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746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我看了网上的分析,拿下《悬崖》首播权的四家卫视中,黑龙江底子最薄,斥资一个亿购买一部剧,无疑是下了血本。”

  “但黑龙江卫视对陆远充满信心,在营销方面全力以赴,毫不吝啬投入,恨不得新闻联播都不放,全给《悬崖》打广告。念在他这么顶陆远,我觉得身为教授粉,有必要贡献一份力量。”

  龙一抓了抓头皮,几次张嘴,最终选择沉默。

  一方面,他无奈于妻子一把年纪竟还中了《来自星星的你》的毒,成为教授粉,简直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他也由衷感叹,女人果然是感性生物,太好忽悠了。

  很明显,黑龙江卫视在卖惨啊!

  《悬崖》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伪满洲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外景地主要选在中、日、俄三国文化交融的哈尔冰。

  姜伟在拍摄时,精心挑选众多东北知名景点,如索菲亚教堂、红军街、马迭尔宾馆等。

  倘若《悬崖》能够火爆荧屏。

  借助陆远的超高人气,无疑将成为宣传东北雪景的一张名片。

  更何况,当下正值冬季,寒假也即将来临。

  此时推出这样一部充满地域特色与历史韵味的剧集,可谓恰逢其时。

  花一个亿,换旅游业大赚一笔,怎么想都不亏。

第756章 播出

  “行了,《悬崖》马上开播,我可没闲工夫跟你瞎扯,说了你也不明白。”

  妻子顿了顿,又补充:“除了写小说,你还会干啥!”

  龙一杵着下颌,听到这话,怒目而视,暗自腹诽,到底是谁不懂?

  不过他也只敢在心里发发牢骚,赶在妻子目光扫来之前,迅速把视线转向电视屏幕。

  却不料,《悬崖》的第一个镜头,一股冷峻凛冽的悲怆感扑面而来,让他震撼不已。

  镜头采用俯拍手法,自高空缓缓而下,显然是借助了直升机进行拍摄。

  雪原一望无际,积雪覆盖大地,将一切染成银白色,宛如仙境,树木枝条上挂满冰晶,形成晶莹的雾凇、雪凇.

  伴随着呜呜的鸣笛声,以及升腾而起的白气,一列散发着狂野机械美感的蒸汽火车,从林间缓缓驶过。

  霎那间,龙一觉得自己似乎被带入一个梦幻的冰雪世界。

  “厉害啊!”

  作为《潜伏》的原作者,无论网上如何分析比较,他始终觉得在谍战剧领域,《潜伏》是难以撼动的巅峰之作。

  都说《潜伏》》投资有限,制作水准不高,画面粗糙,人物穿着朴素,镜头语言传统,很多时候需要依赖旁白来交代主角的心理活动。

  可他偏偏觉得,这种粗糙美,更符合那个年代。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悬崖》的优秀,剧情尚未展开,就已经展现出电影般的质感,让他恍惚间仿佛置身电影院观看商业大片。

  “哇,好美,也不知道这个镜头是在东北哪里拍的,老李,以后咱们也找个时间去东北旅游吧。”

  妻子在一旁自言自语,又忙否掉该想法:“不行,那边太冷,零下几十度,我受不了,还是算了。”

  龙一原名李鹏,他没有回答,靠着沙发,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剧情上。

  1938年11月26日,在去往哈尔冰的火车上,广播里播报着国民党内部渐现分裂趋势。

  陆远饰演的周乙出现在镜头里。

  《潜伏》中余则成低调、斯文,小心翼翼的游走在敌人间。

  《黎明之前》中刘新杰对任何事情满不在乎,总是摆出一副玩世不恭、潇洒随意的姿态。

  与前两位相比,陆远饰演的周乙堪称大变样。

  气质内敛而沉稳,眼神坚定,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场,乍看上去,如同磐石。

  周乙擦拭着自己的墨镜,与坐在他对面来自香江的男人对视。

  他的眼神平静如水,让人看不出半点情绪波动。

  桌对面的眼镜男,对周乙的特务,以及“满洲国”这个称号嗤之以鼻。

  周乙喜怒不颜于色,只用淡漠的眼神,以及缓慢的语气提醒他,知识分子需谨言慎行。

  龙一看眼身侧,见妻子目不转睛,心中不由发酸。

  他抽了张纸巾,调侃:“来,口水擦擦。”

  妻子下意识接在手里,微微抬手,怔了怔,随后给了他一记白眼。

  “当我是上高中犯花痴的小姑娘。”

  “为什么不可以,你在我心里永远都是十八岁的小姑娘。”龙一学着网上的话术,顺势就撩了回去。

  妻子愣住,用狐疑地眼神打量他数秒,末了往他下半身瞟了瞟。

  “老李,你在我心里同样十八,不过……也就剩下一张嘴还算能说了。”

  “你!”

  龙一在心底骂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人身攻击是几个意思,同时略觉郁闷,这和网友讲的不一样啊。

  妻子没管他,盯着屏幕里的陆远,由衷欣赏。

  “周乙这套造型很不错,和《来自星星的你》中的帅不太一样,不单单是长相问题,而是那种洞悉一切、深藏不露的特务范儿,以及一种说不上来的优雅气质,我觉得周乙很可能是谍战剧领域的又一个经典形象.”

  龙一无法忍受她的碎碎念,猛地站起身来。

  “嘛呢?”

  “和你挤着太热,换个位置。”龙一说着,大步流星地走到另一张沙发前,一屁股坐下去。

  妻子呵呵一笑:“是么,我还以为你要去厨房呢。”

  “去厨房干什么?”

  “我闻到一股酸味儿,要不你去厨房看看,是不是醋瓶的盖子没盖紧。”

  “懒得理你。”龙一再次看向电视屏幕。

  画面一转,宋嘉饰演的顾秋妍出现。

  她正在接受新的任务,以周乙夫人的身份协助周乙潜伏。

  周乙是资深的地下党工作者,在哈尔冰警视厅特务科工作。

  现在组织急需在哈尔冰增设一部电台,而会发电报的顾秋妍成为最佳选择。

  不过保险起见,按照上级交代的信息,顾秋妍除了知道任务对象的名字叫周乙并戴一副墨镜外,其他一无所知,更别提照片。

  两人按照指示在火车站见面。

  火车上,知识分子被周乙另外两个特务同事抓住,抓捕过程中,周乙的墨镜被踩坏了。

  当火车到站的鸣笛声响起时,龙一在心中不可避免的替两人捏了把汗。

  唯一用来辨别身份的东西坏了,接下来剧情会怎么展开,四周全是特务,一个不经意间地动作或者对视,都有可能暴露彼此的身份。

  于顾秋妍而言,周乙是谁?长什么样?她完全没有概念。

  她虽是特务,但属于技术人员,没上过一线,地下工作经验相当匮乏,同高彬等老油条站在一起,好似狼群里混了头哈士奇。

  周乙同样忧心忡忡,但凡顾秋妍稍有差池,他这个“丈夫”也难逃干系。

  “会不会当场被识破,《黎明之前》里刘新杰卧底的身份就是在第一集暴露了。”

  妻子蜷着腿,紧张兮兮的指着屏幕:“还有这个特务头子高彬,眯着眼睛,动不动用余光打量人,很明显就是个奸诈狡猾的坏东西。”

  “应该不会。”龙一思考片刻,摇头笑道:“如果真的被识破了,还怎么往下演,周乙的身份被怀疑倒是有可能。”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龙一所料。

  周乙的墨镜被踩坏了,不可能再戴着,只能拿在手上。

  下车后,他眼睁睁看着顾秋妍朝另一个戴着墨镜的同事走去,急忙率先开口叫住了她,这才没有露馅。

  可顾秋妍的举动还是被高彬的妻子看在眼里,自然也引起了高彬的怀疑。

  “.”

  两个小时左右,《悬崖》前两集结束。

  “呼!”

  龙一取下眼镜,揉了揉干涩的双眼。

  《悬崖》前两集叙事节奏舒缓,内容铺展并不繁杂。

  第一集着重点在周乙与顾秋妍的初次会面,以及以高彬为首的特务群体对二人的反应。

  第二集则是周乙和顾秋妍日常相处的细枝末节,从两人如陌生人般的疏离起,徐徐展开。

  龙一挠着下巴,在他看来,《悬崖》具备了电视剧收视率注定不会好的重要元素,慢。

  这是一部节奏极其缓慢的谍战剧。

  与《黎明之前》和《潜伏》相比,《悬崖》前两集的冲突不够强烈,缺乏足够的戏剧张力。

  优点是姜韦在镜头上可谓煞费苦心。

  例如第一集中,刚见面不久的周乙和顾秋妍在家中谈话。

  进屋后的首个镜头便是大全景,画面持续十来秒,镜头几乎静止不动,随后才缓缓拉近。

  在许多观众眼中,无疑是导演故意拖慢节奏、凑时长的表现。

  但身为编剧的他,算半个行内人,深知这并非所谓的拖节奏。

  而是电视剧领域中费力不讨好的深层次镜头语言表达。

  大全景,且是远景。

  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顾秋妍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不安全以及孤独感。

  紧接着,镜头极为缓慢地推进,暗喻着两人关系从最初的疏远,开始极为缓慢地靠近。

  类似的有不少。

  第二集中,周乙察觉到院子里有人,便出门查看。

  此时镜头的视角并非以周乙为主,而是以环境的视角呈现。

  灯光率先亮起,周乙才走入画面。他是进入这个环境的人,环境成为主导,他既被镜头所观察,也被环境审视,同时也被观众注视。

  这种大全景的展现方式,一直持续到他走进车子,慢慢掀起后备箱,镜头才给了一个手部特写。

  前两集的镜头切换非常少,节奏非常缓慢。

  但是对环境的神秘、不安全的塑造,以及人物在其中的警惕,孤独……都通过镜头语言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正是如此,龙一也愈发担心。

  因为观众不懂这些,绝大多数观众心态是浮躁的,他们渴望感官上的刺激,迫切的需要剧情快速推进。

  近年来,粗制滥造的狗血剧收视数据不断攀升,多多少少与此有关。

  所以,龙一打心底觉得姜韦和陆远等人的胆子很大。

  在快节奏的电视剧市场环境下,反其道而行之,拍摄一部节奏缓慢的作品。

  毫无疑问,《悬崖》是一部好片子,但龙一心中仍存担忧。

  观众会不会买账?

  “你怎么了?”妻子见他愁眉不展。

  龙一如实回答。

  “哈?皇帝不急太监急。”妻子笑出声。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你是不是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主演!”

  龙一猛地一拍脑门:“对啊,换一个人主演,观众或许早就失去耐心,但陆远主演,观众的忍耐度肯定会高很多。”

  他沉吟数秒,掏出手机,想看看网上关于这部剧的报道。

  夸赞的人很多,画面精致,陆远演技精湛,周乙是最有腔调的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