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106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老陆,你叫我唐华就行。是从源头找到问题解决掉了还是在最末做了参数修正?”

“是源头。导弹迎角变化时的气动升力变化值的计算的问题。”

“就是只需要改火控计算机,不需要改导弹设计?”唐华听到这个消息也挺高兴,“那太好了。实验室测试通过了?”

“5分钟前测试通过,圆满解决。……我想问的是,北京是不是还储存着用来打低空气球的试验弹?要不我们把新火控计算机装上,拉去试验场来一发?”

唐华当然知道陆孝彭现在就想看导弹试射。其实唐华自己也想看看。不过今天不行。

……

“唐华,有色金属工业局做了一份铝工业的建设任务书,你来审阅批复,如果有要调整的地方你就调整,修改之后传递给汪一群。任务书送到我办公室两天了,现在就让秘书把任务书的文件袋送到你那里去。”

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还能有谁,当然是陈副总理兼重工业部部长。

“是。不过陈副总理,任务书让秘书处来处理不行吗?”

“这是第一批苏援重点项目之一,所有的项目理论上都要重工业部领导亲自审阅批复。秘书处不能代我签字,你或者刘鼐可以。”

重工业部另一个副部长兼兵工总局局长刘鼐在大连被40火和108火箭弹的扩产问题缠住,完全无法脱身。

总会计师在南方无法脱身。总会计师现在,嗯,某种程度上是在代行一部分总理的工作。

总理在治淮。

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洪泽湖以上沿淮干流决口10余处,1300万人流离失所。接着就是政务院第一次治淮会议,主席提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然后是10月份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此时此刻,总理正在淮河沿岸的烂泥里,一脚深一脚浅,和水文气象观测的人员一起重新核定淮河的历史水位历史流量。这些工作积累成了后来的苏北灌溉总渠(硬给淮河挖了一个出海口)的基本参考数据。

这些都是当年唐华从治淮纪念馆里那幅世界名画上看到的场景。

所以,现在唐华想发牢骚抱怨也说不出口。军工电子科技是要做……其他工业局的事他也必须得担起来。

打开《铝工业恢复与建设任务书》,这应该是唐华接触的第一个“156项工程”项目报告了。

其实,“156项工程”一开始并没有被叫做“156项工程”。苏联援助中国基础工业体系建设,从1950年第一批项目启动,中间计划几次更改扩充,到50年代末结束的时候,我们数了数,一共有156项苏援重点项目,于是就用这个作为名字写进了历史书。(其实赣南电站改为成都电站、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因此实为154项)。

1950年主席访苏,原则上就定下来了由苏联帮助我国改建和扩建大型铝厂。这是苏联援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这个庞大的体系工程的一部分。首批项目也确定了16个苏联专家设计组,这些设计组在中国完成了20多个重点项目。

苏联援助的铝工业项目,又包含本溪矾铝矿、吉林碳素厂、张店氧化铝厂、抚顺电解铝厂、哈尔滨101厂(铝材加工)。

1950年底,苏联派出的铝工业设计组——40多名有色金属专家、冶炼专家已经抵达东北或者在去东北的路上。

这些项目建成后,中国就有一个基本完整的铝工业体系了。

现在造红旗-1防空导弹,还得预先买好30吨铝镁合金屯在大连。以后中国需要多少铝都可以自己生产,想想都挺激动。

唐华看到项目任务书中还有金属镁生产,毕竟航空铝合金大多是铝镁合金。东北是现在中国电力供应最充沛的地区,可以为镁铝这些高耗电的产业提供电力支持。既然电力供应充沛……要不也为将来电解精炼硅预留一个厂区?

为现在的晶体管提供支持的是在昆山的小型硅锗厂,如果计算机和电子产业还是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大概1952~1953年昆山硅锗的产能就会成为整个产业链的瓶颈了。

于是唐华拿起笔,在任务书上插入一段话,要抚顺方面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并由昆山派出技术专家协同攻关,在抚顺筹备建立大规模的精炼硅生产设施,并为下一步“硅特种提炼工程”做好准备。

精炼硅和将来的单晶硅都需要大量的电力,分到东北做一部分还是稳妥一些。

……

十三陵导弹试验场。

唐华、陆孝彭带着试验车队,从北京市区出发,在路上颠了三个小时,又来这里的皇帝坟头放炮仗了。

唐华的吉普车后面跟着的大卡车,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四个摄影师和他们的摄影器材。现在北影厂其实很一般,此时中国电影的两大扛霸子是上影和长影,北影厂暂时没拍出啥好片子,给导弹试验场拍片也还不错,总算有点事干。

被借调过来的四个摄影师现在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这工作又神秘又带劲,在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里面,好像无论中国外国,从来没有这种拖着火焰“biu”地一发,就把老远之外空中飘着的小气球给打爆的武器。另一方面,他们现在全都是国防秘密工程的参与人员,活动不自由了。参与项目之前就查过祖宗三代,加入项目之后天天汇报行踪、汇报接触人员,至于离开北京去外地那想都不要想。

摄影车后面是导弹系统,发射车、雷达车、弹药装填车全都用油布遮盖得严严实实。

“气球组,稍等一会,老陆要去你们那里。”唐华用对讲机通知气球组先不要放气球。

老陆爬上山,在他的指导下,气球组在栓气球的绳子上以2米为间隔,绑上了七八十个红色布带。这可以起到在摄影组拍摄的画面中粗略标定距离的作用,事后看北影厂的胶片回放时,爆炸那一瞬间导弹离气球有多远,偏离距离是多少,就可以用绳子上红色布带划分的节点数来估测。

“各单位注意,发射倒计时,立即进入掩蔽场所。”

防空导弹火控雷达对准闪闪发光的浮空气球,片刻之后,停在雷达车旁边三十米的发射车传出雷鸣般的声音,红旗-1防空导弹就同上一次那样,窜上天空朝目标飞去。

“是不是直接命中了?”从炮队镜里观察,唐华觉得导弹是直接把气球戳穿的。

“还是要看胶片回放才能确定。不过导弹的偏离量确实不大。”老陆说,“你们上一次试射,我看过胶片,偏离量似乎是比这次要大?”

“明显比今天这次大,而且固定偏往左上。”唐华说。

今天就不打超低空杂波背景的气球了四个气球全是山顶释放的低空气球。

“四发导弹,有三发没有看到明显的偏离,有一发导弹有一些偏离,但没有偏出战斗部的破片杀伤半径。”老陆统计之后得出结论,“这几天对火控计算机软硬件的改进调整,应该是有效的。”

纪录片观看室。

“第一发,r为11米,φ是25度,θ是11度。”

四卷胶卷冲洗出来之后,项目小组直接把拷贝剪开,当幻灯片一样一帧一帧地放出来,然后估测偏离量。

“第二发,r为……r小于2米!φ……θ……”

r就是导弹炸点与气球的直线距离,φ和θ是空间极坐标的方位角、仰角。这第二发简直就是直接戳中了气球,无法估测偏离量了。

四发导弹统计完,除了一枚导弹的r是35米外,其余三枚导弹的误差都小于20米。

现在唐华就等着最后一项实弹测试:打移动靶机。

第八十一章,生命的禁区

1950年的冬天,来得又快又冷酷。

亚欧大陆的东端,七个美军师在朝鲜半岛的漫天飞雪中迷茫着。此时的美利坚合众国陆军一共只有20个师,其中八个还是1950年8月以后从预备役中紧急恢复的。

在欧洲,战争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千万人的死伤中恢复。马歇尔庞大的援助计划免除了盟国战争期间的租借贷款,还直接向欧洲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但重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让西欧从大衰退中走出,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打破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

在中东,石油还未成为这里的特产,人口早已超过自然农业承载的极限,土著部落为了争夺最后一块水草牧场,用单发步枪与阿拉伯弯刀杀得你死我活。

印度共和国刚刚成立,就卷入了与巴基斯坦头绪繁杂的种族宗教冲突中,蒙巴顿勋爵给南亚次大陆埋下的地雷阵,在此后几乎每隔5年就爆炸一个,隆隆声延续到21世纪。

在冬季的寒风中,海峡对面台北的官邸戒备森严,蒋介石枯坐厅堂,手捧总理遗训和约法,口中喃喃自语“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50年末,人类已经走完了二十世纪的一半。回首过去的五十年,是摧垮两代人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一次死亡人数不亚于世界大战的流感,是一个个古老国家的分崩离析,是愈来愈先进高效的杀人武器,是美苏铁幕与如达摩克里斯之剑般高悬在全人类头顶的核弹。

1950年如果有自媒体,或许会有不少文青哭诉“20世纪咱还是读档重来吧,过去这五十年太可怕了。”

在冬季的寒风中,很少有人注意到,一束密级很高的电波从台北发出,由东京某处的一部电台接收和翻译了这封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