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379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唐华:“牧野茂先生还在日本的时候,肯定关注过台湾战役的过程,知道美国和蒋介石的舰队是如何被消灭的。”

牧野茂:“是的,我全程关注了台湾战役,因为在那之前我就动了来中国谋职的念头。在美国舰队覆灭之后,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还原那场战斗上。……反舰导弹是划时代的创举,但配备反舰导弹的水面战斗舰艇仍然离不开航母,必须有一艘航母,才能让反舰导弹的水面战斗舰艇作战效能发挥到最大。”

唐华:“是的,地球曲率。”

牧野茂使劲点了点头。唐华回了6个字把他要说的内容点了出来,那就不用继续讲了。

“唐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问题,看来反舰导弹未来的射程肯定远远不止30~40公里。”想了一会,牧野茂说道。

唐华:“这不用猜,你刚才如果直接问我也会回答。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的规律本来就是这样。未来必然会出现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远远超出最高的桅杆上安装的雷达的对海探测距离。那时候,在远海就需要航母,在中近海需要岸基远程飞机。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采取后一种方式,海军与岸基空军一起配合,在中国本土之外建立一个前出的海空防御圈。”

牧野茂:“那么就可以确定了,在中国我最多只需等待两三年,将来我不缺活儿。”

唐华笑着点点头。

确实不缺……

和萧晋光已经交换过消息,唐华知道了主席去参加了海军的战役总结会,而且提出了很重大的战略转变。

当然这事儿不能告诉牧野茂,点头表示他想得没错就行了。

……

牧野茂的政审没等待太久。反正社会关系就是那样,按惯例,他发的信件包裹电报要申请审查即可。此外如果他辞职不干(仅仅是如果),需要在中国呆满6年才能回日本去。

在牧野茂通过政审的那天,唐华、牧野茂和船舶工业局的同志在黄浦江边,亲眼看到了台湾战役中缴获/起义的国军驱逐舰抵达上海。

起义之后的国军海军官兵其实是缺编的,在筛选审查之后,又走了一批水兵和技术军官。不过现在的任务只是把船从基隆开到上海而已,现在还剩下的水手数量差不多就够了,如果哪个位置实在还缺人,就从我们这边的军舰上抽调一个小组过去凑合。

“为了这次转移,空军从一大早就派了6个四机编队的米格-15到东海上空,”唐华说,“这个迎接规格可是够隆重的。”

程旺:“美国海军的军舰肯定有隐藏在冲绳附近海域的,还有冲绳的岸基飞机、说不定还有一艘航母。美国人现在眼睛还是红的,血丝儿还没退下去呢。”

“那艘坏掉的弗莱彻,现在拆干净了没有?”

程旺:“过去一个多月先拆细碎零件,上周舰体已经在船坞切割开了。估计再有一个月,就能彻底回到零件状态,然后把丹阳号送进船坞修修,也开回来。”

唐华听到丹阳舰的名字,哈哈笑了起来:“这艘舰可是名声很响啊。”

程旺:“咱们不讲迷信,其实我们很想试试看它到底有没有灵异能力。”

3艘弗莱彻级、3艘基林级驱逐舰用了一个下午,终于在黄昏的时候六艘船全部靠泊妥当。

上海没有海军的大型基地,这6艘驱逐舰都停在民船码头。反正现在中国主要港口的海运都挺凋零的,码头坑位一点都不紧张。

“牧野先生,”唐华对牧野茂说,“战争时期,您研究过基林级和弗莱彻级吗?”

“我研究过,但主要是战后。战争时期只根据有限的且错误很多的资料研究过一点点。”牧野茂说,“战争结束后,日本的港口里从来就不缺美国军舰,那几年我研究了很多。另外,1947年我受邀到美国参加学术交流会……不过不重要。”

唐华:“不重要的学术交流会?”

牧野茂:“是的。我受纽波特纽斯和美国海军舰船局去参加学术交流会,我讲述大和级的设计和建造,另外在美国参观了两艘战列舰。之后答应合作撰写战列舰的一些史料。”

……好吧,确实不太重要。

唐华:“不算特别重要,但是,我们的造船厂准备扩建新建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东西可能还是有一些参考意义。好吧,说回原来的话题。想必您也猜到了,这6艘军舰在未来都会被送进修造船厂。”

“那一定是彻底的改造。船舶工业局已经在设计现代化改造的方案了吧?”

唐华:“我们明天就去设计所。”

……

船舶工业局上海船舶设计所是一幢平淡无奇的两层大砖楼。

牧野茂对舰船设计单位也是很熟悉的。走进大楼,他看到了以往熟悉的办公室、资料小推车和撅屁股搬运资料实习生、图纸绘制桌、模型板,也看到了不太熟悉的东西。

“一台计算机。”“又一台计算机。”“这应该也是一台计算机。”

牧野茂看到大部分设计室里头都摆着一台T52或T53计算机。他最后在总体室看到的是由两个机柜拼在一起的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是船舶设计所定制的,基于T53的小型工作站,”唐华说,“运算速度是普通的计算机的2.5倍。”

“我听说中国的计算机很可能领先美国,现在这幢楼里有十几台计算机,设计过程中的很多工程计算可以大大节省时间。都已经这么强了,还需要再把运算速度提高到2.5倍?”

唐华:“这一台计算机不是在设计过程中帮助设计师进行工程计算,它是帮助设计师设计舰船。”

牧野茂:?!

……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在这一年,MCS(制造和咨询服务公司)的帕特里克·汉拉蒂开发了一个叫PRONTO的软件,用于商用数控编程。

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伊万·萨瑟兰开发了一个叫SKETCHPAD的工具,它不但是一种辅助设计软件,而且更进一步——它利用人机交互进行辅助绘图。

现在这台小型工作站安装的,是上海计算机所软件中心开发的FTS1.0,辅助图形设计1.0。

T53的显示器不但可以显示点阵字母,还能显示点阵图案。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T53的购买者都醉心于这台计算机人机工程设计极好的输入输出设备,图形这个最大革新之处反而极少人注意到。

上海船舶设计所可能是第一个运用此功能而且把此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单位。

虽然还是比较粗陋的功能,虽然是2D CAD,但是……T53跑不动。这就是为什么要小型工作站的原因。

除了多插处理单元增强数据处理能力,还破天荒采用了128K磁芯存储器,再挂了4个油桶硬盘。

牧野茂192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船舶工程系,在法国瑟堡国立造船学院进修,还去过英国学术交流。但现在他一脸茫然……

计算机他以前从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介绍。实际上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更不用说装了FTS1.0并且打开软件界面的小型工作站了。

……

不过,T53和工作站的界面现在都还是英文的,所以牧野茂也不是完全看不懂。

在工作站的屏幕前,牧野茂和潘镜芙并排坐着。潘镜芙运行FTS1.0之后,黑色的屏幕上出现了几行字:

FTS1.02

Main menu

0.EXIT FTS

1.Begin a New Drawing

2.Edit an Existing Draw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