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732章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王毅然就点点头,然后转换了一个话题,继续闲聊。

八月十二日,N省召开省委常委会。

这是一次例行的省委常委会,首先研究了几个人事异动方面的问题,都是些相对来说不是很紧要位置副厅级干部的任免,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一一举手通过,一团和气。

接下来,省长张光明提出了几个经济建设方面的议案,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瀚湖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来,要求拓宽加固瀚湖市到大宁市的国道线,改造标准按照大宁市到宝州市国道线的标准执行。目的是要将瀚湖市也纳入这个大经济圈中来。

大宁市到宝州市的国道线改造之后,三市一区之间的车行时间大大缩短,物质流通量明显大增,对于这四个地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瀚湖市提出这个要求,很是合理。

问题是从瀚湖市到大宁市之间,差不多有一百八十余公里距离,而且比较前两年来说,今年物价又有所上涨,所需要筹措的资金在二十二个亿以上。无论是瀚湖市、大宁市还是省财政,都感到巨大的资金压力。

“同志们都谈一谈吧?”

在张光明介绍完情况之后,廖庆开循着惯例征询班子成员的意见,目光落在常务副省长叶春林和大宁市委书记柳晋才脸上。

纯经济建设的问题,其他常委一般不会发表很深入的看法。叶春林是主管经济的常务副省长,柳晋才是与此事有关联的大宁市委书记,而且比较擅长抓经济建设,因此廖庆开主要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个是好事,虽然财政上面有一定的困难,我认为还是应该考虑立项。资金方面,可以向中央求援。”

叶春林说道。

张光明不为人察觉的皱了皱眉头。

倒不是他反对叶春林的说法,而是中央财政也很吃紧。打“上头”的主意,希望不大。

柳晋才想了想,说道:“我原则上同意春林省长的意见。资金方面,估计还是要靠我们自筹。这条路在大宁市境内有大约七十公里左右,大宁市可以筹集三到四个亿的资金。”

这位还是严谨的工作习惯,上任数月,对大宁市的家底摸得比较清楚。

张光明说道:“瀚湖市方面,对修路热情很高,也可以自筹六个亿左右的资金,省财政可以挤出四个亿左右,如果中央财政能再支持一点,我看可以先立项了。”

廖庆开点点头:“既然如此,我看可以立项。请光明同志和省政府全面筹划好这件事情。”

“好的。”

张光明点头应诺。

廖庆开便环顾会场,准备做总结。

“廖书记,我有一点意见要说说。”

这个时候,省委宣传部长孔泽原忽然说道。

“泽原同志,请讲。”

廖庆开客气地道。

孔泽原五十三四岁年纪,脸皮白净,很有读书人的气质。周先生调任政研室副主任后,从中宣部空降下来的干部,平日与胡为民走得比较近。

“廖书记,张省长,各位同志,近来各地宣传部的负责同志不断来函来电,说是目前有一种很不好的舆论导向,有人试图为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泼冷水。同志们都很气愤,认为必须要正本清源,好好驳斥一下这种歪风邪气,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孔泽原说着,眼光不经意地停留在柳晋才脸上。

柳晋才默默端起茶杯喝水。

廖庆开不动声色地说道:“你们宣传部的意见呢?”

孔泽原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说道:“我们宣传部认为,既然基层大部分同志都有这个要求,那就不妨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全省范围内的讨论。”

“其他同志的意见呢?”

胡为民咳嗽一声,缓缓开言:“我认为,泽原同志这个意见很好。舆论宣传历来都很重要。对于不正确的舆论风向,就是应该坚决驳斥。不然的话,就会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搞混乱。”

“也不能这么说嘛,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不是故意破坏改革开放,不同的意见也是可以提的。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张光明微笑着说道。

“省长说的很有道理。问题是已经给基层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我认为省委还是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态度,也好让基层的同志安心工作,不被错误的舆论所影响。”

孔泽原也微笑着说道,却在不经意间给柳俊那篇文章的观点定性为“错误”廖庆开摆了摆手,说道:“既然要进行讨论,那么谁对谁错,暂时不要轻易下结论。等讨论过后再看吧。”

“廖书记同意展开讨论了?”

孔泽原急急问道。

廖庆开笑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来是我党所提倡的嘛。民间都有一句俗话,叫作‘话不讲不清,理不辨不明’。既然有不同的意见,当然应该允许讨论。”

第404章 处分决定

省委常委会开过之后第二天,《N省日报》上头便在醒目位置刊登出一篇署名“求是”的文章,标题乃是《改革开放形势大好——越来越好》副标题是“驳‘危险论’”所谓“驳‘危险论’”毫无疑问是冲着柳俊那篇文章去的。这个倒也没什么,自从柳俊的文章发在内参上头之后,就引起了一场辩论,开始是小范围之内的,一些理论家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随后就开始撰文,引经据典,或支持或反对。但大都是就事论事。

不过今天省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却不仅仅是驳斥柳俊的观点,而是指责他“凭空捏造”“危言耸听”、“杞人忧天”给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泼冷水,还隐隐指出要“揪出”背后的主使者。

这个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是冲着严玉成和柳晋才来的,主要是冲着柳晋才。

谁叫柳俊是他儿子呢?

这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就文笔和理论水平而论,远在柳俊之上。可见对方是经过了很细致的准备之后,开始强力反击。

这个文章,严玉成和柳家父子自然是要拜读的,却也并不在意。现在已经不是七七年、七八年了。那个时候的严柳,就是两个基层干部,有那么点“孤立无援”的意思。如今两人都身居高位,省里还有廖庆开坐镇,在省一级层面,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不过是个口舌之争。要不要“应战”都在两可之间。

关键是高层的态度。

上头暂时也没有明确的表态。

接下来几天,《N省日报》上连续发表文章,都和“求是”的论调基本一致,均是将矛头对准柳俊那篇文章的。批评的用词也越来越严厉。

严玉成和柳家父子却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八月十八日,《改革开放形势大好——越来越好》这篇文章也上了内参,送达中央大佬的案前,据说得到了一些首长的认可和称赞。

首先抵挡不住的,却是池晓波。

这位团省委排名第二副书记,能力并不突出,也没有过硬的靠山,是靠兢兢业业干工作提上来的,另外还沾了点女干部的光。中央一再要求,领导干部中应该有一定不比例的女性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原本再干个一年半载,就有希望充实到下边地市的领导班子里头去。

池晓波并没有太大的野心,能够再在地方干个一两届副职,临了调回省城某个省直部门任一届正职或者党组书记,这辈子也就值了。

可是这个不消停的柳俊,却让她这条看上去波澜不惊的仕途出现了重大危机。上头对于柳俊的“胡言乱语”益发不满意了。先是韩江感受到了压力,韩江又很巧妙的将这种压力转到了池晓波头上。

不管怎么说吧,柳俊终归是她分管部门里的干部。

池晓波在办公室焦虑不安地来回踱了半个小时的步,咬了半个小时的牙,长长叹息一声,给白杨打了个电话。

“白杨啊,我现在真是很为难啊……”

池晓波将白杨让到沙发里,再次长长叹了口气,满脸无奈之色。

上一篇:邻家有女

下一篇:仙府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