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第240章

作者:寒冷孕育彪悍

  面对主编的一连串问题,这些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毕竟现在主编的火气很大,千万不能做出头鸟,不然丢了工作就麻烦大了!

  这么高的薪水和奖金,去别家报社想都别想。

  再说老板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虽说每次来报社都是笑脸迎人,但这更让他们打心底里敬畏!

  老板在报社里是自家老板,出了报社,那可是很多富豪都不愿意招惹的存在!

  这些人在心里把泥框和金墉八辈祖宗都问候了一遍。

  影响吃饭问题,别说什么才子,就是耶稣也照骂不误!

第 411章 孟波有点东西

  泥框家里,金墉一脸便秘的模样:“这篇文章不是你写的?”

  到底是二十多年的交情,哪怕金墉再生气,处理完事情,还是登门了。

  泥框指了指自己的脸,问道:“我是痴线吗?”

  “好好的日子不过,怎么可能去招惹神仙信?”

  “这两天为了赶进度,我把电话线都拔了,就怕别人打断我思路,哪有时间写这种东西?”

  金墉拿出十几份花边小报,推到了泥框面前。

  “你看完咱们再说。”

  看完第一份,泥框愤怒无比,看完第二份,骂了句无耻,看完第三份,怒不可遏。

  等全部看完,泥框浑身发抖,这不是气的而是吓的!

  只要把他的名声毁掉,让他在港岛待不下去,他只有出国移民一条路好走。

  但是对于李信那种人来说,他敢迈出港岛一步,等待他的是什么,傻子都能想到。

  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看着金墉祈求道:“你一定要帮我跟李先生澄清一下,这事真不是我干的,我又没疯,哪会搞这种损人害己的事?”

  金墉指了指报纸:“那篇文章是在明报发表的,我自顾不暇,去哪里帮你?”

  西贡红信小区门口,今天出现了一道奇景。

  文文指着泥框背后那根荆条问道:“老伯伯,你背着一根棍子,是武林高手吗?”

  最近她跟小松没事就看武打片,那些人就这打扮,只不过背的不是刀就是剑。

  “文文,没礼貌!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赶紧给伯伯道歉。”

  “伯伯对不起!”

  俊嫂看文文道完歉,对泥框说道:“泥先生,不好意思,小孩子不懂事,您见谅!”

  嗯,泥框在港岛大小也算个名人,出镜率很高,俊嫂认识他一点都不奇怪。

  泥框摆摆手,“没关系,小孩子有什么说什么,不用这样。”

  现在泥框哪有心思理会这些小事!

  在要命和尊严之间,泥框选择活着,毕竟不怕死的人,是他笔下的人物,不是他!

  这时建国出来了,揉了揉文文的小脑袋,对金墉泥框二人说道:“老板在家里等着二位,请跟我来。”

  李信看了一眼泥框背后的荆条,笑眯眯的讽刺道:“泥先生,不愧是文化人,对于历史典故倒是烂熟于心。”

  “如果饭量不错,那你可要多吃点。”

  金墉指着泥框,赶紧解释道:“李先生,这事我要跟你说清楚,报纸上的事,我俩真的毫不知情。”

  “是排版主编私自做出来的,我也是第二天才知道,泥框更不用说,他这几天一直闭门创作,根本就没出过家门。”

  建国从外面进来,看了二人一眼,在李信耳边小声说道:“孟波来了。”

  李信点点头,指着沙发对金墉二人道:“二位请坐,没有让客人站着的道理,不管如何,今天你们二位登门,那就是客人。”

  李信下楼坐到孟波车里,“说吧,我听着。”

  孟波没有废话,直接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李先生,我用了一点小手段,在泥振嘴里得知了真相。”

  “是和黄李二公子的身边人找到了泥振,给了很大一笔酬金,让泥框写一篇文章。”

  “泥振这扑街没敢跟他父亲说,又因为泡妞缺钱,就模仿他父亲的文笔,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明报上的那篇。”

  “明报也确实是冤枉的,这事是排版主编孙友辉私自做的,他做完这事,就带着全家去了枫叶国。”

  “李二公子身边那个人,在文章见报的第二天,也坐飞机去了鹰酱。”

  李信搂着他的肩膀,问了一个无关的问题:“你从什么渠道得到的吐真剂?”

  “这东西可是各个国家明令禁止外泄的违禁品,你小子还真有点门路。”

  孟波指了指泡菜国方向,带着笑意解释道:“李先生,这事说起来也是凑巧,我去泡菜旅游,在高档红灯区得到的,这东西是嫖资。”

  李信挑了一眉,诧异的问道:“那些鹰酱大兵还会给钱?他们不都是直接上吗?”

  孟波摸了摸大鼻子,不确定的说道:“可能这货是个例外,比较讲究,不好意思白嫖!”

  李信没在纠缠这个问题,而是问道:“孟波,你说李二公子是傻子吗?”

  “不是傻子,那他为什么要做傻事?”

  听到李信这话,孟波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李先生的意思是有人借着和黄和您争港灯这事,搅风搅雨?”

  “没错!老李是个纯粹的商人,一个纯粹的商人最擅长权衡利弊,正常商业竞争没什么,他不会跟我用这种小手段。”

  “因为这只会给我借口,以别的手段和他玩,别看他钞票比我多,但是他玩不起。”

  李信为什么要跟孟波解释这些?因为这孟波是一个人才,他想用。

  随即开口问道:“有没有想法给我做事?”

  “有啊!太有了!”

  孟波听到李信的招揽,一点迟疑都没有,回答的很干脆。

  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会给你的侦探事务所注资,多招点人,把业务范围扩大,回去等着吧,有人会去找你。”

  孟波点点头,开口说道:“好的老板!我这就回去准备一下,把事务所整理一遍,也好让财务人员做事轻松些。”

  李信摇摇头,“我投资的是你这个人,你那点东西我不放在眼里,没必要这么认真。”

  孟波开车出了红信小区,把车停在路边。

  回头看了一眼红信小区,在心里感慨道:江湖传闻果然没错,李先生真是大气!

  给这样的人卖命,孟波觉得很是舒心,在金钱上出手大方,还给予足够的尊重。

  这样的老板不好找!

  李信回到家里,看着泥框还有点不好意思。

  你看这事闹得!

  他儿子做的事,还把人家老爹带上了。

  转念一想,都说父债子偿,那子债父偿也没什么吧?

  还别说,李信自我安慰一番,马上就理直气壮了,嗯,就是泥家父子的责任。

  泥振不搞事,李信能整他们父子俩?

  这货把“与其反省自己,不如指责他人”这句话领悟的很深。

第 412章 金墉心都碎了

  事情经过李信了解了,但是送到嘴边的肉,他要是不咬两口,能对得起书友吗?

  自古书友出奇才,千古名句随手来。

  古有李白诗中仙,不及书友随手编。

  唐朝若是有书友,唐诗何止三百首。

  得亏李白死得早,不然诗仙名难保。

  奈何阿彪没文化,只能卧槽行天下。

  待我重读小皇书,再与书友比高下。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都不是什么正经人!

  李信坐到沙发上,对建国吩咐道:“烧水,烧好水,上茶,上好茶,二位才子登临寒舍,不能失了礼数。”

  金墉和泥框对视一眼,这就出去了一趟,态度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葫芦里想卖什么药?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李信开口说道:“渣先生,泥先生,你们二位的所作所为,对我的名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但是,我这人讲理,泥先生都负荆请罪了,我在抓着不放,那就失了肚量。”

  “你们二位的诚意我看见了,面子有了,里子在哪里?”

  俩人听完,就一个想法,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

  讲理和肚量二字,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吗?

  不过金墉也暗自叫苦,泥框没什么李信能看的上的,他倒是有点好东西。

  也只能硬着头皮问道:“李先生,有话直说,我心脏还行!”

  李信满意的点点头:“金先生如此爽快,我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第一,我要你和泥先生书籍的改编权,第二,我要明报的股份,不能少于百分之二十,就这两个条件。”

  “如果同意,咱们之间的事就一笔抹掉,你们怎么说?”

  泥框立刻答应道:“我没问题,李先生能看上我的拙作,那是我的荣幸。”

  金墉看泥框的眼神恨不得吃了他,这个王八蛋,你当然没问题了,我怎么办?

  在港岛,说起金墉那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所作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可谓影响了整个华人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说大家全看过可能夸张,但说看过三分之一绝对是保守的说法。

  不但如此,他还把不入流的武侠小说提上了一个档次,是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回避的人物。

  大家都知道他是武侠小说家,但除了写武侠小说外,金墉还是个社评家,喜爱写影评,还是一位企业家。

  他付诸一生心血的东西不是武侠小说而是一份报纸,就是明报,五九年,金墉从东南时报辞职后开始创业。

  与沈宝新,潘粤明两人合办明报,明报的政治立场不左不右,强调公正与平和,在港岛的传媒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报创刊时困难重重,在三年之后步入正轨,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那么身为企业家的金墉是如何对待员工的呢,港岛流传着有几件轶事。

  随着明报蒸蒸日上,金墉也请了不少著名写手撰写文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泥框和意舒。

  意舒要求增加稿费,金墉回答道:你又不花钱,要增加稿费有什么用?

  这句话把意舒气的直骂娘,我踏马花不花是我的事,给不给是你的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随后意舒写文章骂金墉,金墉不为所动,泥框也要求增加稿费,也被挡了回去。

  金墉的抠门不但对为他撰写文章的作家如此,对他的员工也是一样。

  比如:明报退休编辑黄陵,做了十几年的编辑,退休时金庸只给了几万退休金打发黄陵,黄陵相当不满意,打算把金庸对待其不公的事打广告,最后不得已金庸只能拿钱了事。

  还有为金墉的武侠小说画插画的王司马,在明报供稿期间,稿费也很低。

  一个月只有三百来块钱,最后在泥框的劝说下,他才将王司马的稿费由三百多块增加到一千二百多块。

  明报一年的利润在几千万左右,而这些钱大多数都装进了金墉自己的口袋。

  七九年,湾湾作家李敖撰文披露金墉伪善,认为金墉表里不一,表面善良,内心虚伪。

  现在李信让他拿小说改编权和明报股份做为赔礼,这简直就是在割他的肉,剜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