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355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他一直相信亚纳耶夫拥有着某种可怕的洞察力,就算只是刚刚成为亚纳耶夫金融顾问的伊拉理昂诺夫也明白过去这位总书记做出过怎样惊人的壮举。他几乎预见性的意料到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且进行了相应的防备,而这一次亚纳耶夫也毫无例外的继续这种遇见性的洞察。

亚纳耶夫避实就虚的敷衍伊拉理昂诺夫,“是的,不单单是苏联,更重要的是那些亚太地区的国家。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在等待着他们。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当他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巨浪之前做好完善设施。”

“这需要你跟雷日科夫部长的合作,这也是我为什么授权你们建立金融改革委员会的原因。可以说就是为了针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一场金融袭击。”

“好的。”伊拉理昂诺夫答应了亚纳耶夫的请求,他谨慎的说道,“哦对了,亚纳耶夫总书记,我希望这一次克格勃或者内务部可以分出一小部分的精力来配合金融改革委员会的整改运动。在某些方面我们少不了要借助他们的帮助。”

作为苏维埃的剑与盾,亚纳耶夫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一方面多做实事,“没有问题,我会通知弗拉基米尔同志在内务部里拨出一小簇的精英组成专门的调查组。”

亚纳耶夫当然明白伊拉理昂诺夫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什么意思,改革必然会触犯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有些从819事件之后到现在,有些反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阶层正在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假如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并且遭到阻拦的话,亚纳耶夫的做法就是直接将他们毫不留情的抹去。

“还有,一旦某些人的罪名落实,就立刻通知警方抓人,我相信克格勃的办事效率能在几个月内让整个金融管理局大换血。”

以苏维埃之名,任何试图阻拦亚纳耶夫脚步的人,都会被消灭。

他绝对不会允许在一个行业会出现一小簇敢反抗中央政策的利益团体,铁血的手段和独裁的高效性就是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敢明着抵抗或者阳奉阴违的家伙们结果都是一样的。

伊拉理昂诺夫在退出亚纳耶夫总书记的办公室时,被对方一把叫住。他回过头有些不解的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亚纳耶夫点了点头,事实上这是他的即兴之作。希望能在关键的时刻帮伊拉理昂诺夫一次,夜顺便给予那群人敲山震虎的意味。

“哦对了,当你在跟他们召开会议的时候,麻烦将我的这一段话转达给他们。”

亚纳耶夫的语气变得冷峻了起来,跟冰冷的锤镰一样一字一句都让敌人感到恐惧和颤抖。

“请告诉他们,无论自己之前立下过什么功勋,也无论之前是否是苏维埃的英雄。但从这一刻起,一旦被我们找到了贪腐的证据之后,克格勃将会忠诚的执行清洗的命令,从肉体到精神,全部消灭。我们不需要腐朽生锈的齿轮,也不需要对祖国毫无贡献的吸血寄生虫。更不会让他们久居高位变成脱离莫斯科掌控的寡头。”

“想必你们都听闻过我在819事件和之后一系列政治清理中的手段,所以也请不要质疑我的决心和贯彻信念的意志。阻拦在苏维埃面前的敌人,我都会将他们一一除去。无论对方是苏联的英雄,还是苏联的叛徒。”

伊拉理昂诺夫听出来了,这是要执行一场可怕的清剿。不识时务的家伙将会在这次的清洗中彻底的除去,看来亚纳耶夫的确已经预测到了未来在金融上会有一场海啸。否则也不会动用如此残暴的手段。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遗留一个。

亚纳耶夫拍了拍伊拉理昂诺夫的肩膀,靠近了他小声说道,“我知道雷日科夫同志在贯彻某些政策时手段还不够硬,所以我希望你能来主导这场大局。记住了,以苏维埃之名,任何试图阻拦我们改革金融市场的人,都不要放过,将那一群无用的害群之马。”

“赶尽杀绝。”

第七百七十八章 恐惧如同瘟疫

金融改革委员会还没达到,金融管理局就已经嗅到了某种腥风血雨的味道。他们都已经听说了莫斯科高层的传闻。这场改革据说连亚纳耶夫总书记都牵扯了进来,对改革委员会领导人下达了重要的批示,任何阻拦改革的家伙都将会被消灭,一个不留。

这就像是提前给所有人打了预防针,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克格勃的眼睛正在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莫斯科凌厉而血腥的手段他们是早有耳闻,亚纳耶夫想要给其他人一个反面教材的话根本不会在乎这群人的罪行是否值得饶恕,也不会在乎他们曾经为国家做出过什么贡献。人民砖制的铁拳执行起来就一个结局,处决。

亚纳耶夫暂时是不会去理会金融管理局和改革委员会之间的恩怨了,他相信伊拉理昂诺夫会交给他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亚纳耶夫对那份答卷不满意的话,该离开的人就是伊拉理昂诺夫了。

国内的问题他只需要把控好全局,然后自己根据历史经验一手提拔起来的棋子们自然会去处理好所有的事务。国际形势才是他需要去投注精力和时间注意的问题,毕竟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原本浩浩荡荡却又被镇压下去的苏格兰公投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德国独立之后,这种迹象就变得越来越明显。而英国和德国之间国情不同的是,大不列颠的联合王国没有反分裂法这一说,也就是说只要公投一通过,他们就可以从英国的名义之下脱离出去。理论上他们并不需要向德国一样进行一场悲壮的战争。

搅乱欧洲的计划已经从德国方面打开了缺口,接下来就是逐步清理东欧,搅乱局势。罗马尼亚已经被亚纳耶夫瞄上,成为培养反政府军队的第一道阵线。

罗马尼亚总统康斯坦丁内斯库对于苏联是如临大敌的状态,在东欧剧变中除了一小部分成功晋升到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之外,剩下的都在动荡不安中度过整个九十年代。

而九十年代代表了东欧国家整个私有化过程,第一波比较大高潮是在1992到1996年之间,各国纷纷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波比较小的高潮是在1998到2002年之间,主要是因为东欧债务危机所导致。结果是东欧各国经济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也就消解了第一波私有化高潮给东欧各国带来的发展路径分歧。

此后东欧国家基本上就恢复了二战前的常态,给西方国家特别是中欧强国充当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的供给基地;其制造业规模大幅度衰退了,残存的也被西方资本所控制。现在的欧洲更像是在危机重重之下苟延残喘的可怜虫。东欧剧变之后直到1997年,罗马尼亚的总产值都还没有恢复到1989年的水准。又再加上整个欧洲的经济低迷,东欧人民真的被逼到了绝望的边缘。

苏联尚未解体带来的压力也在折磨着东欧人民,虎视眈眈的红色帝国让他们都不敢削减军备。而西欧国家也在一直怂恿着东欧加强军备。为他们组建防止苏联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利益的需求让双方之间都处在勾肩搭背的状态。

但是一旦西欧自身问题严重,且开始加大掠夺制造业之后,这种军事盟友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维持下去了。虽然东欧一直强调要同时和西方与苏联搞好关系,但是一旦出现了站队的问题,底线就暴露出来了。

北约甚至将部署反导系统作为胁迫东欧的一种手段,否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波兰也不会相继的往这个坑里跳。亚纳耶夫需要一个反面的教材,他来警告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们。他对东欧各国的忍耐限度是有限的。

当两极分化严重,经济低迷的时候,就需要克格勃的对外情报局站出来怂恿各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将无能的独裁政府滚下台,打到所有的经济寡头,另行建立民主的政权。

亚纳耶夫就在东欧播撒恐惧,如同瘟疫一样的迅速感染所有的国家。

亚纳耶夫为了这件事,特地来了一趟卢比扬卡的主席办公室,他需要更克留奇科夫进行一场秘密的讨论。这座建立在红场东北部的庄严建筑影响左右着大半个欧洲的局势,就算是权势滔天的克格勃主席,也不过是亚纳耶夫手中的工具而已,克里姆林宫才是真正的决策和首脑机构。

面对亚纳耶夫的到访,克留奇科夫显得异常谦卑。他是经历过血腥之夜和莫斯科动乱的人,越是跟亚纳耶夫相处,他就越对总书记表示敬畏。

这可是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谜团的人,就跟摆放在面前的咖啡一样,根本看不清杯底是什么。

亚纳耶夫向克留奇科夫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询问可行性。

“恩?在东欧国家宣扬反独裁反砖制反寡头统治的理念?并且让民众相信政府无能时可以颠覆政权?”克留奇科夫对亚纳耶夫的想法并不感到新奇,毕竟这种事克格勃从冷战开始就在进行了,虽然到了后期效果不太明显,但这并不妨碍他现在的计划。

实际上亚纳耶夫想利用东欧现在混乱的局势,策划一场苏联式的“颜色革命”。

“最重要的是将‘政府无能即可将其推翻’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烙印在反对派的脑海里。”

弗拉基米尔正在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这种事情已经不再适合由他来策划,作为卢比扬卡的前一任执行者,重任落在了克留奇科夫的手中。

“我不需要将东欧重新变成社会主义政权,我只需要剔除掉那些不安分的因素。任何试图站在西欧那边的国家,都需要被苏维埃的正义铁拳制裁。既然他们不让苏联有一个安稳的外部环境,那么就别怪我们对他们给予惩罚。”

亚纳耶夫指向了第一个即将倒霉的家伙。

“那么就先从罗马尼亚开始吧。”

第七百七十九章 颜色革命

对于颜色革命,亚纳耶夫再熟悉不过。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和格鲁吉亚都为他树立了绝佳的反面教材,原本的亲俄政权在反对派的街头革命浪潮中一一下台,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加无能,腐败的亲西方政府。

橙色革命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乌克兰因为颜色革命而遭受社会动荡和后续的一系列经济损失和下滑,甚至比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石棺造成的损失还要巨大。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了挽救整个乌克兰人民而自愿去填切尔诺贝利坟场石棺的直升机驾驶员们知道后来乌克兰惨状之后,会不会将尤胜科丢进核反应堆里。

同样那些之前还在欢呼庆祝民主自由胜利的人民知道政治骗子,前秘密警察和金融寡头们成为罗曼尼亚最富有的人,并且摇身一变继续统治这个国家的时候,会不会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亚纳耶夫要利用起来要利用东欧在九十年代的动荡进行有条不紊的颠覆活动,作为第一个倒霉的家伙,康斯坦丁内斯库将会用行动证明东欧国家政权是死是活,也就是亚纳耶夫一句话的事情。

罗马尼亚是东欧剧变中唯一一个经历过流血革命的,也是唯一一个反对派们没有经过任何合法的审讯就将齐奥塞斯库直接枪毙在街头的,反对派为了堵住这位“末代皇帝”的嘴以及背后的政变阴谋。

现在,亚纳耶夫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初中情局如何一手策划摧毁齐奥塞斯库的统治,克格勃就会反过来如何策划摧毁康斯坦丁内斯库的政权。

但是选择谁成为罗马尼亚的反对派,这就让亚纳耶夫有些头疼了。

克留奇科夫推了一下眼镜,反光的镜片让亚纳耶夫看不清那张脸背后的眼神,但是对于政治局势非常敏锐的他却给出了一个相当有用的建议,“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的前期成员,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下手。康斯坦丁内斯库是罗马尼亚民主协会的成员,早期的救国阵线中军部的人可是对这位总统的执政地位不怎么认可。”

克留奇科夫的话让亚纳耶夫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希望。

救国主义阵线早期包括了前罗共中央书记杨·伊利埃斯库、前罗驻美大使和罗共中央机关报《火花报》主编布鲁坎、罗军总参谋长古沙少将、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斯滕库列斯库中将、陆军第一集团军司令沃伊内亚少将、原不同政见者外交官杜·马济鲁、大学教师科尔内亚、大学副教授彼得·罗曼博士、诗人迪内斯库、马扎尔族新教牧师特凯什·拉斯洛等人。

伊利爱斯库作为上一届担任过总统的人显然不怎么适合,何况他本身就是亲美政权,与前中情局驻东欧情报站站长博尔登有着意味不明的关系,如果亚纳耶夫不干预的话,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他也是下一任的罗马尼亚总统。但是军队却不一样,他们只是为了反对奇奥塞斯库而组合起来的联盟。何况罗马尼亚剧变之后,军方对于康斯坦丁内斯也不怎么待见。

“颜色革命成功的背后是国外各种势力的支持,通过各种渠道给反政府的所谓公民社会输送了大量资金,然后又通过外交和舆论施加压力,以选举公正的名义,迫使当时的政府不能对示威民众动粗。军队是左右罗马尼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亚纳耶夫微微一笑,“看到我们是时候应该找军部的那些人聊聊天了。”

在卢比扬卡的秘密办公室里,亚纳耶夫和克留其科夫开始制定让罗马尼亚政权陷入动荡的计划。现在的克格勃可不是思想江化的官僚机构,亚纳耶夫强调的就是作为祖国的剑与盾,在对待敌人的问题上就是要不泽手段。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