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418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包钢现在的初步定位是铁道用钢,未来还为第二个坦克装甲车辆基地生产装甲钢。但是现在西北的核工业设施建设,可能也要仰仗包钢了。”

火车上,唐华对钱三强说。

钱三强:“苏联给的核反应堆放在包头吗?”

“不,这个试验核反应堆我打算放在北京周边,主要用于核研究。但是我们会建造一到两座产钚堆,这得放在西北的某处。作为反应堆,冷却要用大量的水,最好是靠海或者径流量较大的河流。靠海是暂时不考虑了,那就只有看看黄河沿线。”

钱三强和唐华两人一起看地图。

“包头附近是一个选择,但将来包头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大型工业城市。……再看看上游,乌梁素海不考虑了,那里整天导弹乱飞。再上游有巴彦淖尔。巴彦淖尔上游有乌海,然后是银川,……兰州。”唐华最后看见了兰州。

兰州的黄河水量其实偏小,毕竟是在上游。

当初兰州成为核工业城市,主要还是它位于内陆腹地,离美国(海岸线)和苏联都够远。

“兰州在中国的腹地,安全性很好。就是……离包头很远。”钱三强说,“巴彦淖尔其实也不错,你觉得怎么样?”

巴彦淖尔是个人口不太多的城市,在包头西边200公里左右,靠着黄河。

缺点是一片大平原,离蒙古挺近。

离蒙古近就是离苏联近……

但是在1954年,中央会不会考虑这个因素呢?

如果选择兰州,那核工业就会处在绝对安全区域,但运转成本会稍高一些。

“如果选择兰州,那么支持兰州核工业设施的就应该是西安而不是包头。”唐华说,“选择巴彦淖尔,那工业支持就由包头完成。但是,核工业设施可以不集中在一座城市里,我倾向于兰州和包头各承担一部分。”

……

“回旋粒子加速器放在清华大学,反应堆由近代物理所掌握放在北京周边,其实现在谈核工业设施还是有些早了。”总会计师插话。

想想也是,这次从苏联拿到的两个东西,好像都还和西北没啥关系。

但也不完全是,这次从苏联引进了两套氟化氢生产设备,要交给化学工业局办两个厂。其中一个在东北——光纤厂要用氟化氢。另一个是要放在包头的,这里氟资源太丰富。

包头的氟化氢工厂当然是用来把黄饼加工成六氟化铀的。然后六氟化铀送进气体扩散厂做同位素分离。

“如果我们尽早确定下来核工业设施所在的城市,就可以提前布置这里的电力和交通,”唐华说,“核工业大多是耗电大户,尤其是气体扩散厂,一个厂就要吃掉一个30万千瓦热电站的发电量。但现在也只有气体扩散法是唯一可行的同位素分离方式。”

……

上海,船舶工业局上海船舶研究所。

“唐部长什么时候从苏联回来?”船舶工业局局长程旺低声问研究所的书记。

“唐部长和陈副总理现在应该已经在返回国内的路上了吧?”书记不太确定地说,“但是路上应该要走十几天。而且,唐部长回到北京也不一定会马上来上海啊。”

程旺:“这可难办了。这两个老外意见不统一,僵持好几天了,只有唐部长回来才能摆平他们。”

“一艘军舰的排水量是各方面综合考虑之后定下来的数字,无意义地增加排水量提高造价,其实并不明智。”

苏联造船工业部副部长、驻华委员会主席祖博夫摇摇头。

“56型驱逐舰的高速船型在50年代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它为了达到高速而在其他方面尤其是舰内舱室布置牺牲太多。现在是时候把这一种错误的设计思想扭转过来了。”

小会议室里只有2人,除祖博夫外,另一人是从日本来中国做“上漂”的船舶设计师牧野茂。

祖博夫:“提高军舰的航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总是会有一些好处的。尤其这是一艘驱逐舰。”

牧野茂:“我来到中国只有8个月,但在这8个月里,我已经更新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驱逐舰的高航速需求源于火炮与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时代。火炮远距离精度低,为了尽快驱逐或摧毁敌方的鱼雷艇,驱逐舰需要借助高航速靠近鱼雷艇来加快消灭它们的速度。鱼雷攻击时,驱逐舰需要高速抢占有利的发射阵位,让鱼雷出现在敌方编队最难受的角度。而我这几个月里仔细研究了新出现的反舰导弹,它从最小可发射射程,到导弹的最大射程,命中率没有明显的差别。这意味着驱逐舰在未来不需要做极限速度的战术机动,就可以攻击很大范围内的水面目标。”

牧野茂停顿了一下,又说道:“甚至驱逐舰本身可能成为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的主力舰而不是附属战舰,前提是驱逐舰要增加自己的续航力和稳性以利于远洋航行。在我看来,56型驱逐舰如果在现有的设计上加宽舰体,哪怕最高航速从36节降低到30节左右,对它的作战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而燃油和淡水的携带量却可以明显增加。”

第三十七章,有限元

“一列油罐车。”

“又一列油罐车。”

“还是一列油罐车,看罐子形制,这一列不是原油,是成品油。”

代表团的列车还是特快专列,比普通客运列车快,比货运列车更快。列车过了伊尔库茨克、过乌兰乌德,快要进入中国境内时,唐华在沿途时不时可看见停在路边小站的货运列车被超车,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油罐车。

总会计师:“这上面拉的不是石油,都是外汇呢。”

唐华、钱三强:……

“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就是现在的感觉。

1953年,中国全年生产石油63.6万吨。进口石油、成品油合计105万吨。这还是在工业化水平不高、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搞代用节省节省石油消耗,才每年进口一百万吨石油。

虽然内燃机车现在已经很成熟了、苏联也有成熟的生产线,但在两万多公里的铁路线上跑的全是蒸汽火车头。汽车极少,公交车大部分用的不是汽油柴油而是煤气,背上都带个鼓囊囊的煤气包。

1954年,石油进口量应该还是在百万吨出头的水平,从1955年起,随着一五计划冲刺以及156项工程成批验收,石油消耗量怎么压都压不住了。历史上1955年石油进口量升至160万吨,1960年达到300万吨,然后才开始逐步回缩。

用外汇买机器买设备,买一些高难度零件,以前打仗用外汇买武器,唐华觉得都是有必要的。但石油这个东西……他买回来就是为了烧掉的啊,今年买一百多万吨,烧掉了,明年还要买一百多万吨,还是烧掉。

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在外汇紧巴巴的年代,资源缺乏真是太不舒服了。

现在中国“贫油国”的帽子还没摘掉,只有几个小型油田在开采,其中还有人造油——油矿炼油这种超高成本的获取石油方式。玉门油田1953年产石油42万吨,其中液态石油开采20万吨,油矿产油22万吨。玉门最疯狂的一年是1958年,当年产石油140万吨,其中液态石油开采24万吨,其他116万吨全是油矿产油。

……

“张爵,计算机所软件组需要一队人,大概七八个人吧,把这些论文里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并存储起来。简单的录入工作,不需要高级程序员,但是操作者得有工科基础。”

唐华拿出的是一堆论文和资料。主要是李四光和黄汲清的。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华夏构造域、扬子-羌塘构造域、西藏-缅甸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中朝构造域/中朝地台、塔里木构造域、阿尔泰-兴安带……唐部长,这些构造域的数值精度要有多高?”

唐华预估了一下现在这些论文里对中华大地构造的划分精度,好像也没多高。“你们按照论文里面所提及的数字,尽量全数输入进去就行。这些地质勘探工作有的详细有的粗略,粗略的论文数值精度本来就不高,我们就不要裁减精度了。”

“你们两人负责的是地质构造格局,其中这篇最新的报告是最准确的。稍久一些的论文报告如果和这篇报告所提的看法有冲突的,以最新的报告数据为准。”

唐华手中拿的是今年1月李四光发表的《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

1953年1月到6月,李四光在江西抚州勘探铀矿,之后又一鼓作气把江西全境的地质勘探了一遍。这就补全了他以往提出的模型最后一部分关键数据。

新华夏构造体系,又称新华夏系。

李四光把我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巨型多字型构造体系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模型表明我国东部由一系列大型隆起带和沉降带构成,伴有扭、张断裂。在最新的这个报告里,李四光将东部划分为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

第一隆起带指台湾、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第一沉降带指黄海、东海、南海及陆棚区。

第二隆起带从张广才岭、长白山、辽东半岛,往南至胶东半岛、东南的武夷山脉。第二沉降带是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渤海。李四光53年1~6月,主要就是搞清楚了第二隆起带从胶东半岛到武夷山脉之间的地质数据。

第三隆起带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到湘西黔东。第三沉降带主要是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