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导演的诞生 第385章

作者:两猫养一人

  不过,怎么会是娜扎呢?

  这个小傻蛋。

  她一看就是智商偏低,没有文化,更不用说艺术思维,肯定通不过路知远的摸底考试。

  娜扎也知道,自己肯定不行。

  所以,她努力的想要走捷径,换个方式,取得路知远的好感。

  “按摩就不必了。”

  “我只是又一次陷入了创作瓶颈期。”

  路知远叹了一口气。

  对于《环太平洋》三部曲,虽然,他一开始就有完整的构思,但想要把那种文学上的概念构思,转变成视觉画面上的震撼效果。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彼得·杰克逊的S级天赋,如何完美的融入进机甲猎人这个题材?

  还有,如何跟【艾默里奇】的毁灭美学,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这实在太难了!

  当然,路知远可以抛弃【艾默里奇】的毁灭美学。

  单独将彼得·杰克逊的魔幻史诗美学体系拿出来,也可以将《环太平洋2》完整的拍出来。

  但是。

  这里面存在巨大的风险。

  彼得·杰克逊的魔幻史诗美学,不一定符合《环太平洋》里面的机甲猎人设定。

  而且,【艾默里奇】的毁灭美学,融合【昆汀】的暴力仪式感,让《环太平洋》非常的成功。

  无论商业上也好,艺术上也好,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既然,原来的方法,已经取得了成功,就没必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半路换风格。

  万一失败了,得不偿失。

  但是,这样的话,自己这个新拿到的S级天赋,不是白拿了?

  所以,路知远陷入了纠结当中。

  不过,这纯粹是幸福的烦恼!

  “哥哥,你站在这幅画面前,已经看了半个小时了。你眼睛累不累?脖子酸不酸?我们要不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我给你揉一揉眼睛?捏一捏脖子?”

  娜扎之前跟热芭混过一段时间,知道路知远是怎么折磨热芭的……

  他把热芭带去【彼得·马克斯】的波谱线条面前,让热芭看得头晕眼花,差点吐出来。

  娜扎感觉,自己好像遇到了这种待遇。

  她倒是没有想吐的感觉。问题在于,她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路知远没有理会娜扎的献殷勤,他自顾自的看着这幅画,忍不住发出了一句感慨。

  “此前,我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多选择,我只能尽可能地发挥我为数不多的天赋,将某一个画面,做到极致。”

  “那时候,我没有太多的想法,一个劲儿,只想完成独属于我的艺术风格!”

  “而现在,我的面前有太多的选择。我反而开始迷茫了。”

  路知远没有讲的太多。

  因为,他不可能将系统赋予他各种导演的天赋,这件事情,告诉别人。

  这是他最大的秘密。

  路知远只是随意跟娜扎感慨一下。

  要不然的话,很多压力憋在心里,无法发泄出来,就会让他的心情变得很不好。

  再说了。

  娜扎这个小傻瓜,肯定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

  “哥哥,我懂你的感觉。”

  谁知道,娜扎竟然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额?

  路知远转过头来,愣愣的看着娜扎:“你,听懂了?”

  不可思议!

  她难道以前在装傻?

  “嗯!”

  娜扎认真的点了一下头,开始发出自己的感慨:“我,因为长得好看,从小到大,每天都有很多男人,围着我转!”

  “其实,我也很迷茫……不知道选谁谈恋爱!”

  好家伙!

  还能用这个来打比方?

  不过,仔细一想,倒是很贴切。

  “然后呢?”

  路知远没有多想,就当是跟娜扎随意闲聊。

  “后来,我就想,我一定要找一个人。他必须是那种与众不同的,站在人群当中,他就是最特殊的。”

  “没有人可以取代。”

  “他专心认真的样子,一定是非常迷人的。他有时候可以有一些脆弱和茫然,但我相信,他很快就会调整过来。”

  “因为,在我心目当中,他就是历史最佳!”

  “永远不会被外人打倒!”

  “就像眼前这幅画……额,《雾海中的流浪者》?”

  娜扎本来看到这幅画,还以为,这幅画肯定有一个比较霸气的名字,毕竟,这个背影看起来非常的嚣张。

  但是,这幅画的名字,居然叫流浪者?

  不是叫独裁者?

  这哪里看起来像流浪者了?

  这个人的背影,简直像极了某个落榜美术生,仿佛要征服世界。

  她还以为,自己将这幅画拿出来,类比路知远,路知远一定会很开心。

  谁知道,搞了一个乌龙。

  “娜扎,你说的对。你真是一个小机灵鬼!”

  娜扎不知道,她误打误撞,让路知远直接回归了初心!

  不错!

  无论是【昆汀】的暴力仪式感,还是【艾默里奇】的毁灭美学,还是【彼得·杰克逊】的魔幻史诗美学体系……

  他们都不是路知远的立身根基。

  路知远真正的立身根基是,他对于电影画面,永不满足的极致追求!

  “娜扎,你知道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吗?”

  路知远忽然想起了这一幅作品。

  与眼前这一幅《雾海中的流浪者》一样,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同样属于浪漫主义代表画作。

  而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他曾经借用了其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构图,为《升级》这部电影,注入了灵魂。

  也就是涠洲岛,热芭被丢下海的那一幕。

  因为强烈的对比色调,以及阴郁无比的风格,让这一幕,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画面。

  也让ai热芭这个角色,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虽然,路知远本身是一个印象派的追光少年,但他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宏大叙事的题材方面,浪漫主义作品,有着先天上的优势!

  尤其是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力,那种明暗法与轮廓线……放在电影里面,比如IMAX巨幕上面,绝对让人震撼。

  “我,我……”

  娜扎直接傻眼了。

  我就不应该跟他搭话……这一下,直接把自己没文化的底,给暴露出来了。

  不过,这会儿,路知远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节奏。

  不等娜扎回答,他兴奋的开口说道:“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属于法国的浪漫主义,而这一幅《雾海中的流浪者》是德国的浪漫主义。”

  “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法国人喜欢玩政治隐喻,德国人不一样,他们是唯心主义哲学,更强调神与自然的同一性。”

  “你看这幅《雾海中的流浪者》,画面中,光线从雾海缝隙透出,仿佛神性启示,而悬崖的尖锐轮廓与雾气的流动性,形成【稳定与虚无】的张力。”

  “这种处理,其实有一种上帝启示的寓意在里面。”

  路知远说到这里,转头看了一眼娜扎。

  好吧。

  她已经彻底傻了。

  眼睛虽然很有频率的在眨动,但双眼无神,眼底里没有光,就像是已经被僵尸打开了脑壳。

  结果,僵尸摇了摇头,什么都没做,直接走了。

  “娜扎,对你来说,这些东西,确实有点超纲了。”

  “我的意思是……德国人的浪漫主义,沉迷于中世纪传说,喜欢跟宗教复兴结合在一起。”

  “而在大卫·弗里德里希的年代,他们对于中世纪的哥特元素,进行了一次再创造……对哥特式文化,注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感深度。”

  路知远说到这里,娜扎终于听到了一个她理解的词。

  哥特式!

  “哥哥,我知道这个。黑暗,恐惧,孤独,吸血鬼贵族,深色眼影和口红……我玩过这个主题的cosplay!”

  娜扎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但是,她玩过,她肯定记得。

  “哥哥,别误会,那个是正经的活动。”

  生怕路知远想歪了,娜扎忍不住强调了一遍。

  “无所谓。你不用解释。”

  路知远完全不在乎这个。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具体的画面。

  他看着娜扎,神情有些兴奋地说道:“你知道,哥特式浪漫主义,最具典型的一点是什么吗?”

  “好吧,我知道,用语言,很难让你理解。”

  “跟我来……”

  路知远冲着娜扎勾了勾手指,将她带到了角落里的一幅画作面前。

  “看!”

  “大卫·弗里德里希,另外一幅代表作。《冬季景观与教堂》。”

  路知远将这幅画,指给娜扎看!

  娜扎看了一眼,忍不住瞪大眼睛,又看了一眼。

  她一开始以为是两株平平无奇的云杉,矗立在雪景当中……只能说,画的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