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25章

作者:正经不瘦

  现在呢,小嫂子出面,人家直接安排相关人员给送货上门。

  这就是差距。

  魏东来等人看今天饭菜很硬,都是喜笑颜开。

  或许当初会有一点心里不畅快,但主家这么给脸,这么上道儿,他们那点怨言也就瞬间消失无踪。

  这个阶段粮食很紧俏,哪怕是他们收入不错,平常还能接一些私活,现在也是能深刻体会到家中粮食的捉襟见肘。

  市面上粮站的粮食更是已经成了天天排长龙的事态。

  这里的主家还依旧可以提供有吃有喝,档次还很高,他们岂能心中没数儿?

  大快朵颐了一顿,趁着中午天最热,工人们有一个点的时间歇息。

  或者就地躺了睡一觉,或者凑阴凉地激情澎湃地去侃一会儿。

  “魏师傅,这屋里的楼梯不要拐角了,进门左手边直接上楼……下面的门就开在楼梯下面……老虎窗开大一点……”

  苏木为了苏迎军和准嫂子李晓兰的蜗居也是尽职尽责,煞费苦心。

  新的设计方案图纸呈现在魏东来面前,两人对照着图纸,对一些角度和尺寸方面进行一定的微调。

  基本就是苏木出轮廓和思路,具体尺寸和制作魏师傅来衡量拿捏。

  “成,虽然多少有点出入,但大差不差,没什么问题。”

  魏东来拿着图纸比对着屋里看了许久,才郑重的点了头。

  对于老师傅,点头就代表着心中有了数。

  完工之前,就一定不会出错。

  交付成果一定就跟画上的一样。

  “西边也这么弄吗?”

  “中间屋子加个吊顶,西边开个小门,这上面也能当个储藏空间之类的……”

  苏木习惯性的未雨绸缪。

  苏迎军和李晓兰还没结婚呢,他就已经考虑到自己大侄子和侄女们的童趣生活了。

  东厢房有三柁,东边一柁早就隔开了,现在做个二层由苏迎军小两口生活,下面暂且当个书房之类的。

  未来的目标,苏木是要改造成干湿分离卫生间的。

  只不过四合院的污水管道无法让马桶直接往里面抽水,所以需要深埋一种三格式化粪池……

  嗯,这东西,空间别墅后面就有。

  苏木现在还不打算动用,但不排除以后会逐步改善居住环境的想法。

  西边一柁隔开后,跟东边差不许多。

  只不过中间进门的厅堂,苏木计划是让魏师傅帮着做纯木吊顶,上面可以密封起来当储物空间使用。

  等以后大哥家有了孩子,也能把上面当个孩子的秘密基地。

  想一想就觉得一定会很酷。

  魏东来显然理解不了苏木振奋的点在哪里。

  但这不会妨碍他们会一板一眼的按照跟苏木商量的方案来实施。

  进行一比一的还原和呈现交付效果。

  “伙计们,吃饱喝足休息也差不多了,开干吧。”

  “好嘞,吃这么好,必须得多卖把子力气。”

  “开干吧……”

  东厢房再次忙碌起来。

  院里没有工作的家属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干活干的这么起劲的,还是头一回见。

  又不是给自家干活,咋突然就打鸡血了呢。

  下一章在18点上传……

第30章 傻柱和东旭

  贾东旭家在四合院是非常体面的。

  三间大屋亮亮堂堂,宽宽敞敞,贾东旭的工作前途光明,还娶了一个在这一片胡同都数得着的美娇妻。

  要知道,南锣鼓巷可是有艺术类大学的,中央戏剧学院就坐落在四合院不远的棉花胡同里。

  秦淮茹能在这一片被人津津乐道,其颜值在这个年代绝对属于非常抗打的那一类。

  结婚时,贾家准备了36条腿的满仓满谷的家具。

  还置办了缝纫机。

  贾张氏在这么样的家庭里当一家之母,从来都是红光满面,衣食无忧,出门溜达闲聊,倍儿有面儿。

  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新户籍政策出台落实。

  贾家从被人羡慕嫉妒,到现在逐渐成了旁人背后议论的笑柄话题。

  落差太大,已经影响了家庭平日的生活氛围。

  特别是贾张氏,享受了好多年荣耀般的夸赞,突如其来的被调侃,就像孩童一样下意识的去犟嘴反驳。

  一种叫做‘带刺儿’的性格,在逐步养成中。

  贾东旭是个孝子,但工作和妻儿占用了他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母亲白天在外面与人冲突,并没有第一时间察觉。

  所以也就没能引导和制止。

  幸运的是,这种苗头并没有持续太久。

  贾东旭硬着头皮去了一次‘坏孩子才会去’的鬼市,运气一如既往的好。

  直接就碰到了个‘卖粮大户’。

  立刻就解决了自己家的缺粮问题。

  有道是家中有粮,心头不慌。

  贾家虽然口上不说,但心里那股骄傲又支棱了起来。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

  有些事情,埋在心里太久,没有个吐露心声的地方就会让人憋得难受。

  贾东旭就是如此。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确实不方便跟所有人大谈阔论,可是他也有不错的小伙伴,嘴严实的那种。

  就譬如在三食堂当帮厨的邻居何雨柱。

  虽然外号傻柱,可人一点都不傻,相反做人还挺靠谱的,也很仗义。

  两人经常一起上下班,偶尔也能凑在一块喝两口。

  傻柱手艺家传,后来接班入职轧钢厂,20岁去京城很有名的鸿宾楼拜师学艺。

  但是呢,傻柱这人也是运气不咋滴,当初想要跳槽又没有辞职,结果前几年搞公私合营,他也就被彻底绑在了轧钢厂。

  不算郁郁不得志,可跟现如今贾家的情况,如出一辙。

  算得上是难兄难弟。

  只不过傻柱做事跟贾东旭不同。

  贾东旭有前院阎埠贵一样的精于算计,会过日子,也有老京城那种骨子里带的局气。

  出了问题他第一时间就想着去靠自己努力解决。

  而傻柱,那一段时间开始见天不回家,和一些街道上的狐朋狗友喝酒。

  还是贾东旭一家帮着接济了一段时间何雨水,度过了那段时期。

  傻柱嘴上比较毒,可心里门清儿。

  把贾东旭当哥哥一样对待。

  这天,两人又凑到一起搭伙喝小酒。

  傻柱有菜,东旭有酒,两人小酌几杯,话题就敞开了。

  贾东旭三两酒下肚,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说自己家粮食问题解决了,虽然有些高价,但胜在安全,且量足。

  还说对方特别有能量,不仅能搞到白面儿,鸡蛋和奶粉票也能手到擒来。

  价格方面,贾东旭有些含糊。

  这里体现了贾东旭性格中谨小慎微的特点。

  再好的朋友,也不能毫无保留。

  自家的家底儿,肯定是不能喝三两小酒就全倒出去。

  只是说价格比较合理,还在自家勉强承受范围内。

  而且,贾东旭还转了话题。

  “这种缺粮现象肯定不可能常态化,等明年新粮下来,这种情况一定就缓和了,柱子,你家如果不够,尽管跟哥说,都是邻居,你开口我指定帮。”

  “东旭哥,瞧你说的,再缺粮,也饿不到厨子啊,咱就是干这个的,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不一会儿,两人又重新说起这事儿。

  可能是酒精作祟,何雨柱一脸的不屑。

  “东旭哥,其实吧,弟弟有句话不吐不快,也就是伱外行了,鬼市那地方我门清儿啊。你要知道我是厨子,厨子是干啥的,能没点搞好材料的渠道?”

  酒后吹了个小牛,也就有了没两天后的晓市上,苏木偶遇何雨柱的情况。

  这何雨柱或许就天生有倒霉体质,头一回逛晓市就遇到了稽查。

  体会了一把极限逃生。

  万一被逮着,他工作单位一通报,也都是麻烦事儿。

  何雨柱后怕不已。

  中午,食堂吃饭专门去找了贾东旭。

  何雨柱性子就这样,藏不住事儿,也不差事儿,心里打定了主意,也就想着第一时间告诉贾东旭。

  毕竟在傻柱心里,也是把贾东旭当好邻居、好兄弟处的。

  “东旭哥,今儿我去了一趟鬼市,你猜怎么着?”

  贾东旭赶紧左右看了看,表情有点紧张。

  其实那晚回到家醒了酒,他就有些后悔跟何雨柱说买粮的事儿了。

  恨不得抽自己俩嘴巴子,当时喝了两口酒,咋就没忍住呢。

  只是现在于事无补。

  他也确实没想到何雨柱真的专门去跑了一趟鬼市。

  心里也暖暖的。

  “柱子,小点声儿。”

  贾东旭提醒了一下。

  何雨柱说话总爱火急火燎的,一不注意就能干成‘演讲’。

  “我懂。东旭哥,我今儿打听了,前段时间政策闹的,粮价还真蹭蹭的涨,我也确实没想到……”

  贾东旭心下了然。

  “不过呢,我觉得那人这周的粮食估计不会凑手,得且等一等了。”

  何雨柱是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又是个好面儿的性格,虽然自己找补了颜面,可借题发挥一下,体现自己的能耐,也是秉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