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14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不是瞧不起人,若是叫贾琮教导的话,只要脑子不是真的有问题,努力上进几年考上童生甚至秀才不是问题。

  至于族学,若是发现有上进心的好苗子,到时可以吸纳入伙,其他那些自甘堕落的学生,让他们继续烂下去吧……

第二十六章 管理权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下学后,贾琮将一帮小弟带到宁荣街某处偏僻角落,直接道:“我得到了一处印刷作坊和书铺的管理权!”

  “真的吗!”

  “太好了!”

  “以后咱们抄书,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

  “……”

  小弟们顿时沸腾了,一个个精神抖擞满心振奋。

  经过了小半年的抄书卖书生涯,他们都不是傻子,哪能察觉不到文化行当的惊人利润。

  就拿抄书卖书说事,别看他们卖的银子不少,但书店赚的更多,谁不眼红?

  眼下老大贾琮手下有了书铺,他们以后能够赚更多的银子,这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吧?”

  已经年过十四的贾芸,不仅是一帮小弟中年纪最大的,同时也是心思最为缜密,办事也最为妥当的一个。

  从欣喜中回神,他立即察觉了其中的不妥。

  不管老大贾琮是怎么得到书铺的管理权,可他的年纪摆在这里,实在没法服众啊。

  族学的小弟自然不包括在内,可书铺的掌柜和伙计不一定给面子,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荣国府内部什么鸟样,生活在荣宁街的贾芸哪能不知?

  像老大贾琮这样的庶子,下面的管事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

  经他提醒,原本兴奋的声音逐渐低落,一干小弟顿时苦了脸,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所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贾琮笑得十分开怀,面对一干小弟期盼的目光,悠然道:“下面的管事什么鸟样,不用我多介绍吧,哪个都是一屁股屎不干净,你们要做的就是揪出印刷作坊,还有书铺管事的把柄……”

  一干小弟顿时露出了然神色,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

  不得不说,好日子过得太久,荣国府上上下下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尤其是被贾琮盯上的印刷作坊和书铺,常年亏损极不起眼,属于将军府产业中的小透明。

  可是……

  经过贾芸等小弟的调查,却发现不管是印刷作坊还是书铺管事,日子都过得相当滋润。

  自然比不得府里的实权管家,可一个个都在京城拥有两进住宅,这等经济实力可是不一般。

  要知道,许多六七品京官,都只能在京城租房子住,以他们的那点子俸禄根本就买不起住宅,连一进的都不行。

  由此可知,印刷作坊和书铺管事到底贪了多少,绝对不是小数目。

  当贾琮带着族学一群半大小子,气势汹汹上门,将调查到的东西狠狠甩在这两位管事跟前,事情就已经注定。

  将军府产业中的印刷作坊和书铺的管理权,彻底落入贾琮之手。至于那两位管事直接被赶回家当寓公,好处已经捞得足够多了,没把他们抄家已经很给面子了。

  主要是,贾琮不想把事情闹大。

  不然,一个盗窃主家家财的罪名,足以叫那两倒霉管事和其家人万劫不复。

  等忙完这些,贾琮和手下小弟并没有闲着,直接将印刷作坊和书铺的底细,查了个底儿掉。

  很快贾琮手里就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对于拥有管理权的两家产业,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

  规模都不大!

  这是印刷作坊和书铺的具体状况,除了管事之外的其余伙计,倒是都留下来了,总共也没超过十人。

  印刷作坊只能印刷一些简单的书籍,比如蒙学书籍之类的,至于经史子集这样的大部头,根本就没有相关的雕版。

  书铺的规模也很小,出售的都是一些印刷作坊的蒙学书籍,还有从外头采购的四书五经,质量都相当一般。

  最重要的是,没有士林方面的关系,根本就没几个读书人愿意光顾,生意自然差劲得紧。

  叫贾琮好笑又好气的是,尼玛都亏损了好些年了,这两家从管事到伙计根本就没想过办法解决生意上的困难,而是秉承‘吃大户’的念头,一味的朝将军府要银子维持。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结果,银子一来立刻被管事瓜分大头,下面的伙计只能吃点残羹冷炙,这样无聊又没有希望的生活,他们倒是过得津津有味,丝毫都没有想要改变的意思。

  也不知将军府那边什么想法,一直都没有将印刷作坊和书铺关门的意思,每年都划拨了一笔银子用作维持。

  这些都是老黄历了,既然印刷作坊和书铺的管理权落入贾琮之手,他自然不会叫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

  “蒙学书籍的市场应该不小啊!”

  召集族学一干小弟,还有印刷作坊,以及书铺的伙计,开了个座谈会,商量资金不足的解决之道。

  话说,今年将军府划拨的维持银子,已经被两个管事,以及伙计们瓜分干净。若是不想闹腾得太过的话,这事就不好追究下去了。

  可没了足够的银子,别说贾琮想要印刷儿童读物,就是想要勉强维持都比较困难,除非他乐意和以往一样不死不活的吊着,等到来年维持银子下来再有动作。

  他是等靠要的性子么?

  既然账上没钱,那就想办法赚啊。

  其实想想,不管是印刷作坊的雕版还是技术,以及书铺的一干书籍,虽然质量寻常,可还是很值钱的。

  旁的不说,因为贾氏族学需要,书铺最大宗的蒙学书籍,同时也是印刷作坊能够大量出货的存在,在京城还是有相当不错市场的。

  像贾氏族学这样的蒙学堂,在京城属于少数。

  更多的还是那些秀才为了生活,又或者其它缘故筹办的蒙学,数量相当之多。

  京城毕竟乃天子脚下,文化氛围还是相当浓郁的。

  不是每一家蒙学,都像贾氏族学一般,都配有相应的印刷作坊,提供质量寻常的免费蒙学书籍。

  这么说吧,整个京城超过百万人口,蒙学学童的数量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还没包括城外村镇的蒙学学生。

  对于此时的生产力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

  只要用心,就印刷作坊一个月不到百本的可怜产量,怎么可能卖不出去,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二十七章 积极的变化

  

  在贾琮看来,印刷作坊和书铺之所以入不敷出,还是管事伙计的懒惰,以及奖惩机制不完善的缘故。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对症下药!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其实很简单,他给一个出货价,只比成本高上一点点,让书铺伙计去跑销售,卖得多能够分得的好处也多。

  至于他们卖什么价,贾琮没心思理会,只要能将印刷作坊的蒙学书籍销售出去就成,起码得保证印刷作坊能够最低限度的运转下去。

  如此规定,可是把一干小弟,还有书铺活计惊住,而后忍不住心头振奋,忙不迭点头答应。

  不答应是傻子,这可是白白送好处的事儿啊。

  就是印刷作坊的伙计,若非贾琮不允许的话,也想要参合进去,他们另有一套奖惩机制。

  对满心积极的族学小弟,他也不怎么愿意,只是挨不过他们的积极热情,最后只得无奈做出妥协:“你们就不要参合了,若是有熟悉私塾,有把握推销蒙学书籍的话可以试试,眼下还是抄书为要!”

  结果不出意料,原本严重滞销的蒙学书籍,在短短半月时间内销售一空,印刷作坊也开始正常运转。

  到了这时,贾琮这个突然杀出来,甚至用了不光彩手段夺得管理权的存在,得到了印刷作坊和书铺伙计的一致认可。

  起码,再也用不着族学小弟亲自监督,他们就能饱含热情忙活事业,主要还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让被强行夺权,只能窝在家里啃老本的那两位管事,满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这是一份故事集子,先把雕版慢慢弄出来!”

  等一切上了正轨,贾琮才不紧不慢拿出自己弄出的儿童读物,交由印刷作坊的伙计处理。

  此时的书籍印刷相当麻烦,主要还是以雕版为主。

  主要是雕版技术相当成熟,而且以雕版印刷的书籍,相当的美观大方,甚至还有线条组成的图文,看起来就高大上。

  其实活字印刷技术也已成熟,只是因为泥活字印出的书籍不够整洁,还没有花纹图案装点,自然不受文人士子喜爱。

  一般的文人士子,都是家中颇有积蓄的那种,购买力相当强劲,对于购买书籍可是相当严格的,一点都不怕花钱。就怕购买的书籍质量不过关,或者不够美观大方丢了人。

  贾琮虽然不以为意,却也没有逆势而行的想法,还是按照这时代的习惯行事为好。

  同时,他也得思量思量宣传办法,好叫自己弄出的儿童读物一炮而红。不说眨眼就卖到脱销,起码也要获得足够的收益吧,不然还怎么继续下去?

  至于被带出来帮忙的族学小弟,他在书铺隔间弄了个小小书社,就让他们在这里温习功课安静抄书。

  当然,族学那里还是要过去露个脸,等越来越没把心思放在教学上的先生贾代儒离开,便带上族学提供的吃食点心走人。

  族学的氛围,已经不太适合他们继续留在那,还不如在书铺这里自学温习,抄书提高自身水平。

  像是年纪最大的贾芸,本来已经有了那么点子急躁之态,可到了书铺这边后又能够沉下心自学抄书。

  按他的说法,到了他这个年纪,要是不能在科举上有所作为,就该考虑到外面讨生活了。

  尤其族学越来越古怪的氛围,叫他实在难以安心自学抄书。

  若非贾琮弄出一个环境安宁的书社,他此时怕是满心都是怎么在外头寻一个合适的活计讨生活。

  “先不要急着讨生活,等明年去考场试一试!”

  听了这厮的想法,贾琮很是不以为然,主动提议道:“有没有在科举上更进一步的可能,只要上了考场自然心中有数!”

  不管是族学,还是书铺,都有历年京县的童生试题集册以及标准答案。

  就贾琮的看法,童生试真心不难,主要以背诵记忆为主。只要能够将主要的考试书本全部背下,再有合适的训练,考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若是换做刚刚进入族学那时,手下小弟自然没有一个能过关的,都是一帮子学渣。

  可是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抄书,还有互相监督自学,原本稀烂的底子已经慢慢扎实。

  相信再有一年时间积累,脑子灵活的几位,已经能够去考场试一试了。

  贾芸这家伙的脑子最是灵活,抄书也最积极,四书五经抄了个遍。

  加上自学也颇为刻苦,底子算是相当不差了。

  也就是族学先生贾代儒放羊,根本就对族学事务不怎么理会,不然肯定能够看出贾琮手下小弟们的进步。

  只是可惜……

  贾芸听从了建议,打算安心学习一年,等明年去考场试一试。反正抄书赚的钱,已经足够他家的日子过得不错。

  其余小弟的情况,与贾芸也差不多。

  只不过他们没有贾芸努力,脑子也没贾芸灵光,按贾琮估计,想要通过童生试,起码都得两年积累。

  这要是传扬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贾琮怎么就有自信,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手下一干小弟就有参加童生试的能力?

  要知道,考场中不时会有那些头发花白的老童生出现,那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贾琮就是有这样的信心!

  私下里他尝试过,按照正常的科举时间,将县试府试院试,还有同一届的举人试和会试都做了一遍。

  尽管没办法拿出去请人评点,可他自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

  就算达不到优良成绩,起码一路混迹在中等层次不在话下。

  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将他做的试卷寄给远在扬州的林如海,请他帮忙点评一番,相信会得到不错的结果。

  等忙完了这些,又琢磨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宣传方案,给手下小弟布置了额外任务,这才彻底放松。

  不料这日刚刚按照放学时间回府,却被多日不见的贾链堵个正着,被拉着到小花园的凉亭说话。

  “我说链二哥,你不是有‘大事’要忙么?”

  翻了翻白眼,贾琮没好气道:“我这里可没什么东西可掏了……”

第二十八章 吊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