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632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他接着说:“我不讨厌商业电影,但害怕被商业裹挟,前几年我算是掉沟里了,这次乐视邀请,我打算试试看。”

  陆远颔首,老谋子以前受张韦平太多制约,单飞后无非是要话语权和自由。

  财大气粗的乐视能给他现在想要的一切。

  他接着打听:“所以来西湖这是要拍新电影?”

  “对,同乐视合作的首个项目,《归来》,嗯,改编自严歌苓的《陆犯焉识》。”

  陆远推了下墨镜,《金陵十三钗》就是严歌苓写的,《陆犯焉识》估摸着是一部文艺片。

  西湖最终还是没逛完,一是太累,二是天色渐黑。

  肚子饿的咕咕叫,俩人找了家饭店,想着简单对付一口。

  “噗!”

  饭店外,陆远蹲着漱口,刘施施杵在一旁,嘴里也腥不拉几的。

  刚才吃饭的时候,在店里点了份西湖醋鱼,她的主意。

  西湖醋鱼,不放任何佐料,先把鱼蒸熟,然后浇上糖和醋的粘稠混合汁液,鱼是鱼,酱是酱,就像井水不犯河水,法海不入爱河。

  腥味扑鼻,根本无法入口,勉强鼓起勇气夹一块鱼肉塞嘴里,淡而无味,回味全是腥,甚至吃出了鱼的怨气。

  陆远擦着嘴:“就是那条鱼吃了一口自己,都得跳起来给厨师一耳光。”

  刘施施又给他抽了一张纸,鄙视:“我都说了换家店,你非要坚持。”

  “可是店里写着招牌菜,我哪知道这么难吃。”陆远嘴里腥得慌,让女朋友去超市买了罐口香糖,一人来一颗。

  “来,闻闻,哈。”

  “哎呀,讨厌!”

  “.”

  回酒店的路上,陆远问:“张一某这部戏找了陈道名和巩丽当主演,有个舞女的角色挺适合你,想邀请你出演,你要不要去试试?”

  “你觉得我要试么?”刘施施反问。

  “下午他说的话你也听到了,不想被商业片裹挟,这部电影大概率是文艺片,而且破天荒地请了巩俐出山,毫无疑问,《归来》是他的野心之作,奔着奖项去的。”

  “那我试试?”

  “他既然开口,那就试试,不过也不一定选你,得看张一某的话语权有多大,我和乐视的关系可不是那么好。”

  “哦。”刘施施点了点头,她目前的主业是电视剧。

  至于电影,老实讲,中国电影界能扛票房的女明星几乎没有,这方面就是不如男星。

  陆远还要接着说,手机叮叮叮响起。

  “永定贼有残留的鬼嚎,迎击光非岁玉,风雨中爆干基友.”

  他接通电话,听了会儿。

  “明天得飞回京城。”

  “啵~”

  刘施施吹着白色泡泡,炸裂:“啊。明天就回,不是说在这里玩两天么?”

  陆远替她擦了擦嘴角:“几家电视台因为《悬崖》吵起来了,姜韦拿不准主意,让我赶紧回去一趟。”

  “那好吧。”

  次日上午。

  乐视CEO张昭突然宣布一则消息。

  “张一某成为乐视影业签约导演,并担任公司艺术总监。公司将予以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而乐视影业将在2-3年内开启国内A股市场的IPO之路,同时,还将成立乐视艺谋视频基金。”

  张一某则在微博上表示:“与乐视影业正式签约,标志着我从此结束了过去长期无序和不规范的合作模式,开始了与专业团队科学化规范化的合作。”

  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引爆网络。

  大众普遍认为跟乐视合作,其实张一某走的是斯皮尔伯格的路,除了自己拍片,担任艺术总监,还监制年轻导演拍片。

  今后张一某会出现在乐视出品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只要是乐视出品,张一某都可能上名字,对于乐视,这是最大的品牌效应。

  但对于张一某来说,有利有弊。

  弊端就是,如果是烂片,那么张一某也将成为替罪羊。

  与此同时,张一某身价3年2亿的签约费传闻,也不胫而走。

  3年2亿,在很多人眼中是个咋舌的数字,但此前张一某一直是圈内身价最高的导演。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张一某的品牌价值高达4亿。

  如今来看,3年2亿的价格还是“缩水价”。

  除了2个亿的签约费,还有消息传出,乐视艺谋视频基金在未来产生的利润,张一某能分享到85%。

  乐视方面以商业机密为由,没有给出正面回答:“我们希望导演能够安心创作,导演也需要买房子、娶娘子、生孩子,我们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张韦平开着大号,骂骂咧咧。

  值此之际,陆远和刘施施乘坐航班返回京城。

  回到小区后,没有休整,陆远便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京城大饭店。

  吴朗早已在酒店大堂外等候多时,见车子缓缓停稳,连忙迎上前去:“老大,你总算来了。”

  “里面情况怎么样?”陆远把车钥匙交给酒店工作人员。

  “还僵着呢,四家卫视都希望能改动结局,但姜导坚决不同意……”

  陆远默默听着,与吴朗一同步入电梯。

  一剧四星,《悬崖》的首轮放映权被黑龙江卫视,东方卫视,京城卫视,浙江卫视联手拿下。

  《悬崖》共四十集,单集售价1000万,总售价更是达到惊人的4亿天价。

  至于此前媒体吹的5亿,不过是夸大其词的噱头罢了,不能当真。

  在当前的电视剧市场中,1000万一集的价格,已是顶级报价的两倍有余。

  无论是单集售价,还是总售价,《悬崖》都刷新了内地电视剧的销售纪录。

  除了谍战剧领域,哪怕陆远主演其他类型的剧,估计也拿不到这个价格。

  为了夺得《悬崖》的首轮播放权,四大卫视不惜斥巨资购,其中黑龙江卫视更是倾尽所有。

  相较于其他三家财力雄厚的卫视,黑龙江卫视只能算是二线末尾、三线徘徊的存在。

  但此次为了《悬崖》,他们砸锅卖铁,咬着牙,掏出一亿。

  因为《悬崖》将在哈尔滨拍摄,黑龙江卫视作为本土卫视,自然不能错过首播的机会。

  黑龙江卫视的领导已经计划好,大力招标广告,等《悬崖》开播,一天24小时轮播,要把投入的资金全部赚回。

  推开包厢门,烟雾缭绕,屋内几人纷纷投来目光。

  “陆老师。”

  “陆总!”

  “陆老师。”

  陆远环视一周,发现东方卫视、京城卫视、浙江卫视来的皆是熟人,各台的频道总监。

  黑龙江卫视,来的却是副台长。

  陆远落座,众人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他开口道:“我听姜导讲,大家对这部戏的结局不太认可?”

  《悬崖》是一部悲剧,周乙结局凄惨。

  潜伏伪满洲国十几年的周乙,好不容易完成了潜伏任务,能与妻子孙悦剑和孩子孙家乔远走苏联,一家团圆。

  结果与他假扮夫妻的顾秋妍的女儿被抓。

  身为养父,他回去营救,主动跳进高彬为他设下的陷阱,最终被处死,英勇就义。

  黑龙江电视台副台长刘宁五十左右,额头纹很深,率先表态:“陆总,我认为这个结尾太悲观,太沉重,如果改成开放式结局或许会好很多。”

  他其实心中另有打算,周乙死了怎么拍续集,这部戏台里花了整整一个亿。

  如果周乙不死,即便第二部陆远不主演,这个IP也可以延续一定的热度。

  其他三家卫视的想法,与刘宁大同小异。

  陆远环视一圈后,与导演姜韦对上视线。

  姜韦无奈地摇了摇头,《悬崖》本就是以悲情和压抑为主基调,强行改成合家欢是个什么鬼。

  或许能满足观众对大圆满的审美预期,但却失去了这部剧原本应有的悲壮之美。

  作为创作者,他不乐意这样做。

  但他的话语权有限,四家卫视并不完全听从他这个导演的意见,好在陆远赶了回来。

  “周乙必须死!”

第650章 程昱

  “想必姜导和大家说过,《悬崖》与市场上的神剧不同,不会为了剧情翻转而不顾基本常识。”

  “这部剧最大特点是真实,尊重敌人的智商,不刻意追求主角的完美,尽全力去展现特工在悬崖边缘行走时如履薄冰的状态。”

  “周乙是主角没错,但就像他自己说的,好运气并不能总伴随着他,主角的光环再强大,也有用尽的时刻。”

  “现实中红色情报员的结局是什么,是次次化险为夷,回回全身而退?”

  “不然,他们很多都牺牲了,况且还是45年的东北,《悬崖》只是客观地展现这个结局。”

  待陆远说完,桌上几人都认可。

  刘宁在认可之余,仍坚持:“追求真实自然是好的,但为什么不在剧情走到周乙将自己的妻子送出边境时戛然而止,何必要多此一举,设计个回去救干女儿莎莎的情节,周乙的任务圆满完成,随家人离开,完全没必要赴死。”

  其他三家电视台的人闻言,连连点头。

  “如果周乙安然离场,高彬这个角色就完了。”姜韦实在受不了了,掐灭烟头,接过话茬。

  “在周乙孤注一掷营救结发妻子孙悦剑时,他就已经暴露了,高彬一直盯着周乙,恰好他的养女莎莎方便抓捕,以此为诱饵,让暂时脱逃的周乙甘心情愿地上钩被捕,身为特务头子,倘若这点都想不到,他怎么爬上那个位置?”

  “干革命就会有牺牲,在敌后工作,随时都会牺牲。不要把敌人想的那么傻,如果敌人愚蠢,那也显示不出我方的伟大,难道大家希望《悬崖》像市场上的无脑抗日神剧一样么?”

  刘宁当即噎住。

  浙江卫视的频道总监说道:“为什么周乙一定要去救,明知是死,放着自己的结发妻儿不管?”

  陆远道:“老陈,莎莎是周乙亲自带大的,从出生开始带了七年,这种感情胜似亲生骨肉,他很清楚,莎莎是因为自己而被抓,他一走了之,对莎莎意味着什么。”

  姜韦补充:“周乙看似冷血、无情,但那只是掩盖他潜伏的外衣罢了,实际上他的内心非常的善良,有殉道精神,他在悬崖边缘行走一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所爱的国家,自己所爱的人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吗?

  所以他一定会回到哈尔滨,制订局中局计划,牺牲自己,解救顾和莎莎,并找出组织中的奸细。”

  “可即使去救,也无须明确讲述周乙被执行枪决,那一幕太不英雄了,给个开放式结局不好么?”

  “对呀,他死的太窝囊了,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最后被枪毙,等播出后,舆论方面的压力会很大的。”

  《悬崖》的结尾,大雪纷飞,周乙抽完一根烟,面朝红墙,被枪决,以一个非常狼狈,非常不英雄的姿势倒在原地。

  姜韦无奈地看着陆远,类似的争吵已经发生过多次。

  “好啦!”

  陆远拍手,道:“我大致清楚大家在顾虑什么,空口无凭,我们说的再好也不如亲眼所见,既然大家坚持,不如这样,等剧组拍摄的时候,我们先将那一幕拍出来,看看效果如何,介时再做调整,但周乙是一定要死的。”

  四家电视台的负责人见此,只好点头。

  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了这部剧的收视能更好点。

  只不过他们认为,相比悲剧结尾,大多数观众会更喜欢圆满结局。

  而站在陆远和姜韦的角度,悲剧带来的后劲更持久,整部剧的基调也更统一。

  陆远和姜韦对《悬崖》寄予厚望。

  俩人合作《潜伏》,总投资只2000来万,拍摄过程显得尤为仓促。

  尽管该剧后来掀起收视热潮,但姜韦始终对当时未能打磨的细节心存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