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16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所以如果爆发大规模地面战争,我国陆军这种简单就是好的思路也许是对的,虽然在主战坦克的整体技术水平上比对手略有差距,但它能够保证国家能够大量生产,军队能够较快适应、工厂能够迅速维修,凭借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苏联装甲部队仍然具有压倒对手的能力。但是你们忘记了一件事,自从二战结束之后,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对峙之下,已经不可能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了,难道这70年来局部冲突还没给大家新的觉悟吗?现代战争更多的是局部的中小规模军事冲突,在作战人员素质相当、装备数量差异不大的条件下,具有战术和技术优势的一方就有更多取胜的机会。”

亚佐夫是第一个听明白亚纳耶夫的话的人,“难道我军开始转变思路,像电子科技战争的方向发展了?”

亚纳耶夫深深的呼了一口气,“谢天谢地,你们总算听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对的,电子科技战争,所以你们什么时候能将被赶出总参谋部,对苏联军队电子科技发展有着深远见识的奥加尔科夫元帅请回总参谋部,而不是让他在国防部总检查组总监中抱憾终身?”

1984年奥加尔科夫元帅离开总参谋部,因发表言论“反对因发展民用产品,而削减军工研发费用”被解职,1984年9月到1988年6月被调职任西方向总司令,1988到1992任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最终他所倡导的军事科技改革无疾而终。

虽然亚纳耶夫没有明着说出口,但是亚佐夫已经听出了他对自己的不满,连忙致歉道,“对不起,总统阁下,我们会将他调回总参谋部并重新担任要职。”

“唔,很好。各位都是老资历的元帅,可能思维依旧停留在过去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缅怀之中,但我要说一句难听的话,我是科技战争的坚定支持者,一支军队只有装备了强大高新科技,才能在现代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谁想阻拦我裁撤装甲部队,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军队的步伐,我一定也不在意让他和乌拉尔军区的希利琴科上将一个下场。”

亚纳耶夫先礼后兵,之前是出于对苏联军队的尊重,那么接下来就是对那些阻拦军队改革的人的一声严重警告。当然谁也没想到亚纳耶夫的语气会这么强烈,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吗?”亚纳耶夫环顾了一下这些岁数加起来是他好几倍的老家伙们,又瞥了一眼刚才还期待其他位高权重的人替他出头,现在却噤若寒蝉的切切瓦托夫,曼斯条理的说道,“接下来我会跟你们说的是关于裁撤的装甲部队和人员的安置计划。当然什么事情都会循序渐进,我可不会乱来。远东裁军将分为几步走,不过在讲解之前,我想先向你介绍一个人。进来吧,切梅佐夫同志。”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门口,在亚纳耶夫的吩咐下,在莫斯科高层面前还有些青涩的切梅佐夫第一次走上了属于他的政治舞台。

第三十六章 军事承包集团

切梅佐夫作为未来克里姆林宫普京身边的八位国柱式人物之一,将在2004年担任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第一总经理的职务,掌管俄罗斯的军火生意。而俄国的军火出口生意,几乎就是一株高耸的、无主的摇钱树,甚至与天然气的出口并驾齐驱,成为俄罗斯的双头鹰。

在此之前,切梅佐夫曾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高级培训班毕业学员。1975-1976年间,他曾在稀有和有色金属研究院供职,后因加入国家安全部门而辞职。1980-1988年供职于苏联“阳光”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后被该集团·派驻东德德累斯顿任首席代表,换句话说,他曾经的身份也是克格勃的特工。

1988年重返苏联后一直担任着苏联国际体育公司福总经理的职务,也是亚纳耶夫慧眼识珠,将他从那个位置上提拔起来放到自己的身边而没有给他任何具体职务,但切梅佐夫从来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在将他调入克里姆林宫之前亚纳耶夫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切梅佐夫同志,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不会让你担任任何的要职,这是我要对你说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你将来担任的职务比我现在能给你的那些都更加的重要,所以你懂了吗?”

亚纳耶夫也不强求对方也可以百分之百的明白他的想法,直到两个星期前他去找了一次切梅佐夫,并对他说道,“两个星期后我需要看到一份之前跟你讲过的军事跨国集团的建设方案,请务必要认真严谨,因为这是你的第一次走上舞台的机会。”

对公司经营运作并有着敏锐政治目光的切梅佐夫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所以他花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了一份策划书,由亚纳耶夫过目之后在今天的由他跟军方高层讲解。

亚纳耶夫先向众人解释道,“裁军计划会分为三步进行,到明年的十二月份之前完成这三步走计划。第一阶段我们会事先裁撤六万人,然后进行观察会对军队和地区平衡造成怎样的冲击,等到稳定之后,进行第二阶段的猜测,我们再会裁撤十六万人,第三阶段我们会裁撤二十万人,也就是说亚洲防备远东邻居的驻军最后只留下25万人。”

“这也等同于给我们南方的邻居一个善意的信号,中苏不愿意在对峙了。我们希望能坐在恢复之前的友好关系,而且正在进行经济改革的邻居在将来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政治力量存在。我们对付欧洲,对付美国已经够吃力了,真没必要自讨苦吃在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不好意思,说句难听的话,我们已经开始衰落了,如果还想应对来自西方的威胁,就只有跟别人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白头鹰。”

亚纳耶夫的话对于那些疯狂想要维持强大苏军的人员来讲,无疑是个噩梦。但亚纳耶夫不可能为了满足一小部分军队保卫国家的至上主义者而拿整个国家的前途去开玩笑,事实上,单纯的大规模装甲集群冲锋已经是落后于时代了,海湾战争带给所有国家的,是震惊,是反思。信息战争与海陆空配合打击,才会是将来战争的主要模式。

“裁撤下来的大量T72坦克该怎么办?阿尔希波夫曾跟我抱怨过要维持这些坦克装甲部队的日常维护就是一个填补不满的噩梦。”瓦伦尼科夫说道。

“假如对外出售的话,可能效果也不佳。”深感阻止裁军无望的切切瓦托夫主动向亚纳耶夫示好,免得自己也被一并裁撤,“众所周知的缘故,T72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不佳已经成为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情。这么糟糕表现的坦克怎么还有人会愿意来买呢。当然,以前华约的那些人也不愿意再上当受骗了。”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切梅佐夫微微一笑,“谁说我们要卖T72坦克了,我们卖的外贸版本是T90坦克好吗。”

“T90坦克?新上马的项目吗?”所有人都不知道切梅佐夫在说什么,在座的一些人还以为是某个设计局新研发的坦克项目。

“并不是,我们将T72换一个名称继续外贸出售,而且这些流出来的二手坦克可以以低折扣的价格卖给伊朗,印度,埃及等第三世界的国家。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卖六送一也不是不可能,并且搭配人员教学,坦克的日常维护,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出口装备零件。像印度那种工业水平不太……完善的国家,炮火和零件都无法自我生产的情况下就只能依赖进口了。当然我们会新成立一家跨国公司来销售这些东西。”

切梅佐夫的军事武器外卖集团可以说拥有极大的权利,毕竟是亚纳耶夫总统亲自授权的。军火商维克多·布特在世界各处奔波展现自己贩卖武器的天赋,而切梅佐夫则统筹大局,与莫斯科军方高层保持紧密的联系。以便拿到更多的存货。

“我想先在拿到五百辆坦克尝试一下向第三世界以极低的折扣出口,哦还有那些雌鹿武装直升机,可以的话先来两百多架,当然每出售一架武装直升机或者T72坦克,有百分之五的利润将会返还给原来的军区,作为安定裁撤人员的费用,你看如何?”

贩卖裁撤军火等同于空手套白狼,切梅佐夫没有成本风险需要考虑。

军火生意就跟普通买卖一样,敲定价格,预定时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过切梅佐夫负责的军售更偏向于灰色地带的那种,虽然亚纳耶夫强调这笔钱是用来改善国民生活的,但是却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监管。换句话说,这笔钱是亚纳耶夫的私人财产。

“这个条件我愿意接受。”自己的损失还有回本的可能性,切切瓦托夫当然点头答应了,“但是那些裁撤的军人呢?不在部队之后总得给他们一份工作吧,不然的话四十多万没有工作的人流入社会将会对社会安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然了,这些我们都有考虑到。不是所有国家都需要武器,尤其是一个地区处于和平时期,军火出售会变得更加的困难,我们还需要大规模的跨国集团公司来维持全世界的军售平衡,简而言之,我们帮助一个组织推翻一个地区的政府,制造冲突。然后再出售军火点燃战争的火药桶,最后假装利益协调者介入冲突,维持稳定,帮助他们重新建设家园。”

切梅佐夫的这段话可以说是手段卑鄙,但是上升到国家战略角度来讲也是无可厚非,瓦伦尼科夫咳嗽了一下,问道,“你是想借助这个公司来解决裁军后大多数人员的安置问题吗?”

切梅佐夫越说越兴奋,他双手撑住桌子,笑道,“没错,而且论起战争,谁是我们苏维埃红军的对手呢?而且工作人员的薪水是按照美金支付的,就算战死他国,按照国际汇率换算,他们家属获得的赔偿也会比其他国内的军人高出许多。”

“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武器培训人员,需要合同军人,需要建筑工人等等,并且我们背后是一个强硬大国作为后盾,没有哪些不开眼的小国敢针对我们,而且公司也拥有可以颠覆非洲小国政权的军事实力,当然那些介入战争的人不会以国家的名义介入。他们需要另外一个比较不起争执的名号。”

虽然切梅佐夫对亚纳耶夫所下达的,公司准军事人员不准穿着迷彩服,只能穿公司统一派发的平民服装表示不理解,但还是忠诚的贯彻亚纳耶夫的指示,包括那些外出行动人员的名字也早已取好了,“他们就叫私人军事承包商,不是非法雇佣军,而是合法的战争合同工。”

第三十七章 小国的悲剧

苏联将要大规模裁军的消息很快又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新一轮的风波,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用震惊一词来形容各国领导人此时的表情绝对是最准确无误的。

“该死的,这群苏联人耍了我们,他们狠狠的耍了我们一次。”布伦特还是第一次见到布什如此的震怒,他将桌子上的文件摔在地上,还不足以平息的怒火的他双手用力的锤击着桌子,义愤填膺,“假如我们当初在波罗的海的问题上再逼迫一下苏联,他们就肯定能屈服的,天啊,为什么五角大楼那么多的情报分析人员,硬是想不到亚纳耶夫在欺骗你们!”

布伦特内心嘀咕当如我可是坚持要继续胁迫苏联的,只是你和你的欧洲盟友最后选择了撤军,所以怪我咯?而且我们被苏联人戏耍的次数还少吗?当初我们跟勃列日涅夫签署限制战略弹道武器协议会谈的时候美国人不还以为是理智的胜利吗?当初苏联1981年空前规模的西方——81军事大演习,还不是使西方断定,华约的坦克海有能力在一个星期内抹平北约在中欧的驻军,打到巴黎城下吗?难道我们的最高领导人还没有从这些事件中吸取到教训吗?

当然这些事情布伦特不能明着说出来,所以他只能安慰布什,“但是总统,起码从苏联的裁军之中我们认识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再也没法用疲软的经济去维持庞大的装甲部队军费开支了。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应该调整战略目的,以彻底击垮苏联经济为主。这样的话哪怕他们拥有庞大的战争武器却因为没有金钱维护而导致直接破产。”

“话是这么说,但是怎么打垮苏联的经济?很明显苏联已经开始找到方式反击我们的思想宣传攻势了,而且五角大楼的情报分析指示,自从苏联采用了雷日科夫的经济政策之后,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可能会让苏联会走出经济困局。”

“不是还有百分之二十六的失败可能性吗?我们只要给苏联困难重重的经济来一次火上浇油,就算改革再效也架不住现实的崩溃。”布伦特说道。

布什点点头,他就想让苏联的经济雪上加霜。布什拿起一份文件丢给布伦特,说道,“所以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叫里欧·万塔的家伙么?据我手中的这份资料显示,在80年代,这位叫万塔的中情局特工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而他设计的秘密行动代号也称之为‘伟大的卢布骗局’,并且这场布局已经策划了好几年了。是时候让这家伙发光发热一下了。”

布伦特也是万塔计划的知情人之一,当初万塔呈献给布伦特的计划中表示,他会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里应外合之下,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然后在今年的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这样一来,原本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得以苟延残喘,金价的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全盘崩溃。然后万塔再实行后续计划,从苏联手中收购大量的资产,已达到掏空红色北极熊的目的。

这项行动一直等待着布什的首肯,也因为苏联一年前局势莫名其妙的变动而导致万塔这场行动比历史上迟了那么几个月,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美国人当然不知道这场局势的变动包含了那位穿越者秘密手段,只是将他视为不可抗力因素的原因,而继续按照原计划准备行动。

“总统准备动用万塔这枚棋子了吗?”布伦特问道,他现在是有些担忧,如果在半年之前布伦特会毫不犹豫的支持里欧·万塔,而这次他总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但是布什总统已经在愤怒中失去的理智,他急需要在政局博弈中赢回一局扳回面子,不然美国将在北约盟友中间抬不起头,所以无论是何种形式,他都要给苏联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那是肯定的,你这就叫万塔来一趟我的办公室。我要亲自和他谈论一下这项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平静下来的总统已经彻底被点燃了仇恨的种子,他要让亚纳耶夫见识到美利坚的反击和制裁。

有人忧愁自然就有人欢喜,压在南部邻居北方的军事威胁被裁撤,总算可以深呼一口气,不用再整天提心吊胆提防这北边突然脑子转不过弯的暴力机器用钢铁洪流平推过来,要知道东边三个省份完全是没有战略纵深的平原地区,一旦敌人发动大规模进攻绝对无力阻拦住那些坦克履带的前进步伐。

远东裁军之后,亚纳耶夫紧接着就发表声明,表示北部边界那些有待争议的地区愿意和邻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苏联示好的信号,自从被北约军事和经济制裁之后南边的邻居的经济也面临着极大的困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也在他们的议程之内,苏联的示好让他们看到一丝新的曙光和希望。

多年的复杂国际环境斗争也让南部邻居培养出谨慎的性格,对于苏联的示好也只是象征性的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并没什么进一步的表示。但是亚纳耶夫对其表现已经心满意足了。破冰之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这个开端看来还算不坏。

苏联的示好吓坏了东南亚一群小国家,尤其是那些与东亚大国素有龃龉的邻国,都借助着之前苏联的慷慨对付身边疆域辽阔的邻居。例如越南总书记慎重的表示他们是苏联一衣带水的战略合作伙伴,重申苏越友好关系。但亚纳耶夫只是嗤之以鼻,谁跟你这群越南猴子是友好关系了?当初越南不过是为了遏制大国崛起的一枚棋子,既然两个国家准备在亚太联手,也就没有你们这群小国什么事了。

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亚太地区联合起来,所发挥的政治影响力可不是北约和美国能预料到的,而亚太超级大国的联合,也将给那些东亚,东南亚小国带来可怕的政治压力。借用一句歌词就是,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所以这几天都忙坏了各个小国的对外政策办公主任和国家高级官员,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东亚局势聚变带来的影响,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令人沮丧的结论。两个社会主义大国走向联盟,那么周边有利益摩擦的小国就必须割舍利益,保全自己。中国经历了越南,阿尔巴尼亚等一群白眼狼之后已经开始变得跟霸权主义国家一样,再遇上一个整天幻想着如何军售他国赚取利润,没有了共产主义国际精神的红色北极熊,所以这些国家遇到的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两个超级大国联合起来将周围小国的利益瓜分的一干二净,而他们站对的问题,无非就是选择遥远的美利坚自由世界,还是选择近在咫尺的共产主义光辉。

选择臣服还是死亡,或许会成为近期多个小国家领导人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不过也有看不清形势的领导人,会从苏联的大裁军中错误的判断目前的政治局势。以为苏联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不能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了。

毫无疑问,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就是其中一个看不清形势的国家领导人。

第三十八章 日本的野望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作为自由民主党竞选人,于1989年8月9日,海部俊树当选为日本首相,到1991年末尾结束首相生涯,他经历了日本泡沫经济的最高峰,以及股市和地产开始崩盘的最初阶段。而这个当政812天的首相,也成为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当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之一。

当然苏联经济困难也让这位信心满满的经济大国首相看到了收复北方四岛的希望,今年的四月份戈尔巴乔夫作为二战后第一位前苏联总统于1991年4月访问日本,海部俊树答应为前苏联经济危机提供援助的同时,提出了收回前苏联占领的北方四岛的要求。当然,戈尔巴乔夫表示了拒绝。

海部俊树改变策略是因为他从白宫的朋友那边接到消息,苏联人裁撤完陆军之后就会对海军下手,尤其是太平洋舰队,这对日本来讲可是天大的好事,前前后后对峙了快半个世纪的北方四岛问题能在自己手中有个了断的话,他也将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所以他紧急召见了日本防务厅厅长,中谷源,分析这一次从苏联手中拿回北方四岛的可能性有多大。

到目前为止,海部俊树对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现在日本已经俨然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大国,所以应当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权利,如果能从苏联的国际事件中打开一个缺口,想必日本的表现会让西方国家刮目相看。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