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侯爷 第291章

作者:东一方

  曹登站起身,一抖衣袍,双手合拢,说道:“曹登,愿为国相驱策。”

  “拜见主公。”

  曹登九十度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王奇站起身,走到曹登的面前,托起曹登道:“有曹先生相助,东海郡我就没有忧愁。此前我一直担心,该派遣什么人坐镇东海郡,如今再无忧虑。”

  曹登说道:“卑职自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厚望。”

  王奇点头,又和曹登落座。

  一阵冷风吹来,他紧了紧衣衫,说道:“曹先生,你执掌东海郡,可有需要协助的?东海郡交给你,我下一步便会开赴彭城国,不会在东海郡耽搁太多的时间。”

  曹登说道:“东海郡这里,我的请求很简单,留给我三千兵马。有三千精锐,以及充足的钱粮,足以把东海郡盘活。”

  王奇道:“糜家的钱粮,我抽调一批给你。然后,其余的粮食、钱财,我会安排人送到南阳去。另外,糜家掌握的土地,都交给你。加上本就荒芜的土地,如此一来,官府掌握的土地,会多不胜数。琅琊国的规矩,所有土地,收归于官府的手中。”

  曹登有些不解,问道:“主公,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土地,是百姓的根本。

  在曹登看来,自是把土地交给百姓,百姓才能耕种。

  王奇摇头道:“不,你错了。所有的土地,如果分配给百姓,才是容易出问题。一旦有天灾人祸,这些土地,都会不断被兼并,最终集中到世家大族的手中。”

  “曹先生可曾研究过历史?”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历朝历代,开国之时,百姓几乎都有土地耕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王朝末期,所有的土地,都被兼并。”

  王奇眼神睿智,道:“一旦百姓没有耕种的土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最终,就只能是被裹挟着落草为寇,四处劫掠。”

  “这也就导致地方上,贼匪丛生,天下大乱。”

  “这是大周如今的现状。”

  “当然大周的动荡,实际上不仅是土地兼并的原因。除了这些外,还有朝堂混乱,地方做大,以及诸多的缘由。”

  “然而百姓这里,却是存在大问题的。”

  王奇侃侃而谈,继续道:“所以我的安排,所有的土地,收归官府掌握。而官府的土地,会免费分配给百姓耕种,百姓可以耕种,却不允许买卖。分配到人头上的土地,一点死亡就得又收回,继续由官府掌握。”

  曹登是精明之人,他短短时间,就已经想明白。

  这是遏制世家的办法。

  世家,不仅是读书资源多,而且土地也多。一旦土地政策做出改革,至少在当下,就有了一定的变化,不至于说,一直是世家掌握了土地。

  大乱之世,才有改变的机会。

  曹登双手合拢,再度道:“主公仁义之心,卑职佩服。请主公放心,卑职虽万死,也定会推行主公的政策,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王奇笑道:“坐下说,我不需要你万死,我需要的,是你踏踏实实的做事,让东海郡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这就足够了。”

  曹登郑重点头,说道:“卑职定不负主公厚望。”

  王奇又和曹登说了些东海郡其他的事情,譬如发展工商之类的,各项事情都聊着。待所有的事情说完,王奇和糜晃不再逗留,起身告辞离去。

  曹登留在客厅中,脸上神情仍是震撼,心中仍是激动不已。

  王奇的一番话,着实令曹登热血沸腾。

  这是大有为之主。

  他要为这样的主公效力。

  在曹登思索时,却见曹珪进入,他站定后,行礼道:“父亲!”

  曹登道:“坐吧。”

  曹珪坐下后,道:“父亲,儿子用的纸没有了。且练字的毛笔,已经秃了,无法继续写字。除此外,家里的藏书,儿子已经读完,可否再买一些?今天我路过书店时,看到一本曹启圣先生新出的书籍,想买回来一读。”

  他说话时还是有些忐忑。

  家里的情况,不怎么乐观,毕竟曹登不曾做官,如今就是靠给人教书赚点钱。

  曹珪本身,是想找事情做。

  可是曹登不让。

  就是让曹珪在家里读书,好好读书,以便于将来能成才。

  曹珪也没办法。

  曹登听到儿子的话,说道:“咱们以后,不会如此拮据了。你以后,能有无数写文章的纸,可以一摞一摞的买回来用。你想买书,尽管买就是。”

  曹珪道:“父亲,莫非和糜晃有关系,他来请您做事吗?”

  曹登看着儿子朴素的衣衫,甚至有些单薄,开口道:“这些年苦了你,因为父亲,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

  曹珪道:“儿子不辛苦,有父亲在,有娘亲在,一家人和睦,这已经很好。”

  曹登说道:“刚才和糜晃一起来的人,是琅琊国的国相王奇。他如今入主东海郡,任命我为东海郡的太守。”

  “有事情做,就有俸禄,你读书便没了问题。”

  “你好好读书,等为父政务上了正规,拿了俸禄,给你换一身衣衫,然后准备准备,开春后你去南阳书院求学。”

  曹登说道:“父亲相信,你一定可以出人头地,一定可以比父亲更好。”

  曹珪道:“儿子听父亲的。”

  这一刻的曹珪,内心也欢喜起来,家里不再穷困,能过上好日子了。

  

第415章 劝服

  

  翌日,清晨。

  糜晃和家里人交代一番,让家里的管家负责,把粮食、土地、钱财等逐步移交给王奇的人,又嘱托糜贞。等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带着家人前往南阳生活。

  毕竟糜晃要去彭城国。

  接下来,糜莽又要和王奇一起离开,只剩下糜贞和糜晃的一众妾室。

  糜贞等人只能自行前往。

  糜晃把一切的事情安排妥当,冒着风雪往彭城国去。

  十二月的天气,风雪很大,道路上有了积雪,赶路的速度更慢。如今的糜晃,心头却是火热,想着自己追随王奇,未来他大有可为,糜家更是必然振兴,糜晃内心便有着熊熊斗志。

  即便风雪大,也是快速赶路。

  彭城国的位置,位于东海郡的西南方,辖地比较小。

  其地理位置,没有东海郡好,甚至彭城国境内多山地丘陵、湖泊,导致相比于东海郡,彭城国贫瘠太多太多,完全无法和东海郡相比。

  糜晃冒着风雪赶路,在十二月中旬,抵达彭城国。

  彭城国的治所,便在彭城县。

  如今彭城国的国相,名叫张瑜,是徐州下邳人,名门出身,和糜晃是好友。他担任国相,一直致力于治理地方。

  虽说彭城国地方上,滋生了一些贼匪,但张瑜能围剿的,都直接围剿。至于彭城国的彭城王,地方出现贼匪,彭城王担心被攻打,早就往下邳逃难去了。

  可是张瑜,自始至终不曾离开。

  他就是一直坐镇彭城县。

  一有贼匪,张瑜就直接围剿,甚至他更是借助糜晃的力量,不断围剿地方上的贼匪,使得彭城国勉强维持着稳定。

  如果只是彭城国内部还好,周边却是有贼匪源源不断进入。

  尤其彭城国的西面,便是兖州。

  兖州境内的贼匪,会窜入彭城国,使得张瑜治理地方难度颇大。

  张瑜此前,得了陈言传令,让他先假意归顺王奇,等王奇后续释放俘虏,再行翻盘。陈言的允诺,是允许他的彭城国自立一方,让他掌握彭城国的权势。

  张瑜对此呵呵。

  陈言的话,就是狗屁。

  他张瑜如果是反复无常,甚至贪婪之人,就不会一直在彭城国。

  毕竟彭城国的处境并不怎么好。

  张瑜没去搭理陈言的命令,我行我素,继续处理自己的政务。虽说天下大乱,彭城国如今也动荡不休,但是张瑜自始至终,都兢兢业业的做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他既然在彭丞相的任上,就不会撂挑子,就会踏踏实实的把事情做好,不辜负百姓对他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这是张瑜的想法。

  张瑜这一段时间,很是忙碌。因为天降大雪,他担心地方上百姓出问题。

  所以安排了人巡视各地。

  了解各地的情况。

  今年的天气,上半年干旱,下半年洪涝,彭城国损失很大。如今又大雪纷飞,百姓的日子很是艰难,张瑜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少的百姓受灾,让更多的百姓不受影响。

  书房中,张瑜还在处理政务。

  这是彭城县城内的消息,是大雪覆盖下,一些百姓家里房屋倒塌受了灾。

  需要官府接济的。

  张瑜一一批阅下去,让人迅速的执行,确保能及时救灾。

  “踏!踏!”

  一阵脚步声传来,一名衙役进入,来到张瑜的书房中,行礼道:“国相。”

  张瑜头也不抬道:“说!”

  衙役道:“东海郡糜晃来访,如今正在大厅等候。”

  张瑜听到后,搁下手中的毛笔,起身道:“走吧。”

  “是!”

  衙役转身就离去。

  张瑜走出书房,径直往国相府的大厅去。张瑜和糜晃关系莫逆,两人是知己好友,如今糜晃亲自来了,张瑜自当接见。

  张瑜急匆匆来到大厅,看到风尘仆仆的糜晃,笑道:“公明,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这大雪纷飞的,你从兰陵县赶来,不容易吧。”

  两人各自落座。

  糜晃笑道:“伯珪兄,我这次来,是奉命而来,也是主动请命来的。”

  伯珪,是张瑜的表字。

  张瑜听到糜晃的话,神情肃然,问道:“莫非你已经归顺了王奇?”

  糜晃颔首道:“对,我已经归顺了,是真正的归顺,不是陈言吩咐的那种假意归顺。如今我糜家,彻底绑在主公的身上,且我糜家的资产、土地,尽数捐献给主公,供主公图谋大业。”

  “嘶!”

  张瑜忍不住倒吸了口气。

  脸上神情很是震惊。

  张瑜说道:“你糜家的资产,家资亿万,不可计数。甚至,还有诸多的产业。这么庞大的资产,你全部都捐献给了王奇?”

  “是!”

  糜晃很笃定回答。

  张瑜面颊抽了抽,叹息一声,感慨道道:“公明,你这是大手笔啊!要知道,天下任何一个诸侯,只要你糜晃愿意举家归顺,谁都会接纳你的。没想到,你竟归顺了王奇。”

  糜晃说道:“主公英明神武,为当世英雄。我归顺主公,那是理所应当的。”

  张瑜呵呵笑了笑。

  倒是不曾发表什么意见。

  糜晃和张瑜是知己,自是知道好友的心思,继续道:“伯珪兄,我这次来,便是替主公来游说你,希望你为主公效力的。”

  “陈言这样的人,老迈昏聩,不足以立足乱世,不足以为百姓造福。”

  “反观我主,短短时间,便令琅琊国崛起,无数商人云集琅琊国。整个琅琊国的百姓,衣食无忧。这样的人,堪为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