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460章

作者:正经不瘦

  来自各方面各个环节的压力。

  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人力有时穷。

  这些完不成嘱托的日子里,每一次都会让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到当年一力接下这个差事的苏木。

  一个青年,默不做声的扛下了所有。

  顶着所有人都不了解的巨大的压力,砥砺前行着。

  在所有知情人的眼中,哪怕是对手的心里,苏木这个兵,也都是好样的!

第325章 大佬的新任务

  时间像是一位萧洒的旅人,轻盈的步伐,简单的行囊,却携带着最纯粹的快乐。

  苏木在时光河流中畅游,走走停停,不时在某个夜半三更驻足,去到名单上的家庭里送物资。

  或是在隔三差五的傍晚,去到某个小院子或者温馨的小居室里给心爱的女人送温暖。

  眨眼就过去了一年多。

  秋去冬来,严寒将至。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也都穿起了厚重的冬装。

  走在路上,哈的每一口气都飘着一小片白雾。

  这日一早。

  苏木来到问津街3号。

  他的办公室在二楼东首第二间。

  一个人的独立场所,很是私密。

  刚坐下没多久,就接到了隔壁大佬的电话。

  大佬一般都在中南海那边,这边虽然留有他的办公室,但很少过来,更别说这个点。

  今天属实有点特殊情况。

  苏木暗暗叹气。

  平静的日子让他迷恋,这一通电话,或许就意味着自己短暂的清闲工作即将到头了。

  六七十年代的这一整个十几年里,全国上下都在‘备战备荒’,中途虽然有时紧迫有时放缓,但总体上还是断断续续的一直在进行着。

  为了贯彻实施‘放空、防毒、防核’的三防工作,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各展所长。

  像是齐鲁大地那边,苏木从大哥苏迎军那边有了解到,各地都在改造山体、裂谷,胶东那边甚至把当初地道战的经验和遗址也给用上了。

  嗯,当然了,这个时候地道战那些地下甬道还不能叫做遗址。

  苏木敲门,然后走了进去。

  大佬精神不是太好,估计昨晚又是通宵达旦的工作来着。

  “你先自己倒水,我忙完再跟你谈。”

  大佬埋首写着什么东西,叮嘱了苏木一声就又俯下身去。

  大佬身兼多职,背负的重任非常人可以想象。

  苏木也是在经历时光洪流之后,褪去925局第五小组重担后成为大佬的副手才逐渐得知。

  怎么说呢?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但科学家对于玄学可不需要走到尽头。

  大可以齐头并进。

  苏木跟大佬接触多了,了解不少的内幕,甚至有几次偶遇大佬着急出去,苏木也顺便当过两次专职司机。

  很多事情都略有耳闻。

  对那些听闻,苏木只能用感慨和震撼两个词来形容。

  这里不多细表,只说如果不是苏木自身就具备非常独特的特性的话,一定会被颠覆三观。

  或许这也是大佬和大佬的大佬对他更信任的原因。

  这半年来,苏木虽然没有出有关大佬的大佬直接负责的外勤内容,可老韩那边、赵志毅的第五小组那边也偶尔会过去帮把手。

  三五日就能回来的那种。

  几乎只要是去泉城方向的任务,无论是否真的需要,他们也都会跟苏木吱一声,以做共享。

  不过这种隐隐的隔离在今天就将要被大佬的安排打破。

  “昆仑山有个大凤凰寺,当年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寺内供奉大威德金刚,据野史记载是要镇压某个或某类事物,但后来可能是效果不大,荒废了很多年……

  前段时间我们驻扎在青藏高原的工程部队在大凤凰寺遭遇了一些事情……”

  苏木是他们能够派出去的最得力干将。

  但凡任务,无论多么诡异,多么惊险,多么沉重,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这次,别人都不合适,必须苏木领衔带头才能让大佬和大佬的大佬放心。

  “青藏高原?昆仑山?”

  苏木听完大佬的任务安排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前不久苏木还收到了东北岗岗营子那边的来信,小胖子王凯旋拜托自己有可能的话,就关照一下他的好兄弟。

  也就是小屁孩时候的胡司令,胡建军还是胡八一来着?

  1969年春节回去探亲时,那小子运气好,被老战友带入了部队,几个月后他们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工程部队,调往了昆仑山青藏高原驻扎。

  这才过了一年多两年,远不到换防调防的时候……

  顺便去看看这个小兄弟也不错。

  大佬言明,这次事件关乎重要的规划,非比寻常且只能他亲自掌控,不能假手他人更不能泄露给他人。

  即便是被委派协同的沿途部队和一路跟随的第五小队成员,也是同样。

  只能执行所属任务,不能有任何逾越。

  苏木去走一遭是肯定的事情了。

  那么,顺带帮王小胖看看他的小兄弟也是顺手为之。

  毕竟都是自己阵营的兄弟姐妹,是自己父亲苏川柏的曾经助力帮手来着。

  苏木接到了新任务,下午就不用待在办公室了。

  给了他半天假去调整收拾。

  苏木估计这也是大佬临时接到的命令,事急从权。

  不然也不会这么仓促通知,大佬的大佬都没有露面。

  而且也不会只给自己这么点时间。

  距离出发有差不多一日一夜的时间。

  明天上午11点零5分的军用飞机。

  苏木先是打了几通电话。

  颜青、高燕和何雨水的办公室都有电话。

  于海棠也能通知到。

  那么,跟何雨水一个单位的于莉,和于海棠都在轧钢厂的秦淮茹,也就都能知道了。

  苏木驱车先去了前门大栅栏的雪茹绸缎铺,雪茹姐和郑娟都在。

  一起在二楼吃了午饭。

  二楼原来是陈雪茹住的地方,后来搬去了西吉祥胡同,去年又再次启用。

  也只是让陈雪茹和郑娟多了个中途休息的场所而已。

  这俩姑娘跟绑在一块似的。

  或者一起去西吉祥胡同陪师娘看弟弟妹妹。

  或者一起回四合院住东厢房。

  再或者,就是干脆在绸缎铺二楼睡下。

  苏木的家人,自然是不缺棉花布料这些的。

  曹薇薇前几天出差了。

  跟着老韩他们去了上海。

  据说是有个杨教授在昆仑山发现了巨大动物的骨骼化石。

  这两年也不知是怎么的,好些事情都跟昆仑山有着渊源,让苏木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下午苏木去艺术中心接贺红玲放学。

  她这份工作是助教。

  给艺术中心的小提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示范。

  也只有这个时候,她才能光明正大的拉小提琴。

  苏木理解贺红玲的渴望。

  一个闭门造车的姑娘,哪怕练就了高超的技艺,如果无法搬到人前显示,就如同锦衣夜行一般。

  那种心境不会舒服。

  贺红玲说自己不是敝帚自珍的人,希望把自己的技巧教给喜欢小提琴和努力练习小提琴的人。

  这都是借口。

  苏木知道,但并没有戳破。

  而且还很乐意配合她。

  因为贺红玲这个姑娘非常懂。

  懂得给苏木提供极致的享受价值和情绪价值。

  一个能够掏心窝子为了取悦自己而努力付出的姑娘,只要自己开心了,舒坦了,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吃好点怎么了?

  住舒服点怎么了?

  想要找个地方光明正大的拉小提琴给别人听又怎么了?

  这种人前清高傲慢,边界感十足,回到家听话乖巧,各种技巧一点就透的妙人儿,苏木怎能不喜欢呢?

  就由着她罢了。

  苏木吉普车停在艺术中心的门口,落下车窗,他能看到教室内隐隐有个红衣姑娘正在拉琴。

  窗户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姑娘修长高挑的身段,在悠扬欢快的琴声中,更衬托出姑娘一种莫名的艺术气质。

  即便是看不清楚,苏木也能清晰感受到。

  毕竟是知根知底的亲密关系。

  两个人这一年多近两年的密切接触,苏木对贺红玲早就达到穿衣服和不穿衣服都是相同效果的地步了。

  衣服皮囊如浮云,苏木才不会跟任何人说自家最青春靓丽的姑娘大腿根有一颗深褐色的小痦子呢。

  黑森林里有一个深褐色的小土包,不是贴脸开大怎么能够发现的了?

  贺红玲自己都不知道的好不好。

  “红玲,接下来的课程没有试奏,你可以先回去等明天再过来……”

  老师是个有趣的。

  她跟贺红玲的父亲也相识,同情且怜悯但无能为力。

  知己的女儿抱了大腿,要安排个能在人前演奏的差事儿,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