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24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老李,可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啊!”

  “……”

  一时间,会宾楼的客人纷纷开口,整个一楼喧闹异常。

  就连二楼贵宾雅间都跟着起哄,一点都没有‘上等人’的矜持,可见三国评书到底有多吸引人。

  “哈哈,诸位放心就是!”

  等会宾楼的喧闹慢慢降下,快嘴老李这才慢悠悠拿起一份书稿,笑道:“新鲜出炉的三国评论,‘琮三少’经不住我老李的央求,这才写了一份三国背后隐藏的故事!”

  琮三少写的三国隐藏故事!

  整个会宾楼猛的一静,而后更加的喧嚣热闹。

  可以说,在场的几乎所有客人,都是‘琮三少’的簇拥,对于这位出名小说作者的新书,自然十分好奇期待。

  特别是,快嘴老李还说明了,这是有关于三国的隐藏故事。

  三国能有什么隐藏故事,不是已经讲完了么?

  普通听众可能不会在意,但某些心思灵活,又有某些生活经历的存在,却是知晓,三国故事里隐藏了太多秘密。

  比如此时的会宾楼二楼,一干相熟的客人干脆聚到一起,听到快嘴老李的话,脸上全都露出惊讶神色,互相对视一眼,露出了一抹古怪微笑。

  “莫非,荣国府大房的那位庶子,还真的写出了‘三国演义’就大有感悟不成?”

  “还真说不准,这‘三国演义’虽然许多故事都是虚构,却也难免要查阅‘三国志’之类的史料,指不定还真能看出一些名堂!”

  “要真是如此,那这小子可就了不得啦,三国背后的那些事情,就算套用到眼下的朝堂,也是合用的!”

  “确实如此,没想到贾家还有此等人物!”

  “那又如何,就算那小子有混官场的能耐,可荣国府什么样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小子就是想科举都难,至于出头更是遥遥无期,不然也用不着写小说故事赚钱改善生活!”

  “怎么,你这老家伙悄悄查过那小子的底细?”

  “别说的这么难听,就好像你们没查过一样,真虚伪!”

  “……”

第四十六章 评论

  

  “汉末的一系列混乱局势,最后导致四百年大汉帝国彻底崩塌,除了天灾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祸!”

  “历史上的诸多王朝,都是因为内部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国势衰微崩塌,唯独大汉却还属于强盛状态突然崩溃,其中因素值得深思!”

  “恒灵两帝时期的大汉,其实还是很强悍的,起码当时的三大边疆军团,战斗力都相当不俗!”

  “……”

  会宾楼,快嘴老李这次难得没有自由发挥,而是按照手中书稿慢慢念叨。

  声音清朗,清晰传入一干听众耳中,引来不一样的反应。

  一楼的大众客人,只是听个乐子,觉得有趣就道声好,根本就没怎么往心里去。

  可二楼雅间的客人却是不同,他们有身份有地位更有见识,快嘴老李念叨的这些东西,让他们颇有感触。

  特别是‘独汉以强亡’这个说法,更是与他们本身的想法吻合,很有那么点子‘深得我心’的感慨。

  他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琮三少’写的故事,以大白话的方式宣扬,听久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至于某些自诩文人的家伙,一味贬斥这种行文说话方式,简直就是好笑之极。

  有本事,就不要看三国故事,听三国评书啊。

  既然看了,也听了就不要叽叽歪歪,不说话没人当你们是哑巴,一帮子虚伪的家伙。

  ‘琮三少’对三国背后故事的评论,刚开始还比较温和,不知怎么的一干听众竟然有点小小失望。

  比起三国故事的壮怀激烈,好像太过平和了点吧。

  只是接下来,叫所有听众大吃一惊的评论接连出现,有些东西一旦揭露,仔细思索简直不寒而栗。

  “其实说白了,大汉帝国之所以突然间崩塌,源至于皇权和世家之争的过程中,刘氏皇族彻底失败的缘故!”

  此言一出,整个会宾楼就是一静,所有听众直刷刷看向台上的快嘴老李,眼神中全是震惊还有难以置信。

  这样的话,能随便出口么?

  快嘴老李此时也是满头大汗,心中暗骂‘琮三少’胆大妄为,可此时却是万万不能停歇,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至于说大汉皇帝和皇室,真心没什么大不了的。

  隋朝英雄的评书中,唐太宗李世民戏份不少,还涉及了太原李氏的内部纷争,不也一样流传甚广么,只是没‘琮三少’的评论这么直白罢了。

  “咳咳,将大汉四百年所有皇帝全部拿出来比较,其实恒灵二帝还是不错的,起码知道该怎么维护刘氏江山的地位!”

  “从恒帝时期开启的‘党锢之祸’,不管史书上如何评价,其真实用意却是打压世家势力,稳固刘氏江山根本!”

  “一派胡言!”

  就在这时,一楼某桌客人拍案而起,怒斥:“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谁不知道汉末恒灵两帝昏聩,宠信宦官外戚,两次‘党锢之祸’明明就是残害忠良!”

  轰!

  整个会宾楼都沸腾了,没想到竟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开启了辩论模式。

  谁不喜欢看热闹?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就是二楼雅间自诩身份高贵的贵客,都忍不住来了兴趣,看向台子上手足无措的快嘴老李,满满都是好奇之色。

  开口驳斥的是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一看就是读书人出身,此时一脸愤怒瞪着快嘴老李,好像老李十恶不赦一般。

  听众们议论纷纷,有觉得中年书生所言不差的,自然也有觉得快嘴老李说得不错的,一时间闹哄哄的热闹极了。

  “诸位诸位请听老李一言!”

  快嘴老李也是老江湖,先是愣了一下,而后反应过来急忙开口,等闹哄哄的酒楼大堂安静下来,这才无奈道:“话说这位先生,若是有什么不满的想法,可以向会友书店投稿,过几期的读者评论中会有先生的见解,老李我现在说的是‘琮三少’的评论,先生找我没啥用啊!”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哄然大笑,原本气势汹汹的中年读书人也有些不好意思,怒道:“‘琮三少’这厮不当人子,老李你刚才说的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琮三少’亲口跟老李交代!”

  快嘴老李笑道:“‘琮三少’说,大家对三国有不同理解很正常,完全可以将心中想法写成评论送到会友书店刊印发行,理不辩不明么!”

  “好一个理不辩不明!”

  中年书生还是有些余怒,不爽道:“看我怎么驳斥‘琮三少’这厮!”

  不仅是他,此时会宾楼不少听众,凡是对三国故事有些想法的客人都动了心思,觉得‘琮三少’这一手很有些意思。

  就是二楼身份不凡的贵客们,都觉得‘琮三少’的举动不错,就是他们都有些心痒痒。

  “老李接着说啊!”

  有客人不耐道:“我正听的高兴呢!”

  其余客人也跟着附和,这时候那位中年书生也坐下了,并没有继续纠缠的意思。

  “好好好,我继续说!”

  快嘴老李轻咳出声,拿着手稿继续念叨:“那些‘党锢之祸’中遭殃的所谓‘党人’,哪一个不是出身世家,又或者就是世家的门生代表,他们的某些行为和做法,还有言论已经威胁到了刘氏皇族的根本!”

  没理会听众中某些家伙的反应,他继续道:“除了真正的正直之辈入狱倒霉,那些‘油滑’的所谓‘党人’,在大汉朝廷明确的通缉下轻松逃走,依旧在地方上被奉若上宾,这一手就是世家对刘氏皇族的最大嘲讽!”

  这话,却是不好反驳。

  朝廷都下了通缉令,不管下面的官员是不是认同,都得老实执行,还叫那些受通缉的党人活得潇洒滋润,就是对大汉律法的最大伤害,说一句动摇大汉根基都不为过。

  这还不算什么,最过分的就是黄巾之乱中,负责平定叛乱的皇甫嵩,还做了件眼下看来,绝对算是‘逼宫’的大事。

  初战黄巾连连战败,最后被围长社,这时候皇埔嵩不急着想办法解围,竟然趁机要挟灵帝放开党禁,等灵帝捏着鼻子答应,转手就来了把长社大火灭杀数十万黄巾军……

第四十七章 影响扩散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谁也没能料到,随着‘琮三少’推出的三国评论迅速传播,给被就火热的‘三国’更加喧嚣。

  某街边茶棚,两位相熟茶客正口沫横飞议论不休:

  “谁能知晓,一手摧毁大汉帝国四百年统治的黄巾之乱,幕后推手竟然是世家大族!”

  “怎么就是世家大族了,他们和黄巾贼子好像势不两立吧,可别说胡话!”

  “哈哈,看来你没听过‘琮三少’的三国评论啊,那里头可是说得十分清楚明白!”

  “‘琮三少’,就是写出‘三国演义’的那位,他又出新书啦,说来听听!”

  “很简单啊,三国评书你不是听得很仔细么,总该知晓汉末黄巾之乱的重灾区在哪吧?”

  “这个我当然知道,张角在冀州广宗振臂一呼,天下八州黄巾弟子响应,三十六方人马过百万,声势浩荡惊天动地!”

  两人说得高兴,声音不知不觉大了起来,吸引了旁边茶客,甚至茶棚主人的注意,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三国热,可不是说着玩的。

  那两位也不甚在意,或者说聊得开心,根本就没注意。

  “那你可知,汝南黄巾军的势头也是不小!”

  “自然知晓,汝南黄巾可是有刘辟和周仓这样的猛将,好像廖化也是这一部黄巾将领!”

  “要按黄巾军的行事作风,那广宗所在冀州,以及汝南之地,肯定被破坏得不轻,当地世家大族同样也不会有好下场,是也不是?”

  “这是当然,不然黄巾之乱,也说不上动摇大汉根基!”

  不仅相熟茶客如此认为,旁边听得认真的茶客,也连连点头附和,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显然其中也有几位早早听过评论的存在,脸上露出古怪神色。

  “汝南可是四世三公的袁氏老巢,冀州更是袁绍成就北方霸主的根基,要是早早就被黄巾军祸害,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在汉末诸侯争霸的前期,声势也不会那般雄壮!”

  这番话可谓洪钟大吕,一下子就震得相熟茶客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

  不仅是他,初闻此番言论的其余茶客,同样默然不语,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反驳。

  “嘿嘿,这下没话说了吧,黄巾之乱若是跟袁氏家族,还有一干冀州世家没有关系的话,凭什么他们都能在之后的群雄争霸过程中,大显身手留下名号?”

  “……”

  京中酒楼,相熟公子哥聚会,也没人谈论哪家青楼姑娘漂亮,哪里的场子更好玩之类的,而是新鲜热门的三国评论。

  “昨天的三国评论,你们都听了没?”

  “哎呀,昨天家里正好有事抽不得身,‘琮三少’又说了些什么惊世骇俗的评论?”

  “哈哈,昨天评论的乃是国之大贼董卓,内容相当精彩,可惜你没能听到!”

  “董卓么,大汉四百年江山基本就废在他手里,人人得而诛之的贼子,有什么好评论的?”

  “那你就错了,董卓在没进京前,绝对是大汉朝的励志典范,可以称得上一声人中之龙!”

  “一个祸国殃民的贼子,怎么就成人中之龙了?”

  “董卓的出身你应该记得吧?”

  “当然!”

  “他一个良家子,靠着军功拼成堂堂河东太守,麾下西凉铁骑可谓汉末边疆雄兵之首,这还不是励志典范么?”

  同桌的其余公子哥,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手下李催郭汜,还有张济樊绸,都是相当了不得的骑兵将领,甚至不一定比白马公孙要差!”

  “还有袁绍手下的第一大将鞠义,也是在董卓麾下混出头的,以及整个汉末三国期间,都难得一见的方面统帅之才徐荣,同样也是董卓手下!”

  “武将其实也不差,华雄起码也是准一流武将,还有一个一流水准的张绣!”

  那位昨天有事,没有第一时间听到三国评论的公子哥,此时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有些恼羞成怒,没好气道:“那又如何,董卓最后不还是成了国之大贼么!”

  同伴们却是不以为意,关系最熟那位笑道:“你可能不知,按照‘琮三少’的推断,那董卓很可能乃是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不然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被忽悠了要请外援,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董卓!”

  “不会吧,真要这么说的话,董卓怎么会杀了袁逢一家子,岂不是更叫人不齿?”

  “只能说袁家这是自作自受,董卓进京后被滔天权势,还有无边金钱美女迷花双眼,正是野心膨胀肆无忌惮的时候,袁家上下依旧把他当做门生故吏随意折腾,先有袁绍指着鼻子痛斥,后有各种糟心事,董卓脾气上来那还管得了那么多?”

  “不仅如此,若非董卓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将袁逢一大家子全部干掉,之后的汉末群雄逐鹿就没其他势力什么事了!”

  “怎么说?”

  昨天因故没听到最新评论的公子哥一脸抓狂,感觉错过了全世界。

  “袁家嫡长子袁基一同被杀啊,要是袁基没死的话,四世三公的袁家基业根本就轮不到袁绍和袁术瓜分,一个没有分裂的袁家有多强大,综合一下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势力就可见一斑,根本就没其他诸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