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358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而这种模式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当前娱乐圈经纪领域的运转方式。

  从以影视公司、经纪人为中心变成了以明星个人为中心。

  对于明星来说,开工作室,钱,一定是最关键的理由。

  普通明星和经纪公司合作,一般都是二八开。

  明星拿二,公司拿八,再大腕的明星,最优厚的待遇,公司也会抽一到两成的费用。

  除此之外,明星工作室最大的好处是掌握话语权。

  签约经纪公司时,艺人出演节目、出席活动要由公司安排。

  对于临时爆出的新闻事件,都要首先请示公司回应等等,总之处处受限。

  陆远在《龙门飞甲》剧组拍戏时,曾听过一个八卦。

  李雨春,身为“天娱一姐”。

  公司曾经为其接下某丰胸广告,幸亏她够强势,才免遭此厄运。

  可要是开了工作室,就不一样,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了更多话语权,自由许多。

  当下的明星工作室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虽然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但还是依托于公司。

  第二种是艺人自行成立的独立工作室,这是一线明星最热衷的形式。

  最后一种则是由经纪人牵头成立的工作室。

  毫无疑问,陆远选择了第二种。

  打造自己的品牌,招揽资深的策划、宣传等,组建一个精悍而高效的团队。

  洽谈自己出演的影视作品,同时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带动整个工作室运转,开拓新领域。

  不限于投资影视剧,签约艺人,导演等。

  只待时机合适,工作室将进一步升级,转为传媒公司。

  远方工作室。

  位于昭阳路,文创园内,独栋,两层。

  推开玻璃大门,首先闯入眼帘的是一面木制扇形屏风。

  “咦!”文木野盯着屏风打量,心生好奇,怎么没瞧见工作室的logo。

  吴朗在前方带路,头也不回便知他在想什么,笑着解释。

  “老大自己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施施姐嫌丑,没讨论出结果,暂时搁置。”

  他又补充:“你之后有好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

  一楼左侧是工位区,右侧为员工休息区,还包括卫生间,小会议室,机房之类。

  因为刚装修好,还没正式开始营业,倒是没有其他员工。

  工作室的风格独特,以白色为主基调,透着股时尚而精致的气息,边边角角上点缀了不少绿植,让人眼前一亮。

  设计上花了心思,文木野打量着一楼的布局,如是想到。

  “起初挑选设计方案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吴朗领着他站在休息区。

  “老大觉得白色不耐脏,打扫麻烦,可施施姐觉得白色好看,硬要选这一套,他没法子,拗不过,只能同意。”

  “喏,这个灰色休闲椅也是施施姐选的。”

  “没看出来,师兄还挺惧内啊。”文木野试了下椅子,开了句玩笑。

  吴朗诧异地瞅了他一眼,只觉这人并不像外表看着那般憨厚,反倒有些闷骚。

  他点头赞同道:“可不是嘛。”

  两人边唠嗑,沿着楼梯往上。

  “二楼主要是一些办公室,像财务,大会议室都在这里。”

  在陆远的办公室前驻足,吴朗咳嗽一声,贴着他的肩膀提醒。

  “木野啊,你大概率就是咱们工作室签下的第一位导演了,以后我们就是同事关系,我先给你透个底,老大这个人吧,外表上看着客客气气的,什么都不在意,其实有些小心心全在施施姐身上。”

  他正说着,余光注意到陆远端着茶杯,从茶吧出来,身后还跟着两人,吐到嘴边的话,硬生生转了个方向。

  “来了。”陆远朝文木野点了点头。

  白色T恤,廉价黑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鼻子大,嘴唇特厚实,乍看上去,挺憨,又挺斯文一人。

  文木野微微弯腰,喊道:“师兄好。”

  “甭客气,田老师可是在电话里将你夸上天了。”陆远上前一步,亲昵地搂住他,拍了拍他的背。

  “来,给你介绍一下。”他看向身后两人。

  “这位是江秋芸,目前是执行经纪人兼助理。”

  “江姐好。”

  江秋芸客气的挥了挥手,却不着痕迹的瞥了眼吴朗。

  这货现在已经是工作室的经理了,以前同样干过助理。

  陆远指着另一位介绍道:“这位是工作室的宣传总监,张文伯。”

  《失恋三十三天》的爆火,张文伯和他的影行天下工作室功不可没。

  陆远自然不会放过人才,便向他发起邀约,双方达成合作,今天特意过来便是为了签合同。

  文木野一一打过招呼,他还没毕业呢,这些人对他而言,都是行业大佬。

  吴朗也不晓得自己刚才说的话,有没有被陆远听见,狗腿子般推开门。

  “大家都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屋聊吧。”

  “对,进屋。”

  擦肩而过时,陆远拍了拍吴朗的肩膀,意味深长的笑了下。

  “小心.心啊,我的吴大经理,开门别压着手。”

  吴朗心道完犊子,绝对被听见了,遂看向江秋芸。

  江秋芸给了他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心里巴不得他早点失宠。

  吴朗:“.”

  办公室的布局,简约大气,一扇落地窗,采光极好,映得屋内透亮。

  进门靠右侧,尽头位置,是一张办公桌。

  再往后似模似样的摆了个内嵌式书架,上面放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两侧墙壁上则挂着陆远的艺术照。

  几人在中央沙发上坐下,江秋芸忙前忙后地倒茶。

  文木野双手放在大腿上,只觉手心湿漉漉的。

  来的时候他准备了许多,想着怎么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和自己的能力。

  可是等真正见到陆远后,却发现一时间什么也想不起来。

  校庆那会儿,导师田壮壮找到他,说陆远想找一位校友当执行导演,辅助拍摄。

  他是懵的,陆远欸,大明星啊,一部电视剧片酬过千万。

  做梦都不敢想自己能和对方扯上关系。

  文木野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因为自小成长的环境,他极度不自信。

  成绩也不行,学渣标签在他身上贴了十几年,高考时,他总分不足三百,无奈选择就读于一个三本院校的电视编导专业,用业内的话语评价便是非专业。

  考研究生考了三年,今年才考上北电导演系,也是没谁了。

  除了热爱电影,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文木野能预料到,等他毕业后,面临的境遇将和大多数新人导演一样。

  因为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正式拍摄过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只能在圈子里四处碰壁,最后满腔热爱,化作过眼云烟。

  谁知命运忽然给了他一束光。

  “喝茶。”江秋芸端了杯茶过来。

  “老大不喜欢咖啡,所以也没来得及没准备。”

  “谢谢。”他忙起身,双手接过:“不碍事的,我也喝不惯那玩意儿。”

  刚坐下,便瞧见陆远从办公桌后方走出,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他又站起。

  “你那么紧张干什么,快坐。”陆远将文件摆在茶几上。

  “喏,看看吧,没问题就签约。”

  文木野刚要伸手去拿,身子一滞,嘴巴微张,眼神茫然,结巴道:“不不用说什么吗?”

  “说什么?”陆远胳膊搭着扶手,上半身微微后仰,陷进沙发里。

  “田老师对你赞不绝口,在你过来之前,他让我看过你拍的短片《石头》,我觉得OK,就签了。”

  陆远只是需要一位副导演,在他拍戏时,帮着盯监视器,要求其实并不高。

  当然咯,如果有天赋,自然更好。

  他回忆起田壮壮对这位导演系研究生的介绍,问:“怎么,你不相信田老师的眼光?”

  “不是,不是,就是感觉做梦一样。”

  说完,文木野甚至都没来得及阅读合同内容,便翻到最后一页,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陆远将一切看在眼里,笑着问:“你怎么也这么干脆,不担心我在合同里给你设陷阱吗?”

  “不担心!”文木野眼神笃定。

  “哦?这么自信?”

  “因为我相信,敢用一个亿来投资群星计划的人,一定比我更热爱电影,更热爱这个行业,如果这样的人愿意在合同里给我设陷阱,是我的荣幸。”

  “嘶!”吴朗眯了一下眼睛,不对啊,这人很不对劲啊。

  文木野不知道这位总经理在想什么。

  他上学时的成绩可能不咋地,但看得十分清楚。

  人与人交往,本质上是“互相利用”。

  而现在的他,只是一名在校生,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考虑太多反而让人反感,而且他也确实打心底感激,和佩服陆远。

  导师说过,很多青年创作者的作品,其实极具生命力,也非常具有才能和梦想。

  但是他们缺少伯乐,缺少一个领路人,缺少的是这个市场给予的机会。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环境造成的。

  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急功近利。

  投资方,投了钱就希望马上看到回报。

  因此把视线放在功成名就的导演身上,不愿意试错,忽略掉年轻导演。

  另外,许多年轻导演自己也有问题,想一出是一出,让合作充满不确定性。

  导致制作单位的资源,比较愿意向一些功成名就的导演倾斜。

  同时,观众和影院选电影,多半也会从大投入、大名气入手。

  几轮筛选过后,很多年轻导演根本拉不到投资。

  而陆远愿意给他们机会,真金白银支持他们的梦想。

  对现在的年轻导演来讲,这就是一道光。

  陆远起身,伸手:“欢迎加入。”

  PS:三位盟主的加更,这个月开始会找时间加回来,没忘,一直记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