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双小学僧
周邦彦一怔,有些难以置信的瞪大眼。
“既然先生有心考教,晚生便也写上一首,还请先生点评。”
苏墨悠然走到矮几前,拈起毛笔,微笑道.
第二十六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
穿越文里,文抄公最喜欢就是抄诗词了。
但,前面说过,这种事情,风险极大。
时不时,就会被一群杠精学究集体出警。
所以,小说里那些主角一被人冤枉,就直接斗酒诗百篇,五千年诗词汇聚一堂的名场面……
其实是不怎么靠谱的。
这么多种风格的诗词歌赋,根本不是正常人可以驾驭的。
诗词文章里面的典故,也极难解释。
一旦,稍有解释不清的话……
那便沦为抄袭者,一辈子难以翻身。
就算解释清楚,也会被评价为生搬硬造,为赋新词强说愁,落了下成。
甚至,显得有些虚伪,让人敬而远之。
更惨的,还会类似欧阳修一样。
写一首《望江南》,就被人攻讦,说欧阳修以柳喻人。
引申为,欧阳修对他十二三岁的外甥女有某种丧心病狂的想法。
以欧阳修的文名,最后都差点身败名裂。
天地良心,欧阳修虽然有点萝莉控……
但,这方面的下限还没这么低。
所以,苏墨对于诗词这条扬名捷径,一开始便规划的小心翼翼。
一共,也只准备了寥寥几首,用词和经历都勉强契合,不至于翻车的。
宁缺毋滥!
“适才周大人一首《解语花》,写尽了元宵之景。”
苏墨思虑已毕,坐在矮几前,微微一笑:“既然是上元佳节,学生也欲以元宵为题,再填一词。”
他准备的词里,确实有一首今日颇为应景的。
但,那首词背后也有些暗喻。
一旦流传到宋徽宗耳朵里。
苏墨怀疑,未必对他的脾气。
所以,原本稍稍有些犹豫。
不过,既然周邦彦写出佳篇,还教训到自己头上来。
那或多或少,还是拿出来表示一下吧。
要是一声不吭的话……
那今日之事传出去,就有点变味了。
仿佛,自己和李纲等人,都变成了一个个小丑。
被周邦彦一首词,震的无言以对。
这种场景,苏墨还是不愿意接受的。
至少,在科举之前,苏墨觉得,自己的名声还是要维护好。
不能随便留下污点!
哪怕对方是周邦彦,也不行!
“你也填一首元宵词?”
周邦彦微微一怔,整个人都清醒了少许:“果然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本官拭目以待了。”
“黄公子有此雅兴,当然欢迎。”
李师师也松了口气,有些感激的看了苏墨一样,乖巧的站在他身后右手边。
这位黄公子,真是一个大好人啊!
这么一打岔,让周邦彦的酒都醒了不少。
看起来,今晚是不会出什么乱子了。
嗯,看黄公子自信满满的样子,想必也精于词道。
要是民间文会,大概也是可以夺魁的人物吧。
可惜,有周邦彦的《解语花》在前。
这位黄公子写的再好,一经对比,也是班门弄斧。
虽然不至于身败名裂,但也要沦为笑谈。
对于苏墨这种头铁硬送的行径。
李师师心中有些同情。
有些犹豫,要不要给苏墨一点补偿。
“《青玉案》么?这词牌倒是有些冷了,虽然不乏名家填写,但都算不上佳篇。”
“相比而言,贺三愁的那首《凌波不过横塘路》倒是有些意思。”
周邦彦慢悠悠的踱到苏墨的左后方,淡淡点评道。
他是词道的大行家,也填过几首《青玉案》。
虽然,没有什么得意作品。
但,这首词牌,他自信当世没人比他更懂!
“好字。”
李师师轻声道。
“嗯,字是不错,非我所及。”
周邦彦笑了笑,承认道:“不过,填词水平高低,跟写字好坏无……,呃?”
骤然间,周邦彦神色一僵,目光变得有些凝重。
李师师也迟疑了一下,读道:“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周邦彦深吸了一口气,续读道。
跨越了两朝的烟云,大气而瑰丽的气象,随着这词句,急速展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一夜鱼龙舞!”
上阕写罢,周邦彦怔怔皱起眉头。
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又闭上了嘴。
仿佛炫技一般,开始便用最宏大最绚丽的笔调,将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书写的淋漓尽致。
周邦彦觉得,自己也只能说这首词深度不够。
单单在笔调上,自己的诗词,并没有任何优势。
这个发现,让周邦彦有些失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下阕是写人啊。”
李师师轻轻舒了一口气。
上阕太过大气磅礴。
如果,下阕还要升调的话。
李师师都有些担心自己唱不下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
周邦彦似乎想到了什么,轻轻叹了口气。
满座的学子这时候才体会到了上阕的精妙,纷纷叹息称赞。
“诸位,且静一静,莫打扰了……冕仲的思绪!”
李纲眼睛微微眯起,似乎生怕打扰了苏墨,做了个手势,制止其他学子出声。
众人猛然醒悟,连忙屏息凝视,安静下来。
房间中,只有苏墨手中的毛笔,落在宣纸上,发出“沙沙”的书写声。
“献丑。”
最后一笔落下,苏墨抬起头,将宣纸抹平,神色淡然。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师师清冷的声音,随之响起。
读完这句,李师师重新看了看整首词,幽幽叹了口气。
其实,她也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叹气。
但,读完这首词,她心中就有些莫名的感觉。
仿佛,空荡荡的。
房间中,一片死寂!.
第二十七章 他的词实在太好了!
在数百年恢弘的词史之上,有些名字注定无法绕开。
比如李煜,比如柳永,比如秦观,比如欧阳修,比如李清照……
当然,也包括,在婉约和词律上,结北开南,承上启下的周邦彦。
但,如同李杜之于唐诗一般。
公认的宋词巅峰,唯有苏辛二人。
在很多人的眼中,周邦彦的出现,是词道自然而然发展的结果。
若没有他,也可能有另外一个周邦彦。
但,若没有辛弃疾的国事家事天下事,皆可入词的包容万物。
词的上限,也许不会如今天这样的璀璨!
辛弃疾这样的人物,方可谓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而,今日这首《青玉案·元夕》。
即便在辛弃疾手下,也算是巅峰之作了。
先以大气磅礴的笔锋勾绘出元宵盛况,极尽华美。
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
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丽人群女,繁华如梦。
情绪渲染到了极处,却在最后一句,笔锋一转。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