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166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死亡不属于共产主义。

这是苏宣部发动的新一轮舆论战争口号,将刀锋指向了美国人的舆论宣传。比起掩盖痕迹却又无孔不入的美国情报局,更加专注在舆论方面的苏联选择光明正大的叫板这位舆论战争的专家。

作为美国战略宣传的中情局,冷战设计者之一乔治·坎南就此不讳言,不过他情愿用个好听一点的词文化部来形容中情局,他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没有个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

与美国不同的是,苏联在宣传方面选择了刻意宣传的做法,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这就是苏联宣传之下的社会,也是他们所看到的真实社会。从1991年开始,苏联用最困难时期的莫斯科与现在繁荣昌盛的莫斯科做出了对比。

“1991年的冬天大街上萧条一片,几乎所有的店铺都紧闭上了门窗。这是不幸的一年,在经济上的失败政策导致了苏联呈现出大规模的经济衰退。物资匮乏的人民不得不在面包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因为他们已经无法为莫斯科市民供应足够的食物……”

这是一则纪录片的开头,苏尔科夫并没有回避1991年时期政治动乱和物资匮乏的事实,他将那个时期的苏联社会风貌真实的展现在他们面前,面容失落的市民们,在冷风中飘扬的红旗,似乎预告着一场重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这样的手法放在以前的时代,无异于是在抹黑苏联政府的形象,但是国家宣传部门的亲自监制影片和提供材料,让纪录片的导演有了继续拍摄下去的勇气,苏尔科夫向他保证过一定要还原一个真实的苏联,而不是以前宣传部门中那个政府想让人民看到的虚假世界。

接下来是惨烈的菠萝的海三国动乱,愤怒的人群,装甲车的镇压,导演将着墨点集中在了士兵的无助。保护无辜民众的片段上,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谁对谁错,但是通过影片却能发现导演对那些英勇保护人民的内务部士兵给予了更多的片段和着墨点。

车臣战争的血腥往往与别斯兰的人质事件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那些惊恐无辜的小孩眼神镜头特写。无意中加深了对那群宗教分子的痛恨,然后是车臣战争的打压,当火箭炮死亡的呼啸声降落到敌人头上时,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欢呼与喝彩。

在战场的表现上,苏尔科夫还特地的制造了一些虚假的镜头。比如即将被敌人包围的第九连队士兵在临死之前拉开手雷的撞针与敌人同归于尽。比如命令雌鹿直升机向阵地开火,与敌人一同消灭在子弹之下的指挥官,煽情的手法往往能够博得更多的眼泪,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接下来是这几年来的经济建设,苏尔科夫特地选择了三座城市,列宁格勒,莫斯科,伏尔加格勒的发展作为对比,从1991年的衰退到1995年的奋起直追,亚纳耶夫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戈式蠢材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目标,让苏维埃的巨轮在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进。

昏暗的放映室内展播了这出纪录片,等到结束落下字幕之后,苏尔科夫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纪录片非常完美的记载了苏联从衰落到崛起的整个过程,虽然前面的阴郁色调有违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最后繁荣昌盛的点睛之笔却让苏尔科夫亲自执笔操刀的纪录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死亡不属于共产主义》,这是对美国旷日持久的宣传战争的新一轮攻略。苏联的宣传部比任何时刻都要严阵以待。因为这部宣传片自己说好并没有用,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才行。如果连自己的人民都无法拿下,那么苏宣部可以选择就地解散了。

当这部纪录片在莫斯科电影院上映的时候。苏尔科夫还特地去了上映的影院一趟,他希望能够听到民众的呼声,而不仅仅是不知真假的好评如潮。

电影院里灯光很昏暗,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的盯着屏幕上微弱的亮光。这场纪录片刚刚在电影院上映,就呈现出座无虚席的情况,每个人好奇这几年的发展就如同好奇克格勃的绝密档案一样,民众想知道那位半路出家的走主席,是如何走过这将近五年的残酷生涯。

苏尔科夫光顾电影院完全是秘密的,电影院方面完全不知情这位宣传部长的到来。所以坐在苏尔科夫身边的群众都是真实的,并不是哪里请来的临时演员。

苏尔科夫仔细观察着每一个人的神情举止,他们认真而又虔诚的目光就好像是仰望主的信徒,专注,目不转睛的望着屏幕上发生的一切。除了电影刚播放出萧条景象时的窃窃私语,后来群众完全的安静了下来,情绪被带入到了电影的世界之中,有人轻声叹息,还有退役的老兵在看到车臣的那一幕悄悄的抹掉眼角的泪痕。

俄罗斯民族是善于缔造悲剧或者带动激昂的天赋艺术家,就像苏尔科夫大量的在影片中引用平缓低沉的曲调,赚取观众们激动地泪水,在经过了将近四十分钟的悲剧之后,下半段的影片开始逐步步入伟大复兴的情节,讲述苏联从衰落到崛起的痛苦过程。

看见这一幕,这位坐在电影院角落里的灰衣主教终于笑了,他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唱响了苏联舆论战争的号角。

“亚纳耶夫总书记,这一次,我们一定会赢。”苏尔科夫微笑着自言自语,他没有继续看下去,而是选择走出电影院,因为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等着苏尔科夫去完成。

在电影字幕落下的时候,原本以为会离场的观众并没有散去,当第一个人从电影的氛围之中回过神之后,他站起身开始鼓掌,周围的人也同样站起身,对这部纪录片致以最高的敬意。

谢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祖国。

第四卷 赤化欧洲

第三百六十八章 从威胁到同化

为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尔科夫想尽一切办法重现苏联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优势,《死亡不属于共产主义》只是吹响战争号角的前奏,接下来还有更加激烈的战斗在等待着自由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

一时之间各国的左翼报社都在转载苏维埃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可不是像之前的那样,歌颂共产主义的优越性,而是通过鞭笞之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继任领导人无法突破弊端的情况,来表现亚纳耶夫新经济政策的实用性。通过对旧制度的责问为新政策的奠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新式的红色思潮在延续,亚纳耶夫的理论似乎为抑郁不得志的欧洲各国左翼政党找到了新的出路,一种结合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新型国家主义正在被人欣赏和围观,他们相信这种理论能够挽救经济低迷的国家,重新实现国家的复苏。左翼政党就差没有打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国家的旗号了。

这些红色主义一开始只是影响个别的政客,等到其他人真正注意到的时候,红色思潮已经开始在欧洲的各大左翼政党之间蔓延,欧洲最危险的政治家,奥斯卡·拉方丹就对苏尔科夫所表达的观点深表赞同。

“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抵抗仅仅停留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已经难以奏效。因此,欧洲左翼力量应该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全欧洲的统一的左翼组织,以便在欧洲层面上对抗跨国公司和大资本集团,并且在欧洲议会这类欧洲层面上的机构内发挥作用。”

奥斯卡·拉方丹开始在柏林邀请欧洲其他国家的左翼政党进行集会,他向在场的代表表达一个观点,随着欧盟一体化的加深,大统一欧洲左翼阵线的构想。而他的构想非常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再次蓬勃发展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

“蓬勃发展的新社会运动、反全球化运动,以及最近由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反战情绪是重振我们欧洲左翼力量的社会基础。欧洲左翼力量希望以反全球化、反战维和、维护社会公正为契机,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左翼政党组织,尽快消除东欧剧变之后对欧洲左翼力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扭转共产主义传统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势,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拉方丹慷慨激昂的讲述着自己的伟大构想,“进来这几年,欧洲各国左翼政党之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互派代表参加兄弟党的代表大会;或者通过政党基金会举办一些专题研讨会;或者举办一些专题国际会议等。我承认这是加深各国相互合作的必要条件。但是我认为这些联系实在是太过单薄,左翼政党的合作应该是多层次的,深层化和全球化的。”

拉方丹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人敢插嘴,多层次,深层化和全球化,用直白的观点表述就是曾经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国际。

但是共产主义苏联用险些解体的方式证明了这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左翼党的打击是惨重的,甚至在1991年直接导致他们失去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议会席位,沦落到末路政党解散的结局。

而现在,重新恢复过来的苏联试图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红色的思潮将要重临欧洲的信息。苏联已经改变了当年利用强大的战争武器威慑各国的手段,反而开始争取欧洲各国的共产党与左翼党的支持,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潜移默化的推广亚纳耶夫的新经济模式。

“但是我们现在的力量太过薄弱,除了几个国家的共产党占据议会的大多数席位之外,其他的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党派。从匈牙利开始到法国,告诉我拉方丹议会主席,我们还有多少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

“是零。”

其中一位议员一本正经的反驳拉方丹,但是对方却并没有生气,只是笑着摇摇头,“这位同志,你难道不知道并非所有的道路都是平坦的,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道路却在崎岖前进,我们的浪潮曾经从英国的泰晤士横跨过瓦涅河,直到远东,而现在却像过街的老鼠一样只能躲在这个地方?”

面对拉方丹的反驳,心高气傲的议员只是哼了一声,没有再多说半句。眼见终于控制住了场面,拉方丹继续说道,“现在的欧洲开始盛行新自由主义思潮,左翼处于战略防守的阶段,只要保守右翼党无法拆散我们的联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势力之后,欧洲左翼党将有机会重新站上世界的舞台。”

联合。

当年席卷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

这样的想法在每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头慢慢发酵,他们似乎能够遇见未来将会是一副怎样完美的蓝图,类似于欧盟的欧洲左翼政治组织,终于可以再像70年代那样重新绽放光彩。

当然真要是左翼党上台,就意味着他们能够采用亚纳耶夫的新经济政策,受到亚纳耶夫影响的政党一旦利用这种思想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步伐,那么意味着苏维埃真的可能惩戒自由世界。

民社长比斯基对拉方丹所说的话深表赞同,他望向四周的领导人,都在安静的听拉方丹的讲话,他们偶尔窃窃私语和脸上表现出来的踌躇满志出卖了这些共产主义的继承人。而比斯基只是短暂的笑了笑而已,他可不相信拉方丹能够在几年之内看见欧洲红色化的结局。但是顺应趋势来讲,他的所作所为也无可厚非。

“欧洲各国左翼政党拥有大约20%的选民。而我们却希望把这些分散于各国的选民力量整合起来,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就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左翼联盟。欧洲,我们的欧洲。这是要从右翼的政党中赢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拉方丹拍着胸脯说道,“社会主义阵营将永不停止斗争!”

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们的信仰不会磨灭

奥斯卡·拉方丹的话就像一枚炸弹,从柏林中心被引爆,朝着巴黎,朝着伦敦,维也纳任何一个方向辐射发展。这次聚会提出的纲领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提出联合各个国家的民众驱逐外来难民。阻止欧洲的进一步绿化。

左翼政党提出的口号不单单获得了共产主义同情者的赞同,同样还获得了部分中产阶级的认可,作为国家赋税的主力军,中产阶级也开始抱怨自己所缴纳的税款绝大多数都被用在这些该死的蛀虫身上。甚至在那些难民游行的时候有人将莫托罗夫鸡尾酒瓶砸到他们的身上。

游行的难民引发了骚乱,有些人试图抓住破坏分子,警察却先一步将他牢牢的按倒在地上,虽然被警察逮捕之后,他依旧没有半点后悔的神情,眼神挑衅的望着欧洲的难民,高声呼喊着口号。

“杀光这群侵略者,德意志人民万岁!”

警察在这名被逮捕的人员身上搜出了希特勒的画像,被他小心翼翼的叠放起来,放在内侧的口袋之中。

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恐怖,还有抬头的极端右翼势力,两股不同的势力却在同时发展壮大,他们开始起摩擦和冲突,一方面代表了无孔不入的宗教势力,另一方则代表着曾经让整个欧洲都顾忌的人民势力。

欧洲的乱象从德意志开始蔓延,然后是其他的北欧国家,丹麦,挪威这些奉行政治正确的小国终于知道什么叫做自食其果。纵容难民进入自己国家终究引发灾难,何况还是在美国苏联之间的推波助澜之下。

御林广场上集结了抗议的人民,左翼民众,右翼团体,还有利益受到损害的各阶级人民,能让他们团结起来的,也就只有那批被当局包容的如狼似虎的难民。

现在站在演讲台上的拉方丹凝视着台下的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发起演讲,只是拉方丹一直沉默不语,就在台下的观众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拉方丹开始开口了。

“在演讲开始以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国家的主人?政客吗?还是那群来自文明没有开化的精神蛮荒之地的难民?”

见台下一片安静,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拉方丹叹了一口气,问道,“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了吗?还是你们害怕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要让你们记住,我们才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属于腐败无能的政客,也不属于那些外来的教徒!他们拿我们的赋税去帮助这些蠢货建立清蒸寺,而我们呢?却没有普及到半点的利益!我们是被国家圈养的奶牛,用我们所创造的财富,供养了一群吸血的寄生虫!我们才是真正的人民,联邦德国不过是这些蛀虫的代言人。”

“欧洲受够了这些难民的折磨,看看我们的周围,这些戴着头巾的人民开始抗议我们身穿与他们同样的服装,要求美丽漂亮的德国姑娘遮蔽起她们的身材,穿着保守古板。他们就像癌细胞,吞噬着我们健康的血红细胞,并且准备在病入膏肓之前占领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信仰!但是,无论如何,都会有一小撮敢于逆流而上的战士,为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信仰而战斗。尽管他们会遭受死亡的威胁,遭受宗教人士的恫吓,但是我今天站在这里,只想说一句话。”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