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116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咳咳,贾琮的修为又到了关键时刻,暗劲已快大成。此时正用虎豹雷音的特殊手段小心翼翼震荡强化脏腑,需求的能量又猛然大增,他一个人就将丰盛早膳解决绝大部分。

  要是还在荣府,‘大饭桶’的称号又要甚嚣尘上了。

  “你小子还有什么事?”

  见贾蓉坐在对面没有丝毫告辞的意思,贾琮眉头一挑直接问道:“有话就说,等会我还有其他事情!”

  “这个,琮叔能不能在族学上的动作小点,族人们的意见都挺大的,侄儿承受得相当难受!”

  贾蓉小心翼翼提出想法,同时不忘仔细打量贾琮神色,一旦发觉不对立即便打算住口。

  “理他们作甚?”

  见这小子如此模样,贾琮摆了摆手好笑道:“把我的想法跟他们说道清楚,若是不同意的话,要么他们另寻学堂,要么就只能接受族学的新规定!”

  “可族人们却认为族学是教授科举学问的地方,不能添加那些乱七八糟的科目,免得教学堂的学生分心!”

  “啧,他们也不想想,以前的族学培养出人才么?”

  贾琮满脸不屑,嗤笑道:“别看我手下小弟几乎全部在科举上有所成就,可那是我硬逼着,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

  说到这里,他没好气道:“眼下族学学生上百,我一个人哪能照顾得过来,更没那等时间精力单独培养了!”

  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族学,尽可能的将京城贾氏一族八房的人力资源,主要还是后辈子弟培养出来,然后分散送入各部衙门,在元春宫妃地位稳固的时候,形成一张大网。

  这时候,单纯的科举入仕速度太慢,就算贾琮教学能力强悍,起码也得三五年才能考出头,谁知道那时候什么情况?

  话说,此时贾琮也是族学先生之一,类似于校长的存在,自然的考虑短期培训和速成班的模式了。

  好在,有贾蓉这个代族长鼎力支持,他在族学加设算学,地理舆图,水利工程,还有武课的事情相当顺利,只是现在族人也反应过来了……

第二百章 糊涂人糊涂事(2700订加更)

  

  就贾琮所知信息,大庆的冗官情况已经比较明显了。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每次都有两百到三百不等的进士,积累的数量超过八千,甚至可能达到一万以上。

  将二十年作为一个节点,每二十年新生进士的数量,最起码都有一千六百之数。

  整个大庆最底层的县级单位一千出头,也就是说二十年就要换一遍县令才有可能勉强达到供需平衡。

  可这,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上一个二十年节点的进士,甚至上上一个二十年节点的老牌进士,都可能依旧窝在位置上不动。

  官场之上一个萝卜一个坑,随着时间流逝自然而然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

  可不仅是进士,数量更加庞大的举人,同样能够当官。

  尽管眼下官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规则,举人入仕除非能力逆天,又或者有贵人强力扶持,不然最高到四品知府一级也就到头了。

  可就是如此,不少能力出众的举人,混成县令也不成问题。

  更别说,大庆的勋贵集团虽然一直都在衰落,可势力丝毫不容小觑,不管是因着爵位还是荫庇入仕,又或者通过走后门进入官场,每年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如此一来,大庆冗官的情况慢慢开始严重起来。

  可另一边,大庆又极度缺乏专业技术官员!

  因为四书五经乃是主流的缘故,凡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按照现代标准全是文科哲学一类存在,不能说没有能力强的天才,可基本素质也就那样,执行力和行动力都很一般。

  特别是在遇到比较专业的问题时,就只能求助于身边的师爷了,这也是钱粮师爷以及刑名师爷广泛存在的基础。

  也就是说,不管是中央六部中的户部,刑部以及工部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另一边科举入仕的官员数量又多到难以安排的地步。

  不仅中央六部,就是地方省一级,以及府一级和县一级衙门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因为社会环境,还有舆论主导的缘故,就是勋贵子弟入仕,又或者恩荫做官,还有走后门进入官场的,除非家学渊源,不然大多甚至还不如科举入仕的官员。

  贾琮改造族学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学得一门实用能力,就算不能正常科举入仕,也有机会因为专业方面的才干进入官场,而且还能因为专业才干立稳脚跟,成为部门不可或缺的人才。

  再不济,依靠学到的专业知识,从族学出来后混个小康绝对不成问题。

  同时,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速度可以加快许多,一年之内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初级人才,起码在衙门底层立足不成问题,贾琮和京城贾氏一族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培养速度。

  至于有科举天赋的学生,毕竟数量极为稀少,族学会将他们安排在一个专门冲击科举的班级,贾琮也可能做到小班教学精细培养。

  如此分科明确,能够尽量挖掘族学学生天赋的模式,相当适合京城贾氏一族。

  勋贵家族么,用不着一门心思走科举这条路,能够进入官场的渠道太多了,安排有专才的子弟进入某些衙门,也不会引起多少不满和反弹。

  甚至,若非担心太过惊世骇俗引起麻烦,他都打算在族学内部建立兵学课程,专门教导行军布阵的内容。

  这些,贾琮在两代荣国公的手札上看到过,对于行军打仗的种种细节以及布置描述的相当直白清楚,算是两代荣国公以自身多年行军打仗经验,编写的‘实战教材’。

  在这时代,可以说两代国公留下的‘战争笔记’,绝对是无价之宝,乃是一个将门稳定传承的核心机密。

  只是可惜,大老爷早就宅废了,政二老爷走的是读书人的路子,根本就看不上两代国公留下的‘战争笔记’。

  幸好王夫人基本算是文盲,对于府里的藏书根本就不屑一顾,不然两代荣国公的‘战争笔记’早就落到王子腾手里了。

  指不定,王家能借此成为真正的将门世家,就和宋朝时期的种家将和折家将一般。

  贾琮倒没敝帚自珍的想法,只是两代荣国公留下的‘战争笔记’太过敏感,不然作为族学兵科的教材,再好不过。

  眼下,贾琮可没打算太过引人注目,也就只能将兵科改成武课,除了教导拳脚兵器功夫之外,也就是简单的带兵和战斗技巧,算是一种基层军官的培养手段吧,相当粗糙那种。

  这些,他倒是隐约向贾蓉透露过,就是不知道这小子想明白没有。

  “放心吧琮叔,族人那边我会顶着的!”

  见贾琮态度坚决,贾蓉顿时没敢继续啰嗦,转而说起族学扩建一事。

  整个宁荣街,基本都控制在贾氏一族手里,包括土地也是一样,族学那一块的土地同样不例外。

  贾琮有意在族学增设‘杂学’科目,眼下族学的地盘自然不够,需要扩建操场还有教舍,以及食堂教师宿舍等等建筑。

  作为代族长,扩建族学的银钱,大部分都由宁府出,也有部分由荣府摊派。

  贾琮不管这些,按照要求请人画好建筑图纸后,这些事情都扔给贾蓉处理。

  做得好的话,以后自然会给予足够的好处,甚至让这厮在以后的某些事情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若做不好的话,那就老实在宁府当代族长,只要能够帮着稳住京城贾氏族人也是功劳一件。

  等送走斗志昂扬的贾蓉后,贾琮便来到隔壁会友书店,一干小弟除了已经跟在链二身边学习的之外,其余全部到齐。

  “废话也不多说,都知道我分府立户了!”

  贾琮直接道:“接下来,我打算举办个立户酒席,你们帮我把请帖送出去!”

  说着,从书案下的格子里,抽出一叠子写好的精美请帖,分派给一干小弟。

  “好了,自己忙活自己的事去,不要偷懒!”

  交代完了,贾琮挥了挥手把小弟赶走,见薛蟠待在原处不动,露出欲言又止的样子,没好气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瞧你那样子都看不下去了!”

  “嘿嘿……”

  薛蟠不好意思笑道:“是这样的老大,我们一家子进京,除了勾销内务府账目之外,另外我妹妹也有任务!”

  皇室早有规定,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也就是说,薛姐姐有入宫参与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的资格,薛夫人是怎么想的?”

  贾琮差点忘了原著中还有这茬,薛宝钗确实有入宫机会,原著中只是提了一嘴,后面就没有再提及。

  大庆可是汉人王朝,不是我大清那样的封建奴隶制国家,像是薛宝钗这样的一旦入选,就是名副其实的公主郡主伴读,而且还是有品级的那种,算的上宫内的女官了。

  薛蟠有种肉牛满面的郁闷,老大一口一个‘薛姐姐’,搞得他这个当哥哥的,好像生生矮了自家妹妹一头。

  “我妈想叫妹妹入宫当几年公主郡主陪读,出来后也能嫁一个有前程的官宦子弟,妹妹也有这样的心思!”

  薛蟠不好意思笑道:“不瞒老大,我们一家子都是对姨妈有些眼红!”

  “跟我说这些,莫非薛姐姐入宫,出了意外不成?”

  自家小弟,贾琮也没客气,直接问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能帮得自然不会吝啬!”

  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帮得也别怨我!

  “之前母亲把希望都放在姨妈那,给了不少银子,希望姨妈帮着疏通关系!”

  薛蟠说起这个,又是气愤又是无奈,郁闷道:“结果老是没有准信,最近元春表姐不是晋封宫妃么,我妈又去求了姨妈,结果给了三万两银票,依旧了无音讯!”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啧啧,王夫人真真生财有道!

  都不用听后面的情况,贾琮就知道里头出了幺蛾子,而且还是王夫人的手笔。

  “前段时间,宫里的大内总管戴公公,不是去了宁府喝酒么,我也是通过蓉哥儿的关系,花银子请戴公公帮忙查看,这才知晓姨妈根本就没给妹妹报名!”

  说起这个,薛蟠一脸愤慨,不爽道:“为了请姨妈帮忙,我妈前前后后拿出了五万两银子,却是这么个结果……”

  贾琮一听就心中有数,估计王夫人不是不想替薛宝钗报名,而是手里没信任的人手。

  自从周瑞被抓,被流放后,王夫人对府外的情势有些失控,不仅被下面的管事和庄头连番哄骗,就是想办什么事都没人可用,薛宝钗的事情估计就是这么耽搁下来的。

  “别郁闷了,你小子应该庆幸才对!”

  贾琮突如其来的话,却叫薛蟠摸不着头脑,有些纳闷道:“老大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太懂?”

  “你小子不是在金陵有了人命官司在身么,确定已经彻底扫尾了,没有任何问题了么?”

  贾琮直接问道:“还有,金陵知府怎么断案的,你事先有没有了解……”

第二百零一章 交情

  

  荣府,梨香院正堂。

  “琮哥儿真是这么说的?”

  薛姨妈一脸吃惊,不解道:“他突然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没有说清楚?”

  薛蟠点了点头,复述道:“像是入宫这样的大事,应该提前做好全套准备,最起码也要把自身的情况彻底理清楚,有没有可能妨碍到妹妹进宫的污点没有处理干净?”

  薛宝钗也坐在一边,闻言吃惊道:“莫非琮哥儿知道什么,还是兄长的案子没有彻底解决?”

  “不可能!”

  薛姨妈斩钉截铁道:“这件事,我是通过你们姨妈,还有二舅的关系处理的,他们不可能不尽力!”

  薛蟠绕了饶头,有些疑惑道:“老大也没说里头有问题,只是提醒我,不管如何先把以前可能疏漏,或者可能疏漏的地方全部理一遍,没问题最好不过!”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薛宝钗一眼,说道:“老大还说,入宫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么一次,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琮哥儿这话倒是正理!”

  薛姨妈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咱们之前的准备到处都是漏洞,连个报名的渠道都找不到,现在想来实在太仓促了!”

  倒不是说真的没有报名途径,而是没有有分量的权贵帮忙,可以省去不少一层层筛选的麻烦和陷阱,一步到位直接进入最后的挑选阶段。

  大庆的内务府皇商,不是我大清的包衣奴才,薛姨妈和薛宝钗之所以有强烈的进宫愿望,也是为了自抬身价。

  皇商也是商,薛宝钗作为皇商之女,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就算能力再强也无法扭转出身带来的不利因素。

  所谓门当户对,按理说薛宝钗最好嫁给同为皇商的家族嫡子,可惜不管是她本人还是薛姨妈,又或者薛蟠都不甘心。

  特别是在京城待了这么长时间,见识过顶级勋贵子弟后,薛宝钗自然不想嫁为商人妇,社会地位实在太低了。

  而通过进宫,成为公主郡主侍读的方式,是她自抬身价的最好机会,那时她可是有品级的女官。

  在宫里有元春这位宫妃保护,日子过得不会太差。

  等过个两三年,寻个机会出宫,虽然可能年龄大了点,可嫁个有出息的官宦子弟还是不难的。

  毕竟薛家豪富,又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与荣国府,王家和保龄侯史家关系密切,还是很受一些中等官宦家庭看重的。

  薛姨妈除了希望女儿嫁个好人家之外,也有以后女儿女婿帮衬儿子薛蟠的用意。

  至于薛蟠则单纯得多,根本就没考虑太多,跟着贾琮这个老大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识过世面,对于自身以后的前程根本就不担心,唯一关心的就是妹妹能够嫁个好人家。

  以薛蟠此时的人脉关系,其实对于妹妹入不入宫成为女官并不看重,自信能够给妹妹寻到好的结亲对象。

  只是世道如此,女子的身份如果太低,除非所嫁对象更糟,不然总是难免受委屈的,显然薛宝钗一点都不想受身份差距带来的委屈。

  那就只能好好操作一番了……

  “对了,母亲,妹妹,过几天就是老大的立户宴请了,到时候你们都去啊!”

  一拍脑门,薛蟠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张请帖,笑道:“怎么也的给老大好好捧捧场!”

  “我就不去了,你们年纪相仿好好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