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57章

作者:正经不瘦

  怎么着也不会缺才是啊。

  “给苏木家弄的。人家今天专门跑京郊给我弄野货去了,拜托咱的事,也不能拉胯了啊,是吧东旭哥。”

  贾东旭了解何雨柱的为人,站在何雨柱的角度想,深以为然。

  随后贾东旭也没回车间,直接带着何雨柱去了后勤办公室。

  厨房归后勤管,所以李主任也是崔大厨的直属领导。

  贾东旭在轧钢厂挺吃得开的,跟李主任也相当熟络。

  何雨柱在外面听办公室里热闹的聊了好一阵,等贾东旭再出来,李主任的批条就拿到手了。

  “拿条子去试验车间找梁主任领一套,可别去仓库那边,钱的话,就直接给梁主任……”

  “哎,好嘞,谢了啊东旭哥。”

  “都自家兄弟,客气个啥。”

  贾东旭摆摆手。

  “东旭哥,伱跟李主任挺熟啊?”

  “还行,一起吃过几次饭。”

  何雨柱心思就又活络了起来。

  不过他有心想要张嘴,但嗫喏了几下,却愣是没憋出半个屁来。

  骨子里,何雨柱觉得当厨子掌勺,凭的就是手艺。

  攀关系走后门,那都是没本事的人才干的,他何雨柱堂堂后厨一个好手,做菜这方面不弱于人,对这种事,天然有点不屑。

  贾东旭看何雨柱这幅欲言又止的模样,顿时哈哈笑了两声。

  “行了,咱是自家兄弟,你不说我也明白,改天我找个机会帮你说道说道,你再给露两手,凭你的本事,三食堂掌勺的,指定跑不了。”

  “嘿,那我可提前谢谢您了,正好木头那边给弄点好食材,只要有机会,我一定给他猪八戒掀帘子——露一小手。”

  何雨柱兴冲冲的走了。

  贾东旭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

  他决定等晚上下了班,也去前院苏木家转悠一圈去。

  虽然自己有渠道能搞到物资,但如果身边就有这样资源的话,他也乐意多扩宽一下。

  毕竟两边也不挨着。

  一边更多的是紧俏的物资,白面、奶粉这些高档货,而另一面,则是山间野味儿。

  棒梗这小子不窜个头,有可能,还真的弄点大骨头给他熬汤补补。

  不缺钱的贾东旭,想法就是这么‘豪横’。

  此时的苏木,并不知道贾东旭因为何雨柱的原因,又对他表面身份起了兴趣。

  他此时正坐在去牛栏山的班车上,优哉游哉的晃悠呢。

  对于京城小酒馆也好,苏迎军这群旁观者也罢,都以为苏木只有周三才会去拉酒。

  而实际上,在牛栏山那边,苏木拉酒的时间并不太固定。

  除了每周一趟外,隔三差五也总会过去一趟。

  攒酒,更像是苏木的一个爱好。

  毕竟按照苏木的分析,不久的将来,酿酒行业也会陷入低潮期。

  眼瞅着全国秋收的数据即将浮出水面,灾情严重程度也会得到空前的重视。

  哪还有余粮拿出来酿酒?

第70章 百货界‘一哥’

  苏木有所担忧。

  粮食紧俏,肯定影响纯粮食酿酒这个行业。

  但没想到的是,这一趟苏木来牛栏山,就已经真切感受到了影响。

  有些太快了点。

  老牛师傅愁眉不展的絮叨了一番话。

  苏木听明白意思了。

  跟很多良心一般的酒坊不同。

  牛师傅这边对成品酒是严苛把关的。

  口感不对,不到时候绝对不会为了销量而放弃底线。

  因为他们酒坊的酒受过上面的赞扬,算是知名酒坊,所以会有一定的酿酒原材料配额,但也对应的有提供给官方供销系统的指标。

  自营的酒水,肯定是要大幅度减少的。

  “牛师傅,那就有多少算多少,等熬过这段就好了。”

  “回头你跟徐老板也说一声,过两天我去附近其他酒坊都转转,有哪些可以的,我带你跑一遭,还不知道这种日子要熬多久呢,有能力的话,就提前多存点。”

  牛师傅言外之意是让苏木告诉小酒馆徐慧珍老板娘,这段时间尽可能多买点酒存起来,万一断了供应,开小酒馆的没得酒卖,那不笑话了么。

  “晓得了。谢谢牛师傅。”

  牛师傅这话,算正中苏木下怀。

  他手头的钱还有,留着没啥用,打算都换成酒存着。

  之所以趁机‘垄断’牛栏山的上品酒,并不是打算搞垄断,抬价码。

  这个时代要是搞这种商业操作,怎么死的可能都整不明白。

  他的目的是‘报恩’。

  小酒馆的蔡经理在苏木低谷的时候,给了他稳定的营生。

  又把板车过给了他,算是给了他一个社会劳动者的标签,摆脱了社会闲散人员的身份。

  对于蔡经理而言,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一番善心。

  但对于苏木,这就是天大的恩惠。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苏木没有别的本事,也没有什么机会,只能从这里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而且,除了前门小酒馆,不还有别的酒馆营业嘛。

  等京城大街小巷都缺货的时候,苏木可以不宰蔡经理的店铺,其他的店,说不得也要给点辛苦钱啊。

  而且这种事还不会被人举报。

  必须心照不宣。

  因为不能犯了众怒。

  如果不想挨宰可以不参与,但你要是掀桌子,别人还怎么吃……

  回程时,苏木拉了四大缸酒。

  算是牛师傅和另外小酒坊的窖藏了。

  扒了老底。

  老陈酿粮食酒,口感肯定没的说。

  苏木决定放在最后,留着自己喝,先用之前储存的顶上。

  回到城里已经是下午了。

  苏木蹬着三轮车路经副食商店,进去买了些糖块和桃酥。

  古巴糖不用票,就是甜嘴用的。

  然后去了一趟百货大楼。

  京城的百货大楼远近驰名,是京城乃至全国的百货界‘一哥’。

  它规模最大毋庸置疑。

  因为王府井百货大楼一家,比东长安街、王府井大街、东华门大街上7个百货的面积总和还大上两倍。

  能同时容纳上万名顾客,一千名售货员。

  而且,除了硬核实力外,它的待遇和级别也是绝无仅有的。

  “全国支援首都,首都优先大楼。”

  百货大楼是这个年代唯一一家破例在全国享有商品采购权,同时享受二级批发站待遇的零售企业。

  它可以直接从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级批发站以优惠价格进货。

  也正因如此,京城从百货大楼55年开业至今,都流行一句话:“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

  “货品丰盈,价格公道”的特点,让排队抢购成了百货大楼的常态。

  苏木在百货大楼逛了一会儿,看到不少柜台搭着护栏,估计是防止拥挤的顾客挤垮柜台吧。

  这就非常的有特色。

  除了百货大楼,哪个商店还有这种‘待遇’。

  只是苏木没有别的需求,不想排老长时间的队买外面供销社就能买到的东西。

  这也是为啥他顺路买桃酥和糖块的原因。

  他来百货大楼,就是为了买手表的。

  1959年的今天,手表可是令人羡慕的稀罕物。

  作为‘四大件’之首,是京城人家庭最为贵重的耐用消费品之一。

  一来它价格昂贵,随随便便都是100多,国外进口的瑞士手表,更是达到了180多块的惊人价格。

  二来呢,进口手表更是稀缺物品,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手表票可是比手表更稀罕的物件。

  更何况进口手表。

  苏木游历在晓市那么久,一块进口手表的票都没碰到过。

  万幸,小胖子的父亲就给了一块。

  这让原本只想买一块普通手表看时间的苏木,心里顿时起了更高标准的渴望。

  手里有了手表票,兜里还有钱,像这种精准阅读时间的刚需品,苏木本就很舍得。

  现在呢,他又已经在畅想英格纳秒针上那颗闪闪发亮的小红星星了。

  其实在京城,卖手表的柜台和商店有很多。

  但苏木唯独选了王府井百货大楼。

  因为如果想要瑞士手表,这个阶段只有百货大楼偶尔还能遇到。

  就看运气咋样了。

  上了楼,来到钟表部的柜台。

  服务员的服务意识很一般,苏木能够理解。

  毕竟每天接触那么多络绎不绝的客人,比外面供销社的起码翻个几倍。

  好心情即便一开始有,也会被磨没了。

  何况现在对于服务态度,还没有硬性标准呢。

  “同志,我想买这块表。”

  “有票吗?”

  苏木掏出票,放在柜台的玻璃上。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恰好就看到了一块英格纳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