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树下有只猫
没人搭理,宋嘉歪着脑袋打哈欠,陆远则两眼发直,捂着纸巾擦鼻涕。
“噗,噗噗噗。”
她的视线在俩人身上游走,开始威胁:“你们如果帮不了我的忙,我就去找别家公司做咯。”
“别别别。”宋嘉连忙摆手,满脸讨好,并解释道:“你让我们先清醒一下好不好。”
“啪。”
陆远将手里揩鼻涕的纸往桌上一扔,直截了当道:“你随便。”
宋嘉诧异,扭头望向他。
“你嗦什么?”刘施施可可爱爱的,眨了眨眼睛。
陆远学着她的腔调,一本正经道:“我嗦,你随便。”
“你这是什么态度啊,噗.哈哈哈.”
“卡。”
“怎么回事。”滕华滔在监视器后头问。
刘施施憋着笑,也觉不好意思,站起身,歉意道:“导演对不起,大家对不起,我笑场了。”
四周的工作人员不以为意,都报以微笑,滕华滔也没多说什么。
“调整一下,接着拍。”
趁工作人员换奶茶时,她皱着鼻子狠狠瞪了男朋友一眼。
“你为什么要学我讲话。”
刚才要不是这货忽然学她的发音,她才不会笑呢。
陆远耸耸肩膀,无辜道:“这叫临场发挥,你接不下来而已,还在这里笑!”
说到“笑”时,他的语气忽然加重,脸色也变得严肃。
刘施施抿了抿嘴唇,陆远拍戏时的状态和平常完全不一样。
说心里话,她不敢顶嘴,有些怂。
宋嘉在一旁道:“没事,我刚才也差点没忍住。”
她明白陆远这么做的原因,倒也不是真的对刘施施不满,更多是做给旁人看,为了安抚周遭人的情绪。
大伙都知道两人的关系,因此对刘施施总另眼相看,即使有错,也不会特意指出来。
而这些需要陆远本人去权衡。
“全场安静!”
“九场三镜”
“Action。”
拍摄再次开始。
而在监视器后方,张嘉译和祖峰,俩人望着场内,抱着膀子窃窃私语。
“你有没有发现,刘施施的台词功底要比《仙剑三》那会儿进步许多。”张嘉译道。
“你还看过《仙剑三》?”祖峰感到惊讶。
“这不是陆远年纪轻轻就拿下俩视帝奖杯,好奇,想了解一下对方是怎么个进步法嘛。”
“研究明白了吗?”
张嘉译摇摇头:“他早期的几部剧,演技虽不错,每部戏之间也大有长进,但只能说天赋好,可在拍摄《潜伏》时,就有些让人看不明白了,演技突飞猛进,是一种质的变化,活脱脱的余则成本人从书里走出来一样,之后的几部剧,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就好像.”
“就好像金庸小说里的顿悟。”祖峰总结。
“没错,就是顿悟。”张嘉译附和,紧接着羡慕道:“真是怪胎。”
“和他相比,咱们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
祖峰笑了下,道:“也别气馁,二十来岁的视帝,内地这些年不就出了他一个吗。”
他心态好得很,踏踏实实拍戏,同班同学黄小明都不急,他急什么。
张嘉译也跟着笑,努努嘴:“你注意到没,刚才刘施施在念‘你们一定要帮我,短片我一定要拍。’这段台词的处理可是相当漂亮啊。”
“的确是这样,她在重音和停延上处理的很好,第一句节奏舒缓进入,然后第二句句首快句尾慢,念到‘拍’的时候,又用快中显慢方法突出重音,还带着点撒娇的味道。”
“啧啧啧。”
张嘉译感叹:“《仙剑三》时她的台词功底其实很普通,口腔肌肉松懒,吐字含混不清,经常连音,吃字吞字,一堆毛病,谁知现在…”
“厉害啊。”
“确实厉害。”
俩人嘴上这么说,眼睛却牢牢盯着场内那道娘们唧唧的身影。
夸的是谁,不言而喻。
367被审核中
第363章 结束(二合一)
四月底,《失恋33天》的拍摄接近尾声。
这天片场迎来一位重量级嘉宾,也可以说是陆远北电的老学长。
黄健新。
同为第五代导演,黄健新与陈凯戨、张一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巨大的差别。
他是第五代的一个异类。
在早期的第五代刚刚开始时,黄健新无疑是这批人中最具激进性的一位。
当同时代的陈凯戨、张一谋将目光投向乡土中国“寻根”时,黄健新始终坚持将目光聚焦在城市,拍城市中的小人物,用黑色幽默刻画鸡零狗碎的世俗生活,以此展示对人际、权力、虚伪、功利、等社会问题的洞察。
用某种夸张的修饰手法来说,张一谋和陈凯戨都是寓言家,他们都追求那种高屋建瓴和一击即中的透彻感。
相对而言,黄健新更像个社会学家,他关注一个体制内部的运行细节,他的电影有时候就像一种社会学的田野调查。
特别擅长对制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判。
他虽不像张一谋、陈凯戨那般出名,但如果了解他早期的作品,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句,这真是曾经国内最好的先锋导演,而且眼光“犀利”,内心“反叛”!
《黑炮事件》里,喜欢独处的知识分子赵书信。《错位》里为了逃避无聊会议,制造出一个机器新我的赵局长。《求求你,表扬我》里技高一筹的老父亲。以及《背靠背,脸对脸》黄雀在后的徐副。
在黄健新早期的作品里,永远都暗藏着一份份狂野的“较劲”,而且是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得为符号所累,为历史所裹挟,为概念所奔忙。
今日,这位第五代导演,低调地来到了《失恋33天》剧组。
“黄导,您先坐会儿,这场戏很快结束。”吴朗拎着一把椅子过来。
“行,你不用管我,去忙自己的事吧。”
黄健新坐下后,朝他点点头,随后看着场内,陷入沉思。
去年,他原本在香江筹备《十月围城》,被韩三坪一个急电叫回京城。
刚下飞机,就被对方拉到办公室,并被告知,将负责拍摄建国60周年的献礼电影《建国大业》。
在60周年的节点上,《建国大业》需要改变,电影首先采用了更加市场化的宣发方式,并且聚集了172位大明星演出,制造出不小的媒体噱头。
最终,该片票房冲过四亿人民币,也是年度票房冠军,这让他首次尝到了拍主旋律大片的甜头。
于是,他一改当年的叛逆张扬,投入了主旋律的怀抱。
并和韩三坪火速筹备了下一个计划,《建党伟业》。
陆远拍完一条戏,小跑过来,一手牵着正撅嘴以示不满的刘施施。
刘施施现在很烦,刚才对那条戏的处理不够妥当,又被男朋友怼了,她拍完戏都不想搭理臭男人。
谁知这货硬要拉她见什么导演。
烦死了。
晚上做菜放一罐盐,咸死他。
哼!
黄健新先是在他俩牵着的手上看了看,才将视线转到陆远身上,随即说出自己的来意。
“总理?”
“黄导,你真觉得我适合?我的长相,年纪,怎么瞧也不像啊。”
陆远对自己收到《建党伟业》的邀约,并不意外,只是本以为自己会出演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没料到会是这位。
他看过总理的人物传记,那可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生于南方而长于北方,浓眉大眼,五官端正,棱角分明,不仅有南方的俊美,也有北方的英挺,为人儒雅,待人接物文质彬彬,可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嘚说过,与之相比,他简直就是野蛮人。
可见其风华绝世。
面对他的疑问,黄健新笑着解释道:“我理解伱的顾虑,但是现在的市场和过去不一样,主旋律影片要吸引观众,就必须改变以前的形式,我跟三坪商量过,咱们要拍的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的时髦主旋律电影,尽量从各个方面将这段历史进行商业化的表述,让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
“毕竟现在的不少80后、90后,对那段历史都不太了解。”
“至于长相,你不用有太大的压力,我们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恰好你身上的某种气质,在我看来很符合观众对于总理的想象。”
“气质?”
黄健新盯着他的脸仔细瞧了瞧,组织措辞,肯定道:“稳重而略带忧郁。”
刘施施撇撇嘴,心道,骗子,全被他的外表骗了,这货看着不苟言笑,一板正经,实则私底下贱的要死,一肚子坏水。
陆远迟疑,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总理的形象,各人理解不同,正因为大家都那么熟悉,演起来压力也就更大。
这要是演砸了,沦为业内笑柄都是小事,或许会被观众笑话数十年,可能还不止。
“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讲的也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偶像化既是影片题材的客观需要,也是市场规律的必然。”黄健新继续道。
陆远心里盘算一番,不再纠结,点点头,又聊了几句,他有些好奇:“话说网上之前不是在传由陈坤出演吗?”
“一开始确实定下的他,陈坤在《建国大业》里的表现有目共睹。”
“只是这次伟人由刘烨出演,一米八几的大高个,我们想着体格差距不能太大,年轻一代,你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气质各方面也合适,除你之外还能选谁。再加上你那个弹橡皮筋的班主任推荐,可不就定下你了嘛。”
陆远这才想起《谁说我不在乎》的导演,就是眼前这位。
影片里,他的班主任王劲嵩仅凭一句话,就将王志文逗得合不拢嘴。
这几年逢年过节他都会去班主任家串串门,黄健新不提他还真不清楚里面的缘由。
“谢谢黄导。”
黄健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是我要选你,而是年轻一代,是市场选择了你。”
说完,他看向一直在偷偷摸摸打量自己的刘施施,问:“这位是?”
刘施施虽然靠《仙剑三》龙葵一角,有了点名气,但在黄健新那个层次,几近于无。
“哦,她是我女朋友,刘施施,很喜欢你的戏,特别是《黑炮事件》和《背靠背,脸对脸》,她拍过《仙剑三》,年中开播的《雪豹》里也有出演。”
陆远在介绍的时候,隐晦地捏了捏女朋友的手。
“黄导您好。”她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打招呼。
黄健新点点头,刚才见俩人拉手就有所怀疑,瞧着这姑娘从片场下来,自然也知道对方是圈内人。
他看了陆远一眼,笑道:“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无需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同黄健新聊了好一会儿,陆远本计划请他吃顿饭,岂料对方有约在身,今天过来也只是顺道。
将他送出片场,直到车尾消失,陆远扭头问:“你们觉得我合适吗?观众意见会不会很大。”
“老大,没什么不合适的。”
吴朗道:“当时的年轻人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差不多,他们也追星,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追刘德桦,追成珑,而他们追思想先锋陈独绣、李达钊、胡式.”
“偶像化只是手段,吸引年轻群体去了解那段历史,才是用意所在。”
陆远微微点头,前一句不咋认可,双方没有可比性,倒是比较认同他的后一句话,又看向自家女朋友。
上一篇:神话高武:我的凶兽分身无限进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