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囚徒到影帝 第9章

作者:嗷世巅锋

  宝强就不行了,他的嗓音有些尖利,这是胎里带出来的问题,只能通过一些技巧进行改善,但想要完全消除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不过播音老师最后也宽慰了宝强,表示影视剧不是主持节目,可以一句一句或者逐段逐段的打磨,这样就可以掩盖声线上的不足之处。

  当然了,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彻底放弃台词,让别人给自己配音。

  但宝强显然不愿意走这条捷径。

  看着他几乎是一字一顿的磨着台词,徐琨不禁暗暗感慨,这小子确实是有股疯魔劲儿,怪不得他全方位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还能成为大明星。

  因为连着上了两节课,中午徐琨和宝强是在南锣鼓巷吃的饭,到家也就没去叨扰林老板。

  回到出租屋,跟宝强一起把带回来的笔记和辅导材料,翻来覆去看了能有个把钟头,徐琨就有些憋不住劲儿了,强烈建议看看电影换换脑子。

  于是下午他们又看了《花样年华》和《藏龙卧虎》。

  对于墨镜王主导,张嫚玉、梁超伟主演的《花样年华》,两人一致给出了好评。

  而《藏龙卧虎》……

  “我觉得这片子有点磨唧,不如《新龙门客栈》好看。”

  徐琨第一时间发表了BIG胆‘谬论’。

  宝强则迟疑道:“可这片子得了奥斯卡大奖,会不会是咱们没看明白?”

  于是俩人又快进着扫了一遍。

  怎么说呢,这部剧比起武侠片更像是故事片,单论剧情的细腻程度,确实比大多数武侠片要强,但问题在于徐琨和宝强刚刚看过《霸王别姬》和《花样年华》。

  而且他俩又都是动作片的忠实拥趸,对快节奏的打戏情有独钟……

  最后徐琨直接关了电视,伸着懒腰道:“纠结这个干嘛,咱们是为了学演技,又不是要当导演、编剧——走,我带你去认识认识林大哥。”

  说完,从带回来的东西里翻出个盒子,领着宝强绕到了前面小饭馆。

第14章 徐桑

  进门的时候林老板在后厨,守在柜台的是他老婆。

  林大嫂见是徐琨,脸上就不怎么好看,昨儿徐琨连吃带喝分文没给,还让她自己一个人在店里忙的团团转,她能高兴就怪了。

  可林老板在家说一不二惯了,她也不敢给徐琨脸色看,于是不咸不淡招呼道:“小徐来啦。”

  徐琨把那盒子放在柜台上,就仿佛没看到她脸上的冷淡,眯眼笑道:“昨儿麻烦林哥和嫂子了,这不,今天去南锣鼓巷报了个表演学习班,凑巧听说这个牌子的化妆品不错,中戏的学生老师都在用,就顺便给嫂子您捎了一盒。”

  正好林老板听到动静从厨房出来,当即咧嘴道:“你花这冤枉钱干嘛,那老眉咔嚓眼的,涂一层金子也不上台面——快把东西还给人家小徐。”

  林大嫂气的白瞪了丈夫一眼,但还是把化妆品推了回去:“这我不能收。”

  林老板猛点头:“对对对,你拿回去糊弄小姑娘吧。”

  徐琨坚定的又把那化妆品推了回去:“林哥和嫂子要是这么客气,那我以后可不敢来了。”

  一推二让,林大嫂最终还是收下了化妆品,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热情的把徐琨和宝强让进了雅间。

  林老板边跟着往里走,还不住埋怨徐琨瞎破费。

  这顿晚餐自然又吃的宾主尽欢。

  宝强虽不像徐琨那么善于交际,但他这些年的经历其实就是块敲门砖,把林老板整的都开始忆苦思甜了。

  等回了宿舍,徐琨本来想继续躺床上看片,宝强却坚持要学习,不过这回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按照上课学的内容,各自扮演一個角色进行即兴表演。

  徐琨想着既然是磨炼,那干脆把解放天性也一并捎上。

  两人一拍即合,借着酒劲出门找了个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对着条人憎狗嫌的臭水沟,一本正经的用塑料普通话讨论起了咸淡。

  这个题目是徐琨想出来的,但他是真没想到,宝强这小子还是个人来疯,见闹出来的动静不够大,干脆趴到沟沿上做牛饮状,嘴里轮番用河南话、河北话,还有半生不熟的京片子大喊着‘痛快、好痛快’。

  然后两人就被居委会的大爷大妈抓了个现行,要不是林老板和林大嫂帮忙解释,俩人差点就因为‘酒后闹事’被送去派出所过夜。

  这一来解放天性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

  回了出租屋里,俩人正犹豫是搞诗朗诵,还是继续即兴表演,就听到隔壁传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动静。

  得~

  还是看片吧,好歹能遮一遮。

  这次看的《那山那人那狗》,别说,结合上课学到的东西,以及宝强这两年的心得体会,倒还真被他点评出些道道来。

  至于徐琨……

  他也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脑补出了隔壁的激烈战况。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正躺在各自的床上看电影,陈学斌就打来了电话,说是让徐琨和宝强明天一早去北影厂门口等着,自己帮他们接了个大活儿。

  这关系亲近了就是不一样,以前陈学斌只有在自己开工,且有需要时才会召唤宝强,现在则是直接动用人脉帮两人揽活儿。

  挂断电话,徐琨冲宝强耸肩道:“照这个架势,六哥的工地只能另外招人了。”

  宝强也是高兴的不得了,若是靠演戏就能养活自己,他当然也不愿意去工地上浪费时间。

  在对未来的憧憬中看完了《那山那人那狗》,因第二天还要早起,徐琨就提议早点睡觉。

  拉了灯之后,黑暗中就听隔壁床上翻来覆去,像是烙烧饼似的。

  “咋了,睡不习惯?”

  徐琨闭着眼睛问了句。

  好半天才听宝强反问:“琨哥,你为啥要这么帮俺?”

  “还能为啥?”

  徐琨理所当然的道:“当然是看好你未来能当上大明星啰,不然难道是因为你长得像程蝶衣啊?”

  虽然他说的是实话,但宝强却不怎么认为。

  在他看来琨哥对自己这么好,更多的是出于同情和仗义。

  其实王宝强内心对这些事情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向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但琨哥和别人不一样,半点没有居高临下的意思。

  这大概是因为琨哥和自己一样,也都是乡下小地方出身,年纪轻轻就独自出来打拼。

  虽然琨哥家是县城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但他十岁上父母离异,十四岁和家里断了往来,真要论起来,反倒还不如自己,至少自己的父母一直在尽力支持、包容自己。

  徐琨同情他的经历,他其实也在同情徐琨的过往。

  所以他没有排斥徐琨的大包大揽,只是把感激深深埋在了心底。

  不过……

  琨哥的天赋外形都比自己好,那凶神恶煞的眼神更是得天独厚,未来大概会比自己还早成为明星,就算自己出了名,也未必能帮的上他什么。

  要不然,以后也帮琨哥找个顶顶漂亮的女大学生?

  …………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宝强就把徐琨喊了起来。

  两人在院子里舒展开拳脚,然后直接徒步五公里跑到了北影厂。

  七点多的时候上了剧组的大巴,这次要的群演比较多,足足二十来人,要求也低,高矮胖瘦什么样的都有,去的更不是野地,而是京郊的八一影视基地。

  在一条民国样式的街道前下了车,徐琨正好奇打量周遭的情况,副导演就直接找了过来:“你就是徐琨?做个凶狠的表情看看。”

  昨儿在酒桌上,徐琨已经就把四白眼展示给了陈学斌和王彭,而陈学斌显然是把这当成了他最大的卖点。

  虽然感觉有点像是在挑牲口,可谁让咱就是出来‘卖’的呢,徐琨顺从的支起两道浓眉,露出凶戾冷冽的四白眼瞪着对方。

  那副导演倒吸一口凉气,惊道:“屮,这回老陈还真没吹牛。”

  旋即,他又兴奋的催促道:“伱学过功夫是吧,打个套路瞧瞧!”

  徐琨从善如流,上蹿下跳表演了一套戳脚,又博得了副导演的大声喝采。

  然后他就喜提少佐军衔,奉命率领一个中队的鬼子兵【实际只有20来人】围剿抗日奇侠。

  就和陈学斌电话里说的一样,这确实是个大活儿,徐琨连着演了三天,非但捞到了五十几句台词【有一半是八嘎呀路和死啦死啦地】,还和抗日奇侠大战了三百回合,最终死于对方开挂。

  这已经不是群演的范畴了,甚至超过了不少特约演员,属于那种有资格名列演员表的大特。

  宝强也跟着混了个鬼子勤务兵的角色,积极帮着徐琨套招排演,只是俩人越打越觉得熟悉,最后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精武英雄》里藤田刚的路数吗?

  别说,这种面目冷硬凶狠、口齿结巴不清,身手硬桥硬马的鬼子军官,还真就是给徐琨量身定做的角色,如此扬长避短,再加上宝强从旁辅佐,徐琨表现的自然可圈可点。

  三天大特演下来,获得了剧组的交口称赞。

  此后一个多月里,在陈学斌和王彭的卖力推销下,徐琨又陆续出演了好几个类似的角色,并因此斩获雅号:杀人机器·徐桑。

第15章 还有金马奖影后呢

  10月3号下午。

  北沙滩某网吧,徐琨刚操控着李逍遥来到苏州城外,就接到了王彭的电话。

  他接起来不等王彭开口,先道:“王叔,我准备歇几天,演鬼子演的我都快吐了,主要这玩意儿也提升不了演技,天天扮结巴,弄的我中国话都快说不溜儿了,前天去广场上看阅兵式,我生怕自己不小心吐噜出句八格牙路,被群众当街打死。”

  “哪不能,咱们中国优待俘虏,最多让你给英雄纪念碑磕头认罪。”电话里传来王彭不紧不慢的声音:“这回不是演鬼子,是古装武侠——不过既然你想歇几天,那我就找别人……”

  “别别别!”

  徐琨丢下五十块钱当押金,叫网管帮他留着存档,急急忙忙出门找了个清净地方问:“这回我演什么,土匪强盗,还是朝廷鹰犬?”

  “你小子倒是挺有自知之明。”

  王彭哈哈大笑,旋即解释道:“不过这回有正有邪,你和宝强都要一人分饰多角。”

  “好事儿啊!”

  徐琨激动的直拍大腿,刚开始能演上鬼子少佐,他还挺得意,可总演少佐——其实也演过中佐和大佐——渐渐就感觉不对味儿了。

  总不能他重活一世,就是为了成天扮日本鬼子吧?

  他可是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现在徐琨做梦都想尝试别的角色,更不用说还是一人分饰多角。

  “不是好活儿,我能找你们俩?”

  王彭说着话锋一转:“不过有些事情我得说在头里……”

  不等王彭把话说完,徐琨就拍胸脯道:“王叔您放心,咱是奔着磨炼演技去的,片酬看着给就成!”

  自从他‘杀人机器·徐桑’的名头传扬出去,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个多月就赚了小三千,宝强也挣了一千多。

  能找他和宝强一人分饰多角的剧组,不用问肯定是个穷逼草台班子,拿不出足够的片酬很正常。

  谁知王彭却道:“不是钱的事儿,人家是大剧组,这部戏其实去年就拍完了,这回是专门来补拍一些镜头的,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需要几個能吃苦的特约演员日夜待命,不演戏的时候就帮着打打杂什么的。”

  “去年就拍完了?”

  徐琨只觉莫名其妙:“有问题不早找补,怎么过这么久才重拍?”

  “你忘了,前阵子广电不是出台新规了吗,合拍片咱们内地演员要占一半——这部戏本来都要开播了,结果被新规定卡住,现在只能重新补拍,把女二换成内地演员。”

  广电新规其实有两条,一条是关于合拍片的,一条是增加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时长——也正是拜后者所赐,最近开工的剧组呈指数级上涨,否则徐琨也没办法连着演这么多天鬼子。

  “我说呢。”

  徐琨恍然之余,还有点幸灾乐祸。

  王彭又交代道:“这可是个大剧组,里面好些个大明星呢,咱先说好了,伱小子去了可千万老老实实的,不能因为人家态度不好就胡来。”

  徐琨没理后面那句,好奇道:“这里面都有什么明星?”

  “那多了,《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和晴儿,《少年包青天》里的女主角,男主角是港岛的张伟建——对了,这里面还有个金马奖影后呢!”

  “金马影后?难道是张嫚玉?!”

  徐琨顿时激动起来,他这一个多月可不是白过的,恶补了不少娱乐圈的知识,知道金马奖是当前华语圈最重要的奖项,更知道张曼玉去年凭借《花样年华》获得了金马影后。

  “呃~等进了组你就知道了。”

  王彭将这事儿含糊过去,把剧组的名字、集合的时间地址告诉徐琨,就挂断了电话。

  “《少年张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