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豪 第25章

作者:伍游

就这样,他当起了两人间的传话筒。

但好景不长,在通过小男孩构建起对话后,爸爸和妈妈之间再次爆发了冲突,开始不断地争吵。在一次争吵后,爸爸从小男孩口中得知妈妈离开客厅,他立刻让小男孩转达一句“你不在这里太好了。”

小男孩听到后,愣愣地就把这句话传达给了妈妈。

妈妈听完后,伤心地流下了眼泪,随后也说了一句伤人的话让小男孩传递回去,果不其然,爸爸雷霆大怒,又说了一句恶毒的话让小男孩传达。

就这样,小男孩充当起了两人之间争吵的话筒,在这样彼此的来回后,他终于承受不住父母之间争吵的痛苦,崩溃并晕倒在了客厅的地上。

醒来后,他发现妈妈陪在他身旁,他说自己想喝果汁,妈妈便起身去厨房帮他拿。但妈妈一离开,他就发现爸爸坐在自己身边的沙发上,爸爸见到他的反应,皱着眉头说道:“刚刚叫了你好几声,你都不看我一眼。”

爸爸沉默了一下,让小男孩去问妈妈明天的安排,他点点头走进了厨房,却意外的发现没有看到妈妈,他回过头一看,坐在沙发的人变成了妈妈,爸爸却不见了踪影。

他怀疑地再看了一眼,发现坐在沙发的人又变回了爸爸,在惴惴不安中,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再也不能同时看见爸爸和妈妈——爸爸在的时候妈妈就会消失,妈妈在的时候他就无法看到爸爸……

他必须要在两个人之间做一个选择。

在痛苦的挣扎后,小男孩在心里向爸爸道了歉,他最终选择和妈妈一起生活。

在这之后,他再也看不见爸爸了。

过了几天,妈妈带着小男孩去医院检查,医生问小男孩:“爸爸真的在车祸中去世了吗?那站在你身后的这个人是谁?”

小男孩转过身,爸爸就在他身后,但他却什么也没看到。

妈妈和爸爸四目相望,妈妈跟医生说,小男孩好像看不见他爸爸了,就连爸爸抱着他也没有感觉。

原来,之前爸爸妈妈根本没有出车祸,因为二人无休止的争吵,双方决定假装看不见对方,小男孩也被强迫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却没想到因此影响到了小男孩……

又过去了一段时间,这天妈妈在院子里浇花,爸爸在一旁修自行车,爸爸试着朝小男孩挥了一下手,小男孩却没有任何反应。

妈妈看着落寞的爸爸有点同情他,爸爸也回头看见了妈妈,两人相视着笑了起来。

在他们没注意的时候,小男孩看着这一幕悄悄的勾起了嘴角,他看着母亲的笑容,知道父母已经和好了。

可惜的是,他还是看不见爸爸。

……

看完了这一篇,井川明美的眼圈也不忍地泛起了红,她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很难不被这种故事打动。

到了最后,她也不由自主地为这个小男孩惋惜。明明爸爸妈妈已经不再争吵,但他却再也看不见爸爸的身影。

为什么不能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呢?

话说回来,这个故事写的真感人啊…

[24.第二十四章 父母与孩子]

在井川明美感动的同时,书评人矢代利浩也合上了手上的杂志,他看完这个关于小男孩的故事后,心里有不一样的感触。

在他看来,与上一篇《小饰与洋子》相比,这篇《So far》在人性刻画的角度并没有那么深刻,但是从对于社会的揭露这个角度来讲,却远远超过了前者。

它描绘的是家庭暴力对孩子心里的影响,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先是孩子因为一场意外,误以为父母看不见彼此,又在父母之间的冲突中,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使得他真的失去了看见父亲的能力。

这种手法看似夸张,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基础,而且还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说实话,他认为与其将之称之为推理小说,倒不如称之为社会小说。

而社会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类似“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的社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有社会学家证明过,孩子因为心智不成熟,会对外界非常敏感。而父母在孩子童年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一旦父母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孩子势必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躁郁等情绪,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甚至会放弃生命的。

这并非危言耸听,此前就有过相关的新闻报道。

在去年,岩手县一名8岁的儿童,在写下和父母谢罪的遗书后不知所踪。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刻派出了相关警力在周边进行搜查,最后在附近的一个山林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当事人,并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抢救成功后,医院发现这名儿童患上了极其严重的呕吐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一旦周边有人大声讲话,他便会呕吐不止。

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有记者采访周边邻居后得知,这名儿童的父母彼此间经常吵架,还会把自己的怒火撒到孩子身上,比如不给食物和关禁闭。

在不断的痛苦中,孩子的心里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新闻一经报道,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公开对这名儿童的父母进行指责。

结果没想到,夫妻两人在遭到批评后立刻离婚,而且两人都没打算要孩子,现在还在法庭上打官司……至于那名可怜的孩子…可能这辈子都会有严重的心理阴影……

想到这个新闻,矢代利浩又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到了眼前的这份杂志上,他心里隐隐猜测,这位秋原老师是不是因为得知了这个新闻,才写下这篇文章呼吁父母不要给孩子造成伤害。

不过《新小说》的发行量太小了,就算他再怎么呼吁,恐怕能影响的人数也有限。

不行,我得助他一臂之力,不能浪费这样的一篇好文章。

下定了决心,矢代利浩铺开稿纸,提起钢笔开始写了起来。

……

在他奋笔疾书的同时,《东京文艺》的副主编武井航平看着最近送来的文艺类期刊销量数据有点惊讶。

他没想到《新小说》上一期居然卖了3万7千册,比起统计课上周五估计估计的3万3千册还要高了不少。

尤其是最后周六周日这两天,迎来了一波小爆发,直接带动了整体销量的上行。

花钱做的书评,效果有那么好吗?

他沉吟了一下,然后转过头,对着旁边正在倒咖啡的女助理吩咐道:“把《新小说》的这两期杂志拿给我。”

后者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踩着高跟鞋便快步走到了隔壁《新小说》的编辑部,不一会儿,又拿着两本杂志快速走了回来。

他接过助理递来的杂志后,先翻开了《寻觅的脚步》,仔细浏览起来。看完后,他皱着眉头,沉吟起来。

菊池太是什么意思?这种无聊的文章都能放在第一个专栏,而且还做了那么大版面的书面推广?就他们编辑部的那点预算,算得上是大出血吧。

他站起身,在原地走了两步,皱着眉头不住地思考。

不对,好像秋原悠人的那篇文章也见报了,虽然版面很小。

他再次拿起了杂志,翻到秋原悠人连载的那个专栏,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文章。

在他阅读的过程中,时间缓缓流逝,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半个小时,但他对此浑然不觉。直到他放下了杂志,才发觉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他毕竟是做到副编辑这个位置的人,对文章的好坏一目了然,更何况秋原悠人的文章远远超出了一般水准,用优秀都不足以形容。

这种优秀,与文章所传递的社会意义脱离不了干系,比如《小饰与洋子》探讨了人性的选择,《So far》探讨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但这种对社会意义的探讨,并不像普通文章一样枯燥,反而是通过两个非常巧妙的故事来传递,从而让读者自己来从故事中体会。

他有些懊悔,为什么当初没有看对方的文章,只要简单看一下,他肯定会当场录用。要知道,这两篇文章如果刊登在《东京文艺》,他不但会给安排封面,而且还会在报纸上做一系列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