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 第584章

作者:丛林狼

  “敦信啊,陆老先生塔中之书,灰尘都快有碗底这么厚了吧。”

  提及此事,陆敦信终于下定决心。

  “也罢,那我便豁出这张老脸,与褚先生共议大事,不过我一人不足以成事,二弟陆庆叶在经书诗文上亦声名远扬,国要策论更是颇有观点,可邀他一起。”

  陆庆叶?褚遂良心中大喜,这可真是意外的收获。

  要知道陆家三子,唯有这陆敦信与陆庆叶学得几分陆德明的真传,若是两兄弟一同出山,简直是大汉之福。

  褚遂良没有给他任何回旋的余地:“就这么说定了。”

  陆敦信与陆庆叶的出山,影响了诸多学子。

  一些正在观望的学子,终于出手。

  定州鼓城县。

  一位中年人收拾好行囊,拜别家中妻儿老小,准备向长安出发。

  结发妻子问向男人:“你不是说长安太远,不愿前去?”

  郭正一摇了摇头,叹道:“我寒窗苦读数十年,虽不说饱读诗书,但也自恃有些本事,大汉新立,当以寻访良才之意拜访我,而不是我去参加科考争得名次,所以我之前才借口长安太远,不愿前去。”

  妻子追问:“那现在又是为何?”

  中年男人露出笑容,解释道:“那可是陆老先生的手迹,此凡陆敦信、陆庆叶出山,陆老先生的手迹必然现世,我若不前去瞻仰一番,岂不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

  蒲州汾阴县。

  有位十八岁少年郎白衣快马,向着长安奔赴。

  “少爷,我们这么着急去长安,为什么呀?”

  薛元超轻轻笑道:“你懂什么,大汉初立,天下英雄皆来投效,尤其是首次科举,必然聚集许多文人奇士,我辈少年当一马当先,与诸多先辈一较高下。”

  “看看是他们的诗书文章厉害,还是我薛元超的少年意气厉害。”

  “风云涌动竞长安,岂负我辈少年郎!”

第981章 :辩局

  今日南阳新野,有故人策马而来,此人正是来济的好友令狐德棻。

  来济正在屋内阅读书卷,偶得百思不解之处,抬眼一见,却是那位酷爱身披狐裘的虎脸男子快步进屋。

  令狐德棻见来济还在看书,不耐烦道:“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会试在即,你快与我速速前往长安,晚了就得再等一年。”

  来济:“我不去。”

  “你听听你说的是什么人话?”令狐德棻满脸鄙视:“我说来济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考功名就算了,你的理想呢?当初是谁信誓旦旦地跟我说要修《晋书》来着?没有文学馆地帮助你修的成《晋书》?”

  来济见他语气极冲,也不惯着他:“你说的才不是人话,我修不修《晋书》与你何干?赶紧从我家滚出去。”

  令狐德棻也不再和他废话,单手将他提起,扔上马背,策马而去。

  新野城中中留某人无可奈何的呼喊,久久不曾散去。

  原定于一个月后的科举,因为春雨和学子呼吁的缘故,足足推迟了二十天,这也给了很多学子交流的机会。

  秦怀道在褚遂良的陪伴下,悄悄访走各个学舍,查看这些学子的情况。

  除了各地学子交流之外,陆敦信与陆庆叶算是最忙碌的考官了,大量学子登门拜访,只为求见大儒陆德明之亲笔手书,褚遂良给他俩临时找的住处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

  至于各地学子,也时常有论学之景发生,情到激动之处,还会争吵辱骂,倒是有些学术氛围。

  走访一番后,秦怀道一时兴起,带着褚遂良一同感受下这些学子平日的伙食。

  按照褚遂良的要求,文学馆下所有长安的房舍都改成学舍,接纳天下学子,又有各处合适的客栈,作为临时学舍补充。

  所有学舍必须按照文学馆制定的伙食标准,为进京赶考的学子提供伙食。

  两人来到一家客栈,和掌柜的打过招呼过后,特意点好学子吃食,这才开始等待。

  恰逢此时,客栈内有两拨学子因为意见相左而争论起来。

  秦怀道不知道这些学子来自哪里,褚遂良倒是清楚得很,他向秦怀道解释这两拨学子分别来自陇右道和山南道,按道理他们没有理由起冲突,可是就在前几日有山南道的人骂陇右道的人土包子,结果双方就开始互不顺眼。

  才解释完,山南道的学子开始炮轰。

  “陇右道这等蛮夷之地,也有学子么?《诗经》《国风》我就不说,陆德明先生的《周易注》你们看过吗?天下大势你们分得清吗?穿得一群野蛮人的样,也好意思跑来长安丢人现眼。”开口的山南道学子李易,他自恃饱读诗书,尤其看不起陇右道这帮穿得乱七八糟的人。

  “李易,你家不过是有些臭钱,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以为陇右道就有出过大儒吗?”来自陇右道的苏宝贞冷言反驳。

  “哼,大儒?你倒是给我说出一两个啊?”

  苏宝贞仔细回想,发现自己还真没听说过陇右道有什么大儒,自古大儒居中原,即使北方或偏南地域,大儒也很少得见。

  好在他很快就给自己找到退路。

  “大儒有什么了不起,我辈读书人,当人人争成大儒,你们山南道无进取之心,整日只能跟在大儒身后,也不想想,那些大儒的本事,也是你能学得来的吗?”

  “苏宝贞你无耻!”李易气极,他怒然指向苏宝贞:“你敢不敢与我相辩?”

  被指之人冷笑连连:“我陇右道还会怕你不成,只是这出题之人不能是你们山南道的人。”

  “好说,”李易同样出言反制:“那也不能是你们陇右道的人。”

  说完之后,二人环视客栈,发现就秦怀道与褚遂良两位不是两道中人。

  “不知由两位出题,如何?”李易此人对陇右道虽有轻视,对他人倒是有礼,见此情景,秦怀道与褚遂良相视而笑。

  褚遂良与秦怀道早已有言在先,私下探访不得再用尊称,因此秦怀道让他称自己为道哥。

  “道哥,不如您出个题目?”褚遂良看向秦怀道,眼神中略有深意。

  秦怀道瞬间明白。

  此次出题,除了让两道学子相辩之外,何尝不是考校学子才论之机?若是有才学出众之辈,就算科考失利,也可破格吸纳进大汉事业部行事业编,为大汉做贡献。

  “好,既然如此,那我便出题。”秦怀道满口应承下来。

  至于题目,他略微思虑过后,也已想好。

  他正声说道:“诸位学子,李唐覆灭,大汉崛起,汉帝英明神武,改农制,兴科举,促商贸,实乃我华夏土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值此变局之下,诸位认为我辈学子,应该如何报效国家?”

  此题一出,竟惹得诸多学子纷纷喝彩。

  “好题,寥寥几句竟点透大汉之变,其中这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身处大局之中,若没有此句点醒,不知会路行参差到何处。”有学子顿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此间学子看向秦怀道时,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倒是李易,眼中没有丝毫惧怕。

  见李易此番神情,秦怀道笑道:“既然这位李易胸有成竹,不如你先来?”

  “当仁不让。”他接过秦怀道的话茬,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出身山南道,读有诗书千百篇,虽逢大势,却也知道农为国之根本,大唐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各地耕田荒废无数,数年下来粮库空虚,百姓存粮亦是十不存一。”

  这番话说得众位学子连连点头,唯有苏宝贞频频摇头。

  “所以在下认为,大汉若想要建百年之基业,需放宽粮策,休养生息,同时小心外敌,正所谓高筑墙,广积粮,是为上上策。”

  “好!”众多学子忍不住鼓起掌来。

  他这番话能打动这些学子,但是却无法打动秦怀道,粮策他早已定好,但却不是立国立民之根本,而且李易此人说法虽然有层次,但比较空泛,没有落到实处,华而不实。

第982章 :军策

  李易得意地看向苏宝贞,觉得这个陇右来的蛮子根本不可能打败自己的理论。

  却不料苏宝贞向前一步,面色平静,准备开口。

  见对手如此镇定,李易心里也不由犯起了嘀咕,难道这个家伙,真的研究出了点什么东西?哼,不管对方说什么,自己只要拿出所学,定然可以因易解决。

  要知道,他可是山南道排名靠前的十大学子之一。

  苏宝贞开口了。

  “你说大汉初立,应当高筑墙,广积粮,我且问你,大汉边疆一望无际,墙当如何筑?如今天下本就没有余粮,又上哪里去积粮?”

  “还是说你李易家中富裕,愿意把家中余粮贡献出来,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此言针锋相对,一字一句针对李易,想要把他压下。

  然而山南道十大学子之一岂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对于这定计,李易心中早有对策:“你个蛮子,果然知识浅薄,隔界筑墙自古有之,且看大秦始皇帝,修建长城,行千秋万代之伟业,那是何等气魄,我大汉为何不能效仿?”

  “至于广积粮,又不急于一时,陛下已颁三道圣旨,其中便有免三年徭役税赋之策,正是百姓休养生息的绝佳年份,待休养生息之后,正是积粮之时。”

  苏宝贞:“你想得太简单了,大汉平定李唐暴政,兵马疲惫,余粮十不存一,周边番邦虽有不少臣服于陛下,但你敢说他们就没有二心?一旦几个小国趁机偷袭,只需极小代价便可建不世之功。”

  此人说法让秦怀道眼前一亮,他的说法与秦怀道的兵马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大汉国力初建,未整合之前必有纰漏,很容易被异族找到突破口。

  “苏宝贞,若真如你所说这般,当如何?”秦怀道出言问向这位陇右道的学子。

  苏宝贞拱手道:“若是我的话,当重赏边关将士,同时加强边防,一来稳定军心,二来以防宵小偷袭大汉,保护边疆。”

  “胡言乱语,”李易未等他说完,就出言指责:“汉帝治军如何威严你不知道?就算排除汉帝,如今大汉军中哪个不是威名赫赫?英国公徐世绩,镇国军神薛仁贵薛将军,锦衣卫罗武,特战军罗英,还有驻扎各地的大将,每一位光是名字便足以震慑那些番邦,你这些策论,根本无用。”

  “光靠名字就可以吓退敌军的话,那李泰的大唐早就不攻自破了,李易,亏你妄称山南道十大学子,眼光居然如此短浅。”

  “汉帝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外贬内攻,双管齐下,方能居于不败之地,李易你的想法,根本上不了台面。”

  “你个西北蛮子,有脸说我?你的策论也不过是些平庸无奇地论调罢了,山南道随便派出一个人来,都能比你强。”李易恼羞成怒,指着苏宝贞破口大骂。

  随着争吵声越来越大,有位学子推门而入,都没有人发现。

  直到他发声时,人们才注意到他。

  “这里是长安,不是你们的蛮夷之地,身为大汉学子,在这里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来人正是从定州鼓城县前来的学子,郭正一。

  只见他一身学子装扮,虽风尘仆仆却正气凛然,往那一站便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李易看向他十分不满:“你又是谁?我山南道和陇右道之争,关你何事?”

  “定州郭正一。”李易是他晚辈,按理来说他不该先行叉手礼,不过他是新来,而且基于对各道学子的尊重,他依然俯身行礼。

  各个学子虽然吵闹,礼节方面依然十分讲究,纷纷向他回礼。

  待得知双方辩局之后,郭正一向陇右道再次行礼,方才发表自己的言论。

  “诸位,我虽无意加入双方辩局之争,不过在下对军事战法,略有心得,对于苏兄的说法,却并不认同。”

  “哦?”李易侧目看向此人,原来是来帮他的,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见众人安静无比,郭正一继续说道:“在下认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如若是我,必然派出使节与暗探分别进入外邦,一为通过使节与贡礼不均,制造各国矛盾使之不能团结一致,二为通过暗探进行挑唆,使之国内无法安定,如此一来,外疆自然无事。”

  秦怀道双眼微眯,对此人高看一眼。

  此人行的不正是苏秦、张仪之道,合纵连横,凭一张无人能辩的口舌胜万军之道吗?

  若是他能在此次科举脱颖而出,他不介意多给此人一些机会。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初闻此话,苏宝贞如遭雷劈,他万万没想到有人会半路杀出,完全推翻自己的主论。

  听到后面时,他已经无法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制造矛盾,使之不能团结,暗探挑唆,使之无法安定,这若不是上策,那还有什么是上策?

  苏宝贞深吸口气,带领陇右道学子郑重向郭正一行礼:“郭先生初来此地,是苏某轻看了,以苏某来看,若是郭先生参与会试,定然高中。”

  李易同样带山南道向郭正一行礼:“郭先生才战无双,若是大汉得之,必无往而不利。”

  长安东郊,有一白衣少年,骑快马而来。

  还未入城,便见长安之阔,惹得下人忍不住惊叹。

  “少爷,想不到长安竟然有这么大,不过以少爷的才华,就算是这么大的长安,应该也装不下吧。”

  白衣少年策马加速,轻轻笑道:“阿吉,你书读得少,不懂这天下之大,山外有山。”

  名叫阿吉的下人频频点头。

  “少爷教训的是,我们不应该盲目自大……”

  “你懂什么?”白衣少年满脸狂傲:“我的意思是说,这天下之大,山外有山,也大不过我心中的诗书万卷,大不过我脚下踏足的寸土江山。”

  下人满脸错愕,嘴唇颤动。

  “少、少爷,您这是在装比?”