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导演 第338章

作者:白是一种境界

没有让小张疑惑多久。

字幕结束后,片名在一副绝妙的图画上浮现。

这是一幅山水画,远处的是红色的山峰,间的是湖泊,上面还有一扁舟,靠近的地方,则是黄色的田野。但这又不是山水画,因为一双筷把这幅山水画给夹了起来,这分明是一块红烧肉啊!

“舌尖上的国”。

“A-Be-of-Chn”。

这是英的片名,旁边还有一方小标题“治大国,若烹小鲜”,再旁边一方印章,上面写着“魅力纪录”。

“原来是纪录片!”小张恍然,“万小虎和宁皓竟然还拍了纪录片,有意思。”

“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在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李立宏娓娓解说,小张不知不觉就忘记了自己正在看的肥皂剧。

开始专心的跟着纪录片,慢慢的体验《舌尖上的国》的美妙。

“哇,松茸是这样的啊!好想吃啊!”

“哇,竹笋,挖竹笋好有意思!”

“哇,诺邓火腿这么酷啊,能崩掉牙呢。”

“啊呀,莲藕长在这么深的泥……呜呜呜,挖藕的人好幸苦啊,身体都要累坏了。”

“哇哇哇,好多大鱼。”

整整一集《舌尖上的国》,就在小张的惊呼和感动,结束。小张甚至连下集预告也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好看,好看,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纪录片了。”小张看完之后,意犹未尽,索性就掏出手机,给自己的吃货闺蜜打电话,开始宣传《舌尖上的国》,并勾画明天去吃什么。

而像小张这样,被《舌尖上的国》吸引的观众,又何止一个两个。

几乎在第一集的后半段,这部纪录片,就超过了同时段的所有电视剧,成为收视冠军。当初央视购买《舌尖上的国》条件比较苛刻,因为万小虎的坚持,央视在十点档,特别开辟了“魅力纪录”专题栏目,就为了播放这部纪录片。

但是,是不是能够成功引起观众的兴趣,央视的人也没底,如今,第一集完美结束,结果振奋人心。

随后的集,可以说真正的风靡全国,一向喜欢看电视剧的小青年们,也都锁定了每天晚上的十点四十分,准时收看《舌尖上的国》。

每天,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昨晚的节目,介绍了哪些美食故事,哪些人趣事,哪些好玩的有趣的国人的食物化。

而在Mme时光网上,专门开辟的《舌尖上的国》主题栏,也不断的汇聚着无数吃货,在上面畅所欲言,分享这部纪录片的观影感受。

“全力推荐这一部,虽然目前只放出第一集,可是看了第一集我就知道,以后在我的纪录片推荐名单上它一定占据首位。有人的关怀,一种质朴的珍惜态度贯穿其间,尊重劳动,尊重自然,尊重传统……这种温情是绝大多数列举数据、搬弄字、炫耀历史的国纪录片所缺乏的。”【祈月儿】留言。

“华美食最能引起国人的共鸣!美食背后的故事也是国人最质朴的品质!”【记918】说。

“真不敢相信这是纪录片,但是看到总导演是万小虎,突然就释然了。”【冬天的浓雾】说。

【古岑月殇】则说:“爱国主义教育片,各种感动,我想妈妈了,浪费食物会招天谴的!另外,本片一定要翻译成韩和英,让全世界看到国的美食!强你们一千万倍啊!”

【kylz】说:“经过坚定,万小虎、宁皓这些导演,都是吃货!”

“美食节目居然看哭了,只能喟叹自然的伟大,只想说我爱这个国家!”【大海星】欢呼。

【杀刚狼】则大呼:“‘当我们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付出劳动和智慧的人们。而大自然则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为对人类的回报和奖赏。’美食与感动并存的纪录片!我们的目标是:吃!遍!全!!国!”

因为一部《舌尖上的国》,吃货在国形成了一股风暴!

0307【焦点】

“这两天大家都在谈论央视一套的纪录片《舌尖上的国》,很少看电视的我晚上在家也等着看。全体网民为一套讲美食的纪录片而兴奋,这件事情在当下的国十分罕见,值得深究。”

“……”

“美食事关童年记忆和身份认同,是最有效的族群凝合剂。身为国人,再怎样的‘世界主义’,他还是会有一颗国胃——一颗见过世面的、被惯坏了的、挑剔的国胃。《舌尖上的国》的聪明和讨巧之处就在,给国人看,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和地域包容融合;给外国人看,是软实力建设。”

著名化评论员乔苏,在自己的报纸专栏上,发表如上评论。

“这几乎是部让人很难忍心去批评,去吹毛求疵的纪录片。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审美趣味上,它都已经是当下社会电视人能呈现出的最佳状态它通过饮食所勾勒出的国,也几乎是超越意识形态和地域、阶层差异乃至撕裂现状,而成为被国人普遍接受的价值共识。”——某著名公知谢勇。

“《舌尖上的国》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他们真正潜心下来,做得扎实,做得深入,不搞噱头也不戴高帽,平淡平实,但恰恰是这样的纪录片,最能打动你我。”——某报专栏作者蔡华峰。

“谁也没想到,一部纪录片,能热成这个样。就像谁也想不到,二十多岁的万小虎,会成为国电影的象征。第一次听到《舌尖上的国》是在《永无止境》的庆功宴慈善晚会上,简单的做了一个宣传,看过就忘记了。但是现在,身边都是在讨论这部纪录片的人,一部真正让你流连忘返的好片!”——作协作家刘莎。

一时间,大江南北,都洋溢在《舌尖上的国》美食魅力下。第一次,一部纪录片在收视率上,完爆各大电视剧,第一次,80、90后的小青年,都整齐划一的坐在了电视机前,收看央视一套。即便是大晚上。

Mme时光网或许是最能体现《舌尖上的国》有多么轰动的地方。

作为国第一家,也是最权威的一家影迷交流门户网站,时光网这几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影上。已经涵盖了音乐、书籍、电视剧、电影、游戏等等一系列化产品、著作的交流。

已经是和馊狐、新狼、网难并称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并且依靠时光帖吧、丫丫语音、优酷视频,正向第一大娱乐门户发展,这里是网络最大的交流心。

《舌尖上的国》的专栏。已经在半个月时间里,发展到了二十万条评论,超越了原先评论最多的《通缉令》的十八万条,高居第一。其旧时光评分亮度98%,458家影评人代表,其449家给了合格分,只有9家给的是不合格。

这家不合格。其一家是《南方周末》报社记者,给了2/5分,理由是:“《舌尖上的国》没有批判精神,向外界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国,而事实上国远没有这么美好,不要忘记三年饥荒!而且总是说大自然的馈赠,却忘记人类是如何破坏大自然的。”

原本这些鼓吹资本化的走资派媒体,因为经常报道一些国发生的不好现象。让读者感觉这家媒体不错,敢于说真话。但是这一次失效了,底下骂声一片。

【yngmnfff】直接开骂:“你们就见不得说国有一点好是吧,非要整天说国要崩溃了,国要灭亡了,国人都是无人权才是好的对吧!煞笔媒体!”

【疯狂胖象】同样骂开:“本来就是介绍美食的纪录片,到你们嘴里面。就是美化现实了,国美不美,不是你们这写无良记者能代表的!”

【也是的确】则说:“可以关注人类破坏自然的事,但是没必要在这部纪录片里展现。介绍美食突然来个地沟油,有意思吗?”

打不合格分的另外一家是旅美作家沈睿,这个老太婆只给了1/4分:“世界上大概只有国人才不停地说自己的饭何等好吃,而其他国家的饭不如自己的……国一直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老百姓吃不起牛排这样的大肉,国做饭的肉是猪肉……舌尖上的国,好吃是好吃,但绝不比舌尖上的美国或舌尖上的法国更好,比起舌尖上的意大利,就更差之千里了。美国是一个多化多民族共存的地方,舌尖上的美国,比舌尖上的国要丰富多样得多,在看了舌尖上的国之后,我忍不住想:Nonlsm(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真是个坏东西,连人们的舌头都被熏成或污染成有这种味道的了!”

面对沈睿如此厚颜无耻,跪舔美国的言论,网友们笑死了。

【我是国龙】无语:“今天偶尔看到了她的影评,然后进了她的时光网主页,看了留言板,是个支持藏~独的煞笔,说出这种脑残的话自然就不奇怪了。”

【添:起灵】说:“嘛,舌尖触动某些人的神经了,有些人看不惯国人团结,有化向心力,一见到能宣扬和巩固国家民族凝聚力自豪感的东西就怕了。”

【惟我≌独尊】疑问:“沈睿这种煞笔老太婆,怎么能当上影评人的?时光网都不管?”

【胤琊】给与解惑:“没办法,时光网的影评人资格,是按媒介推荐的,一家报纸可以申请一个名额,然后作家、导演、演员、电影人等等,只要有代表作和知名度,都可以申请。所以,林大了,什么鸟都能飞进来。”

【yus_mng】说的非常简洁:“吃汉堡薯条的命,操满汉全席的心。”

【踩芒果】讶然:“奇哉怪也,既然都跑去‘希望国’了,还特地跑餐馆去吃她口难吃的餐干吗,我能说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精神病么?啃你的汉堡去吧。难怪有人说二鬼最TM的不是人,反起祖宗来比鬼还龌龊不要脸。”

【那么骄傲1】说了个小故事:“母苍蝇带着同类来到露天厕所吃热大便。同类问母苍蝇,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吃吃白米饭呢?母苍蝇回答说。能不能不在吃饭的时间谈这些恶心的问题?无他,屎吃多了,自然觉得饭不好吃了。”

【飞翔荣耀】一针见血:“大家别动怒了,现在~宣部已经把宣传整地丢了,四大门户网站,网难、馊狐、新狼的主编和编辑,哪个不是当初南方系的人过去的。早被改造成**前沿阵地了。也就时光网,在老板这位愤青的带领下,苦苦支撑,成为广大自干五(指自发地在网络上针对恶意攻击国的谣言进行辟谣的部分网友)的乐园。”

【苹果你的西瓜】反讽:“说得好,舌尖上的国,哪有舌尖上的美国好。美国有肯德基、麦当劳、麦当劳、肯德基、还有汉堡、双层汉堡、三层汉堡、多层汉堡、炸薯条、炸薯块、炸薯球、炸鸡块、炸鸡翅、炸鸡腿、三明治这么多美食,国有几种啊?”

不得不说,在这些年的改开,国迎来了飞速的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西方国家,已经无法阻挡国的崛起,于是开始鼓捣国崩溃论。试图把国逼到自我崩溃的角落。各种基金会、各种学术研讨会,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堂而皇之的走进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