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50章

作者:正经不瘦

  他左边有个浅蓝色的布袋子,里面显然是放了东西,能竖直的蹲在地上。

  右边还摆了个塑料桶。

  看架势,像是来了不少时辰的意思。

  苏迎军和苏木两兄弟钓具专业,但一看就是新买的,没使用过的痕迹。

  昨个儿苏木说自己会钓鱼的言辞,高翔就认定了是小青年喝了点酒的吹嘘。

  不过高翔可不是愣头青,揭人不揭短的情商还是有的。

  “赶紧的吧,再晚一会儿就不好钓了。天儿一热,这鱼啊就都爱扎深处去……”

  俩人没有马扎,苏迎军就打算席地而坐。

  “一会儿回去拿俩马扎去,要是坐着不舒服,累腰。”

  “也是。小弟你看着点,我回去一趟。”

  苏迎军当机立断。

  “顺便拿个水桶吧。”

  “行。”

  苏迎军把手里东西放地上,干脆的转身走了。

  苏木开始拆开渔具布袋收拾。

  高翔在旁边瞧着,发现苏迎军这个弟弟拾掇渔具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看着不是个新手。

  “这套东西是刚买的吧。”

  “嗯,东四九条那边买的。”

  “吆喝,安老头家的啊,可是个好东西。”

  高翔眼睛一亮,随即起身,拿起了苏迎军那套家伙事看了起来。

  拼接的鱼竿,精选的竹子用古法熏制的。

  能差的了嘛。

  苏木虽然是第一次拾掇它们,可三两下就熟悉的很用了好多次似的了。

  弄完了鱼竿三件套,挂上鱼饵,准备工作就算齐活。

  苏木的鱼饵就是挖的蚯蚓,这是千百年永恒不变的传统鱼饵了。

  还有用大蚂蚁的,不过苏木没找着合适的。

  现在时间还早,苏木下钩没有太靠里面。

  下了杆后,苏木左右看了看,发现右手边的岸边有个凸起,模糊的没什么形状了。

  便想着把鱼竿别在那里,稍作固定。

  毕竟他还要收拾大哥走时丢在地上的那堆东西。

  “嚯,木头你可以啊,镇水兽都让你拿来固定杆子了,也不怕京城被水淹七军?”

  “吓?这是镇水兽?”

  苏木又仔细看了眼这块已经被风蚀得只有留有外形,而全无模样的大石头,仔细瞅再加上点脑补想象,才隐约看到它有了点镇水兽的轮廓。

  以前听人说地安桥的两侧岸边共有镇水兽四只,西侧两只,东侧两只,只是年代已经久远,据说动了它们京城就会被水淹七军。

  左右环顾了一圈,看到高翔坐的位置不远处还有一个形状更明显的镇水兽,才顿时恍然。

  而苏木用来别着鱼竿的,是东泊北侧那只。

  要是高翔不提醒,还真的没想到这竟然就是镇水兽。

  京城类似的传说有很多,就譬如北新桥百货商店旁边那个沉着铁链的井,据说是锁龙的。

  要是把铁链往外拽,能拽上半天都拽不到头,不仅如此,还会随着拽动听到龙吟声,非常吓人。

  也都是传着要是把恶龙放出来,整个京城就会被洪水吞没……

  苏木是不信的,他相信科学。

  但是听着也挺有趣,当个乐子完全够格儿。

  高翔也纯粹是逗乐子呢。

  他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腰间一把黑五四,可破世界一切妖魔鬼怪的那种。

  正调侃着石墩子呢,后面嘻嘻哈哈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来的是两个人,都是昨天澡堂子里苏迎军的同事,现在也算是苏木的朋友。

  嗯,其实是一群哥哥。

  苏木的事迹让这几个手握权柄却心存善念的人都高看苏木一眼。

  再经过苏迎军这层关系,没人把他当小不点看。

  “木头,来的够早的啊,老苏呢?”

  说话的叫王群,是这群人里第二年长的,烟嗓派代表。

  他的烟嗓有股金属摩擦的声音,昨个他们说,只要是被逮进去的,主审问的大概率是他。

  因为昏暗的环境里他那破锣嗓子独具魅力。

  如果他熬一嗓子,胆子小的都能吓尿了。

  嗓子之所以这样,是某场遭遇战中被一枚跳弹射穿了喉咙。

  要说王群也是命大,挨了一下这种伤,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

  后面跟着的是孙志勇。

  笑吟吟的,话不多,但每句都能说到点儿上。

  相比较而言,苏木是更怵这一类人的。

  笑面虎才是真的厉害。

  何况孙志勇还算是儒将,能在文学杂志写点小文章,属于有稿费加持的那种人。

  斯文禽兽。

  何其恐怖。

  好在现在苏木已经通过自家大哥打入了组织内部。

  属于编外熟人。

  苏木自己觉得,不被这样的精英人士针对,是穿越赋予苏木最大的福利待遇。

  王群扛着一根竹竿,孙志勇的装备跟高翔不相上下。

  但看他们的准备工作和操作,苏木就暗自摇头。

  都是门外汉啊。

  “大勇这套家伙事儿一看就是他老爷子的。我倒是好奇,伱怎么说通你家老爷子,舍得把这宝贝借给你的呀。”

  高翔显然是知道孙志勇家老爷子的。

  “嘿嘿,今儿高哥和木头可得好好犒劳犒劳我,为了来给你俩捧局,我可是给家里下了军令状,明年必须给老爷子下个乖孙子玩呢……”

  老爷们说话就是糙。

  孙志勇一个文化人,显然情商是相当高的。

  这么说话可比文绉绉的更让兄弟们亲切。

  而且这也是他专属于这个小圈子里的说话方式。

  换了别的人,什么家父啊,血脉传承啊、成家立业啊、老有所依之类的,也能滔滔不绝,娓娓道来。

  昨个的人,今儿又重新聚齐了。

  苏迎军回家拿水桶和马扎,估计很快也就能回来。

  一行人都坐到岸边,开始了垂钓。

  苏木也有了新的座位,也不用不时扭头瞧着鱼竿,别被大鱼给拽进河里去。

  孙志勇车后座绑了个木头箱子,好多成套的玩意儿都装里面呢。

  由此可以看出,孙志勇家老爷子一定是个酷爱垂钓的人士。

  别人都是将就,人家早就置办套装了。

  木头箱子有些年头了,木料的话,苏木差点咬着舌头。

  这老物件搬下来就让苏木大马金刀的坐着……

  苏木都觉得是给自己屁股贴金呢。

  什刹海周边的垂钓休闲生活就此展开了。

  这里不仅有自己钓鱼的人,合伙边聊边钓鱼的人,还有看别人钓鱼的人。

  只不过高翔、王群、孙志勇这几个凑一起,看他们钓鱼的会比较少而已。

  不过无论在哪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闲适。

第62章 大鱼上钩

  “嗨,老苏瞧见没,这事儿说不得可真是你的问题了。”

  王群追着苏迎军,不依不饶的念叨着。

  “哥,你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

  苏木也在旁边怂恿,他也憋着笑呢。

  高翔和孙志勇更是起哄起的来劲儿。

  高翔甚至连自己的杆都收回来了。

  看样子是打算敲诈一波再说。

  事情回到五分钟前。

  在这看似钓鱼者比鱼都多的地界儿,垂钓设备最简陋、钓鱼水平最二把刀的王群同志,竟然上钩了一条大鱼。

  鱼大的着实有点吓人,看那水花和偶尔挣扎的水下影子,苏木感觉这条鱼不比此时贾东旭家的那个儿子棒梗矮多少。

  其长度可想而知。

  什刹海这片水域是高梁河水系形成的湖泊,因水草丰茂遍生白莲,金朝的时候称之为白莲潭。

  元灭金后看上了这片水域,在此修建了元大都。

  更是将白莲潭全部圈入了大都城内。

  将白莲潭的南部水域划入皇城,成为皇家御园,皇城外的北部水域就是如今的什刹海。

  自元朝至清朝末年,什刹海一直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码头终点站,漕运繁忙,湖中有鱼但估计也多不了。

  而到了光绪年间,漕运被废多时,特别是民国时期,什刹海多年失去整治,城内水道淤塞。

  建国初期,由于什刹海缺水,有些地方老百姓甚至种上了稻子……

  鱼虾的生存空间一度被压缩再压缩,存量自然不会有多少。

  这种情况一直到1950年才得以改善。

  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对什刹海进行了全面清淤治理,砌筑堤岸,增加护栏,也才有了今天什刹海的模样。

  经过近10年的养护,现如今什刹海里的鱼或许不多,但深水鱼王绝对是有的。

  什刹海里大多的鱼都是白鲢和草鱼。

  苏木用上一世的经验判断,之前那条八成是个草鱼。

  但是王群垂钓设备太简陋,竹竿且不说,鱼钩就是个绣花针自己烫的,用的还是编织绳,连尼龙绳都不是。

  苏迎军纯粹就是赶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