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184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这是好歌,就是我们都听过无数遍了。要是能有新歌就更应景了。”丁玲说,“我听说你好多曲子都是即兴创作的。”

周璇:“唐华,前几天你不是弹过一首我也没听过的曲子吗?”

唐华:……

下午刚送走李克农和乔冠华。从6月2日到10日停战谈判正式开锣,这几天事情不多,唐华一下子发觉自己时间多了起来。大概算是“间战期”的闲暇吧。

朝鲜这事儿是什么时候开始忙活的?10月出兵决策?625朝鲜战争爆发?好像更早,金日成去苏联访问的时候吧。中间还有澎湖战役。

有几天休息就不错啦。谈判开锣可不意味着全是嘴炮解决,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是开谈不停火的,如果停火了,那肯定是其中一方或者两方暂时不想打,在积蓄力量寻找弱点,一旦找到机会,双方都不介意狠狠插对手一刀。

如果说有什么改善的地方,大概是志愿军现在与历史上相比,有更多的底牌吧。

……

江苏,无锡城外一个不起眼的小村。

与其他江南村庄一样的民居,一样的水田小路,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个村庄的不寻常之处。一条水泥硬化路面、双车道的公路直通小村,村里的道路与公路连接,而且也是一样的宽敞硬路。

一辆劳斯莱斯从公路开进小村,在一幢老屋前停下。管家先打开车门,一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下车,几名家仆赶忙上前躬身迎接。中年男子眉头紧缩,进屋一言不发,先将身上名贵的西服脱下,家仆赶紧递上复古的中式绸褂。

“父亲……”

在病榻前,中年男子躬身轻身说道。

床上的老者刚在闭目养神,听见呼唤微微睁开眼睛。“阿仁。”

“阿嫂,父亲喝过药了吗?”

“刚熬出来,马上就吹凉了。”

中年男子挥挥手,两名仆人弯下腰,倒退出了病房。他亲自端着药汤,一小勺一小勺地喂进自己的父亲嘴里。病房就是祖屋的主卧室,老者虽然在喝中药汤,但卧室里也有全套现代西医器材:吊瓶架、听诊器、西药盒和针剂盒、急救箱,甚至还有心电图仪和心脏起搏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最新型号。如果再细心观察的话,整个主卧室有正压通风系统和消毒剂喷洒的味道。

“父亲,纱厂的周转已经好转了。因为抗美援朝,订单增加了很多,现金流已经不紧张了。”

“春节时,我们捐了二百亿,陈市长都特地在报纸上褒扬我们公司,这也给公司接下来的运营减少了很多阻力。”

“现在……如果经营持续好转的话,打算稍后再捐两三百亿。毕竟打败美国,很是提气,对吧?”

老者虽然喝完了药汤,但也不说话,静静地半躺着歇息,眼睛偶尔半睁一下。

中年男子拿起报纸,“今天的报纸又有朝鲜的报道。美国人打不下去了,要和谈。……这张我也剪下来贴墙上吧?”

“阿仁,那个人,应该是你……”

中年男子一怔。

老者费力地抬起手臂,指着贴满剪报和杂志封面的墙:

“那个人,应该是你。”

中年男子顺着父亲的手看向墙壁。

那里是一期新杂志的封面,是一张黑白照片、重叠剪裁胶片制作成的封面,一个和中年男子一样帅的人昂头站立,双臂向左右展开,浑身洋溢着满满的自信的气质。在他的身后,左面是一辆威风凛凛的红旗-1防空导弹发射车,右面是一名志愿军战士肩扛火箭筒蓄势待发的样子。

中年男子:“为什么他应该是我?为什么我应该是他?”

老者似乎刚才的伸手一指就耗尽了积蓄已久的体力,放下手之后眼睛重新闭上,嘴里只发出,“嗬,嗬”的声音。

中年男子看向报刊墙。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奋勇杀敌,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创造历史、创造奇迹,为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争取和平的英雄是志愿军。我只做了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第一是造出了世界第一种防空导弹,把美国飞机打得不敢靠近志愿军;第二是设计了反坦克火箭筒,让美国人的坦克也不敢在志愿军面前嚣张,第三是设计了一种小火箭炮,可以让志愿军战士背着上山。”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志愿军和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德、一致奋斗而换来的胜利。不只是我,在志愿军的身后,还有和我一样的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人民在为战士们提供支持。”

“往昔嚣张的美帝国主义今天成了我们的手下败将,说明了三件事:一、中国人民是英勇善战的,敢于与任何一个侵略者交战,哪怕这个侵略者是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敌;二、中国人民是团结一致的,在保家卫国面前,全国五亿同胞可以团结一心,各尽所能;三、中国人民是聪明的,我们完全可以攀上科技的最高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等的工业和科技强国,那些帝国主义用以侵略和压迫别国的武器,不管是飞机大炮还是原子弹,我们统统不在乎,因为我们手里有更厉害的家伙。”

“……”

“出仕?父亲,我们的祖训……”

中年男子想到了什么,低头急切地对父亲说。老者闭着眼睛没有回话。

“父亲,我们荣家四代的奋斗,才缔造出如此的家业……富可敌国不过如此……这个商业帝国的重担,现在就扛在我的肩头,我不干了,公司怎么办?这么多厂怎么办?”

老者闭着眼睛,摇摇头。

中年男子:“新中国虽是信奉马列,却也保留民族工业,允许合法工商运营,说起来现在比国府当年还好多了,政治清明,法纪有章可循,陈市长来过我们家赴家宴,此后对我们荣家也公正对待。去年纱厂危机,政府有贷款;纱厂有工人罢工,市政府出面替我们调解,最后双方和解,生产基本不受影响。我现在也是华东的财经顾问,就保住家业来说,我现在的地位和我现在在政府的人脉,已经足可以了……就让我安心地经营下去吧。”

老者还是摇摇头。思考了一会儿,老者睁眼,这回眼睛是全睁开,盯着自己的儿子:

“阿仁,……你应该在那里。”老者还是指向了墙壁,最近的一张报纸。

……

江南的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中年男子走出祖屋,挥手让撑伞的仆人退下,一人在车旁仰头望天。

“啊——啊!”中年男子长啸,“要我做什么?我该怎么办?”

第161章,疯狂的船仔

清华大学。

1951年1月,激光首次展示之后,唐华趁热打铁,一口气分了9个方向的激光应用小组,也几乎把清华物理系51年毕业的学生一扫而光。时间过去差不多半年,该去看看有什么进展了。

……也只能说是进展。除了第一应用小组现在该出成果,其余8个组要是能在半年之内出成果,那可能真遇到bug级人物了。

第一应用小组做的是激光照射器。诸国祯、梁桂明已经提着自己研制的设备在教室里等着了。

“这半年你们小组辛苦了”,唐华说,“虽然照射器相对来说技术不算复杂,但你们的效率确实很高。”

诸国祯将手里的盒子打开,取出激光器。

“唐老师,我们这半年重新设计了激光器几个部件的分布,电路和光路都调整了,嗯,还换了一个小一点的谐振室。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改进,所以激光器做到了这么大。”

唐华拿过激光照射器,主体部分像是两块砖叠在一起的大小。拿在手里掂量掂量,也和两块砖差不多。当然,除了激光器的主体部分,激光照射器还有一个折叠枪托一样的肩托,下面有可折叠的三脚稳定架,另外还有一个8倍的光学镜与激光器并列,这是用来在远距离对准目标并让光点保持不动的必要设备。

除了这一把“枪”,当然还有一个大电池,可以背在背上,电线伸出来连接到激光照射器,使用时如果不很急忙也可以把电池包解下来搁在激光照射器旁边。

“挺好的,比元旦晚会上的激光器小多了,重量可能四分之一都不到。光强做过测试吗?”

诸国祯:“新的激光器核心研制出来之后我们做过三次测试,最远的有效照射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就算在稍微有一些烟雾的环境,也可以照射两公里外的物体。”

唐华:“那……我就直接下结论了,项目评审通过。”

诸国祯、梁桂明两人yeah了一声,伸出手掌两人对拍了一下。

梁桂明:“唐老师,其他8个组要么没做出来,要么肯定做的是大东西,我们一组制作的激光器是不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