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的钓场,竟成全国休闲圣地了 第233章

作者:颜少有为

  一个是县里决定尽快挂牌,意思就是喊他们尽快把政策落实到位,且让全村的声音统一。

  比如新农村建设,禹城村和其他新农村不同,其他新农村可以灵活选择,有些不愿搬离老宅,不想要新房,政策上也是允许的。

  但禹城村伴随着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意味着所有人都得搬离老宅,统一规划新的住处。

  是否有坚决不答应,要守着老宅的村民?

  而且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的成立,意味着村里的资源将集中,从田地到土地,到其他农作,或许都要有统一安排。

  村民是否愿意?

  这些问题,村委都得解决。

  而这事得靠他们,县里不会出面,尽快二字的意思就是,你们什么时候落实政策,没有反对的声音,县里就什么时候挂牌。

  而陈东的第二个意思,实则是提醒陈渊,现在不是小打小闹,所有手续流程都得合规,毕竟会有多方部门和电视台要来。

  意味着多双眼睛在盯着。

  陈渊肯定会注重这方面,各种公司和证件,乃至对公帐号都有,流程手续不会有半点纰漏。

  小打小闹没人在乎你,但你想要做大做强,一路上盯着你的眼睛,多到超乎你想像,稍不注意就能从鸡蛋里给你挑出骨头来。

  “走走走,我们去村委瞧瞧。”

  随着陈文斌广播通知,整个禹城村仿佛都动了起来,不少村民放下手里的活,朝村委方向去。

  特别是最近回村那些人,反正没什么事,早早前往村委。

  “走吧,我们也去听听。”

  唐英也很积极,招呼着林翠菊她们前往村委,她是知道一些事的,这会肯定要去给儿子撑撑场。

  “老板,我家就我一个人,村委喊家家户户都要有代表,我想请一个小时的假,去村委瞧瞧。”

  餐区这边有服务员请假。

  这是禹城村的现状。

  留在村里的人不多,七老八十占据一部分,妇女占据大部分,青壮力十分有限,中年一辈都没多少。

  像陈军他们这辈,好多都选择外出务工赚钱。

  否则陈渊也不至于就员工这块捉襟见肘。

  “去吧去吧。”

  张辉他们笑着挥挥手,肯定没意见。

  一楼二楼和鱼塘,都有员工陆陆续续抽身出来,相继朝着村委去,很快,村委就挤满了人。

第239章 村會

  村委有会议室。

  但毕竟只是村委,会议室只有十多平,几个人开小会没问题,召集全村开大会,肯定挤不下。

  以前村里开会,都是选择村广场,自己端根小板凳就过去了。

  但这会停着车呢。

  好在村委前面的院子还算宽敞,而且今天没安排停车,容纳百八十号人还是轻轻松松的。

  这会院子里就挤满了人,互相聊着天,热热闹闹就像菜市场。

  “没想到半年时间,禹城村的变化这么大。”

  “是啊,年初那会出去打工,咱们村还冷冷清清的,瞧瞧这次回来,村里变漂亮了,人也变多了,热闹的我都不敢相信。”

  “我给外面打工的朋友拍照过去,没一个相信我回村了,都说我在旅游呢。”

  “别说打工的朋友,我家那老东西这次没回来,我给他看咱村的变化,他还说我去旅游了呢。”

  “哈哈,实在是变化太大了。”

  刚回村的那些村民们,聊着禹城村的变化,都是充满惊讶。

  从村口开始种植的两排银杏树,还有各种园林般的绿植,一路往村里延伸,铺满整个主马路。

  就连主马路都有所整改。

  还有漫山遍野的花海,老塘那边宛如酒店般的建筑,数以千计的游客嬉闹玩耍,真就是旅游地了。

  这要是搁外面,都得买门票才能进来。

  “哟,这不是祥子么,啥时候回来的?”

  “哈哈,凌晨回来的,有亮老哥身体咋样啊。”

  “硬朗着呢。”

  “老哥是在村里做事哈?”

  “嗯,陈渊那娃有本事,回村两个月,就让禹城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还能给我们这些老家伙找份事做,比你搁外面强。”

  “这不是回来了么。”

  回村的那些人和待在村里的熟人聊着天,聊着聊天就问到工作上来的事,毕竟他们都是被陈文斌喊回来的。

  这要是工作没法落实,还得跑出去麻烦不说,来来回回车费就得搭进去不少。

  好在看村里的变化,还有许多村民都在上班,再听村民们聊着情况,估摸着这事没问题。

  “来来来,让条道,把老爷子推到屋里去。”

  行动方便的村民陆续到来,后面还有些行动不太方便的,都是村里七老八十,年岁很大的老人。

  有些坐着轮椅,有些拄着拐杖。

  行动虽然不怎么方便,精气神倒是不错,看着乌泱泱的人群,脸上还浮现出笑容。

  “真是热闹啊,就像回到几十年前集体的时候。”

  “往前再倒二十年,戏班子下乡唱戏,放电影的来乡,村里就是这种场景,那时候可热闹了。”

  越老越容易感慨。

  村里这批族老般的老人,都是七老八十,黄土都已经埋到脖子了,时常都会怀念曾经的时光。

  这种热闹的场景,也不知道还能看到多少次咯。

  “咱村的人差不多都到了吧。”

  “估摸着差不多,就鱼塘和乐园那边还有人守着。”

  “快到四点了,不知道书记要通知些啥事,县里有啥政策啊。”

  “肯定是有大事。”

  “这还要你说啊,在村的百多号人基本上都来了,连最老那批都被接来了,这种级别的大会,怕是要追溯到老村长的时候了,还会有小事?”

  “小英啊,你知道是啥事不?”

  村民们聊着聊着,就聊到大会上来,猜测有些啥事,县里有些啥政策,最后许多村民都围着唐英。

  似乎都觉得唐英应该知道些什么。

  要说现在的禹城村,谁的名声最大,那肯定是陈渊。

  两个月就能把钓场做到如此程度,还能修建一座酒店,招聘数十位员工,每天游客上千人。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都不为过。

  陈文斌的风头都不及,而且陈渊和书记本就走的很近,做为陈渊的母亲,或许知道些内幕消息。

  “我哪知道啊,县里的政策肯定只有书记才知道。”

  唐英没泄露什么。

  “小渊不是和书记走的很近么,我刚还看到他们在上面聊事呢。”

  “不知道嘞,这些事小渊也没和我说,我哪知道什么,反正我就做好盒饭这块,其他事都没操心。”

  “哦哦。”

  村民们也没有追问,反正马上就快四点了,有什么事一会就知道了。

  “下来了下来了,书记他们下来了。”

  屋里有人照顾着老辈们,听到二楼传来动静,朝外面喊了一嗓子,顿时村民们都围了上去。

  有端着板凳的,有直接站着的。

  很快,陈渊和陈文斌就来到外面,两人都站在台阶上,七老八十的老人坐在后面,其他人在外面。

  所有人都望着他们。

  “好久没开大会了。”

  陈文斌看着满院的人,脸上浮现出笑容。

  实在是这些年村里没什么大事。

  甚至别说大事,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想开大会也没什么人。

  “书记,你就说有啥事吧。”

  有人在下面喊着。

  都是村里人,这种大会不需要打什么官腔,说什么场面话。

  “哈哈,好,那我就不废话了,今天召集大家来呢,主要是有三件事和大家商量。”

  陈文斌竖起一根手指,

  “这第一件事就是,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新农村建设,这些年国家的重点项目,前两天我收到了禹城村新农村建设的文件。”

  陈文斌话音落下,村民们便议论起来,现场出现喧哗。

  虽说都是村民,而且青壮年有限,基本上都是老一辈,甚至还要往上数一两辈,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懂。

  “新农村建设倒是听过,而且既然是政策,那我们肯定要支持,就是不知道新房需要我们出钱吗?”

  “我家里没钱,不想要新房怎么办?”

  “还有老房子怎么处理?”

  村民们提出好几个问题。

  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次的政策有些不一样,禹城村的新农村建设,不需要村民出钱,将按照现住房面积和在户人口等因素,决定新房面积。”

  “其次,迁移户口留下的房子,政策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而这些福利的前提,是所有禹城村的房子都要拆,全村统一建设新农村,不再保留原有的房子。”

  哗~

  这下村民们喧哗的更厉害了。

  新农村建设这事,并非所有人都乐意,肯定有人对这政策不感冒,你建你的新农村,我住我的老房子。

  可陈文斌却说,所有房子都不再保留。

  唯一还有点安慰的事,新房至少不需要他们出钱。

  “书记,这是要强制拆建吗?”

  “必须用老房子换新房子?”

  “这不公平啊,我家那房子还没建几年,而村里有些房子都快成危房了,换新房的成本差距太大了。”

  村民们七嘴八舌,各问各的问题,现场一片喧哗。

  陈文斌和陈渊相视一眼,竟是露出一抹放松的笑容。

  别看村民们的问题貌似挺多,但都是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最根本的不想搬家的问题几乎没有。

  无非是有些不平衡。

  特别是在场这些,大部分都是常驻村民,基本上都建有新房,或者翻新过,其他那些常年不回村的,都快成危房了。

  成本能一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