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242章

作者:正经不瘦

第189章 与冉重逢

  京城的夜色很美。

  头顶繁星点缀,月牙儿挂树梢。

  苏木觉得这一趟没有白费。

  起码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了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小麻烦。

  至于以后他们会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那还得再看事态发展。

  法治社会救了他们。

  让苏木没办法做那些在国外轻车熟路的‘一劳永逸’。

  京城自古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一说。

  苏川军一家子之所以乐意鸠占鹊巢,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苏木打南边骑车回四合院,过宽街,左拐上了交道口南大街。

  路口的东北方路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月牙儿悬空,让街道上的明亮清澈似水,那个因弯腰而凸显轮廓的臀部,明显有着苏木的印痕。

  冉秋叶。

  好巧碰到她。

  苏木有过一秒不到两秒的犹豫。

  最后还是选择停下车,跟她招呼一声。

  且当是老朋友之间的帮忙吧。

  “车链子掉了?”

  苏木的声音传来,看到冉秋叶明显吓了一跳似的。

  起身,转头。

  “苏木?”

  “好久不见。”

  我们的城市里,熟悉的那条街道,你突然出现,带着笑脸挥手寒暄,我们却回不到那天,也无从说从前,只是简简单单的说一句。

  “是啊,好久不见。”

  苏木接替了冉秋叶的活,蹲在车前帮她捣鼓车链子。

  冉秋叶站在旁边,从脸庞微垂凝视着苏木的身影,到随后微微上扬。

  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男女,因为女方家人的反对,默契的选择了分离。

  再回首相遇,却像是已经无从开口似的。

  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

  “前段时间才听院里说起,你在红星小学当老师呢。”

  “嗯,毕了业就去了,你……还好吗?”

  “挺好的。分在中科院上班了。”

  “哦,那挺好的呀,是在保卫科吗?”

  冉秋叶知道苏木当兵转业,也就公安系统和国营单位、研究所的保卫工作比较对口。

  “图书馆管理员。”

  冉秋叶怔了一下。

  当初苏木陪她去东城区图书馆看书的一幕幕又涌上心头。

  每天早晨陪她在门口排队,还总会给她带两枚鸡蛋。

  剥开了也暖呼呼的,因为他一直揣在怀里。

  眼眶突然就又有点酸。

  他现在每天在图书馆的环境里工作,会不会睹物思人呢?

  “唔,好了。不过看伱车子链条有点松,最好还是抽空去修理铺截一块,不然的话,拐弯的时候一使劲儿蹬,链子还得掉。”

  “哦,谢谢。”

  重新上路的两人,并排骑行着,聊得都是普通至极的事情,陌生又拘谨。

  “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啊?”

  “去一个班里孩子家家访,你不是也挺晚的啊?是……有应酬?去约会了?”

  “中科院图书馆的工作跟外面不太一样,是三班倒,也才刚下班。”

  下一个路口。

  苏木要左转,回南锣鼓巷的四合院。

  冉秋叶则是要右拐,回香饵胡同。

  自行车没有停止转动,苏木当先跟冉秋叶摆手告别,也让冉秋叶想要捏刹车的手偷偷松了劲儿。

  “再见。”

  冉秋叶说的很平静。

  但内心却并不似表面强装的那么淡定。

  真的还能……再见吗?

  再见,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或许两人就是两条平行线,曾经的那段过往,是巧合的交汇,之后就彻底的渐行渐远。

  但人生却总会有诸多的意外。

  自己的学生跟苏木住一个院子。

  自己跟他又一次在街头相遇。

  断了线的风筝飞走了,可那根线还握在手中。

  而风筝意外随风飘来,有没有可能……

  有没有可能再把那根线,重新接上呢?

  右转又再次右转,来到了自家院子的大门口。

  想到家中苍老体虚,已经被生活的琐碎磨掉了书香气的母亲,那个因为父亲病逝而遭受打击日渐孤僻的妈妈。

  冉秋叶叹息一声。

  想要推车进院,却突然被脸上的凉意惊醒。

  伸手摸了一把。

  不知何时,自己早已经泪流满面。

  “妈,我回来了。”

  冉秋叶回到后院家中时,嘴角挂着犹如往常一般的笑。

  亲切,随和又温暖。

  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位小学老师。

  “秋叶,你眼睛怎么了?”

  冉母看到了女儿的眼眶红了,眼珠的眼白都有些血丝。

  “骑车时眼睛进了沙子,已经没事儿了妈妈。”

  “哦,快进屋吧,饭一直给你温着呢……今天外面风很大吗?”

  冉母嘀咕着,转身进了屋。

  女儿有时候要去学生家家访,回家不按时,但当妈的照顾女儿还是很尽心的。

  哪有想让自己女儿吃苦受累的母亲呢?

  苏木回到四合院时,家家户户都已经吃完饭了。

  有人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抽根烟吹个牛,让苏木想起了最初苏迎军和嫂子也在院里生活的那个短暂的时光。

  现如今两兄弟联系很方便,办公室都有电话。

  只不过苏迎军还是更习惯书信来往。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没有急事便不打电话,特别是占用公家的电话线,给自家弟弟打电话唠家常这种事。

  这种行为,真的是清廉到了一种境界。

  在这个时代里,苏迎军并不是个例,而是普罗大众中的不起眼的一个。

  老鼠屎才是极少数。

  苏木今天不想做饭,接连站了两班岗,再加上曹翠香一闹腾,身心都有些疲惫感。

  换了居家套装,去厨房简单拾掇了几分钟,两个八两左右的菠菜大馒头和两荤一汤就被苏木端了出来。

  他空间里成品食材很多。

  平日里做饭吃是一种回归社会的情趣和提醒。

  而过去满世界征战出任务的时候,什么恶劣情况都遇到过,囤积高热量食物和成品粮食、肉食等,就成了他独特的爱好。

  其实,那里的战士也就是没有苏木这种金手指,但凡有人也具备,其爱好也一定会是这个。

  都不用深思熟虑。

  毕竟能够进入那个地方,说明综合实力已经是兵王之中的佼佼者了。

  战斗减员的比例要远远小于极端恶劣环境带来的非战斗减员。

  秦淮茹推门进屋的时候,正巧就看到了苏木在大快朵颐。

  一手馒头,一手酱肘子,吃的满嘴流油。

  她都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苏木抬头看了一眼,没说话。

  嘴里全是馒头和肉,都不用喝口紫菜蛋花汤填缝,哪有功夫跟她说话。

  但是吧。

  已经月中了,想必这么前后脚跟的跑过来,是家里粮仓见底了。

  过去没有苏木这根大粗腿,秦淮茹家里能坚持到月底。

  但多了苏木这个靠山后,吃喝的紧张感就明显小了很多。

  略微的大手大脚一下,一个粮本就花秃噜了。

  譬如过去好几年,虽然有何雨柱的饭盒支援,还有秦淮茹在厂子里又是预支又是左右逢源的往家里带吃的……

  勉强度日的过程里,秦淮茹一直吃的都是二合面窝头。

  白面馒头也只够仨孩子吃大半个月的。

  现在呢?

  便是贾张氏和秦淮茹,也是白面馒头为主,偶尔熬个棒子面粥,或者蒸两锅棒子面窝头当零嘴吃。

  生活质量翻天覆地的变。

  也导致秦淮茹来苏木这边的越来越勤了。

  无形之中,秦淮茹对苏木的依赖程度也是水涨船高。

  或许两人没得感情,但交易的多了。

  自然会生出些许的默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