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780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

苏联那边的事情,唐华回来就如实告诉了主席,然后就有了上面开会那乱哄哄的一幕。

这就很让人纠结,不但主席纠结,总理,刘副主席,李复春,总会计师也都很纠结。

这次会议商议了很久,主席最后是同意退一步,要写文章,要对内强调实事求是、强调自我批评、做预防性敲打;也要说一句‘苏联也一样不该出现这种事’,但是不点赫鲁晓夫的名。

……

六月,离开北京,唐华在石家庄下火车,一行人两辆吉普车往太原去。

春旱持续到六月的夏初,今年华北又是一个旱季。河北到太原的公路两侧,小米和麦田很多长得都不太健康,但这些作物还在挣扎地活着。走一两公里,就能看见在给农田灌溉的农民,有的在引水渠旁分水,有的直接挑水用瓢浇灌,还有少数公社居然打了机井抽水灌溉。

“今年的天时还是很差啊。”唐华感慨了一句。

“我老家去年就吃了半年洋芋,”秘书说,“春天雪化之后就没下过雨,越冬的麦苗眼看着枯死了。之后就只能补种洋芋了。”

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在控制中心附近新设了一块场地,摆放从三百公里外拉回来的火箭残骸。

任新民一直在太原等回收残骸,钱学森比唐华早一周到这,唐华来的时候,四个扭曲破碎的助推器已经全部找回来,主火箭箭体的零件也堆了一堆,部队正在试图拼凑复原。

唐华:“怎么样?故障原因有眉目了吗?”

任新民:“早着呢,还有三卡车残骸在路上,全寻回来之后,我们要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地排查。”

第四十七章,两弹一星到两弹一艇

“外交部门传递回国内的消息,上个月底,肯尼迪在参众两院的特别会议中宣布,他的政府要全力支持阿波罗计划,目标是10年之内,把人送上月球。中央前几天刚刚知道这个消息。”

在平遥,唐华、钱学森、航天部门的几个主力,在讨论美国的这个阿波罗计划。

“聂帅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聂帅不打算采取什么全系统回京开会之类的应对措施,”唐华说,“肯尼迪说美国要登月,那就让美国去做,我们的计划不做改变。”

钱学森:“他们4月底刚刚把人送上亚轨道,阿波罗计划对美国来说技术跨度也不小。”

唐华:“美国现在在执行的是水星计划,第一阶段把人送上亚轨道;第二阶段把单个宇航员送上真正的近地轨道。水星计划对标苏联的东方计划,可苏联在东方计划之后还有日出计划,美国对应的宇宙飞船方案,他们自己现在还拎不太清楚。”

……

“我相信这个民族能够齐聚一心全力以赴达成这个目标,即在1970年以前,人类将乘坐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并且安全返回。”

“没有任何一个航天项目能够超越它对人类的影响,超越它对宇宙远程空间探索的重大作用,也没有一个航天项目开发如此困难而且花费如此昂贵……”

在美国国会,肯尼迪的计划引起了满场喝彩——虽然议员老爷们觉得这个计划花的钱是个天文数字,但是登月一旦成功,前景实在太诱人了:

如果5000年后人类文明仍在延续,5000年后的人类要写一本人类简史,20世纪很可能只有两件事是值得在历史书里记载的:

最重大的事件是阿波罗登月,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另一个星球。和这件事相比次要一些、但也值得写进历史书的事件,是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

究竟是哪个国家把人类送上月球,虽然“只是一项荣誉”,但这个荣誉头衔的分量实在太大,让人不得不抢。

前几年NASA成立时,就有公司在设计单台推力700吨的F1发动机了,土星5号不是大十几倍,是比“阿特拉斯”火箭大20倍的怪物。

明年美国会研制阿特拉斯/宇宙神火箭的后继——“泰坦”/大力神,3米多的直径,没有捆绑助推器,运载能力也就长征-3号的水平。

除了大力神,美国还有德尔塔火箭、土星-1火箭两个系列已经发射了或者正准备发射,但即便是最大的500多吨的土星-1火箭,长征-3K4超过它也是没问题的。

然后到1966年,美国的运载火箭从这些中小型号突然跳到土星-5。

“美国如果要登月,在水星计划之后他们就得设计超大型火箭了,”钱学森说,“我最近一年都在设想登月的情况,这个火箭,怕是得比他们的“阿特拉斯”火箭大十几倍。”

唐华:“老钱,你居然自己在构想登月飞船?”

……

怕了怕了。

钱学森不但很详细地构想了他眼中的登月火箭和登月飞船,还把这个东西写进了他的书《星际航行概论》中。

本位面的《星际航行概论》内容更加天马行空,但是前几章因为涉及了长征-2、长征-3,这些已经存在的、需要数据保密的运载火箭,所以反而没法公开出版了。

钱学森按照火箭和飞船的运作模式,把登月分成了四种类型:

直接往返型;环月分离对接型;近地轨道对接组装型;近地轨道组装+环月分离对接型。

直接往返型需要的火箭太大,不太可行。

环月分离对接型就是阿波罗-11号的模式。

分段发射、在近地轨道把奔月火箭和飞船拼接在一起,能让火箭做得小一点儿,但作用有限——80吨的奔月火箭肯定是一个整体,另一砣是个30吨重的飞船。我都能造出近地轨道运力80吨的东西了,那为什么再不加把油弄个100吨的呢。

在近地轨道和环月轨道各组装分离一次,这个就太复杂了,很容易出问题,也不可行。

“我们还是想得实际一些,”唐华说,“现在重点项目还是长征-3K4,这个的进度得保证,可以延期几个月,但最好不要延出1962年。长征-3七月份要发射高分一号,这个不管长征-3K4的故障原因调查清楚没有,都是要发射的。但是那时候我可能在苏联出差。”

钱学森:“和苏联方面又有合作计划?”

唐华:“载人航天协作,空军都开始挑飞行员了,另外就是核武器方面的合作。可能还有一点苏联科学院那边的事务。”

……

太原874机械厂(太原鱼雷厂)和872机械厂(小型水下动力厂)。

平遥的航天发射中心是顺便通知老钱他们一声,这两个厂才是唐华来太原视察的真正目的。

鱼雷引进仿制计划1952年首次提出,其中有两三年工厂的引进计划处于暂停状态,到现在整整9年,874和872机械厂终于把53-39鱼雷仿制出来了。

53-39鱼雷,前一个数字表示鱼雷口径533毫米,后一个数字表示它1939年定型,大约在1940年批量生产。

这是一种热动力直航鱼雷,定深航行,只能反舰,不能反潜。

9年的时间搞出来个这个……还行吧,可以理解。

唐华去874厂不是去拍桌子骂娘的,这两个厂从一片荒地开始建设,9年仿制成功533毫米鱼雷,这个速度其实不算慢。想想这俩厂总投资1.05亿人民币,其中包含5400万卢布外汇,就可知道鱼雷制造的难度。

另一件事是,874厂在鱼-1(53-39鱼雷)的仿制工作进入收尾的时候,就按指令开始预研鱼-2双平面反潜/反舰线导鱼雷。

鱼-2大概等于热动力的MK37-1,或者像是双平面自导的53-39。

现在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已经用上了MK37/MK37-1电动鱼雷,这种鱼雷能打潜航中的潜艇,但是最高航速只有26节,打水面航行的军舰可能会追不上。所以美国核潜艇在装MK37的同时,还得装一些二战时的MK14直航式鱼雷用来反舰。

在874机械厂,唐华看到了鱼-2鱼雷的第一枚样雷。

“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在我们厂的实验室完成了高水压环境工作测试,但是还没有试过在海上做航行测试。”874厂厂长杨汉简单说了鱼-2现在的状态,“海军的三亚-北部湾鱼雷试验场下半年启用,鱼雷样雷到时候就可以做大深度航行测试了。”

唐华:“鱼-2雷体本身的大深度耐压性能可能相对简单一些,导引头在大深度下能否正常工作才是难点。刘工,导引头分系统现在到什么状态了?”

自导系统主任工程师刘玉:“完成了总体设计,但其中的一些专用部件,还在等待各工厂交付零件。”

唐华:“你们把导引头做一个模型出来,雷头壳体、耐压部件、非耐压的油/液腔什么的都做上去。里面没有芯片没有电路不要紧,先把能装上去的东西装好,然后接到雷体身上,一起做大深度航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