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红日
我看这里面水深的很!怕是某些不可说的势力在背后推动,用文化输出当幌子,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韩三品这么卖力,中影的资源随便他用,没点猫腻?坐等扒皮!这片子背后绝对不干净!
跟帖(恶毒):“刘一菲爬了多少床才换来这资源?‘神仙姐姐’?呸!金玉其外!”
“林宇怕不是某些大佬的‘白手套’吧?洗钱新套路?”
这些言论,充满了臆测、抹黑、为反对而反对的歇斯底里。
在事实的铁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又丑陋不堪,却依旧在特定的圈层里发酵,污染着网络环境。
也折射出一些人面对华语电影真正取得突破时那种扭曲阴暗的嫉妒心理。
京都,那间奢华却弥漫着阴郁气息的顶层公寓里。
冯晓钢面前的超大曲面电视,正定格在娱乐新闻频道对《寄生虫》海外宣发的专题报道画面上。
屏幕上,时代广场的巨幕、涩谷十字路口的四面屏、伦敦地铁的海报、首尔明洞的广告洪流……
一幕幕象征着全球顶级资源加持的画面循环播放,配合着主持人激动亢奋的解说词。
冯晓钢的脸色,已经从最初的阴沉,变成了铁青,最后化为一片死灰般的惨白。
第261章 报名奥斯卡,在加一把火
他枯瘦的手指死死捏着那只早已空空如也的勃艮第酒杯,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凸出发白,发出咯咯的轻微声响。
酒杯晶莹剔透的杯壁上,倒映着他那双因为极度嫉恨和忿怒而布满血丝、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眼睛。
“千家……两千家……”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硬生生磨出来的,充满了难以置信。
“华纳…派拉蒙…环球…高蒙…呵呵…好…好得很!”
他猛地想起自己当年那部野心勃勃、瞄准国际市场的大制作。
他拉下老脸,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冤枉钱,最后海外发行是个什么光景?
零零星星几十家影院,还大多是华人社区的小剧场,排片都在犄角旮旯。
上映一周就匆匆下画,海外票房惨淡得连宣发费的零头都抵不上!成了圈内私下里的笑柄!
凭什么?!
凭什么他林宇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能让这些眼高于顶的洋鬼子巨头们如此趋之若鹜?
如此不计成本地砸下重金和顶级渠道?
就凭那个戛纳的奖杯?
他冯晓钢难道没得过奖?
那些洋鬼子评委懂个屁的华语电影!
巨大的心理落差,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他感觉自己的权威、资历、曾经引以为傲的“国际视野”,在这个横空出世的年轻人面前,被彻底地、无情地踩在了脚下,碾得粉碎!
“哗啦!”
一声刺耳的脆响!
那只价值不菲的水晶酒杯,终于承受不住他掌心传来的狂暴力量,在他手中彻底爆裂开来!
锋利的碎片四散飞溅,暗红色的酒渍(早已干涸)混合着点点玻璃碴,溅落在他昂贵的丝绸家居服和光洁的红木地板上,一片狼藉。
冯晓钢却恍若未觉,他胸口剧烈起伏着,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破碎的玻璃边缘割破了他的手掌,渗出血珠,他也毫无感觉。
只有那双死死盯着屏幕上林宇自信笑容的眼睛,燃烧着几乎要焚毁一切的嫉妒和怨毒的火焰!
“风光…我看你能风光几天!”他嘶哑地低吼,如同受伤的野兽。
“全球上映?奥斯卡?做梦!老子…老子绝不会让你这么顺当!”
就在国内舆论因为海外实锤证据而陷入冰火两重天,支持者狂欢庆祝、唱衰者疯狂诋毁、冯晓钢妒火中烧捏碎酒杯的同一时间。
京都玖艺娱乐的公司会议室内。
灯光通明,气氛却带着一种大战前夕的凝重与亢奋交织的奇异张力。
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正实时滚动着全球各地发回的宣发进展报告和舆情监控数据。
林宇、刘一菲、王静花,以及核心宣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围坐长桌。
林宇刚刚挂断一个来自派拉蒙国际发行部总裁的越洋电话。
对方再次确认了北美首映礼的安排和最后冲刺的宣发细节,语气充满了志在必得的信心。
王静花放下手中的笔记本电脑,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全球媒体反馈和社交网络热度指数。
她揉了揉眉心,眼中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林导,一菲,海外这波热度,已经彻底炸了。金棕榈的余温加上八大联手制造的这场‘视觉核爆’,关注度达到了顶点。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盯在周五的开画上。这是压力,更是千载难逢的势能!”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所有人,最后定格在林宇脸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力量。
“我觉得,是时候了。把最后那张牌,打出去。趁着这把火,烧到最旺!”
林宇与刘一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和坚定。
林宇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凌厉的弧度:“花姐,按计划办!”
王静花立刻拿起另一部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速极快、指令清晰。
“是我,王静花。启动‘冲奥’预案第一步。对,就是现在。用工作室官方账号,全球同步发布。文案按我们最终确认的来。”
几分钟后。
在没有任何预热和铺垫的情况下,玖艺娱乐的官方网站、推特、INS、脸书账号,以及《寄生虫》的全球官方社交平台账号,同时更新!
没有冗长的声明,没有煽情的文字。
只有一张设计极其简约、却充满力量感的纯黑底海报!
海报中央,是《寄生虫》那极具辨识度的电影标题Logo,如同刀锋般冷冽。
在Logo下方,一行巨大的、烫金般的英文短句,如同宣言,又如同战书,在黑色的背景上灼灼燃烧: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寄生虫》。
在这行主标语下方,是更小一号、却同样清晰醒目的奥斯卡金像奖标志(Academy Awards)和一行小字:
正式报名2010年届奥斯卡金像奖。
这张海报,像一道无声的惊雷,瞬间劈开了全球互联网的喧嚣!
王静花的动作并未停止。
她紧接着又拨通了韩三品的私人电话。电话接通,她只言简意赅地说了一句:“韩董,箭已离弦。”
电话那头,中影集团顶楼的董事长办公室内,韩三品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灯火璀璨的京城。
他手里也拿着手机,屏幕上正是玖艺娱乐刚刚发布的“冲奥”海报。
他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沉稳和眼中燃烧的、属于老牌电影枭雄的锐利锋芒。
“知道了。”韩三品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蕴含着千钧之力,“中影这边,所有火力,全面覆盖。让这把火,烧穿这天!”
随着他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多时的中影集团庞大的宣传机器,轰然启动!
其力度之猛、覆盖之广、规格之高,甚至超越了《寄生虫》国内定档时的盛况!
主流官媒定调:
央台新闻频道《文化十分》栏目,当晚插播快讯:“我国影片《寄生虫》正式报名角逐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多项重要奖项!文化走出去战略再结硕果!”
《京都娱乐日报》海外版、客户端同步推送:“金棕榈得主《寄生虫》剑指奥斯卡!华语电影冲击世界最高荣誉!”
南方日报通稿:“《寄生虫》全球同步上映之际宣布冲奥,彰显华语电影自信与实力!”
门户网站核爆:
所有主流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娱乐版甚至首页头条,全部换上了《寄生虫》的“冲奥”海报!
专题页面瞬间上线:“《寄生虫》的奥斯卡之路!”
“华语电影离小金人还有多远?”
“解析《寄生虫》冲奥五大奖项胜算!”
开屏广告!
弹窗推送!
热搜置顶!
#寄生虫报名奥斯卡#的词条后面,瞬间挂上了深红色的“爆”,热度指数以几何级数疯狂飙升,直接“爆”掉了服务器!
传统纸媒头版:
尽管时效稍逊,但第二天清晨,几乎所有全国性主流报纸和重要都市报的头版或文化娱乐版头条,都被《寄生虫》报名奥斯卡的消息占据!
《影视快讯日报》头版右下显著位置:“《寄生虫》角逐奥斯卡,华语电影的新高度!”
《杨子晚报》整版:“从戛纳到奥斯卡!《寄生虫》的全球野望!”
《先锋娱乐报》头版巨幅海报:“战书已下!林宇刘一菲剑指小金人!”
这已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消息,这是一场席卷全民的文化事件!
是民族自豪感被瞬间点燃的狂欢!
是无数普通观众对华语电影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深切期盼!
支持者的声音,在这一刻彻底压倒了所有的杂音和诋毁!
那些还在负隅顽抗的唱衰言论,在“报名奥斯卡”这面象征着电影艺术最高殿堂的旗帜面前,在官方媒体的定调和全民沸腾的支持浪潮中,显得如此渺小、可笑、不堪一击!
“奥斯卡!我的天!林导牛逼!花姐牛逼!中影牛逼!”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国际影片!五个重量级全报!这野心!这魄力!燃爆了!”
“谁说华语电影不行?金棕榈拿了,现在剑指奥斯卡!就问还有谁?!”
“那些黑子呢?说特效的呢?说自嗨的呢?说排片垃圾的呢?出来啊!看看这是什么!奥斯卡!奥斯卡!懂吗?!”
“周五!必须去电影院!用票房给《寄生虫》冲奥铺路!这是属于所有华语电影观众的战斗!”
舆论的核爆已然发生!《寄生虫》的名字,伴随着“全球两千家影院同步上映”和“正式冲击奥斯卡”这两枚超级炸弹,彻底响彻云霄,成为了这个时代节点上,华语电影破壁腾飞、冲击世界之巅的最强音!
风暴眼中,林宇站在公司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被霓虹点亮的都市丛林。
他握紧手机,目光穿透璀璨的灯火,投向更遥远、更未知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三天,最后的倒计时。
全球银幕,即将点亮。
发布会次日清晨的阳光,刚穿透燕京上空薄薄的雾霭,为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镀上一层淡金。
玖艺娱乐的办公室内,弥漫着一夜鏖战后的咖啡余香和纸张油墨的气息。
王静花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精神却亢奋得像通了高压电。
她刚刚放下一个与北美AMC院线协调最后排片细节的越洋电话,内线座机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喂?哪位?”王静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但职业的敏锐让她瞬间切换成最佳状态。
“王总您好,我是央视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组的编导,小陈。”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干练的女声,语气恭敬却难掩激动。
“我们频道领导看了昨天《寄生虫》全球发布会的报道,非常震撼!也非常希望能为这部即将创造历史的华语电影再添一把火!所以,我们想紧急邀请林宇导演,以及刘一菲女士,来我们栏目做一期深度专访!时间就定在今天下午,您看…是否方便?”
王静花握着听筒的手指猛地收紧,心脏如同被重锤擂响!
央台六套!《华国电影报道》!
这个在无数电影人心目中代表着官方最高认可、拥有着无与伦比公信力和恐怖覆盖率的平台!
在这个《寄生虫》全球上映进入最后72小时倒计时、奥斯卡硝烟刚刚点燃的节骨眼上,主动伸出橄榄枝?
这哪里是添一把火?
这简直是送来了一座核反应堆!
“方便!绝对方便!”王静花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了几度,斩钉截铁。
“感谢央台!感谢《电影报道》对《寄生虫》的认可和支持!我们林导和一菲一定准时到!具体时间地点您说!”她的大脑飞速运转,一个念头瞬间成型。
她迅速补充道:“陈编导,有个不情之请。《寄生虫》的成功,离不开所有演员的精彩演绎。除了林导和一菲,片中几位非常重要的女配角,高媛媛小姐、舒畅小姐、刘诗诗小姐,她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为影片增色不少。不知能否…邀请她们一同参与这次访谈?让观众也能看到我们电影团队的集体力量?”
上一篇:综武:为解毒邀月,我只能破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