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365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我们刚才已经确定舰队进入了郑和群礁,所以太平岛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如不出意外,刚发现的那个岛就是它。”

起义还不到三星期的国民党海军南沙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和32舰舰长在舰桥分析本舰的位置。

彭运生在五年前被桂永清奉调远戍南疆,率领“中海”号坦克登陆舰从上海出发,经高雄、广州、榆林港南下,辗转来到南沙群岛,向岛上派驻了40多名士兵,这是中国武装力量第一次在太平岛上驻扎防卫。

之前1946年,林遵率领的“太平”号护卫舰在太平岛上陆,但并没有驻军,只是埋了一个主权碑就离开。

但彭运生派的这批人也没能坚持多久,因为国军海军没有给彭运生准备陆战队轮换兵力,这40多名士兵连续驻岛一年零三个月之后疲惫不堪无法继续驻扎,彭运生只得将他们接回广州。

国军士兵撤走后,理论上太平岛应该有国府的一个办事处和6名工作人员,台湾解放时发电报宣布起义的就是这一组人。

“距离我们大概6海里,东距中洲礁3.1海里、敦谦沙洲7.1海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里。大小……”32舰舰长稍微估测了一下,“东西长1200到1300米,南北宽300多米,岛上的沙滩显红色,是红珊瑚碎裂而成的海沙,与太平岛的资料符合。”

既然初步确认找到了太平岛,三艘军舰就朝着太平岛的方向开去。

1949年6月,彭运生将太平岛上的士兵撤回后,太平岛差点儿被国府遗忘。

由于当时国府在海南地区筹备建省,太平岛就由广东省改隶海南特别行政区。但接着海南岛全岛解放,理论上太平岛应该转由台湾省管理,但这时候蒋介石在台湾可顾不上南沙的一个小岛,而是忙着守金门守澎湖。

1950年,开始有一批菲律宾渔民在太平岛登岛躲避台风。渔民躲完台风回国,又有一批菲律宾人上岛开挖磷矿。

此时太平岛上没有国军士兵,办事处也不是暴力机构,只能任由菲律宾人在太平岛挖矿和盖房子。

……

“报告!中国南沙管理处太平岛管理所所长李玉正率管理所5名干部在此迎接长官!”

太平岛有一个简易码头,水深6米,1000吨的32舰勉强停了上去,坦克登陆舰在码头末段也靠了上去,运输舰就没地方停了,在近海下锚停泊,等会转运物资的时候再和32舰换位。

编队指挥葛松、前国军南沙管理处处长彭运生朝李玉正回了个礼。

“李玉正,四年没看见你了。”彭运生说。

南海的碧海蓝天之间,李玉正以及他的5名下属短衣短裤、皮肤黢黑,有一两个的胳膊肩膀还晒蜕皮了。

“长官,我们驻守南沙,最近两年这是第一次有军舰前来。”李玉正心情复杂地对葛松和彭运生说。

“民国39年6月,有一批菲律宾渔民在此上岸避风。民国39年9月,有一批菲律宾人来到太平岛开挖磷矿。我管理所有1支长枪两支短枪,但因补给断绝难以为继,所以与菲律宾人达成协议,允许他们上岛休息,但需向我们提供米、肉、菜和柴油作为上岛居住的费用。上岛开挖磷矿的菲律宾人,我们也向他们收取费用,这才坚持了下来。”

葛松看看远处,除了管理所的干部居住的木屋,另外还有七八幢菲律宾人的小屋。

“这些菲律宾人上岸时,都经过了你们的许可?”彭运生问。

“都经过了我们的许可,并留有书面的入境、出境记录,都有我们的盖章。还有收取管理费用的记录,以及渔民和矿工在岛上居住时我们维持治安巡逻的记录。”李玉正说。

葛松:“你们做得很对。菲律宾人登上太平岛是在你们管辖和许可之下登岛的,这在主权上就不存在问题。驻守太平岛本就非常艰苦,民国时代又断绝了你们的补给,你们能灵活变通,采用各种方式在太平岛坚持了下来,这让我们占据了法理的制高点。”

……

“太平岛降水量大、降雨频繁,因此饮水和生活用的淡水都可以用收集雨水解决,此外岛上还可挖出地下水,”李玉正向准备驻扎太平岛的海军陆战队员介绍情况,“收集的雨水存放数日之后会有变质,饮用前必须煮沸,管理所必须有柴油做燃料,才能吃上饭、喝上水。”

葛松看了看管理所为6人生活而搭起的雨水收集棚:“雨水收集装置看来是要扩建了,我们打算先在这里驻扎一个排,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和设备运到岛上。”

太平岛的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管理所自己修了个200平方米的雨水收集棚,足够自己使用了。编队靠岸后,登陆舰里和运输舰上有近200人的施工队上岛,在地上铺设了面积打好几倍的雨水收集器。一拨人在用预制材料修房屋,一拨人修建气象站,还有一拨人用钢架结构修了两个10米高的瞭望塔。

密封包装的大米在房屋修好之后就从运输舰上搬下来,还有一大堆柴油捅直接从斜坡滚到岛上。四十多人的加强排吃得也比以前的6个人多,虽然预定半年运送一次补给,但岛上要屯集一年的口粮。

“榨菜,酸菜,酱菜,腊肉……”经验丰富的彭运生对陆战队员们说,“这些是耐储存食品,建议作为备用副食。要想在太平岛上长期坚持,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种菜。”

李玉正:“我们管理所早就开辟了两块小菜地。不过,你们既然来这么多人,那菜地也要扩建了。”

……

5月初,海军派出了两个编队前往南海海域,一个去西沙永兴岛,一个去南沙太平岛。

现在海军军舰不多、能远航的更少,而美国海军还在菲律宾和南海虎视眈眈,不可能把所有家底全派出去,只能捡位置最重要的钉子先占上。

太平岛上乒乒乓乓忙着建设,时间悄悄来到了5月11日。

在家里过周末,唐华一个下午既悠闲又坐立不安,一会儿逗逗唐汉城,让他摸摸吉他;一会儿在钢琴前弹一些奇怪的音符。周璇不由好奇地问唐华究竟是什么喜事。

“今天5月10日,明天就是朝鲜停战协议生效一个月了。明天在朝鲜……会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

第八十二章,重回议政府

1953年5月11日,朝鲜半岛两国交界线。

4月10日,停战协议签署。

4月11日,交战各方完全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各自后撤2公里。

此后的一个月,军事停战委员会派遣工作组,把长209公里的军事分界线划为10个分段,并埋设了1100个标志军事分界线的永久界碑。

停战协议中,规定汉江北平原地区、中、东部地区双方控制线的左右2公里为非军事区,任何一方都不驻军。

其中汉江北平原地区的民政管辖权归南朝鲜,中、东线以非军事区中心线对半分(中、东线地区的非军事区里没多少居民,民政管辖权不算重要)。

永久界碑埋设完毕,军事停战委员会的工作结束,停战监督观察员——联合国官方派遣的维和组织进驻非军事区。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始于1948年,向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地区派出一支停战监督观察组。1949年,因为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争端,联合国向南亚派了一支停战监督观察组。这两个维和任务都持续到了2020年还未结束……

1948~1956年,联合国维和行动都是以派出停战监督观察员的方式运行。人员主要是各国外派到联合国工作的军官(观察员)、随从、秘书、安全保护队伍。1956年才首次出现成建制军队性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在朝鲜半岛,联合国停战监督委员会保证停战协议的执行。停战监督观察组常驻非军事区,定期巡查分界线,确保交战双方武装力量不再重返非军事区;任何一方都不能向非军事区偷运武器和军事人员;南朝鲜警察部队装备的执法枪械数量和威力不超标。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的总部设在议政府。这座汉城北边的小城在朝鲜战争中被破坏得很严重,过去一个月双方共同努力,稍微修复了一些房屋和道路,安置一百多人的联合国观察员、随从秘书保安队,应该不成问题。

……

“这联合国维和观察员的军服,好像就是美国的军官制服呀?穿起来倒还算贴身,可对着镜子一照,怎么看怎么别扭。”

陈赓打好草绿色的领带,穿上外套,在镜子前仔细对准领带结。

为顺利执行停战协议所规定的军事调动,志司部分指挥员从平山郡前移到涟川,建立停战临时工作组。涟川-东豆川的公路现在已经修得很好,从东豆川市往南的公路也很平整,但在进入南朝鲜管辖的杨州市时要停车查验非军事区平民准入证。

当然,作为联合国停战监督委员会轮值主任观察员的陈赓,通过边界应该是不需要准入证的。

“事情要往好的方面想,”志愿军代司令员叶TNG说,“毕竟军服料子还不错,而且你这一套行头,全身上下都是联合国买单的。联合国还再给你发一份工资呢。”

志愿军参谋长谢方:“陈旅长47年在晋冀鲁豫军区就缴获了一大堆美国物资,美国吉普,美国步话机,美式夹克美式小牛皮带早就穿上了。抗战那时候你冬天不也一身日军军大衣吗,哎,我记不清了,你是不是还有一双鬼子的大皮靴?”

“皮靴确实有,好像是独立团歼灭鬼子骑兵之后送了我一双。”

叶TING:“所以陈旅长其实是在‘欲扬先抑’,明明心里那个高兴啊,得戚得不行,但还要先板着脸挑挑刺,这是为了一会儿能更猛烈地得戚。”

陈庚:“其实我现在呀,除了高兴,还是有点觉得不可思议,事情怎么就发展到这一步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