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第607章

作者:江公子阿宝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咱们说话声音大家,到时候说它是黑的它就是黑的。”

  “来来来,合计合计怎么发展。”

  台上,李谙带着看似清纯的汤玮,接受媒体的祝贺,祝贺她终于一脱成名。

  而安小曦却发现郝运的胳膊有轻微的颤抖,脸色也有点难看。

  她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握住了郝运的手。

  郝运舒了口气,内心挣扎一番后,还是认清了自己所面临的现实。

  咱农村出身,上边几代连个手艺人都没有,拿什么和人家讲道理,讲道理又不是靠嘴。

  看看魏综万,学学司马懿。

  不过,他并没有放开安小曦的手,对比一下汤玮,他觉得还是安小曦这样他看着“长大”的姑娘更靠谱。

  想一想李谙曾经邀请安小曦出演这破电影,他就恨得牙痒痒。

  老贼,你最好在我屌起来之前就自己嗝屁,不然别怪我将来让你身败名裂。

  首映结束后,看着前呼后拥的李谙,郝运并没有凑过去,而是和安小曦一起出去玩了。

  在这边认识他们的人会少一些。

  不过还是有很多内地媒体。

  郝运和安小曦被撞见过两次,两人落落大方的表示是来参加影展的,和法国电影人一起约了饭,现在正准备去赴约。

  这样的话,也不能说两人是在约会。

  郝运当然没有忘记他这次来的目的,他和威尼斯电影节竹席马可·穆勒聊的很愉快,老头很热情的帮忙安排了两个场次。

  第一场正好就排在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后边。

  《太阳照常升起》是电影节首映。

  这样的话,看完姜闻电影的嘉宾和海外片商可以留下来观看。

  郝运参演了《太阳照常升起》,作为主创一员走了红毯,参加了《太阳》的首映。

  不过看了电影之后,郝运就想吐槽姜闻。

  本来就不太容易理解的电影,你为啥添油加醋,给整的更加难以理解呢。

  你和观众有仇吗?

  还是说你会觉得张益谋会给你面子,让你越过李谙拿奖?

  张益谋和李谙是互相有需求的关系——李谙在好莱坞混的明显比张益谋更好。

  张益谋从没放弃过走出去,像李谙那样得到好莱坞认可。

  而你姜闻除了交情,又能给张益谋什么。

  其实,姜闻有时候都不如郝运看的明白,他的思路太狭窄了。

  也有点儿任性和高傲。

  电影放映结束,接受媒体采访,郝运也站到了台上。

  在回答媒体提问的时候,郝运被问到对于这部电影怎么评价。

  他也是导演,被问到这种问题很正常。

  “这是一部很有姜闻特色的电影,我全程参与到了这部电影当中,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感激他。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论文,大概会在九月底的时候发表在华夏的《电影艺术》杂志上,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到时候欢迎翻译转载。”

  郝运侃侃而谈,坚定的维护师傅的颜面。

  他肯定不会说特么的我都快看不懂了,就问你信不信。

  他也不信那些洋鬼子能够看得懂。

  至少没办法完全理解。

  《太阳》首映结束后,这个放映厅就没有再安排首映了,也没那么多电影一天到晚首映,接下来就是参展而不参与评奖的影片。

  郝运的《小森林》就是如此。

  因为不是首映,所以也就没有首映礼。

  但是姜闻在《太阳》首映礼结束后,招呼了不少人来捧场。

  对于徒弟的电影,他有时候比自己的还上心。

  《小森林》,他已经看了第三遍了。

  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头遍。

  第二遍是大家都说电影隐藏了导演很多东西,并不如传言中那么治愈,姜闻就又去看了一次。

  现在是第三遍。

  现场有不少的国内外媒体,还有影评人,还有海外片商,看完了之后也是掌声如潮。

  洋鬼子鼓掌尤其热烈。

  尼玛,终于能看懂了。

  这玩意比《太阳照常升起》好理解多了。

第718章 理解宋江

  连看两场电影的影评人觉得很有意思。

  当师傅的诠释了电影可以装很多东西,海纳百川,就是不管人家能不能看懂。

  而当徒弟则是奉行了大道至简。

  海外片商没有过多的犹豫,尤其是之前就和郝运发生过交易的那几家,他们肯定要出手把《小森林》的海外版权买下来。

  可惜,这个海外剔除了日韩新马泰。

  任谁都能看出来,这电影在这些华夏文化辐射的市场一定会非常火爆。

  第一批上映是华夏两岸三地,后边就是日韩新马泰了。

  海外片商能买的基本上主要就是欧美市场。

  现在的问题是花多少钱买《小森林》合适。

  都是生意人,要考虑投资回报。

  具体的交易不需要郝运亲自去谈,《小森林》的港台和海外发行都是影皇做的。

  不过,谈的也挺快,并没有太复杂的地方。

  倒是《涩戒》《太阳照常升起》没那么快,因为他们是要去评奖的,得奖和不得奖完全不是相同的价格。

  影皇的人一边和片商谈,一边和郝运沟通。

  之前合作过的几家片商给了两种方案。

  一种是单部八十万美刀,另一种是四部一起三百万美刀。

  九月份的汇率是七点五,也就是六百万人民币。

  确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年头很多电影卖海外版权,只能卖二三十万美元,有些人家干脆就直接不要。

  能卖海外版权的文艺片,再拿点政府补贴,基本上都不会亏什么钱。

  这才是每年仅有那么几部院线电影赚钱,但是大家还是会一个劲的拍电影的原因所在。

  至于一部八十万,四部三百万,估计是担心续集质量没有第一部好。

  郝运给了他们第三种方案。

  三百五十万美元,四部《小森林》,外加一部《风声》做添头。

  几家片商很纠结。

  《小森林》这种还行,国外也有类似风格的片子,农场、森林,自然风光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极致享受。

  八十万买下来,就算是卖碟片卖电视台都不会亏钱。

  之前买的《斗牛》虽然没让他们亏钱,但是也没赚,几乎算是白忙活了。

  对于干这一行的人来说,白忙活其实也相当于亏钱。

  所以,同为抗战电影的《风声》他们就不太想要。

  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

  四部三百二十万美元是他们的底价,加三十万买一部五千万人民币制作出来的电影,感觉还是可以操作一下的。

  而郝运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看看抗战片。

  什么叫文化输出。

  不是输出什么传统文化,那玩意有什么好输出的,那就是单纯的炫耀。

  没看到隔壁都已经拿去申遗了吗?

  真正的输出应该是输出价值观,输出你想让人看到的东西,打破那种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封锁。

  白送都行,三十万美金已经很不错了。

  只要他们能够小赚一笔,下次有类似的他们还是会要。

  这些电影贩子能量惊人,有完善的购销渠道,能赚到钱的地方他们都会去卖碟片。

  郝运在威尼斯有事没事就看看电影,和各国电影人聊天打屁。

  不少洋鬼子都跟他学几句普通话。

  这个算是他们师徒的传统了,姜闻就教过昆汀,只是郝运没有姜闻那么高冷,他是什么人都能聊,只要你感兴趣我就教你几句。

  如果你想了解华夏,我也会帮你介绍。

  甚至会推荐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

  9月8号的时候,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于落下了帷幕。

  《太阳照常升起》《涩戒》《帮帮我爱神》《神探》四部华语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最终李谙执导的《涩戒》摘得最佳影片金狮奖,这不仅是李谙继2005年的《断背山》之后第二次获得金狮奖,也是华人导演连续三年获得该奖项。

  上一届是贾科长执导的《三峡好人》摘得最佳影片金狮奖。

  上上一届就是《断背山》。

  郝运他师傅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没拿到奖项。

  这其实非常正常。

  一部所谓的艺术咸片,还带有黑华夏的郑智正确,另一部塞了连很多华夏人都看不懂,更别提外国人的类型电影。鬼都知道怎么选择。

  姜闻回去的时候,也没什么失落的神情。

  但是没能拿奖还是产生了不少的恶性后果。

  首先是媒体的唱衰。

  姜闻磨了好几年磨出来一部电影,现在看是真的不行了。

  博纳影业帮忙做的宣发,忙得焦头烂额。

  其次是院线排片开始向同期的《风声》倾斜。

  这些家伙们,本来计划给《太阳》的排片比《风声》多,毕竟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

  姜闻人脉关系都很广泛。

  然而,院线是要盈利的,现在看到《太阳》失落威尼斯,而且口碑直线下滑,做出向《风声》倾斜的选择就不奇怪了。

  毕竟,郝运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风声》的宣发是光献传媒帮忙做的,两家打起了擂台。

  最后是《太阳》原本已经谈的差不多的音像版权,从200万人民币,被人砍到了15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