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511章

作者:正经不瘦

  他们要去下馆子吃午饭。

  尤凤丹可不想把显摆自家男人的机会浪费掉。

  关在家里偷偷跟男人吃饭自然是好的,可晚上宵夜这么吃就行了。

  她更愿意被自家丈夫带着出门,让别人都看到自己是有亲男人的。

  不是无主,更不是苏局养的外室……

  苏迎军和李晓兰这几年也扛了不少的压力。

  如果不是风言风语的太过分,两口子哪舍得搬家去马鞍山那边的机关大院住啊。

  虽然生活环境和条件是更好一些,但儿子上学也远了。

  远没有经五路纬四路附近来的方便。

  二十分钟单程和五分钟双程的差距,不要太明显。

  苏木自然是不清楚这一点的。

  “你指路,咱路过邮局或者电话亭,我给大哥打个电话先……”

  苏木吩咐道。

  “那就往东,先从大纬二路走到经七路……”

  尤凤丹有气无力的说着路线。

  她还没缓过劲儿来呢。

  她怀疑自家男人到底是昏迷受伤了几年,还是养精蓄锐了几年?

  跟加了野牛冲撞BUFF似的。

  简直太猛了。

  但是呢,好爽,好爽的,不要太棒!

  从前年开始,英雄山北门以北,就是个十分热闹的地方。

  这里不是官办的,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健身娱乐购物餐饮的集贸市场。

  每到周末的人潮就乌央乌央的,多数都聚集在马鞍山路东侧小树林里,跟西侧机关大院的林荫树林围拢的小公园隔路相望。

  苏木和尤凤丹在路边一个小摊贩那里点了两碗面。

  摊贩是一个小推车,停在路边树荫下,后面摆了几套折迭的小桌子和小马扎。

  “您二位尝尝,好吃再来。”

  亮亮面摊的老板很热情,包子脸堆着笑,一碗面的分量也给的足足的。

  一看就是老实人。

  “不错,好吃!”

  苏木吃了一口,觉得口感劲道,味道也很不错,就随口夸了一句。

  “好吃就再过来,下个月就去那边……”

  包子脸老板指着牌坊东边的新街道,满眼憧憬的说:“就大东头那里,名字都起好了,还叫亮亮面馆,到时候装上风扇,环境得比这里强好些。”

  “老板,环境不环境的,你这味儿可不能变喽啊。”

  “那肯定不能够,保证还是这个原汁原味,你去吃,吃了就知道了。”

  人们的生活都在想着好的方向前进。

  只不过有的人大踏步前行,有的人踌躇满志却一步一个脚印。

  当然了,也有的人在飞。

  汪小海三人被单独关押了起来。

  此次黄河堤坝的械斗事件的肇事双方还没逮到局里,事件的性质就已升级,不能以教育训斥为主了。

  一共两名重伤员,其中一名在去往省立医院的路上就被宣布死亡。

  另一名被推进了急救室。

  无论如何,已经出了人命,接下来就是一条命还是两条命的计量而已。

  不影响基本审查流程和定性。

  苏迎军亲自带队抓捕的,所以这案子肉眼可见的会让他彻底忙起来。

  也就在苏迎军回到二楼办公室,屁股还没沾着办公椅呢,电话铃声响了。

  “喂,大哥,我来泉城了。”

第356章 鲁菜和碰瓷

  小弟来泉城了。

  当大哥的说什么也得挤出一天假来。

  毕竟苏木遭逢大难,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植物人的情况醒来。

  两兄弟也有好些年没见着了。

  差点就以为至此阴阳两隔来着。

  喊上任粮食局大管家的郑军,老伙计李响,四个大老爷们齐聚芙蓉街鲁菜馆,好好吃喝上一气儿。

  段鹏段大哥下放到济宁主事儿去了。

  差一点五人就能重聚。

  没有特别酗酒,点到即止。

  吃了饭还得回家继续喝茶嗑瓜子呢。

  苏木也没让尤凤丹落座,带着跟大家伙打了个招呼就让她直接去英雄山机关大院找嫂子了。

  男人局不方便带她参与。

  她肯定是要以苏木媳妇的身份,参与内人局更合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几人热呼过后,谈起了男人工作上的事儿。

  大庭广众之下,非私密空间,老生常谈的女人话题不方便在这里聊。

  大家怎么说也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大小也都是领导呢。

  “听说今天出勤抓回来一波小混混,有人命的大案子?”

  李响咂摸了几下嘴,吐出剔牙的一根鱼刺,羡慕的叹道。

  谁说警察不考绩效的。

  他们的任务也很重的好不好。

  李响这次是真的‘羡慕’苏迎军。

  副局出勤机会本就不多,可出去三趟之内必然有大案子发生。

  这几乎都要成定律了。

  这么多年,就没瞧见过苏局为绩效发愁过。

  什么人品呐这是。

  “黄河边斗殴,倒了一大半,有俩被开了瓢的,都没救回来……”

  路上走了一个,抢救室抢救了好几个小时,临下班前苏迎军接到了通知。

  被列为了本年度最大型、恶劣的案子。

  “这几年是眼瞅着日子好了,小混蛋们也都不饿肚子,身子骨有劲儿没处使,就开始惹是生非!”

  郑军喝了一口水。

  他是粮食口的领导,对此是深有体会。

  自己粮食局的地位这几年是一年不如一年。

  说明什么?

  老百姓和兄弟单位对粮食的渴求没那么剧烈了。

  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以及改善。

  利弊参半吧。

  “起因是什么?”

  苏木随口问道。

  “听说最初是因为踏青的两个姑娘,后来两拨人打起来,那俩姑娘就早早的逃了。”

  “嘿,猜着就是。”

  “一下子撩动了这么,那得是多漂亮。”

  “听说是实验中学的两个女老师……”

  “实验的?”

  李响着重问了一声。

  苏迎军知道他的心思,默默点了点头:“教初二的,早就联系过了,约了后天一早去做个笔录。”

  “因她们而起,又跟她们没什么关系,看来还真是吃饱了没事儿干。”

  苏木摇了摇头。

  明摆着争风吃醋,随后引发了大规模的械斗。

  鲁菜有几道很有名的菜式。

  泉城是齐鲁的省会中心,传承自然更有独到之处。

  芙蓉街这个饭馆有点二十多年后的会所私房菜性质,据说早年是师传四徒。

  老大去了京城,老二去了微山湖,老三、老四留在了泉城,老四改行经商,老三一支开了这家菜馆,传承至今。

  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儿,进门口的八仙桌后上方供着的是一根扁担。

  据说就是清光绪年间师门一脉传承下来的。

  因为老三一支自始至终从事着这门手艺,传承之物也就一直摆在他这里。

  “尝尝这九转大肠,绝对是一绝。”

  郑军指着刚端上来的第五道菜,张罗着。

  这个小饭馆一共三间房,一大一小,还有院子里搭的一个棚子。

  所以每日接待三桌客人。

  无须点菜,酒和饮料都需要自备,只提供热水。

  每桌六菜一汤,四荤两素,桌桌都一样。

  喝酒的提前招呼一声,白酒和啤酒以及红酒的品种,跟上菜的顺序也有影响。

  两荤两素下酒,酒过三巡是两道拿手鲁菜,九转大肠和糖醋鲤鱼。

  苏木夹了一筷子。

  外酥里嫩,名不虚传。

  “要说也是老弟你运气好,这里如果不是提前一周,压根排不上号。”

  李响帮郑军抬轿。

  “这回可是沾了军哥的光了。”

  苏迎军也是笑着打趣。

  “没说的,你电话一来说是木头老弟过来,那还有什么说的,必须安排上。”

  这其实是郑军提前订好了要请他老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