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孙石最后拍了一下掌。在为首黑人的指挥下,6名黑人站在老巡的棺木左右,一二抬,一二抬,一二抬,在三次快速的半举之后,第四次终于全举,起来上肩膀。

接着,黑人用近似盛装舞步的步伐,原地让老巡的棺木顺时针转了180度,再逆时针转了180度。

“这是非洲黄金海岸的原始部落流行的丧葬礼仪,”唐华大声说道,在一旁的的潘汉年看得目瞪口呆。

“抬棺舞是黄金海岸独特的死亡文化。黄金海岸人民对待死亡的态度十分乐观、开放,他们认为,死亡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对逝者而言唯一需要的是一个有尊严的葬礼,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会见到自己的祖先,生命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开始。因此,黄金海岸的人们在亲人去世后,会在整个部落发布讣告。讣告也避讳直接说“死”,而是使用“他同食物永别了”“大树倾倒”“家庭之火熄灭”“前门牙掉了”等等委婉的隐喻来表达。亲人会制作漂亮的棺材,并且载歌载舞,送家人最后一程。其实,我国民间也有认为极高寿老人的去世是‘喜丧’,可谓不约而同。父亲在世时,曾详细研究过黑非洲的社会和政治、经济、民俗,他十分喜欢黄金海岸人民的抬棺舞,因此特地要求按此仪式下葬。”

潘汉年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黑人抬着棺材从灵堂走出,走向小院花园门口马路停着的灵车。整齐划一的舞步,每个黑人手中一块五彩斑斓的手帕,走几部挥舞一下,或是用手帕轻拂棺木。每向前走三个节拍十几步,就停顿一下,然后倒退三步。在出花园的时候,六名黑人又原地旋转三百六十度。

唐华也跟着棺木走出门口,这才发现围观的路人已经将街道塞得水泄不通了。

走到灵车前,黑人用花哨无比的动作,将棺木放上车,然后七人也上车,挂坐在灵车前后左右。

小乐队也来到了门口,上了另一辆车,等乐队和摄影组收拾妥当后,送葬车队缓缓启动,分开人流,开往公墓。

在公墓,从下车到下葬这段路程,专业团队还要再表演一次。

第十章,重庆的读者

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

1月27日的深夜,周副主席还在案头奋笔疾书。

在马歇尔的斡旋下,国共新的停战协定签署。停战协议签署的当天,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也就是后来说的旧政协。这次政协会议代表一共38人,其中国民党8人,GC党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社会贤达9人。国民党和青年党其实是一路的,所以政协会议上,国民党的声音最大。为了抵制国民党的阴谋,周副主席每天都与民盟和社会贤达——也就是中间派别的政协成员深谈,另还要与国民党大员面谈,尤其是并非蒋介石死党嫡系的国民党大员,周副主席每隔几天都会拜访一个,甚至曾亲自上门与陈立夫陈果夫面谈。此外,还要定期与马歇尔互相通报和磋商,与英国、苏联方面磋商,观察国统区民情和社会情况,特科和各城工委的指挥和运筹,还要作为中央军委成员,参与统筹指挥解放区的武装,讨论决定正在受到的蚕食和小规模驳火的解放区是否进行反击……

最后一封声明写完,时间已是晚上10点。周副主席放下笔,可还没到休息的时候。他转身拿起了一大叠报刊,这些都是国统区出版的各大报纸杂志,有重庆的,也有上海、南京的。

要了解国统区的民情和社会情况,除了通过国民党和地下组织提供信息,报纸杂志也是重要的渠道。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实传播速度很快,而且原汁原味,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国统区一线城市的民情民生。

周副主席拿起《中央日报》,打开头版头条凝神静读,几分钟之内就读完全部内容,然后翻了翻二三四版,放到一边。

《新民日报》,照样是快速细读头版头条,之后翻阅其他内容。

接着看《中国儿童新报》,头版的无厘头内容让周副主席微微一笑,但还是看完了全文。

……

杂志,这一叠放最上面的第一本,封面周副主席一看就很熟悉。

“唐熊,可惜喽。”

《世界军事画报》翻开的第一页是,上面赫然写着:

董事长:唐华

总编:唐华

执行主编:刘华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01期

出版时间:民国三十五年1月1日

“是唐熊的儿子。看来是子承父业了。”

周副主席翻开第一篇文章,依旧是凝神静静地阅读。

读着读着,周副主席阅读的速度越来越慢。

不知不觉看完第一遍,周副主席翻了页,但马上又翻回来,开始看第二遍。

第二遍读完,周副主席轻轻皱眉头,似乎在思考些什么。接着,周副主席站起来,到书柜里寻找,一会儿拿出了两本杂志,是《世界军事画报》,1944年和1945年的各一本。

两本杂志摊开在书案,都翻到第一页的开篇文章。周副主席把三篇文章又都看了一遍。

“果然不是唐熊的遗稿。是这个唐华自己写的!”

周副主席起身,推开门出去了。走过小廊,在一扇门前敲了敲。

“若飞?还没睡吧?我是恩来。”周副主席说。“还有个事情我想找你商议一下,是一篇文章。”

……

在周副主席的办公室,王若飞看完《世界军事画报》的开篇文章,到走廊抽了支烟,然后迅即返回。

“郝鹏举战场起义的事情,我上周在简报里看到过,”周副主席说,“现在有更详细的消息吗?”

“山东方面将详细过程整理出来上报了,昨天刚刚发到办公室,”王若飞说,“12月中旬,徐州绥靖公署顾祝同派大军北犯我解放区,兵分三路,郝鹏举的新编第6路军被安排在了最易受到我军攻击的右路,担任前锋。正面是我新四军3个纵队、鲁南8师、滨海9师,郝鹏举正面有五万我军部队,后面还有中央军督战。郝鹏举觉察到了这是顾祝同在借刀杀人消灭杂牌,所以作战行动一开始就消极待命,同时积极与我方联络。1月9日,郝鹏举部两万多人战场起义加入我军。1月19日,郝鹏举的部队转移完成,他本人发通电,宣布退出内战。随着郝鹏举的起义,顾祝同的三路进攻计划也宣告破产。”

周副主席用手指指桌上的杂志,“这本1946年第一期,是1月1日出版的,这篇稿子写的时间应该是12月20日到25日。顾祝同三路进犯的作战计划是12月初制定的,12月中旬开始调动部队。但是12月28号,我们的组织传递到我这里的情报,并没有唐华的文章写的这么详细。你看,这一段话:三线进攻,我们的情报并不确认顾祝同会分几路进攻。而且唐华还很肯定地说,郝鹏举会被当炮灰,要么被歼灭,要么……唐华这显然也是估计要么郝鹏举起义,他只是没有明说。”

“这个唐华很厉害,他从哪搞来的情报呢?”王若飞说。

“以前唐熊做这个杂志的时候,”周副主席说,“我也是每期都看,唐熊的习惯是只说国外军事形势,很少说国内形势。抗战期间这个唐熊分析预判战争形势很厉害,但是唐熊有一次自己说,他是用外国公开出版的杂志报纸、无线广播,这些信息,来推测的。这个唐华是唐熊的儿子,看起来,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王若飞又拿起杂志,反复翻看。“这个杂志延安也有吧?”

“我记得是有的,”周副主席说,“抗大,延安大学都订阅了。”

“这后面还写了东北局势的预判……”王若飞说,“唐华预判2月份杜聿明会沿北宁线发动进攻?我们原来对这个可能情况的研判是什么?”

……

在被重庆的两位大佬隔空品头论足的时候,唐华正在上海十里洋场觥筹交错,宴请的对象,还是上次碰过面的范绍增。

“唐公子,既然我……投资拍电影,那这点小事当然是包在我身上了!”范绍增聊到了兴头上,大声说道,“我范某人虽然被常光头拐走了一个军,但还是有点手下的,警卫连,二百多号人,拨一半给你用!”

“范司令爽利,”唐华举杯,“《川军本色》,下个月一定杀青!”

“不过还有一事,”范绍增拍拍身边浓妆艳抹的女子肩膀,“这我还没正式宣布的姨太太,王韵梅,让导演给她安排个角色。”

第十一章,吃甜粽子的都不是好人

1946年2月。

虽然生活在民国,但唐华并没有打算在父亲逝世守孝三年,甚至三个月也不想守。1月28日,过了头七,唐华就开始出来活动,和范绍增谋划《川军本色》电影的拍摄,两人聊得投机,甚至差点结拜兄弟。

不过,在敲定电影的主要事宜后,唐华就将余下事情交给了民华影片公司的导演和剧组,他则和孙石、两个佣人一起,坐船回了广州。

唐华-唐熊的祖籍都是广东,这也是为什么老巡能和蔡廷锴李济琛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当然,按老巡所说,在庚子年前后,唐熊的父辈就离开广州到上海发展,现在在广州既无祖宅也无田产,只有几个很远的远房亲戚。

唐华这次去广州,主要不是回家过年,而是蔡廷锴邀请,民促的主要成员应该聚会准备召开代表大会事宜了。

唐华抵达广州的时候,蔡廷锴已从香港回到了广州,接着,民促一系的其他大佬也陆续回到了广东。听说唐华住在饭店,蔡廷锴干脆邀请唐华到蔡的老家罗定过年。

“唐公子归国也有一段时间,家中各事应该也安顿下来了,不知今后有何打算?”在罗定蔡廷锴的老宅,蔡廷锴这样问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