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356章

作者:正经不瘦

  泥罐内外都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用梵语写的佛教经文。

  此时王馆长的历史底蕴就展现出来了。

  他通过大泥罐的形状,推测出其跟唐玄宗时期的一种瓮的样式极其相似,推断这些人是唐朝时期。

  瓮,指的是盛水、酒或者菜的陶器,苏木自家的大缸,在某些地区也都是被称作瓮。

  包括苏木上一世的记忆,那也是被叫做瓮。

  但这些都是小瓮,功能就说明了不会有什么大用。

  可眼前这个瓮则很大,直径都超过三米半,足足可以装下十几个人的样子。

  这就让在场的四人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词儿:请君入瓮。

  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来俊臣和周兴更是酷吏中的酷吏,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不少的官员百姓,但恶人总归是报应不爽……

  有人告发周兴与人谋反,女皇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严办。

  来俊臣思索良久,得出一条妙计,于是约周兴喝酒,以诚心请教的方式问周兴:我平日办案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老兄可有什么办法?

  此时已酒过三巡,周兴很是得意,便显摆的说:“这好办,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瓮里,还有哪个犯人不招供呢?”

  来俊臣果然照做,迫使周兴认罪。

  “这七个人都是被活活烤死的。”

  王馆长叹息了一声。

  时隔千年余,见到此景依旧觉得不寒而栗。

  三德子从瓮口把探进去的脑袋收了回来。

  “这里面有一圈钩子,估计就是固定犯人的吧。”

  三德子是四个人里最活跃的,比年龄最小的苏木还要上蹿下跳。

  “这下面还有个洞呢,像是专门放柴火的地方,哦,这是属于木灰吧……”

  苏木望着眼前的一幕。

  脑海中却自动脑补出了那副画面。

  一个大瓮被放在灶火上烤,瓮内被捆绑着的七个人不断挣扎再逐渐的安静,最后被活活烤成了一具具干尸……

  旁边米道长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

  呼吸有点重,把陷入脑补的苏木惊醒。

  “有没有闻到烤肉的香味儿?”

  三德子打趣了一声。

  越是到了这种时候,三德子就越是有点不着五六。

  但苏木却觉得这是三德子通过说话来缓解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

  唉,见识不是随着苏木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体会而增长,家人们,这种烦恼谁懂啊。

  “大明宫也是唐朝皇宫所在地,这瓮距离大明宫正殿不足2里地,唐朝的刑法最擅的就是火刑,再者,这瓮上的经文应该摘录自《地藏经》,而唐朝皇家崇尚佛教……”

  王馆长如数家珍的点评道。

  “具体能推测出什么朝代吗?”

  经侦的刘队长开口问。

  他是领队人,负责实际动手的,事后还要写总结报告的。

  “看瓮的样式,最有可能是出自唐玄宗或者唐肃宗时期,但唐玄宗可能性不高,按照历史记载,他是比较排斥佛教的。”

  “也就是说,这里是唐肃宗时期,皇家惩戒官吏的酷刑导致的?”

  刘队长帮着王馆长总结道。

  其实他们对来因并不在意,更在意事情解决掉以及自己的行动报告。

  三德子这会儿也从四周溜达完,回来恰好听到了刘队长的话,跟着补充了一句:“我刚看了,这四周都是石板,就有可能是刑房类型的房间。”

  “接下来怎么处理呢?”

  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避免这群亡灵再次出来害人。

  王馆长看向米道长。

  米道长却突然摇头:“去寺院请和尚来做个法事吧,再送这七人入土为安,应该就可以了。”

  说完,米道长又对王馆长说道:“这瓮可能对研究唐朝时期的酷刑有点用,不如我们复刻一尊缩小版的带回去吧。”

  王馆长点头。

  这本就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而且这瓮里的干尸能成为冤魂,而且还是具备一定拘魂能力有支配铠甲士兵的能力,说明或许他们中是有具备简单意识的个体。

  或许跟瓮就有某种关联也不一定。

  很有考察的意义。

  “刘队长,这里要先封锁起来,我们需要联络考古机构来对文物进行保存,另外请和尚过来做法事,也拜托你们了。”

  王馆长吩咐道。

  苏木偷偷瞧了米道长一眼。

  他正全神贯注的望着大泥瓮出神。

  虽然看三德子和王馆长的表情和反应,感觉米道长的提议并不突兀。

  或许之间有过太多次这样的经历。

  但苏木就总感觉米道长对面前这大瓮有所隐瞒。

  自古佛道不分家,为什么道士明明也可以做法事,却非要让和尚来呢?

  “苏主任,我身上有什么不对吗?”

  一声略带调侃实则警惕的声音响起。

  刘队长已经走了,王馆长和三德子也扭头看过来。

  却是米道长发现了苏木在盯着他看。

  “咳咳,那个,米道长,我有个事情没搞明白……”

  “哦?苏主任不妨说说,看我能否解答的出。”

  米道长眼眸深邃。

  王馆长他们都没看出异样,但苏木就总觉得米道长是皮笑肉不笑。

  啊啊啊,螣大姑娘牛掰(破音儿~),苏木都无语了。

  “超度亡灵这种事,佛家和道家不是都可以吗?”

  米道长一怔。

  空气里弥漫着诡异的寂静。

  几秒钟后,米道长打了个哈哈。

  故意笑着道:“这几人经受了上千年的痛苦,应该用更平缓的方式超度,道家的手段还是有些粗糙强硬了些……”

  说的是真的,但内核肯定不止如此。

  苏木笃定米道长不是个连灵魂都慈悲的人。

  这或许是个理由,但绝对不是米道长选择让和尚超度的唯一理由。

  借口。

  妥妥的借口。

  但话都到这份儿上,也就没了继续硬挖深度的可能了。

  毕竟都是同事,又不是审犯人。

  但经此一事,苏木对米道长的戒备心,就不由更重了些。

  他决定即便跟米道长一墙之隔,也绝不再肆意去空间里找螣大姑娘探讨身体修炼的奥秘了。

  四个人开始在这间密室内到处查看,王馆长和米道长还拿出了本子和笔,绕着大瓮比比划划做着记录。

  让其余三人都没注意到的是,王馆长在米道长转身背对着他时,眼底也莫名闪过一抹精光。

  米道长肯定是有不为人道的小心思的,王馆长被苏木提醒,也瞬间发现了。

  或许苏木不提醒,王馆长也会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但那肯定要很久之后,甚至可能已经回到了京城写报告时复盘才会有所察觉。

  那时候就不好追问了。

  反而是苏木苏主任,年纪轻轻就心细如发,无意中帮了自己大忙。

  一屋子四个人,各有心思。

  三德子看似最粗枝大叶,实则心思也很透彻。

  他没考虑米道长的小心思,而是放在这整个密室之中。

  毕竟刚才所有的唐肃宗也好,火刑刑罚也罢,都是推理,现场并没有遗物或者能参考的实物提供,而理论上,也缺乏正史记载,王馆长是他的搭档,说的那些到底有几分真假,他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糊弄刘队长的居多。

  不然他也不会多嘴帮衬了一把。

  而实际上,这些所有说出去的,都是推论,上不得台面。

  而三德子其实心里有种揣测,他之所以要去瓮里探查观看,就是源于此。

  他的想法没有一丝流露,包括被提醒另有玄机的苏木,也不知道看似莽撞的三德子的想法,其实跟千年神兽竟有些不谋而合。

  苏木此时看似在认真仔细的瞧着石板,实则脑海中则传来了螣大姑娘的意念传输。

  “……更有可能是道士们炼丹的一种雏形,鬼魂对害他身死之物有天然的恐惧,刑罚道具天生就被魂魄惧怕,雕刻佛经是多此一举……”

  “活人炼丹?”

  唐朝时期是佛道共存的,唐朝21个皇帝里,单单是正史记载的,就有九位皇帝曾炼制过仙丹。

  皇帝毕生所求,为长生,为增寿。

  那些不入正史的,而载入野史的,其实很多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唉。

  苏木叹了一声,后腿两步,一个纵深直接跳出了坑洞。

  他的行为很突兀,但也仅仅只有王馆长眼角余光瞥见了。

  四米多高,没什么预备动作,直接跟个蚂蚱似的一蹦就出去了……

  突然就有种想押着他去参见奥运会的冲动,是怎么回事呢?

  武学竟然如此神奇,这就是传说中的轻功吗?

  王馆长感觉自己过去学的那些,说是皮毛都有些夸张了。武学方面,还得讲究传承和正宗。

  他和三德子也是有传承的,不过是在其他方面。

  在守卫和抵御方面,面对的都不是地球物种……

  因为王馆长和米道长乐忠于复刻那个大泥瓮,而且还要等着京城考古专家和西安当地的考古分院专家组成科考队后接手。

  所以苏木又得在西安多待上几天才能动身返回。

  接下来的几日,三德子偶尔陪着苏木在街头闲逛,偶尔会跟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交涉。

  而王馆长和米道长醉心在地底密室,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是焊死在大明宫地底。

  这一日。

  苏木从原上溜达回来,收获颇丰,所以就奖励了自己一顿肉夹馍和擀面皮,再加一份蛋花汤。

  西安地底千奇百怪,充斥着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董。

  苏木经过螣大姑娘点拨,已经学会了空间的二次利用。

  或者叫:升级版的短距离隔空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