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39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怎么回事?怎么打起来了?”他瞥了一眼地上被打得爬不起来的大学生,巴兰克诺夫中校和气的询问士兵。

“你是这群人中的指挥官吗?”还看不清形式的第比利斯大学生冷哼了一下,直接插嘴问道。他见巴兰克诺夫中校表现的和蔼可亲,于是态度也就嚣张了起来,完全没有俘虏的模样。

巴兰克诺夫中校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这些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总是喜欢标榜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遭到其他人的所谓的自由独立的怂恿就热血上头,看不清形式的加入背叛祖国的行列而浑然不知。而法制观念淡薄的这些人还不知道自己所做问题的严重性。

巴兰克诺夫中校点点头,说道,“我就是行动的指挥官,巴兰克诺夫中校。”

“那好,我想知道你们还要拘留我多久才能放我走?”大学生问了一个让巴兰克诺夫中校啼笑皆非的问题。

巴兰克诺夫中校蹲下来,保持和坐在地上的大学生一样的水平线上,他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雅科夫。”被问起名字的大学生回答了巴兰克诺夫的问题。

“雅科夫,你为什么要加入这场暴乱中?”巴兰克诺夫中校又问了一个问题。

“为了格鲁吉亚的自由和民主。”说到这里雅科夫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他握着拳头说道,“杰斐逊说过自由之花必须由爱国者和暴君的鲜血来灌溉,我们这是为格鲁吉亚的自由奋斗着!”

巴兰克诺夫中校冷笑一声,说道,“我还听过王尔德说的一句话,爱国主义是一种邪恶的美德。你们所谓的为格鲁吉亚奋斗就是这个样子的?”

巴兰克诺夫中校揪着他的衣领,将这个可怜的家伙拎了起来,他抓着雅科夫走到一排被白布掩盖着的尸体面前,阴沉的问道,“难道这也是你们为格鲁吉亚奋斗的目标?知道他们是谁吗?”

雅科夫摇摇头,生性冷淡的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些裹尸布下面躺着的是谁。

“好,我来告诉你。”巴兰克诺夫中校将他拉到尸体面前,他掀开白布,将雅科夫的脑袋摁到尸体的面前,让他瞪大眼睛看清楚。

一张惨白无血色的死人脸与雅科夫来了一个亲密接触,吓得这位大学生惊声尖叫想要将她从自己面前挪开,但是却被巴兰克诺夫中校强制性的压住双臂,动弹不得。

“在你面前的这具尸体是丽莎,昨晚两点你们这群暴徒冲进她的房间,用枪射杀了她的父母之后,你们直接在床上糟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之后还用枕头将她直接闷死。这孩子才十二岁啊,你们这帮畜生,死多少次都不违过。”

巴兰克诺夫中校越说越气愤,他再次掀起另外一张裹尸布,里面是一具烧焦的尸体,只剩下一排稀疏的牙齿还有空洞洞的眼窝无助的盯着天空。

“这是奥列格,一个为第比利斯市民忠心耿耿服务了几十年的共产党员,一位真正的爱国者,昨晚一点你们冲进他家,将他和他的老伴打倒后点燃房屋直接烧死,而且还在他的家门口竖起纳粹标志的牌子,你说你们这些人到底该不该死?”

“这些人不是我杀的,我们想要的结果不是这个样子的。”雅科夫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懊悔的说道。

巴兰克诺夫中校的力气可比这个大学生大得多,他直接像拎起一只小鸡一样的抓起雅科夫,手臂因为太过用力而青筋暴起,“你们这群自私的人,眼中没有法制,没有道德,目无一切。只有所谓的无序自由和无政府主义。说实话,我真的想朝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脑袋上来一枪,但我是一个军人,无权决定你们的生死,但你最好记住一句话,你们这些人,都会受到苏联人民的制裁!听清楚了没有?”

巴兰克诺夫中校的话可比子弹还有杀伤力,在他面前的雅科夫已经低声啜泣的说不出话来了。羞愧吗?悔恨吗?巴兰克诺夫中校懒得去理解这个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做错的事情付出代价。

至于这些人是直接被子弹裁决,还是发配往西伯利亚冰天雪地的煤炭,就得看审判法官的心情了。

第八十七章 抓捕与叛逃

“亚纳耶夫总统,我们已经控制住了第比利斯的局势,现在骚乱逐渐平复了下来。”国防部长亚佐夫一回到克里姆林宫就为亚纳耶夫带来这条好消息。

“哦,是嘛,我知道了。”亚纳耶夫的回答有些轻描淡写,他并没表现出听到好消息时的欣悦,反而是忧心忡忡的看着维克多为他带回来的报告。这位国际军火商人现在不单贩卖军火,甚至做起了情报部门的工作,就连骚乱策划人科斯塔瓦和昌图利亚通过边境线进入土耳其的消息都被维克多给截获,直接呈现到亚纳耶夫的桌子上,这让他对克格勃部门情报收集有些微词和不满。

“亚佐夫同志,我在想一个问题。你觉得让帕季阿什维里重新担任格鲁吉亚的苏维埃中央第一书记,需要怎么做才能将来自格鲁吉亚民族势力派的阻力降到最低?”亚纳耶夫将报告合上,抬起头问了亚佐夫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正好利用这次的事件大肆的抓捕民族主义者,关闭报社,电台和电视,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民族主义的温床。”亚佐夫国防部长说道,他一直觉得跟苏维埃的敌人讲道理是一件很费解的事情,只要钢铁洪流继续前进,所有敌人都被碾碎在履带之下。没有例外。

亚纳耶夫说道,“我觉得这仅仅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让民主主义势力声名狼藉,让他们彻底变成格鲁吉亚的敌人。利用这次的第比利斯事件大肆宣传民众如何站在苏维埃的这边,还有格鲁吉亚叛乱者卑鄙的作为,这样一来没有任何宣传报道的格鲁吉亚极端主义势力终将会走向灭亡。”

经过亚纳耶夫的大力整顿,还有苏尔科夫的重新规划,苏宣部已经不是当初敌在宣传部的部门了,扭转了舆论阵地的劣势之后,他们真正的成为苏维埃最有杀伤性的宣传爪牙。抛去了那些空泛的口号与千篇一律的光辉形象之后,更多的关注底层人民细节的苏宣部成功的扭转了在民众心目中的不堪形象。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亚纳耶夫的指点。

“哦,对了,亚佐夫同志,这次将你召集过来还有一件事要交代一下。”突然想起正事的亚纳耶夫将维克多的情报摆放到亚佐夫的面前,“这是我们截获的情报,这次骚乱的策划者科斯塔瓦和昌图利亚准备从格鲁吉亚边境线逃离,前往土耳其。我想你可以调动最近的驻格鲁吉亚部队进行拦截。”

早就对这群叛乱分子憋着一口气的亚佐夫终于得到了亚纳耶夫的允许,这意味着苏联军队从1989年到现在的对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势力的容忍终于可以在这一刻得到宣泄。要知道被谢瓦尔德纳泽放纵的格鲁吉亚民主主义势力游行示威居然还得到了莫斯科的同意,这才是苏联最悲哀的一件事。

与戈尔巴乔夫一心想要搞垮苏维埃的行为不同的是,亚纳耶夫所做的一切都在加强莫斯科的控制权,让这些分裂的加盟国重新认识到自己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说什么样的话。

亚佐夫朝着亚纳耶夫深深的一鞠躬,压制住激动的语气说道,“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亚纳耶夫总统,我保证分裂主义势力必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科斯塔瓦和昌图利亚的出逃倒是没有在兹维亚德的算计之内,这两位拿着美国外援并且将美国军火援助转手倒卖出去的家伙准备投向西欧的怀抱。就跟他们在内心编好的剧情一样,去忽悠那些外国人他们这些爱国主义者怎样与邪恶强大的苏联灰色牲口做最悲壮的斗争,又是怎样的被无情打倒,将自己塑造成伟大而又壮烈的角色。

当然至于这些伟大而壮烈的领导人如何丢下自己的队伍,夹裹着美元一个人逃跑,就不在悲壮剧情的诉说之内。科斯塔瓦和昌图利亚逃离的时候一切轻车从简,除了美国和北约提供的经费之外,还有盗卖直升机和悍马换来的美元也一起装进他们的口袋之中。

如果让那些骚乱的极端主义势力知道自己原本拥有悍马和直升机全部被运动领袖换成了美钞装进口袋,不知道他们会是怎样的表情。

“昌图利亚,我们快到边境了。”科斯塔瓦摇了摇昌图利亚的胳膊,试图叫醒他。接头的队伍在边境线等待着他们,带着他们逃离这边被压迫的土地。汽车停在边境线,就等着土耳其接头人的出现。

这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丘陵,除了一些林木之外就是平整的草丛,视野开拓一览无余。当初是军火就是通过这条通道秘密的送入格鲁吉亚的境内,只是谁都没想到这才没过多久这两位人民运动的领导人就要逃离这片土地,申请所谓的政治避难,躲到欧洲去享福了。

“真没想到我们也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科斯塔瓦有些遗憾的说道,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养育自己的故土,想到即将流亡他国就有些无奈。不过好在自己名义下的财产足够他下半辈子的挥霍,科斯塔瓦的眉头才稍稍有些舒展。

“谁会预料到这样的结局。要不是兹维亚德将我们当做替罪羔羊,我们可以拿到更多的美国援助,而格鲁吉亚的运动还能继续坚持下去。”昌图利亚有些大言不惭的说道,他抬起手朝远处望了一眼,喃喃自语,“奇怪了,怎么接头的土耳其人还没出现呢?按道理来讲他们应该快要出现了才对。”

“嗯,我也觉得好像有些不对劲。”隐约察觉到地面有些震动的科斯塔瓦爬上旁边的一个小土坡,却看见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幕场景。

“糟糕,是苏联军队。”科斯塔瓦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苏联部队为了抓捕他们,居然在这里埋伏已久。

两架米24武装直升机正朝着自己飞过来,旋翼旋转的巨大气流压弯了他脚边的草,吹得科斯塔瓦睁不开眼睛,连忙后退几步。见势不好的汽车司机刚想掉转头离开,一辆BMP2装甲车就从灌木丛中冲了出来,像一只身形庞大的巨熊,用身躯堵住了汽车后退的道路。装甲车上的机关炮对准了面前的两个人。

出动装甲部队实行夸张的抓捕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警告边境线上的另一群打算动手的人,在苏维埃强大的装甲力量面前,任何人都是渺小的存在。

而草丛中早已埋伏好的内务部士兵一拥而上,卡拉什尼科夫的枪口对准了这两个卑鄙的小人。

“别开枪,我们投降。”昌图利亚和科斯塔瓦丢下行李双手抱头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模样哪里还有当初学生运动时候不可一世的模样。士兵直接将他们按压在地上,双手捆绑在背后,推搡上装甲车。

等待这两个人的,将是苏联法律的审判。

而科斯塔瓦和昌图利亚的落网,也标志着第比利斯骚乱的彻底终结。

第八十八章 舆论攻势

第比利斯事件极大的挑动了美国政府的神经,尤其是中情局局长罗伯特·盖茨,显得兴奋异常。苏联军队镇压人民游行的事件无疑会成为今年最轰动的一条新闻。而西方世界要做的,就是通过大肆的宣传报道将人民原本对苏联政府脆弱的信任彻底的瓦解和崩溃。

就算亚纳耶夫有着在高远的政治眼光和战略手段,一个失去了人民信任的政府将会在一片声讨中土崩瓦解。为此,罗伯特·盖茨特地去白宫找了一趟总统布什,恳求总统通过一向特别预算,为苏联臭名昭彰的邪恶帝国罪名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布什总统对罗伯特的计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苏联政府在赫鲁晓夫时代之后,宣传部门官僚化的作风导致他们舆论阵地步步失守。而美国却在中情局的精心策划之下,全球范围内塑造出自由世界领导者的模样,并且将苏联贬斥为一个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的帝国。

“光是在美国范围内宣传并没有多大的成效,因为在国民心中苏联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需要通过反对共产主义的秘密电台,报社和杂志,向苏维埃各大加盟国的人民知道苏联军队在第比利斯犯下的罪恶。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得人心的苏联政府将会彻底滑向深渊。”

“我们还需要尽量的歪曲事实,哪怕用上造谣和恶意抹黑的方式也在所不惜。将苏联塑造成一个阻碍世界进步的绊脚石,并且用美金资助他们国内的知识分子帮助造势,塑造出一种苏联政府无论在内还是在外都不得人心的氛围。”

罗伯特呈现的报告可以说是字字诛心,布什总统当然非常欢迎这种形式。很快一向以和平演变宣传的行动在美国展开,通过扶植傀儡电台,向苏联进行了舆论战争。故意夸大第比利斯事件中死亡人数,同时歪曲了第比利斯事件的真正原因,并且将那些暴乱的人群伪造成反抗独裁压迫的自由斗士。而苏联国内的知识分子也在戒严之后,首次大规模的集中起来支持和同情格鲁吉亚人民。

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大肆的宣传着苏联的残忍镇压和亚纳耶夫的血腥统治,有些报道甚至将亚纳耶夫和希特勒并列在一次,讽刺他是二十世纪阻碍世界和平的罪魁祸首之一。

就在美国所有报道都对苏联口诛笔伐的时候,只有哥伦比亚电台选择了沉默。与亚纳耶夫有过深入接触的华莱士不相信美国主流宣传的那一套。因为他很清楚这位领导人是怎么样的品格。不近人情理性是政治家的通病,但亚纳耶夫远远没有西方主流宣传的那么不堪。

就在所有人以为苏联会再一次在舆论阵地上遭受滑铁卢打击的时候,苏联宣传部在莫斯科精心策划之下展开了反击。

与报道切尔诺贝利事件不一样的是,这一次的第比利斯骚乱苏宣部没有采取堵而不疏的形式。谣言止于真相,那些宣传部控制的报社直截了当的播报了第比利斯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以头条的方式在报纸上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在苏尔科夫的领导下,苏宣部摆脱了之前腐败官僚份子的统治,迸发出极大的活力,仿佛又重新回到伟大的十月革命和壮烈的卫国战争时期,苏宣部的笔尖成为子弹,无情的射入敌人的胸膛。

特地渲染成黑白颜色的照片里,有抱着小女孩脱离火海的英勇士兵,有白布掩盖的,露出一只手掌的平民尸体,还有捂着额头的流血群众,用悲观绝望的眼神对准了摄像师的镜头。当然同样有那些将枪口对准了平民的狰狞暴徒,还有反对派举着万字标志,做出纳粹手势的集体合照。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