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516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胡戨瞥了他一眼,心里疯狂吐槽。

  站在普通演员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市场,毫无疑问,电影演员的含金量就是比电视剧演员高。

  但这只代表普通演员,像陆远这类处于电视剧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不在此列。

  据胡戨所知,陆远在小银幕的片酬,打包价2500万起步,一般剧组根本请不起。

  对国内99%的电影咖而言,这都是一个不敢想的数字,刘德桦和梁朝韦的电影片酬也不过1500万-2000万。

  “咳,那什么,明年的电视剧里,有没有适合我的角色?”他试探性地问了句。

  陆远挑眉:“我记得你接受采访时说从今年开始要减少产出,去排练话剧进修么?”

  胡戨:“.”

  第二天上午,魔都电影节正式召开。

  地点还是位于昨晚白玉兰电视节颁奖典礼所在的文化广场。

  魔都国际电影节是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其开幕式素有“亚洲第一毯”之称。

  参加开幕式红毯的包括好莱坞艾伦·艾克哈特,成珑、梁朝韦、周闰发、陆远、张柏知、黄小明、徐铮、刘施施、赵微、杨密、等400多位中外明星,以及众多导演制片,影视公司负责人,可谓星光熠熠。

  实际上大家都是为宣传作品而来,现场数百名记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报社,快门声不绝于耳。

  《搜索》剧组队伍中,刘施施同样被一圈记者围着采访,基于《超时空》登顶的票房,她现在人气正旺。

  虽然礼服保守,将身材裹得严严实实,不如其他女星那般慷慨,但该有的镜头却一点不少。

  在娱乐圈,对女星而言,作品才是最大的本钱,其他充其量是点缀。

  “刘施施,能简单说一下你在戏里的角色么?”

  “我在电影《搜索》里饰演一个初来乍到的职场新鲜人,就业初期,因为懵懂无知和寄人篱下的生活,受尽了委屈,尝遍生活的艰辛,对应着当下的八零后一代.”

  记者尝试将话筒递的更近点:“据我所知,这是你第一次和陈凯戨导演合作?”

  类似的问题刘施施在宣传期间回答了不少,因此显得胸有成竹。

  “是的,这是我陈凯歌导演的首次合作,导演在片场很严厉,但也很负责,这次的题材特别接地气,聚焦于网络暴力.”

  “刘施施”

  好不容易摆脱记者,刘姑娘和陈凯戨解释一句,又赶去《致青春》剧组和赵微会合,她今天挺忙,得走两次红毯。

  人群中匆匆一瞥,习惯性寻找自家狗东西的身影,却见那货没同徐光头以及王保强站在一起,反倒和柳亦菲、黄小明围成一团。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也走过去。

  陆远和徐铮王保强走完红毯,刚从记者堆里杀出来,三人分开,各自行动。

  紧接着,他碰到了黄小明和柳亦菲。

  黄小明和蚊子似的,嗡嗡道:“师弟,你这口风也太紧了吧,电视剧是什么题材,有没有适合我的角色?片酬无所谓的。”

  从昨晚开始,陆远听过太多类似的话,有些头疼,斜了他一眼:“师兄,电影节呢,能不能聊些相关的话题。”

  “有什么好聊的。”黄小明撇撇嘴:“好歹是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可如今除了个红毯开幕式,还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他朝人群抬了抬下巴:“大家无非是过来见记者多曝光足,来宣传一下自己的作品而已。”

  陆远思考片刻,还真无法反驳他。

  全球共有15个国际A类电影节,魔都电影节是其中之一。

  电影节最重要的是交易市场,主办方会架起一道桥梁,邀请世界各地的制片商,发行商,销售商等前来,让每个电影人作品都能向世界展示。

  但魔都电影节竞赛单元影片质量实在不咋地,业内也称“A类尴尬”。

  因为所有国际A类电影节都有规定,一部影片只能参加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的竞赛单元。

  也就是说,接下来你还可以去B类电影节参赛,但不能再去A类电影节。

  所以对于任何导演来说制作一部影片之后,戛纳、威尼斯或者柏林电影节一定是他们首先瞄准的对象,挤破头也要想办法送去参赛。

  最后留给魔都电影节的影片质量,当然不会再有多少成色好的。

  魔都国际电影节因此彻底沦为国内电影人自娱自乐的地方,连华谊、光线等影视公司都不愿意来挑选影片。

  每次开幕式倒是整得挺大,也只剩下这些了。

  陆远一时有些悲哀,看向柳亦菲,问:“刚才见你走红毯时看江一艳的眼神不对,怎么,和她不愉快?”

  柳亦菲表情无语:“别提了,前两天宣传《四大名捕》,和邓朝我们仨一起上鲈鱼有约,她居然当着镜头的面,说我很少来学校。”

  “太过分了,都是同学,哪有在节目里这么胡扯的。”黄小明打抱不平。

  “呃”陆远朝摄影师的镜头笑了笑,等拍完,解释道:“其实她不算胡扯,亦菲上学那会儿确实经常外出拍戏,很少在学校。”

  “你!”柳亦菲被噎了下,狠狠地翻了个白眼:“你这人,下次别和我说话了。”

  她转身便走,恰好刘施施靠近,俩人凑到一起,花儿似的朝镜头挥手。

  陆远和黄小明对视,耸了耸肩,对她的遭遇不觉意外。

  被内地排斥,跑到港圈,身后没人撑腰,两边都不待见,可不就是谁都敢踩一脚嘛,踩了你又能怎样。

  “江一艳这两年似乎顶掉了不少女演员的代言和角色。”陆远回忆着吴朗在群里不时更新的圈内八卦。

  黄小明道:“她和一个圈外的蛋糕企业老总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还有这回事?”

  “我也是听赵微说的,《致青春》选角时,女二号的人选始终没定下,当时有人联系她,说是只要用江一艳,就投资1000万,后来赵微找关系查了查,是一家卖蛋糕的企业,全国开了6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接近20亿。”

  说到这里,他又神神秘秘地补充:“人家有媳妇。”

第553章 论坛

  “呼,简直离谱。”

  走出颁奖典礼会场,徐铮想起方才的场景,言语中满是惋惜。

  “怎么讲也是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都是些没听过的人获奖。”

  陆远深有同感,最佳男女演员揭晓后,现场的记者就争相打探他们到底是谁。

  他还为此特意上网查一下,影帝是俄罗斯人,刚入行,这是他的首部电影,至于影后,搜索不出相关消息。

  王保强眼珠子往上斜,回忆道:“也不全是吧,金爵奖最佳导演颁给了高书群导演,他拍过《征服》《风声》。”

  他停顿片刻,又笑着打趣:“当然咯,还有靠《超时空》拿下电影频道最佳男主角的陆影帝。”

  陆远懒得搭理他,没什么含金量的奖项,连金爵奖都不是,只是单元奖,凑数的。

  与国内演员相比,评委们对国外的演员显得格外宽容。

  徐铮闻言,摇了摇头,不愿多提,《征服》是电视剧,至于《风声》,陈国富才是真正的导演。

  高书群参加电影节获奖,就好像他徐铮参加戛纳拿到最佳导演奖一样。

  “行了,别发牢骚啦。”陆远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本来就是为新片宣传才过来的。”

  “我也不是发牢骚,就是此情此景,不免有些感触,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市场,电影节办成这个鬼样子,恨其不争呐。”

  徐铮絮絮叨叨:“做为国际电影节几乎看不到国际影人的身影,上午的红毯,和金鸡百花电影节、华表奖,甚至是大学生电影节有什么区别,一水的国人明星,也就好莱坞打拼过的章子依和成珑还略微算的上跟国际沾点边。”

  “最夸张的是,放映外语片时字幕与人物对白不匹配,电影名字都能翻译错误,毫无专业性可言,这让那些外国评委参赛者怎么看。”

  “老徐,咱们的电影市场刚突破百亿,电影节成立才多少年,我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王保强很乐观。

  “保强说得对。”陆远手上握着奖杯,道:“但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动的问题。”

  “是啊,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实在太低了。”徐铮附和地推了推眼镜。

  为什么戛纳电影节每年那么多大牌明星去,难道仅仅就是为了走一下红毯?

  显然不是,他们是去卖片子的。

  谁都知道戛纳电影节的交易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成熟的电影交易市场。

  所以大家会千里迢迢带着自己的作品和明星去那里赚吆喝,目的还是为了卖出自己的影片。

  可魔都电影节的交易量几乎为零。

  既然如此,那么这些大制片发行公司的人当然对这个市场没兴趣,更不会大费周章地把自己的明星拉过来宣传。

  “其实也不能全怪主办方。”陈凯戨不知几时悄然靠近。

  陆远三人和他打了个招呼,刘施施蹦跶到男票身边,抢过奖杯打量。

  陈凯戨继续说道:“在魔都电影节上交易的影片,并不能像国外电影节那样,双方一对眼就交易。

  因为咱们国家进出口电影是有着严格审查程序的,即便是产生了意向也得先报批才行,流程要花去大量时间,最终这笔生意能不能做根本不是公司之间能够确定的。”

  说完,他感慨:“中国电影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呐。”

  陆远瞅了他一眼,陈凯戨导演或许小心眼了点,好面子了些,性格人品上存在诸多问题。

  但毫无疑问他有才华,且对电影也有追求。

  无论怎么讲,第五代导演中,只有他和张一某依旧活跃在大众的视野里,这就能说明一切。

  站在陆远的角度来看,他们擅长的东西也许在当今的市场上不再吃香。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执导能力,对电影画面的理解,不如那些一部电影赚几个亿的新导演。

  就好像诺基亚没多少人用了,但是你不能否认它在手机界的地位。

  魔都电影节红毯结束后,还有一场论坛。

  主题围绕中国电影市场展开话题,陆远和徐铮受邀参加。

  这个论坛有四个部分,共十二场,俩人被安排在第二部分第三场——“面对好莱坞,华语片的救赎之道”。

  一同出席的还有韩三坪、管胡、宁昊、娄耶、王晓帅、陆钏、乌尔鳝

  魔都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一楼,论坛大厅。

  论坛会场的布局和媒体见面会差不多。

  台上放着几张白色单人沙发,陆远等人坐着,而台下人头攒动,是来自各地的记者,业内投资人等。

  “长久以来,华语电影分为两股力量,一种为国内市场而做,即所谓的商业片。另一种,为国际口碑而作,即电影节影片。

  近年资金的迅速堆积,从终端开始为创作者打开了国内市场契机,一些独立影片也纷纷加入商业影片的大潮。

  但是好景不长,新政推出后,好莱坞影片占据资源太多,对华语片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并更多地压向制造中等规模影片的年轻导演身上,也压向了他们的未来和华语电影的未来

  逐渐承担起华语影片大任的年轻甚至中年导演们该如何直面市场,如何建立自己的行业话语权,中国电影市场又需要怎样的电影,怎么迎战好莱坞.”

  贾樟珂作为主持嘉宾,语气低沉地在台上念着稿子,列出早就准备好的问题,紧接着从宁昊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宁昊说道:“都在讲好莱坞电影挤压了中国电影的空间,但我觉得首先要找自己的问题,没有观众其实是电影本身不好看。

  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一件事,好莱坞来了其实也是个好事,因为好莱坞可以充当挡箭牌。

  《黄金大劫案》票房不如预期,我可以推卸给好莱坞大片,要是有一天审查也撤消了、好莱坞也没了,那就都不能赖,只能赖观众,不过,真要有那么一天就是自我毁灭了。

  美国大片对我们的中小制作确实不公平,但是电影人有没有找自己的问题?《黄金》成绩不如预期,我谁都不赖,只赖自己能力不足。”

  因为《黄金大劫案》的口碑失利,票房不达预期,听了些风言风语,宁昊最近颇为上火,狠狠反思。

  不少导演面子挂不住,这番话等于把他们最后的遮羞布揭开了。

  碍于宁昊的商业成绩,没人表露出来,毕竟在座的没几个票房比得过他。

  一人接一人。

  陆远撑着腮帮子,脑子放空。

  岂料轮到娄耶时,这人冷不丁的祝贺:“恭喜师弟陆远,拿下国内票房冠军。”

  “谢谢,侥幸而已。”陆远回神,他对这位北电学长早有耳闻,看过他导演的片子。

  娄耶继续道:“票房固然可喜可贺,但我认为包括你、宁昊、陆钏、乌尔鳝在内的导演都是失败的,导演们对中国当下的社会问题集体缺位,枉对电影二字。

  我认为只谈商业是一种非常短视的方式,一方面要拍制作精良的电影,也应该真实记录社会现实。

  很多人劝我拍商业片,说老百姓渴望娱乐,但我拍了十几年电影,坚信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要有一点文化尊严和自信,永远不能被眼前的一切利益忽悠.”

  陆远愣了下。

  大哥,你这么厉害,怎么不一把火将总局点了。

  娄耶握着话筒大说特说,说他们没立场,对商业片各种质疑,认为艺术片、反映现实才是一个导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