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324章

作者:正经不瘦

  苏木也进了厨房,爷俩一边忙活,一边聊天。

  “你跟曹薇薇和高燕的事情我听说了,你是怎么考虑的?”

  “爸,我没想跟她们在一起,是田姨和老李叔一直……”

  要不是场合不对,气氛也没有衬托,苏木甚至想试探一下便宜老爹对待家庭的接受底限。

  “现在这情况,我是赞成你的选择,只是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还是要尽快考虑,早定下来才能让人觉得你这个年轻干部更沉稳,不浮躁。”

  “成家立业嘛,我懂。”

  懂肯定是懂,但就很嗤之以鼻罢了。

  “我呆不久,最迟大后天一早就要回去,这边的事儿让你过来,也是表达一个态度,待会儿让你走你就回去,上你的班,做你自己的工作,这些事你就不要再掺和了……”

  一家人里,苏川柏最放心的就是苏木。

  不是苏木沉稳可靠,而是他入职的单位有着先天优势,只要自己不乱伸手,基本就能保证跟到处乱蹦迪的木刺儿绝缘。

  02分馆只负责往坟里塞人,起坟的和坟头蹦迪的另有其人。

  晚上7点多,快8点的时候,之前各自回去歇息的叔叔伯伯们又陆续的来串门子了。

  各位大佬们神通再展,一个个默默发功,吞云吐雾着。

  这次,他看到了赵叔叔和包扎了一个眼睛的高叔叔。

  苏木上前搭话,高叔叔拍了拍苏木的肩膀,叹了口气,却没说什么,估计心里也不太好受。

  赵叔叔倒是跟苏木聊了几句。

  但苏木听着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赵叔叔以前是多么阳光正能量的人呐,这才隔了多久,就像是英雄迟暮,声音也低沉了好大一截。

第239章 喝大酒

  孙志勇推着自行车从市局大院出来,领导体贴他,看他辛苦了半年,特意给他放了个长假。

  时间待定的那种。

  具体放到什么时候,等综合他老爷子的情况后再决定。

  家国天下,家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啊。

  王群刚离开车棚。

  他没有骑车,他过去是给自己停在车棚里的自行车加了把锁,给捆在车棚大腿粗的立柱上了。

  弄完了这一切,他还掸了掸身上的灰,朝着办公楼的某处窗口看了一眼,才朝着市局门口而去。

  “老王,老孙,等等我。”

  王群喊住了孙志勇,两人正要走,就又被从办公楼跑出来的高翔给叫住。

  两人站在那里等。

  等高翔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的出来。

  “你咋也跟着跑出来,工作不做了?”

  孙志勇开口。

  王群一直都是偏话少的那类人,跟自家兄弟在一起,已经算话多了。

  嗯,跟苏木在一块,他话说的比跟高翔他们在一起还要多,可能就是照顾小兄弟,也可能是合缘。

  高翔瞪眼。

  “我脚崴了,回家歇息不行啊?就现在这情况,有个屁的正经工作,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老子不稀得搭理。”

  “找地方喝点,奶奶的,晦气。”

  王群啐了一口,不急不慢的说。

  高翔往门卫方向看了一眼。

  里面的看门大爷正仰着脖子瞧屋顶呢,也不知道上面雕了花还是挂了个风韵犹存的老婆婆。

  “算了,这个时候咱要是去饭馆喝酒,保不齐就得出事,别真崴了脚。”

  高翔叹道,话语里多有憋闷和烦躁。

  孙志勇看了看两个摆明车马跟他同进退的好兄弟,心头暖暖的。

  “喝肯定要喝,咱换个地方,找个不怕醉的地儿……”

  王群和高翔不由齐齐看向他。

  “嘿,木头那小子昨个儿回来了,咱去他那儿。”

  “走。”

  三人骑两辆自行车直奔四合院。

  结果院里没人。

  倒是东耳房和穿堂东忙的热火朝天,看样子都是在收尾了似的。

  打听了一下,东家一早就溜达出去了。

  三人觉得这顿酒今天非喝不可,心情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则是一路过来,酒瘾都勾起来了。

  孙志勇坐镇四合院守株待木,高翔去中科院单位那边,王群则是直奔什刹海。

  谁知道这小子是钓鱼去了,还是上班去了啊。

  然而,俩人都扑了个空。

  等王群最后一个回来,都快到中午饭点了。

  孙志勇朝着东耳房厨房那里努了努嘴。

  “木头回来了?”

  “那倒没有,他家来了个小媳妇,正给工人们忙着做饭呢。”

  高翔推开东厢房的门,探出头来。

  “别在外面杵着了,进来商量一下呗。”

  于莉匆匆赶回来做饭,恰好遇到孙志勇。

  这位可是在那天跟苏木一起帮了阎家大忙的,现在还在帮衬着呢。

  也就是阎埠贵上班不在家,不然早就礼让去屋里坐了,哪能让人在前院的院子里杵着。

  于莉看到后,立刻就上前搭话。

  孙志勇对这个苏木邻居家的小媳妇有印象,知道他们关系匪浅,也没藏着掖着。

  “听说苏木回来了,就跑过来找他喝酒……”

  当知道是来找苏木喝酒的,于莉从裤兜里掏出了一把钥匙。

  孙志勇的眼神就更古怪了。

  于莉脸颊红扑扑的,垂着头开门,把孙志勇让进屋,然后像个女主人似的开始刷杯子泡茶。

  这种事儿她做过两三回,茶叶在哪里,怎么泡茶最合苏木口味,她都知道。

  然后高翔回来,于莉打了招呼就去东耳房厨房继续忙碌了。

  她说了多炒俩菜,一会儿端过来。

  王群听着孙志勇笑着解说,下意识的摩挲起了下巴。

  这是老王陷入思考的下意识动作。

  “得了吧,瞎琢磨什么呢,谁再跟我出去跑一趟?”

  王群一屁股坐下来,从兜里掏出几张票子拍在桌上,意思表达的很明显。

  这哥仨默契十足,高翔一开口,就都知道他想说什么。

  “得,那我就跑一趟吧,唉。”

  孙志勇拿起桌上的票,他去买熟食、下酒菜。

  而高翔则去百货商店买酒。

  这是打算借苏木的地方先喝起来,边喝边等。

  一来是形势特殊,二来呢,关系实在是没的说。

  哥仨心里也门清着呢。

  如果苏木刻意隐藏,他跟姓秦的那个寡妇的关系就不会摆在明面上让哥哥们知道。

  而这个别人家的小媳妇又如此这般……

  王群琢磨的念头,其实是考虑要不要让小兄弟找个时间去体检一下子。

  毕竟安全第一。

  ……

  苏木凌晨爬起来就去了晓市。

  其实,社会是人扎堆聚集而成,计划经济始终不是顺应市场的自然状态。

  在这种经济时态下,晓市这种结构体在各地纷纷出现络绎不绝,并且屡禁不止,就足可以说明问题。

  而社会的变动,跟自由市场息息相关。

  苏木去一趟晓市,就能基本把握实时的京城脉搏。

  毕竟老百姓的群体才是组成社会最磅礴的力量。

  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啊。

  晓市一如既往的寂静无声又繁华似锦。

  苏木一人之力就像是大象身上的蚊子肉,哪怕钱票加起来弄了5开头的三位数,但一点都影响不了什么。

  他偷偷撒出去的那些粮食和肉食,不足晓市体量的九牛一毛。

  嗯,多少有点夸张,不足九牛一把毛。

  今天他遇到了陈大奎。

  大奎带徒弟呢。

  就是齐天那小子。

  苏木是先注意到了他们俩,过了好久才被大奎看到了苏木。

  陈大奎和齐天显然不是头一天来晓市。

  因为大奎已经有样学样跟当初的苏木类似。

  放手观望,瞧着齐天操作。

  等晓市逐渐散场,苏木打了个手势,喊了陈大奎和齐天去吃早饭。

  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摊位,一碗猪肉粉,一人三个烧饼。

  这么些年过去了,价格始终没变,就跟焊死在那里一样。

  “天儿脑子活,有灵性。”

  听到苏木这么说,陈大奎提着的心才放回肚子里。

  齐天求到他的时候,陈大奎第一反应就是找苏木。

  可苏木出远门了,他请示不着,就打算先教点肤浅的,等苏木回来再深入教导。

  可齐天可能真的有经商的天赋,举一反三,跑了四个晓市就入了门。

  齐天很是激动。

  他接连这几天都很是激动。

  从没想过蹬三轮的陈大奎竟然是这么赚钱的,而教给他这个法子的,是苏木。

  哦,是苏大哥啊,那就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