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246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东道主胡戨耸耸肩,朝身侧服务员道:“先点这些吧,不够待会儿加。”

  等菜上桌的时候,众人话匣子唠开,聊起最近圈内的八卦。

  胡戨故作神秘地问:“张娜拉‘圈钱门’事件大伙知道吗?”

  其他几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啵。”

  陆远将餐具上裹着的那层薄膜戳破,抬头就见大伙盯着自己看。

  他茫然道:“都看我做什么,我又不认识她,最早听说这个人,还是大三时电视剧《豆蔻年华》播出,那部戏她和柳亦菲共同出演。”

  桌上摆着一盒果盘,刘施施从里面拿来一颗蜜桔,剥开,将那层白丝儿剔的干干净净。

  她眼睛弯成月牙状,把橘瓣递到男朋友嘴边,闻言又呼的一下缩回去。

  陆远瞥了她一眼,鼓着腮帮子,无语,小醋包是吧。

  伸手就从她嘴边抢回来。

  刘施施:(┬_┬)

  陆远没好气地揉了下她的脑袋。

  刘施施:(︶︿︶)

  张娜拉应当是第一批来内地发展的韩国艺人。

  2004年左右,彼时内地影视业还未成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张娜拉在韩国已小有名气,她的父亲不满足,想要女儿走向更远的地方。

  于是将目光先后放到霓虹和大陆市场,事实证明第二个选择才是正确的。

  张娜拉在内地的第一部戏是《豆蔻年华》,而后靠着《刁蛮公主》中“司徒静”一角彻底大火。

  红遍大江南北后,获得无数内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2008年奥运会,她更是受邀参与《BJ欢迎你》的录制,一袭黄色连衣裙,在一众明星里,显得格外亮眼。

  她是首位,也是仅此一位,唱这首歌的外国女星。

  遗憾的是前几天,一场舆论爆发。

  陆远听吴朗提起过,说是张娜拉为宣传新电影,回韩国参加脱口秀节目《强心脏》。

  本来只是个普通的节目,没想到她在节目中说嗨了,来了一句:“爸爸总是在经费紧张的时候,逼我去内地不断拍电影,我很累。”

  节目组本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直接给配了一个:“逼我去内地赚钱。”

  这话传到国内,再次发生改变,在某些推手操控下,变成缺钱就去内地赚。

  国内媒体哗然,节奏带的飞起,俨然成为一起新的“辱华事件”。

  虽不是张娜拉的本意,但这件事儿最终还是走上一条不可控的道路,一众网友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

  桌上几人就“圈钱门”到底是真是假开始议论。

  陆远没怎么参与,这次争议闹得很大,绝大多数网友都在声讨抵制,张娜拉能不能在国内继续混下去都是未知数。

  其实张娜拉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娱乐圈中属于普遍存在的现象。

  她的例子,也给了陆远一个警告。

  言辞的力量巨大,作为一名演员,除业务能力出色外,还需谨言慎行,同时也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高度的舆论意识。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力量不容小觑。

  随着国力增强,尤其是去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内娱乐产业趋向繁荣,社会舆论的监督也越发严格。

  微博上线后,明星艺人的一言一行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不慎的失误,或将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受到无情的批判,乃至事业彻底崩塌。

  毕竟网友大多盲目而从众。

  媒体的断章取义、不顾事实是一方面,网友纯乐子人,没谁愿意去深究真相也是主要原因。

  事实上,陆远亦觉得此次言论过度解读背后,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无论张娜拉说没说过那句话,即使她打着“文化交流”的名头,可她来国内的目的就是赚钱。

  不止她,以前眼睛长到天上的港台明星同样北上。

  偌大的内地市场,倘若将来有欧美等国家的明星来讨食,陆远也不会觉得奇怪。

  张娜拉就像一个隐约点出“皇帝的新衣”真相的人。

  尽管大家都知道国外明星来国内能挣大钱,但共同遵循的规则是做得说不得,说出来就戳穿了“规则”。

  因为他们编织出一个梦,自欺欺人的认为韩国人来内地不图利益,只因为文化崇拜。

  并深信不疑。

  长期以来,国人习惯听空话、废话、客套话、夸奖话,很会自动屏蔽一些真话。

  因为一些真话往往刺耳,让人不舒服,尽管这些话部分是对的。

  文化这种东西想要走出去,国力是前提,其次还得有足够的自信,去接受真实、容纳不同的意见。

  真正的文化自尊与自信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宽容博大的胸怀、从容开放的心态、同时骨子里自认老子天下第一。

  “想什么呢?”刘施施见男票发呆,伸出食指戳了戳他的腰眼。

  陆远回神,下意识抓住她的手,捏了捏,看向其他人,问:“你们说到哪儿?”

  胡戨翻了个白眼,道:“我们在说公司明年准备投拍的一部剧出了问题。”

  “出了问题,怎么回事?”

  “老K原本看上一部小说的版权,正准备下手,谁知道被人给截胡了。”

  “还有这事,什么小说?”

  “穿越题材,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你问施施,她知道。”

  刘施施眨了眨眼睛,道:“我就听老K说过几句,好像讲的是一个现代都市少女,穿越时空回到清朝,然后卷入了九子夺嫡的暗斗中。”

  什么乱七八糟的,陆远心里嘀咕,但面上不显,皱眉道:“古装穿越题材?”

  “嗯呐。”刘施施点点头。

  “叫什么名来着?”

  “步步惊心。”

  “咦?”陆远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在哪里听谁提过这个名字。

  “你怎么了嘛?”刘施施好奇。

  “没什么,想到点其他事情。”他捏起筷子撕下一片鱼肉,嚼两口。

  说起古装剧,他还没毕业那会儿,可谓相当疯狂,每年开机几十部,用盛极一时来形容毫不为过。

  但2005年后局势大变。

  根本原因是大量粗制滥造的跟风剧,导致内地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陆远依稀记得当年由陈好、焦恩骏主演的古装喜剧《我爱河东狮》、以及姜闻、张丰易、许情等大腕主演的古装剧《清宫风云》,都遭遇收视冷落的尴尬。

  市场积压大量的古装剧,各大电视台藏着不敢播。

  产能过剩,于是国家政策开始宏观调控。

  一方面扶持现实题材电视剧,同时进一步严格历史剧,古装剧的审批。

  广电下达的文件,各地卫星频道每年在黄金时段播放的古装剧不得超过两部。

  文件一出,古装剧拍摄数量急剧下滑。

  古装戏投资本就比现代剧要多,又不能保证上星播出,制片方想收回成本难度很大。

  目前电视剧大都是通过先卖地面频道、然后再卖上星频道以收回成本。

  上星频道每集可卖30万元至50万元,而地面频道大约可卖60万元至70万元。

  少了上星频道这一块,倘若没有海外市场作补救,肯定会赔钱。

  而2005年前后,国内影视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国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并不对等。

  真正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十分有限,引起重大反响的作品也几乎没有。

  换句话说,海外获利基本不可能,内地收视不行就等于赔钱。

  几年下来,播出的古装剧少了,欸,观众又开始怀念。

  于是今年广电稍微放宽了审核力度。

  可以预料,随着热钱涌入,明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古装剧,唐人打算掺和一手不难理解。

  一顿饭吃了约莫两钟头,等众人从金华煲庄出来时,已是夜里十点。

  “施施,跟我们一起走啊,反正都是回小白楼。”胡戨探出车窗不怀好意地喊。

  陆远瞥了他一眼:“滚蛋。”

  刘施施才不搭理老胡,嗖的一下窜上男朋友的车。

  等上了车,刚准备点火,陆远又停下,并轻咦一声。

  刘施施忙着刷微博,头也不抬的问:“干嘛?”

  “我想起在哪里听到过步步惊心。”

  “哪里?”她放下手机。

  陆远挑眉道:“上次去芭莎慈善晚会时,碰到师兄黄小明,这事我和你说过吧。”

  刘施施点点头。

  “那次他提议同我合伙开一家IP公司,专门收购市面上的热门小说。”

  刘施施不傻,听到这里渐渐明白过来,诧异道:“所以就是你俩提前把步步惊心买了?”

  “不不不。”陆远摇摇头,指着自己道:“是我买的。”

  “黄小明呢?”

  “我那师哥最近又看上了红酒生意,要动用资金去欧洲屯酒,因此没有参与这件事。”

  刘施施不解道:“可是老K和那本书的作者接触很久了,给的钱也不少,怎么会被你截胡,没道理啊。”

  陆远哈哈一笑:“这事由陆景在操办,那丫头每次买小说版权都会打着我的名头。”

  好吧,刘施施明白了,同等的价格下,陆远加盟出演,杀伤力在那些作者眼里直接无敌好不好。

  “老K为什么不知道这件事。”

  “笨蛋,当然是陆景让作者保密啦。”

第317章 大涨 (二合一)

  商务车的大灯照亮前方,投射出一道道明亮的光束。

  刘施施坐在副驾驶,傻乎乎的搂着手机看,悄咪咪的笑,嘴角边上还有两酒窝。

  两侧昏黄的灯光投下斑驳的影,自她小巧的脸上一闪而过。

  陆远瞥了她一眼,问:“下半年除了《雪豹》,唐人给你安排其他的戏没?”

  刘施施的注意力都在手机里,完全没听见问话,直到被拎了下耳朵,她才啊的一声,茫然地望向男票。

  “你在看什么呢?”

  “姚橙又在发她和凌萧萧的日常啦,凌萧萧说姚橙是可乐,一看见她就乐的心里直冒泡。”她念完,侧靠车窗哈哈笑。

  微博,当然它现在还有一个更矫情、更流行的昵称叫“围脖”。

  明星中玩的最嗨的莫过于大嘴姚橙,这个从《武林外传》里“疯”出来的郭芙蓉全无明星架子,以她独有的劲儿迅速聚拢人气,坐稳微博女星粉丝数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至于男星榜首,正是平平无奇陆某人。

  刘施施笑完忽然表情一收,抱着小小的胸脯,扭头问:“哥哥,我在你心里是什么啊?”

  “不许说可乐。”她皱着鼻子,凶巴巴地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