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第793章

作者:江公子阿宝

  就比如目前国内声名狼藉的陆瑏。

  之前夸赞他的稿子全都销声匿迹,就连一些官媒都赶紧删掉了新闻稿。

  取而代之的是一波又一波对这部电影的批评。

  也不缺少一些电影人和陆瑏划清界限。

  换做是一般人,在幕后一手操控了“陆桑之死”的剧本,还不得在围脖上发帖嘚瑟一下啊。

  比如写个“陆桑,家乡的樱花开了~”。

  然而,郝运这两天什么也没发,就光是转发《你的名字》相关的宣传素材了。

  就像是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至少表面上也确实如此。

  陆桑猛男落泪的时候,他人在洛杉矶。

  有绝对的不在场证明。此时莱昂纳多对他释放善意,他也照单全收,只是半点也不提带莱昂纳多征战奥斯卡影帝的事情。

  拜托,他自己都不是影帝呢!

  就算是把冯元征捧成了柏林影帝,可莱昂纳多本身也是柏林影帝,早在1997年的第4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他就凭借《罗密欧与朱丽叶》拿到了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真要是有什么能够拿奖的电影,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郝运肯定自己上。

  哪怕因为他是华人不给他发奖,他也不会随便让给莱昂纳多。

  除非加很多钱。

  可惜,莱昂纳多跟他聊了又聊,就是不提钱的事。

  仔细想一想的话,《海边的曼彻斯特》给莱昂纳多演的话,他也未必演不了。

  演出来的效果,还真有可能让他提名一下奥斯卡。

  当然,能不能拿奖就不知道了。

  诺兰和演员们都打了招呼聊了几句,得知郝运带了一些人手过来,他的眉头皱得很厉害。

  不过有他弟弟乔纳森,还有汤姆·哈迪等人帮忙说话,而且也确实安排了工作,从履历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他也就默许了这种行为。

  只是希望郝运能够管好他的人,不要对拍摄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部“发生在梦境”的科幻大片,除了电脑特技完成的大量极为震撼的视觉场景,导演诺兰更是拉上摄制团队奔赴霓虹、英、法、摩洛哥、米果、加拿大六国进行实景拍摄,力图以最为真实的世界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只能说,很对得起他全球知名的“实拍狂魔”的名号。

  作为和现如今好莱坞很多导演喜欢用特效来呈现效果的方式不同,诺兰的很多作品中,实拍,是他一个最喜欢的展现方式。

  嗯,也是烧钱的方式。

  郝运得六百万美元是剧组第二多的片酬,莱昂纳多虽然多,但他是片酬+分红的模式,其实1.6亿的成本,真正花在演员身上的钱并不多。

  全都被诺兰拿去随便烧了。

  好莱坞这边拍摄会更高效一些,一般是有谁的戏就通知谁提前到剧组拍摄,其他没有什么事情的人可以不去。

  不过,会有一些特训任务,需要演员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参与特训。

  比如郝运饰演的“前哨者”亚瑟,有一个经典翻滚走廊场景设想,有很多反物理的镜头。

  如果是郝运来拍的话,他肯定上绿幕。

  把人吊起来用绿幕,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能把这场戏搞定。

  而且也花不了几个钱。

  然而,诺兰偏不,他花钱找人1:1制作了一个走廊道具。

  并且为了能实现逼真的反转效果,还制作了一个巨型“万象环”装置,靠机械转动整个走廊道具,打算让郝运在其内部完成镜头拍摄。

  这个需要训练,诺兰会调整郝运的拍摄档期,让他有时间去英国参加训练。

  还有一场莱昂纳多和艾伦·佩姬坐在街道水果店旁的爆炸场面,诺兰也打算搞一场真实的爆炸。

  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莱昂纳多跟着上天。

  最开始的拍摄的戏,是在华纳兄弟的摄影棚拍摄的,郝运其实只是莱昂纳多的一个助手,着墨的地方并不多。

  而且他的演技现在已经不是一般的屌,即便是和莱昂纳多对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莱昂纳多拿不到影帝,肯定不能单纯的把原因归咎于奥斯卡不公正,也不完全是因为他运气不好,每一次都遇到强劲对手。

  他的表演显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演戏没什么压力,郝运就能跟更多的去观察诺兰拍戏,观察诺兰剧组的运行。

  嗯,肯定也不会放弃薅属性。

  不止是薅诺兰,演员、摄影、美术、道具……只要能薅,他都会薅过来拍在身上。

  这才是全方位的学习。

第916章 郝狗嫉妒我的才华!

  郝运在华纳的摄影棚拍戏的时候,国学大师季羡林去世了。

  虽然郝运没有拜访过,却也知道这位。

  是个渊博而且有趣的人。

  郝运对有些所谓的文化人不屑一顾,但是却敬仰一些真正的文人和大师。

  他看过季羡林的《牛棚杂忆》《病榻杂记》《东方文学史》《世界文化史知识》等等。

  上学的时候也在语文课本里学过季羡林的文章。

  不过,后来对这老头印象深刻的,大概还是《清华园日记》。

  同样是写日记的人,就感觉特别的亲切。

  我冒雨去图书馆看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今天看清华女子附中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是去看大腿,附中女学生的大腿倍黑,我看了半场就回来了。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上课真烦,上班真烦,考试真烦,论文真烦。

  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这就是大师的思想境界了。

  人家不热衷吹牛逼、圣化自己。

  人家知道自己是个凡人,也很乐于做一个凡人。

  所以,郝运也偶尔会去隔壁清华园看腿,季老看的附中肯定不能看,对年岁小的女生存觊觎之心太禽兽,所以郝运只能看大学生,一般都是失望而归。

  听说北舞的最好看,可惜没去看过。

  没想到,这样一位老顽童样的人就这样去了,确实非常的遗憾。

  郝运派人送了花圈去悼唁。

  他打算从忙碌中抽出一些时间,去接触一下这些真正的大师。

  比如写了《我与地坛》的史铁生,还有拉着史铁生去踢球的余华。

  还有郭番和宁皓都很喜欢的科幻作家刘慈欣。

  目前郝运的小说《火星救援》已经从米果火到了全世界,在华夏也是畅销书,大家也都知道了Legion是大群,而不是罗技,罗技是Logitech。

  然后华夏写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万箭穿心》《战长沙》《烈日灼心》的大群=写了《火星救援》的Legion=身兼数种本领的郝运。

  他唯恐担心别人不知道他是个精神病,就起了个叫大群的名字。

  凭借他的这层身份,他不管是去拜访史铁生,还是去找余华刘慈欣,都不存在身份上的障碍。

  如果有什么障碍的话,郝运就可以砸钱买三万册对方的作品捐给学校,刷成榜一大哥,那自然就可以随便面基了。

  更何况郝运本身就能薅属性。

  在娱乐圈,他虽然能薅到剧本属性,但很少能薅到文笔属性。

  在文字功底方面,他比余华、史铁生这些人是相差甚远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郝运读过很多遍,每一次都能读到流泪的地步,算是对他影响最深远的文章之一。

  到时候带点礼物,或者提供一些帮助,换取薅属性的机会。

  也算是公平交易。

  在洛杉矶拍摄的时候,郝运不见得每天都有戏。

  他肯定不会一直等在酒店,或者待在片场偷学诺兰的导演手法。

  郝运已经过了单纯靠模仿来拍片的时期了。

  现阶段,他更多的是将学来的东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道”。

  诺兰怎么拍片,随便看看就得了。

  反正能薅到属性,可以拍身上慢慢体会。

  所以,郝运在米果这边也是各种忙碌,他有时候会去各大书店挑选一些书籍。

  很多外文没有翻译的书,他现在也能看得懂。

  有电影相关的,也有法学相关的。

  甚至会拿一些文学类的原版书籍买回去看看。

  小的时候郝运特别喜欢看书,奈何身处农村家里又穷,就连看书也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他会去邻居家借阅,会去学校老师家扫荡。

  更多的是厚着脸皮站在书店或者书摊前边,拿起书从头开始翻。

  他长得好看,摆摊的大妈也不赶他。

  很多课外阅读都是这么来的。

  现在有钱了,穷人乍富,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购书欲望。

  香江和申城的房子目前还没有搞,但是首都和横店的房子都有很大的书房。

  尤其是首都的庄园,他的书房大到取书要用梯子。

  而且书籍并不是装饰品,很多书他都会翻开,而且会写一些读书笔记。

  娱乐圈卷王这个称号不是白叫的。

  另外,郝运还通过汤姆·哈迪找到了门路,在一家跳伞俱乐部报了课。

  先是理论课,熟悉跳伞的流程和教材里的理论内容为主,并熟悉跳伞装备及飞机和降落场的情况。

  他的目标是拿到USPA的D证。USPA,也就是米果跳伞协会,是世界上最权威的跳伞机构之一。

  A证独立跳伞是基础,需达到C证才可以当跳伞摄影师,也叫第三方教练。

  双人伞教练需取得D证。

  拿了D证之后,就可以抱着安小曦跳了。

  让别人抱着安小曦跳,哪怕是女教练,有些强迫症的郝运都有些心里不舒服。

  不过,D证要500跳,需要慢慢积攒。

  好在郝运要先拍《盗梦空间》,拍完之后还要拍《海边的曼彻斯特》,会在国外待不少时间,只要天气好,就可以没事就去跳一跳。

  第一次从天上往下跳的时候,郝运不是一般的紧张。

  他甚至紧张到去联络系统。

  询问系统会不会保证他的生命安全,毕竟如果他嘎了,那系统就失去了宿主。

  这种无耻言论,再次刷新了系统对他的观感。

  但是郝运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系统必然会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不过,为了不让郝运可劲的造,系统也表示,它只负责留一条命,该受的罪那还是得自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