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260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一通电话,让他彻底没了睡意,洗漱完毕后,正打算去楼下转转,意外听隔壁在闹腾。

  他敲开门,见到小家伙穿着卡哇伊的睡衣,披头散发,在沙发上打滚。

  姐夫手里拿着衣裳,满脸无奈。

  老女人骂骂咧咧:“上学去,再不穿衣服揍你啊。”

  “妈妈,我浑身头疼。”小家伙有气无力道,她一贯会找借口。

  这个理由直接给陆远笑喷了,问:“你几个头?”

  瑶瑶撅着小嘴,伸出手指头数:“头疼,额头疼,鼻头疼,舌头疼,手指头疼。”

  她躺在沙发上,伸出白白胖胖的脚丫子,翘了翘,又道:“还有脚趾头也疼”

  我去!!

  人才啊!

  “周、瑶、瑶!!!”

  “劳资蜀道.”

  元旦快乐呀!

第328章 赔不起!

  唐人,会议室。

  “不行!!!”蔡依侬拍案而起,她后悔啊,为什么不提前将版权买走。

  若不是打心底看好,且为唐人的名声考虑,她甚至想让手下编剧直接借鉴,哪里还需要坐在这里和对方扯皮。

  “唐朝为什么不可以?”陆远不在乎她炸不炸毛,丫又不是刘施施。

  《步步惊心》全架空大纲被否,该选择哪个朝代为背景,他研究过。

  清朝九子夺嫡,历时最长,参与皇子最多,谁叫康熙寿命长,也能生呢,有三十五个崽。

  明朝,永乐年间,三子夺嫡,太子气势汹汹,汉王野心勃勃,赵王磨刀霍霍。

  唐朝,玄武门之变,最暴力的夺嫡之争,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建成,一箭射伤李元吉,李元吉被尉迟敬德追上干掉。

  再到魏国,曹丕与曹植,顶级文人之间的夺嫡之战。

  甚至西晋八王之乱,汉朝七国之乱,他都有所涉猎。

  相对而言,他更钟意唐朝,连夺嫡都是皇帝亲自上阵厮杀,真刀真枪的干,小母牛追公牛,牛逼极啦。

  蔡依侬端着茶杯喝了口,平复情绪,不想回答,而是看向另一侧坐着的人。

  桐华原名任海艳,个头不高,短发,长脸,是《步步惊心》的原作者。

  陆远和唐人邀请她参与改编。

  桐华之前一直没讲话,虽然版权卖了出去,可她还是希望尽可能的对小说还原。

  如今见蔡依侬瞧过来,她才犹豫道:“陆老师,我之前写《步步惊心》时,之所以选择清朝为背景,是有三个考虑。”

  “嗯,你细讲。”陆远点点头。

  “第一,清朝的史料比较多,正史和野史因为距离近代都不远,保留下来的资料比较全面,写起来轻松。”

  陆远沉吟,这是一个理由,但不能完全说服他,资料只要愿意查,还是能查到的。

  “第二,我写这本书,一定程度是反应女主人公在古代受压迫,倡导反帝反封建,也考虑过唐朝,可是唐朝并不能体现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唐朝女人可以离婚再婚,可以参政出外运动,也没缠足之类的变态习惯。”

  陆远手指敲击着桌面,闻言顿了顿,受胡族文化的影响,唐朝对女性非常尊重,风气确实开放,自由。

  “第三,市场,因为港台《戏说乾隆》的原因,内地跟风,这些年辫子戏比较多,观众基础大,更容易被改编。”桐华继续解释。

  陆远瞥了她一眼,实际上辫子戏压根不是港台带起来的。

  很多人认为是《戏说乾隆》,90年代港台剧。

  其实不然,真正带动辫子戏这股风气的是李翰详。

  李翰详,50年代就在香江出名的大导演,他本人是辽宁出生,在京城长大,他的自我身份认同更多是京城人。

  早年被学校开除,南下到魔都从事电影行业,随魔都电影业逃难到香江。

  五六十年代,由于大陆的黄梅戏,特别是天仙配火遍全国。

  他就抄了越剧梁祝的词儿,用黄梅调拍摄电影《梁祝》,一举奠定大导演的行列。

  70年代以后,因为事业不顺,李翰详改拍三级片和辫子戏,没错,早期的辫子戏,如果按现在来划分,其实是三级片。

  实际上包括内地第一部辫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卖肉桥段。

  辫子戏最初能火,就是利用老百姓的猎奇心理和“窥淫癖”。

  从李翰详到《宰相刘罗锅》,都大篇幅介绍“选秀女”“后宫侍寝”此类内容.

  之后才是京城曲艺的各种稗官野史、单口相声、戏说秘史。

  比如孝庄和多尔衮睡了没有、雍正改没改诏书、雍正是不是被吕四娘剁了脑袋、鬼子六和慈禧有几条腿、慈禧有多爱荣禄、慈禧珍妃婆媳矛盾。

  这些东西是老京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相声曲艺从业者多半指这个吃饭。

  而李翰详作为老京城人,对此类可谓信手拈来。

  到了80年代,他来内地拍摄《火烧圆明园》系列。

  这个系列才是是内地辫子戏的开创者。

  由于《火烧圆明园》在内地的成功,反作用于港台,八九十年代港台拍摄了一堆跟风的辫子戏,里面的内容大量抄袭李翰详70年代的辫子戏电影。

  随后内地电视剧也跟风《戏说乾隆》《清十三王朝》这类剧,批量生产清宫秘史剧、戏说剧。

  比如《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纪晓岚》。

  作为辫子戏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的李翰详,他是京圈代表。

  虽然逃难跑到了香江,但是80年代回到京城,又立即和侯宝林等京城曲艺干部建立了深厚联系。

  现在京圈的大佬、最大的古董商马未度,80年代还跟在李翰详屁股后面转呢,是李翰详教会他如何玩古董这门生意.

  所以呢,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京圈也更偏向于拍摄辫子戏。

  这年头京圈是老大哥,数十年来,内地辫子戏久盛不衰。

  也间接培养了一大票清剧观众。

  陆远摇摇头:“辫子戏受众虽广,但其他朝代的受众也不少,《成吉思汗》、《汉武大帝》、《一代女皇武则天》。”

  “可你举的例子都不是宫斗题材,《步步惊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宫斗剧。”蔡依侬打断。

  “陆远,我不知道你基于什么原因,要用唐朝为背景,但2004年宫斗戏《金枝欲孽》,横扫内地和香江影视界,证明了这类题材以清朝为背景才是大势。”

  “这是在做生意,不是玩情怀!”

  “现在的影视基地,清朝的景最多,清朝的道具最好找,服化道最成熟,也最便宜,比唐朝便宜,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便宜!”

  “除非市场上能出现一部现象级的唐朝背景电视剧,吸引资本跟风,那唐朝的戏就多了。”

  “陆远,伱确定自己可以做到吗,你认为仅凭你自己,有资格,有能力颠覆京圈垄断数十年,营造的市场环境吗?”

  “我们是在谈生意,谈买卖,涉及到几千万的大投资!”

  “大势所趋,清宫剧市场大,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讲,清朝以前的历史不熟悉,唐朝背景国人认知少,大多数国人对唐朝历史的熟悉顶多是李世民、武则天、唐明皇三位。”

  “以男性为视角的古代历史正剧逐渐走向衰落,这是事实。《步步惊心》目标观众为女性,为什么不顺应市场,偏要逆势而为,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选择退出,唐人家业小,赔不起!!!”

  PS:卡文.

  另:《甄嬛传》原著架空,小说套用了唐朝框架,但是改编时郑小龙硬生生换成清朝,缘由颇多,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查查,讲逻辑的话,男主一介演员,暂时没那个能力去颠覆市场,以后说不定。

第329章 助攻

  关于《步步惊心》的商酌,或者说是争吵,持续了很长时间。

  陆远中午赶到魔都,等他从唐人公司出来时,已是下午六点左右。

  和他同行的还有胡戨,这货知道他要找家酒店暂住时,特意邀请自己去他家。

  胡戨看了眼后视镜,八卦道:“听说你刚才在办公室和老K吵得很凶?”

  “没有,正常沟通而已。”陆远坐在后排,摆摆手。

  蔡依侬的那番话,有对有错,但不可否认,接连拿下白玉兰奖和飞天奖后,媒体的吹捧,华谊股价的暴涨,让他变得有些自大。

  好在他是一个懂得反思的人,及时醒悟过来,市场的得交给市场。

  事实上,除了武侠剧外,大多数的古装剧都是以清朝为背景展开。

  轻松欢快如《还珠格格》,严肃认真如《康熙王朝》、《雍正皇朝》,名气斐然如《鹿鼎记》,可以说清宫剧的市场一步步扩大。

  资本是逐利的,清宫戏的市场需求在那里摆着,加之成本较低,投资人跟制片人的目光,自然会时不时的被这一题材吸引。

  他既然尝试跨界做制片人,就不该狭隘的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但蔡依侬的话,他也不完全赞同。

  华夏上下五千年,不只是清朝有故事,别的历史时期同样精彩。

  随着互联网爆炸式的发展,观众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只会越来越多。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由于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信息传播得很慢,大多数人对于清朝的历史了解得还不够深入。

  譬如阎崇年主讲的《百家讲坛》系列《清十二帝疑案》,对清朝统治者那是不遗余力地吹捧,其中有许多言论引起了争议,甚至可以说是颠倒黑白。

  该系列在两年之内重播了五次,对无数人进行了洗脑。

  正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那个时候所有的讲座、影视剧和书籍,几乎全是吹捧。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真正的历史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民间反弹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

  以至于去年,也就是2008年,出现阎崇年被掌掴的事情。

  时代是发展的,审美同样具有时代性,市场终究要交由观众来选择。

  江湖传言,胡戨是个妈宝。

  实际呢,好吧,他妈控制欲确实挺强。

  胡戨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妈患有乳腺癌,他爸放弃工作好好待在家里,白天在外面教孩子打球,晚上回家就要照顾妻子。

  “他当时差点就去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系。”饭桌上,胡爸笑道。

  他的长相颇为儒雅,只看一眼就知道老胡是他亲生的,倍儿像。

  胡戨点点头,道:“当时确实考上了,只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行,老师说,当导演的话毕业之后会很难发展,但是当演员就不一定了,说不定没毕业就可以当上主演。”

  “然后他大一就被唐人签下了,还主演了《蒲公英》。”胡妈很自豪,只是说着说着双眼变得湿润,道:“赚的钱都寄回家里给我治病。”

  胡爸忙伸手轻抚媳妇的后背,胡戨嬉皮笑脸道:“妈,过去的事还说它干嘛。”

  一番安慰,胡妈话音一转,问:“小陆啊,你有女朋友吗?”

  陆远挑眉,放下筷子刚要回答,胡戨咳嗽一声,打断,道:“妈,这是人家的隐私,不好乱打听。”

  说完还疯狂朝他使眼色。

  “老胡比我大,他都还没找女朋友呢,我急什么。”陆远表示理解。

  胡戨:“.”

  “是啊,小陆说的有道理,你也该找啦。”

  “.”

  吃过饭,俩人来到书房。

  胡戨丫就是一文艺男,书架上摆满书籍,还放着些不同款式的摄像机。

  他挑中一个,拿在手里捣鼓,问:“最近忙什么呢,听施施讲伱要和白兵二搭?”

  “嗯,合作拍摄《苦咖啡》。”胡戨弯着腰寻找一阵,从角落里捞起一只英短。

  陆远才想起这货还是个猫奴,拍《仙剑三》时,经常去猫舍撸猫。

  “你们家是不是也有一只。”

  “可别提了,肥的跟猪一样,整天趴那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