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224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亚纳耶夫望着远处已经在进行做发射前最后准备的运载火箭,在几个小时之后,火箭将会进入倒计时,到时候将象征着苏联的新一代的导航卫星升上天空,打破美国GPS对卫星导航的垄断。

亚纳耶夫盯着远处巨大的钢铁怪物,喃喃自语说道,“我起码做了一件让苏联航天部门值得庆幸的事情,组织了加盟国的分裂,并且将加盟国强行从自治国家变成了自治州,成为苏维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则今后的俄罗斯就需要向分裂后的哈萨克斯坦以每年1亿美元的价格租赁拜科努尔了。”

车队停在了指挥中心的门口,台阶铺上了庄重的红地毯,而两边的位置占满了严阵以待的士兵。作为发射指挥中心和苏联最高领导人造访的部门,克格勃第十局和苏联航空部门都不希望在这里出现什么差错,发生令人意外的情况。而且普列汉诺夫向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容忍变数的人,亚纳耶夫出行的时候,他希望所有的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亚纳耶夫从车上下来,士兵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个在很少抛头露脸的国家领导人身上,他的表情非常平和,就像一个和蔼的领导,向两边的士兵点头微笑致意。对每一个人,他都是这种亲切的态度。

这真的是苏维埃的最高领导人吗?

估计很多人心中都涌现这个想法。

而且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亚纳耶夫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居然捧着一束白色的花。

花?

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亚纳耶夫手中的那束白花上,按道理来讲,在这样的场合不应该捧着一束花的,但是国家领导人所做的每个动作都有深层次的政治意义。所以他们也不敢妄下断定。只是到拜科努尔指挥中心门口的时候,亚纳耶夫将那束花交给身边的人,然后自己和瑞考普特夫一起进入了发射中心的大门。

苏联航天部门负责人瑞考普特夫陪伴在亚纳耶夫的身边,向他讲述运载火箭的发射情况,整个指挥中心正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科研人员紧紧盯着屏幕,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已经从火箭发射架上撤离,准备进入最后的倒计时状态。

“质子号运载火箭已经准备进入倒计时了,亚纳耶夫总书记。很快我们自己的藤蔓系统,第一颗莲花卫星发射成功之后,预计接下来几年内还会陆续的发射卫星,直到完成我们的卫星侦查系统的部署工作。”

由于藤蔓卫星系统的建设关系到苏联红海军的命运,所以斯米尔叶夫也出现在拜科努尔,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大约需要几年的时间能够完成部署?我们的敌人可不会留给我们宽裕的时间。”斯米尔叶夫陪同亚纳耶夫一起参观这次的莲花卫星的发射。

作为一名军人,他当然希望苏联红海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卫星侦查系统,以应对来自西方敌人的威胁,而且他意识到如果藤蔓系统一旦成功的建立起来,那么苏联红海军将会大规模的削减自身的舰艇数量。

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亚纳耶夫每一步棋还真是深谋远虑。

瑞考普特夫解释道,“难说,这是我们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只有在通过观测和改进之后接下来还会继续发射新的卫星,所以一切结果都要通过最终的测试,还有后续的调节才能知道。不过第一颗莲花卫星的状况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完美,所以我想最终完成藤蔓系统应该用不了多久的时间。”

“但愿用不了多少时间,瑞考普特夫同志。”藤蔓系统的建设可是亚纳耶夫在任期之内必须要完成的重大事项,跟格洛纳斯的组网计划一样,他可不希望将这些手尾留到普京执政的时代,作为铺路人和先驱,亚纳耶夫愿意扛下所有的困难与险阻。

“我们不敢保证完成的时间,但是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藤蔓系统的。”瑞考普特夫回答道。

不过显然亚纳耶夫对这个尽最大能力的回答并不是非常满意。

“第一颗莲花卫星完成了铺设之后,就请立刻准备第二颗芍药卫星的改进,并且争取在1997年完成藤蔓系统三颗卫星的发射,到1999年年底,起码能够有由八颗卫星组建成的藤蔓系统。”

亚纳耶夫语气坚定的对瑞考普特夫下达的命令,“这是政治局下达的指示,我们愿意为航空工业部门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这并不是那些官僚们下达的无聊指标,而是关于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瑞考普特夫部长。”

亚纳耶夫语重心长的说道,“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弥补我们在八十年代中犯下的那些错误。弥补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或许在你们眼中看来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但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可不是九十年代人才流失的时候,苏联足够雄厚的工业实力让亚纳耶夫相信可以在1999年之前完成藤蔓系统的部署。

到时候苏联将会成为在美国之后完成卫星侦察系统的第二个国家。

亚纳耶夫转过头,望向屏幕上准备发射的质子号火箭,喃喃自语说道,“这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瑞考普特夫同志。知道为什么1991年之后我们几乎禁掉了所有的航空项目,只有少数项目保留下来了吗?就是为了今后我们航空事业的发展啊。”

此时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刚好进入了发射的倒计时,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把目光集中在大屏幕上。亚纳耶夫在心里默默的跟随着倒计时的声音一起默念。

“三”

所有人员已经从发射场所撤离,发射台上只有莲花卫星等待着运载火箭将它送入一望无垠的太空之中。

“二”

瑞考普特夫和斯米尔叶夫紧紧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火箭升空时刻的壮举。在沉寂了五年之久,拜科努尔终于迎来了最隆重的一次火箭发射场面。沉睡在“航天坟墓”里的N1火箭,还有无数先辈们呕心沥血,1991年之后的默默无闻,终于迎来了苏联航空历史上辉煌的盛世。

“一”

火箭底部喷射出耀眼的火光,璀璨而夺目,就像一颗升起的耀阳,飞向太空。

屏幕上显示所有的数据都正常,而运载火箭正朝着预算的轨道飞向深远的太空,到时候莲花卫星将会在轨道上运转,完成自己的使命。

指挥所里掌声如雷,瞬间打破了刚才落针可闻的寂静。所有人都在拥抱和欢呼,质子号运载火箭的发生成功就像一支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拜科努尔工作的所有航天工业人员。

亚纳耶夫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笑了,笑的很开心。

如果说当初赫鲁晓夫只是想急于求成的利用载人航空飞船的发射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那么亚纳耶夫则是真正的为了苏联的未来。抛弃掉那些暂时没有任何意义的航空项目,专注研发苏联的各种卫星项目测试。亚纳耶夫其实还设想过将拜科努尔发射中心与航空商业部分业务进行对接。这也是为老化的苏联航空部门注入新血液的一种方式。

望着所有人的热泪盈眶,亚纳耶夫恍然想起拜科努尔的航空坟场里有一座象征性的墓碑,上面刻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身后还有我热爱的国家,怎么可能就此倒下。

谨以此,献给为了航天事业鞠躬尽瘁的先辈。

谢谢你们。

第五百零三章 不需要的英雄

“米特罗凡·伊万诺维奇·涅杰林,战略火箭军总司令,1960年牺牲于秋拉塔姆科学研究试验场的洲际导弹测试,当时P16洲际导弹发射时突发意外,不幸葬身火海,成为苏联首位因为意外事故而牺牲的苏联元帅。当时因意外事故牺牲的秋拉塔姆试验场副主任诺索夫,秋拉塔姆试验场管理局负责人格里戈良茨和奥斯塔绍夫。国家导弹试验委员会副主席格里申,导弹控制系统主要设计师科诺普列夫,586特别设计局副总设计师柏林和孔采沃伊,格鲁什科设计局副总设计师费尔索夫……”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同志,第一个多次进入太空的飞行员,同时也是第一名因载人航天而遇难的苏联宇航员,牺牲于1967年4月联盟号事故。”

原本应该是庆祝莲花卫星发射成功的欢庆会,亚纳耶夫的发言却显得有些不合常理。他并没有赞扬苏联航天部门取得的成功,一反常态的讲述起曾经的导弹发射失败事件。原本挂在人脸上的喜悦慢慢地收敛了起来,他们认真的听着亚纳耶夫的演讲,看见这位共产主义领袖的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悲伤。

“我想说说科马洛夫同志的遇难,当地面人员对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进行检查,发现200多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会让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变得很危险。然而,没人敢把这些问题上报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害怕会被降职、开除。因此这项任务仍按计划如期进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还有第一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涅杰林,为了在与美国的竞赛中领先,同时报答赫鲁晓夫去年提拔自己为炮兵主帅的知遇之恩,在洲际导弹准备发射中出现了一些故障的情况下,拒绝了拜科努尔发射现场总指挥延期发射的忠告。为了能尽早发射,争取时间,总工程师只得违规准许对各个不同系统同时并进地进行检查,而不是按规定的那样一项一项地来,最终导致了那场意外的发生。”

四周围一片寂静,亚纳耶夫的声音不是很大,却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能让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听他讲完这一段话。

“在这里,我想向各位说明的是,苏联航空航天部门作为支柱型的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前景,但是我也同样不希望各位走上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了竞争而不顾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明明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同样我也不希望在看到涅杰林,科马洛夫同志的悲剧再次上演。”

亚纳耶夫抱起台上的那一束百花,对所有人说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抱一束花来这里的原因,向那些在航天事故中牺牲的英雄们道歉,向我们曾经犯下的错误道歉。虽然他们以国葬的待遇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中,但我希望他们徘徊在拜科努尔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

道歉?亚纳耶夫总书记居然为以前领导人犯下的错误而道歉?

没有人敢质疑亚纳耶夫的决定,同样也没有人敢阻止亚纳耶夫的所作所为。在其他人目瞪口呆的眼神中,亚纳耶夫直接走出了发射中心,向那座填埋航空器废墟的坟场走去。暴风雪号依旧静静的躺在仓库里,失去了往日的辉煌,N1火箭庞大的废弃发动机半掩埋的黄土之中。往昔的辉煌已经随风而去,但是从他们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却成为指导苏联航天工业继续前进的动力。

“他们曾经是英雄。”站在亚纳耶夫身边的瑞考普特夫部长缓缓说道。

亚纳耶夫将那一束花放在石碑前,这座石碑是在1995年所设立的,为了纪念那些在苏联航空历史上牺牲的英雄们。石碑上刻上了每一次事故牺牲者的名字,光是1960年的那一次惨痛事故,牺牲者就高达90多人。

密密麻麻的石碑,记录了苏联航空发展历史上惨痛的牺牲,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一样,这些人的牺牲为整个国家带来了警钟长鸣。

亚纳耶夫否定了瑞考普特夫部长的说法,“他们曾经是英雄,现在是英雄,将来同样也是苏联的英雄,虽然他们沉睡在黄沙下,姓名无人知晓,但历史终究无法抹消这些人的功绩。”

亚纳耶夫盯着墓碑上的名字,最小的牺牲者才22岁,入伍不到两年的士兵,黑白照片上稚嫩的脸庞让亚纳耶夫看着有些刺眼。

他自言自语的说道,“难道面对事故的时候我们不上,让人民上吗?”

“瑞考普特夫同志,就算是帮我一个忙。”亚纳耶夫回过头,眼神显得非常认真,他一字一句的说道,“就算是为了这个国家,帮我一个忙。”

“亚纳耶夫总书记,你要我帮什么忙?”总书记突然转变的态度让瑞考普特夫有些不太适应,但他还是一口应承了下来。

亚纳耶夫指着墓碑上的名字,慢慢说道,“苏联不再需要这样的英雄了。”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