子上了梁山本寨的学堂后,一个个心气高得很,对于家里的事务也开始指手画脚多了不少主见。

  要是换在家里还没起势前,自家小子敢如此冒犯,刘老三怕是要下狠手教训。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不过自从家里的小子上了本寨学堂,眼见着一个个身子骨壮实得像小牛犊子一般,浑身上下还透着一股彪悍气息,刘老三可没胆子胡乱教训,生怕引来小子们的不满反抗。

  好在,家里小子读了书后就是不一样,为人处世懂礼貌,看起来也是人模狗样,并没有给家里招惹过麻烦,刘老三也就放心了。

  说起自家小子上学的事情,也是梁山本寨开始改造东溪村后,开始出现的新情况。

  也不知道梁山本寨的大王们是怎么想的,在村子里建了学堂强制要求所有适龄孩童全部进学学习不说,还有针对成年村民们的强制性夜校学习任务。

  幸好教授的不是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不然刘老三非得憋死在夜校的课堂上不可。

  可之后的要求,却是在村里引起不小波折。

  从村里的学堂毕业后,学生们还得继续进入梁山本寨的中等学堂继续学习,只是中等学堂教授的都是各种实用技能。

  不管心中乐不乐意,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面对强势无比的梁山本寨,刘老三等村民根本就不敢反对,当然读书是好事,能够学到一门技艺更是好事中的好事。

  梁山本寨学堂不收束脩,只收取书本费用,以刘老三的家底还是轻松供应得起的。

  要是换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当时家里虽然有些积蓄,可哪有能力供应三个小子上学?

  这也是梁山本寨,得到村民们敬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谁不希望后代能有个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