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90章

作者:白白是只猫

  “看看,如何?”刘韬将四十张纸给朱淋。

  朱淋一看,第一首这是属于他们的定情诗,当年她就是被刘韬这一首诗打破沉静的内心,心中荡起了波澜。

  随后越看越是震惊。

  她知道刘韬并不仅仅会研发武器,才华也很好。

  所以为了给花店、书店、咖啡店、茶室增添一些文化底蕴,她让刘韬写一写诗歌。

  一个多小时时间,不到两个小时,刘韬便写了四十首诗歌,而且还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这么多诗歌,都可以出版了!”朱淋惊叹道。

  她属于比较文艺的女人,也会看看一些书,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这四十首诗的水平都非常高,一旦发表的话,相信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刘韬笑了笑,这些诗歌的质量如何他很清楚,毕竟广为流传,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着。

  “出不出版你看着办。”刘韬不置可否着。

  自从之前发表了几篇文章,引起很大的风波后,刘韬便没有再公开发表过文章了。

  也就之前,写了十几本专业书籍,这些专业书籍并没有公开发表,而是作为了兵器工业系统高校的教材,以及在兵器工业系统内部流传着。

  稿费方面,也就马马虎虎。

  “得准备一下,晚点我们就去你爸妈那里。”刘韬笑道。

  每次回来,总是要配妻子回娘家一下。

  而且此次前去,却是下午还有件正事,那就是捐赠一批电脑给京城工业学院。

  作为兵工七子之一、又是刘韬的母校,这几年京城工业学院发展非常迅速,拥有着充足的办学经费,还有着充足的师资力量。

  如果说全国排名前三十所大学,兵工七子绝对能够名列其中,京城工业学院更是足以名列前三。

  此次增加捐赠电脑,京城工业学院也是属于第一批的!

  此次他要捐赠120台金龙电脑给京城工业学院,这一批电脑足以让京城工业学院再次建立4间电脑室。

  作为全国第一批拥有电脑、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学校,京城工业学院在计算机专业方面都是处于全国高校前沿。

  差不多十点钟左右时间,刘韬和朱淋出发了,一个警卫专门充当司机。

  很快,便抵达了。

  出门前,朱淋特意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朱雄信和方珍都在家里。

  甚至都闻到了,鸡汤的香味。

  警卫在门口,刘韬和朱淋入门,朱雄信、方珍一人抱过一个孩子,至于两个会走的孩子,一个个喊着‘外公’、‘外婆’。

  午饭便在这里吃,方珍为主导,朱淋打下手,中午足足一大桌饭菜。

  “这次你返校,校长可能会提议,请伱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带研究生、博士生。”朱雄信吃饭的时候,提到一个让刘韬惊讶的事。

  早在1978年,京城工业学院便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被上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刘韬苦笑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工作那么忙,哪里有什么时间带学生,这不是误人子弟么!”

  “再说了,我学历就本科,带啥研究生、博士生。”刘韬这方面从来没有想过。

  “学历是本科怎么了?学历并不代表着一切,学术上从来讲的是达者为先,你都是学部委员,当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绰绰有余。”朱雄信说道:“伟人说过,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搞成的事,培养人才、薪火相传也是非常重要的。”

  刘韬露出思考之色。

  不得不说,朱雄信所说的是有道理的。

  华夏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华夏想要永远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那么就必须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人才,始终是这里面最为关键的。

  下午两点钟的时候,京城工业学院举行了盛大的捐赠仪式。

  仪式持续大概一个小时,在仪式结束后,京城工业学院的校长主动向刘韬提议。

  刘韬答应了下来,每年带一个研究生。

  这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尽最大的力了。

  而且刘韬也表明,他确实没有时间在京城工业学院教学,他的研究生得跟随着他,而不是在学院。

  院长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我们学校准备改名为‘京城理工大学’,多招一些学生。”校长介绍着。

  受益于充足的资金,学院建了一个全新的图书,两栋全新的教学楼,一栋办公楼,虽然都不算太大,但是在现在的京城,属于独一无二的。

  这里面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五机部下拨的办学经费,有一部分则是盘山机械厂支持的。

  要说全国高校办学经费最充沛的,便数京城工业学院了。

  就是其他兵工七子,在办学经费上也比不上京城工业学院。

  京城工业学院要改名为“京城理工大学”,则是希望学校是理科、工科齐发展,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都是工科的。

  在之前,京城工业学院都是工科,而这里面开始发展理科方面,从而形成理工科齐发展的局面。

  刘韬心中暗暗吃惊,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京城工业学院改名京城理工大学,那是要五六年之后的事。

  没想到现在竟然提前了。

  不过这是好事,说明学校发展得好。

  婉拒了校长要亲自带他参观校园,因为他下午还有一场会议要参加,这是昨天领导亲自点名要他参加的。

  这场会议是下午四点举行,他得抓紧时间去参加,免得迟到那可不好。

  而校长看着刘韬手指指了指天,顿时明白了,也没有强求。

  警卫亲自开车,送刘韬前往开会地点。

  刘韬看着外面,随着华夏汽车和华夏摩托车产能的爬升,虽说有一部分是出口,但是还是有部分在国内销售。

  因为不需要工业票,只需要给钱就可以买,这让华夏汽车、华夏摩托车都卖得很不错,属于供不应求。

  在京城,摩托车、汽车的数量明显多了起来,华夏摩托车、华夏汽车出现的频率已经很高了。

  要调整作息时间,明天更新时间要进行调整

第357章 京九铁路

  会议室。

  刘韬瞪着大大的眼睛。

  他没有想到,自己要参加的会议,竟然会是京九铁路!

  早在1960年,铁道部就开始酝酿修建一条南北新干线,其周向威京城经衡水、商丘、九江到汕头,即京汕铁路。

  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滞。

  后来,在1974年,铁道部又计划修建京城至九江铁路,并为此进行过初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纳入‘六五’计划。

  此次铁道部再次提出想修建一条南北大动脉,这一次则是线路有所改变,整条铁路北起京城西客站,途经省会中心城市南昌站,南至香江九龙站,途经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省市和香江共十个省市,全长2536公里。该线北部线路经过地区地势平缓,南部则隧道密集。

  整个京九铁路,将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大干线。这条铁路建成后,对于完善全国路网布局,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加快中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沿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维护港澳地区稳定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线有桥梁549座,隧道126座,桥隧总长190公里,其工程之浩大,是铁路建设史上空前的。

  “乱弹琴,300多亿的概算投资,国家哪里来那么多钱投资这个项目?”一个领导拍着桌子,很是不满意:“几年前就没有纳入‘六五计划’,都说了缓一缓,怎么又想建了!?”

  “300多亿,财政部的仓库都快要饿死老鼠了,哪里来那么多钱建?”这个领导有些生气。

  京九铁路自然是很有必要建,也很重要。

  可是问题国家没钱啊!

  一分钱难倒一个好汉。

  现在国家改革开放,方方面面都要钱,要一次性投资300多亿,太难了!

  再怎么挤,也挤不出这么多钱来。

  不少领导都认为,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上马京九铁路项目。

  当然也有一些领导认为,应该咬咬牙上马这个项目,因为京广铁路是现在京城到粤省最重要的干线,现在有些时段出现了繁忙的现象,以后要是再发展下去,京广铁路将承担不起南北运输的重任。

  “刘韬同志,说看看你的看法。”领导没有立马发表意见,而是看向刘韬。

  刘韬略微沉吟了一下,才说道:“京九铁路建设是势在必行,现在京九铁路的状况大家都知道,顶多再有三四年时间,京九铁路就会出现很拥挤,影响南北大运输。”

  “我建议京九铁路上马,而且对于京九铁路现在的方案进行调整,这个方案太保守了,恐怕用不了多久,那些单线段都会出现运输‘瓶颈’,我建议整个京九铁路都采用双线建设,而且复线也进行建设,再多预留复线。”刘韬说道。

  京九铁路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

  这将会是巨大的南北大动脉。

  像这次的‘京九铁路’方案,并不是严格的双线标准,而是双线、单线相结合,预留复线用地。

  刘韬说道:“铁路按照160公里设计,太保守了,我建议将标准提高到250公里时速设计,采用电气化。”

  最为反对的领导听到刘韬这么说,气急而笑:“刘韬同志,按照你所说的,那就是要投资至少700亿人民币,300多亿人民币现在国家都拿不出来,如何拿得出700亿人民币。”

  “而且160公里时速,我们都没有这个技术,得从外面引进,这技术引进需要花多少钱可还都不知道。”领导严肃地说道。

  “技术方面,我们盘山集团可以协助。钱的话,我们盘山集团出资70%。”刘韬说道。

  技术方面,最是不用担心,他可以解决。

  至于投资方面,他也可以解决。

  现在‘京九铁路’一公里造价是600万人民币,这还是包括沿线铁路站点的改造,以及大量的桥梁、隧道。

  要是等到以后再修建,一公里造价起码得上千万。要是等到新世纪以后,铁路造价更是会飙升到一个亿。

  可以说,他提出这个建议,在二三十年时间起码可以为国家节省超过4000亿人民币,而且还能提前促进经济发展。

  这种属于基础民生的大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巨大拉动能力,是巨大的。

  至于他提出电气化,是因为这方面可以使得整体运能提升至少30%。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刘韬。

  负责解决技术难题,还解决70%的资金,70%的资金可就是差不多500亿资金。

  领导缓缓地说道:“既然刘韬同志都有这么大的决心和魄力,难道我们连拿200亿资金进行建设的魄力都没有?”

  “沈海高速项目,在刘韬同志的力推下,目前都进展很顺利,我看啊,这个项目可以做。如果可以的话,1987年我们坐着新式火车从京城出发,前往香江!”领导说话声音不大,但是坚定有力:“我还记得几年前去日本,他们新干线火车时速210公里,让我很震撼,要是我们这京九铁路可以达到250公里时速,那将超越他们,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有着无比重要意义。”

  几年前的那种巨大震撼,至今依旧深深地影响着。

  要知道,那时候日本新干线时速210公里,而我们的铁路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铁路平均运行时速仅有55公里。

  客车装备整体水平以及制造工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刘韬心中暗自震动,没想到领导会做出这个决定。

  1987年,距离现在已经不足4年时间了!

  不过既然如此,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既然一锤定音要建设‘京九铁路’,那么接下来就不是讨论建不建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组织建设的问题,需要沿线各省各市进行协调,配合着项目建设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纪工程!

  钢铁、机电等等,都需要相配套,不然的话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都会出现问题,开工建设不下去。

  而这里面,就会体现华夏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台精密仪器,会有效的运转起来。

  各个省、各个市只不过是这台仪器的某个零件,都得服从整个大局。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第358章 高铁技术?

  会议后。

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