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111章

作者:正经不瘦

  幸亏他没跟古老头开玩笑,不然一定会被打死。

  建国后已经不允许成精了,修炼这种事,更是绝不可能的。

  把他一个老头跟畜生修炼的内丹之术放在一起,也不怕惹人家仙家生气。

  反正古老头肯定会怕的要死。

  他活的岁数大,年头长,是见过一些珍奇异兽的。

  比如修士配龙马,就是那种变种或者串种的麒麟马。

  古老头对于苏木并不是那种电视剧或者电影里演的师徒关系。

  苏木或许有点这意思,但古老头一甲子多的特殊经历,让他看惯了生死。

  对于人命并没有特别珍视。

  苏木与其说是他徒弟,还不如说是他换取肉食和一时好奇的试验品。

  成功固然好,但失败也不是不可接受。

  苏木按照这种方式去练,大概率是失败,只有不足百分之二的成功几率。

  成功了自然是能获得一些人类巅峰的实力,甚至还有可能更进一步,达到传说中的先天境界,那可是天人合一喽。

  只是停留在传说之中。

  古老头自己也压根就从没见过。

  而如果失败,结果也简单。

  死。

  干脆直接的内燃而亡。

  内息这种东西,玄之又玄,科学的解释,或许就是一种高能量压缩方式,压缩越厉害,能量激发点燃后的反噬就会越严重。

  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的。

  不过这一点古老头没有说。

  他也强势的要求李大娘也不许说给苏木。

  午饭之前,苏木被赶走了。

  古老头和李大娘享受了一顿有肉有酒的丰盛午饭。

  菜肴都是苏木提供的。

  然而提供者本人一口都没享受到。

  不过苏木也不太在意。

  恰好他也不想留下来吃饭呢。

  既然叫人家师傅、师娘,可吃饭要不要补口粮?

  补的话,会不会显得生分?

  不补会不会给师傅师娘造成大压力呢?

  毕竟肉是自己提供的,他们再是习武之人,也拦不住要吃主食的啊。

  这回好了,不用纠结了。

  拔腚走人。

  去前门大珊栏的绸缎铺二楼,尝雪茹姐……的手艺它不更香吗?

  “来啦,正想伱今儿过不过来呢?”

  “昨天被长辈安排陪太子爷去京郊爬山野炊去了,不然我昨个儿就来了。”

  苏木赶紧解释了一嘴。

  “嘿,那些军二代们也真有意思,出去爬个山还得找你当向导……”

  “谁让就我合适呢。”

  苏木跟陈雪茹聊着天的功夫,已经洗完了手,坐到沙发上了。

  男人征服女人的方法从来都是一样,不在地上。

  而女人想要俘虏一个男人,就千姿百态了。

  陈雪茹选择了一个很生活化的方式。

  那就是先抓住这个男人的胃。

  上一次激情燃烧之后,她非常的满意。

  超出正常满意值好大一截的那种。

  别看陈雪茹比苏木大好几岁,可一旦身心被征服,就立刻化身百依百顺的小女人了。

  有些女强人即便婚后也是女强人,那是男人能力不足,无法戳破女人的心房,征服她而已。

  苏木对自己的能力很笃定。

  从当时陈雪茹的表现就能看得出。

  所以他很坦然地像个大爷似的,大马金刀的坐在沙发上等饭菜上桌。

  “下午别去街上了吧?”

  “也行。”

  苏木看着对面陈雪茹娇艳如花的脸颊,心头也是痒痒的。

  少年初尝肉滋味,便食髓知味了。

  听到苏木答应不去干活,陈雪茹整个人都有些轻飘了起来。

  心情也是大好。

  对饭后……也更期待了起来。

  嗯,说期待有点不太合适,说迫不及待,或许更准确点。

  “那……开瓶酒喝点?”

  苏木看了看桌上的菜。

  两个小炒,一盘油炸花生米,还有一盘酱肘子。

  看那盘酱肘子还没动筷儿就挥发的那股子香味儿,估计不是天福号的,而是月盛斋的。

  其实老京城的月盛斋也好,天福号也罢,它们都是京城人始终不渝喜爱着的美味,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京城人的味觉记忆。

  天福号有天福号的特色,是烂乎。

  月盛斋有月盛斋的特征,那就是香;

  天福号肘子焖炖时间很长,足足五个多小时。

  讲究大火煮四个小时,再小火焖至少一个小时,足足五个小时起步。

  要不烂乎才怪了呢。

  老京城为此还多了一句歇后语,叫天福号的酱肘子,真烂!

  当然了,光凭借一锅烂肉肯定炖不出三百岁的京城老字号。

  天福号肘子制作工艺秘方还有很多讲究。

  譬如第一道制作工序切割,去毛去泥去骨都有讲究。

  老京城人都知道,天福号的酱肘子和普通外面卖的酱肘子形状完全不一样,讲究去泥时要用刀刮,去骨时必须保持肘子的原形,这是人家的独门功夫。

  除了外形,最重要的自然是味道。

  天福号酱肘子的特色作用在制作酱肘子的过程当中的掸汁儿这道工序上。

  所谓掸汁儿就是把特制的酱汁儿等肘子略微凉一点后,再掸到炖煮好的酱肘子上,掸汁儿不仅加深了颜色,更增加了酱肘子的酱制口味。

  这掸汁儿就是天福号传承两百七十年的独特秘方。

  而月盛斋早在乾隆40年就正式营业,距今也二百来年了。

  当时是从回民马庆瑞在前门的户部街,也就是现如今人民大会堂南边,卖酱牛肉,酱羊肉传承下来的。

  月盛斋的汤是用老方法熬的。

  汤里炖的牛羊肉那不是一般的香。

  因为月盛斋的这个老汤,是真经过御医跟御厨给它调理出的配方,里边添加了砂仁儿,豆蔻,丁香,还有白芷,小茴香,肉桂等等一共25种中药。

  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儿和胃醒脾。

  吃月盛斋的酱肉,过嘴瘾只是第一层,养生才是人家的最终目的,这就成了老京城月盛斋酱肉的一个特征。

  主要通过中草药调和五脏,达到了补益增寿的作用。

  吃饱吃好不仅是现代人的饮食理念,早在清朝时期,京城人家也都是这么想的。

  桌上摆的是月盛斋的香酱肘子。

  主打一个养生滋补。

  苏木一个正值成长发育旺盛期的少年,初涉男欢女爱别说伤及根本,连一丝疲累的征兆还没有呢,陈雪茹这位过来人姐姐就一定开始未雨绸缪了。

  细想一下,还真的有点搞笑。

  不过陈雪茹也是为了自己的幸福。

  人家追求的不是眼前短暂的快乐,而是长久的和谐生活。

  再者说了,会疼人的姐姐,一般男人哪能拒绝的了。

  下酒菜都备下了。

  既能开胃又能增加饭后情趣,是不错的主意。

  “那就,喝一点?”

  “喝一点,就喝一点。”

  陈雪茹早有准备,很快就拿来了一瓶提前备好的酒。

  是一瓶京城葡萄酒厂新生产出来的白酒:莲花白。

  别看它今年才刚刚问世,可这其实是一款有着600年历史的宫廷御酒。

  这个年代很多的事情苏木其实都不太清楚,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根本不懂。

  而且他上辈子也不怎么喜欢看年代电视剧,可唯独这款在60年代到90年代风靡整个老京城的酒,他是有记忆的。

  还很深刻。

  史料记载,莲花白酒最早出现在北京为元朝初期。

  得著名的文坛巨子、数学家李治推荐,得以成为宫廷御酒。

  又因这款酒酒性柔和,芳香宜人,得到了忽必烈的喜爱,并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再辅以名人李治‘情知天上莲花白,压尽人间竹叶青’的诗句……

  莲花白酒更是与太禧白、金茎白一起,并称明宫三白。

  清末民初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

  还曾有一段相传的故事。

  据说清朝咸丰皇帝渴了这酒后,病弱的身体逐渐好转,盛赞莲花白酒为“酒中之冠”。

  苏木还知道这款酒的复原始末。

  据说是末代皇弟溥杰的奔走呼吁下,1959年,也就是今年,京城葡萄酒厂搜集到失传多年的莲花白酒御制秘方,按照古老工艺方法,精心酿制成功。

  爱新觉罗·溥杰品尝莲花白酒后挥笔的诗句苏木还记得住呢。

  酿美醇凝露,香幽远益清;

  秘方传禁苑,寿世旧闻名。

  也不知道这诗句已经出世了没有。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